APP下载

镜头下的遗忘之地

2014-09-17舒疏

大众摄影 2014年9期
关键词:库什塔利班走廊

舒疏

“上无飞鸟,下无走兽,四顾茫茫,莫测所之,唯视日以准东西,人骨以标行路”,晋代僧人法显在《佛国记》中这样形容葱岭地区(帕米尔高原)。我们这里说的瓦罕走廊“WAKHAN CORRIDOR”是位于帕米尔以南,兴都库什山以北狭长的高原通道,300公里长,呈东西走向,自古以来这里就是连接华夏与印度、波斯乃至地中海文明的重要通道。此地区海拔在5000米左右,居住着吉尔吉斯人和塔吉克人,自然条件堪称恶劣,仅有极少的耕地,大部分人靠放牧为生。从地缘政治角度来看,瓦罕走廊是一处非常敏感的地区,但由于种种历史原因,这里却在战乱环境下保有暂时的安宁(瓦罕走廊位于阿富汗北部,非塔利班占领区),并成为中亚地区同时被关注和遗忘的角落。

Frédéric Lagrange是法国人,70后”,2001年开始在纽约进入摄影这一行,给时尚摄影师Nathaniel Goldberg做了三年助手之后,自己开始接活儿,2003年被评为PDN年度新锐摄影师之一。最初他主要与旅行类媒体合作,之后他开始更多的与时尚类媒体合作,例如芭莎、名利场、GQ。过去这些年他走遍了80个国家,可见旅行媒体仍然是他最主要的合作对象。

十几年前,他读到艾瑞克·纽比(Eric Newby)的《走过兴都库什山》(A Short Walk in the Hindu Kush),从此惦记上了瓦罕走廊,那是一部旅行文学的经典作品,以英式的自嘲讲述了在阿富汗境内的见闻。2012年,安排好商业拍摄的档期之后,他启动这个自己的拍摄项目,来到阿富汗巴达赫尚省,从这里开始踏入瓦罕走廊,在当地向导的带领下,他从西向东探索这个走廊,牧民艰辛的放牧生活过程是他拍摄的重点。相比阿富汗大部分塔利班占领区,这里还算是安全,只有少量的暴力冲突。由于北约部队将于2014年底之前撤离,塔利班可能向北移动到阿富汗的这个省份。

在阿富汗的一个月期间他都在拍摄。他自己的项目都依然使用胶片,所以旅途中一直对想拍到的东西有一种选择性。他的主要目标是整个瓦罕走廊。“我也不知道该期望什么,没有任务,也没有来自编辑的脚本,全部是我自己的意愿,故事是我自己在讲,完全的创作自由。在这种情况下,是拍出最好东西的时候”。他和向导一起沿着走廊的小道行走,风景、小巷、细节,随意拍摄。回到纽约后,他自己对照片进行选择和编辑。

在摄影方面,Frédéric Lagrange受Steve McCurry的影响很大,还未对摄影发生兴趣的童年,看到《国家地理》杂志上一组Steve McCurry的照片,受到极大触动,他认为透过镜头看世界和表现世界,是很主观的事情,他也并不把这些个人项目看成是“旅行摄影”,而更是个人的视觉之旅。“每个人都有能力拍出漂亮的照片,尤其是在今天,但拍摄伟大的作品,具有标志性的、触及观者内心的照片,需要我们非常投入,完全进入主题,甚至需要痴迷。”

猜你喜欢

库什塔利班走廊
塔利班为阿富汗打造“强大军队”
走廊上
塔利班战后首次宣布停火
库什纳家族企业道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