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董必武:新中国第一位代总理

2014-09-16徐华李东方

百年潮 2014年1期
关键词:董必武救灾毛泽东

徐华++李东方

1950年1月,周恩来赴莫斯科与苏联谈判签订新条约,在此期间,董必武代理政务院总理职务,主持政务院工作,直至3月初毛泽东、周恩来从苏联回国。

代理政务院总理

1949年9月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会议选举产生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和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董必武当选政协全国委员会委员和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

10月19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举行第三次全体会议,任命董必武为政务院副总理,兼任政务院政治法律委员会主任。

10月21日上午,董必武主持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政治法律委员会第一次委员会议,他在致辞中宣告,政务院政治法律委员会成立,并说明政法委员会的任务是负责指导内务部、公安部、司法部、法制委员会、民族事务委员会的工作,并受主席毛泽东和总理周恩来委托,指导并联系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署和人民监察委员会。

为了打破帝国主义的封锁,争取有利的国际支援,进行各项经济建设,中共中央决定,1949年12月6日,毛泽东率随行人员启程访问苏联。毛泽东访苏,一方面是祝贺斯大林70寿辰,与苏联交换对世界形势的意见;另一方面是与苏联签订新的条约,并向苏联借款,促进新中国经济恢复和建设。12月16日,毛泽东抵达莫斯科,开始了对苏联的第一次访问。

1950年1月2日下午11时,正在莫斯科访问的毛泽东给中共中央发来一份电报,“斯大林同志已同意周恩来同志来莫斯科,并签订新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及贷款、通商、民航等项协定”,提议中共中央“收到此电后,请于5天内准备完毕。希望恩来携贸易部长及其他必要助手和必要的文件材料,于1月9日从北京动身,坐火车(不坐飞机)来莫斯科,由董必武代理政务院总理。对外不要发表,待周到莫斯科后才发表”。

1月9日,根据中共中央政治局的决定,周恩来召开政务院总党组干事会全体会议,通报了根据毛泽东的提议,在周恩来访问莫斯科期间,由董必武代理政务院总理和总党组书记,主持政务院全面工作的决定。10日,周恩来率李富春、叶季壮等13人坐火车离开北京,赶赴莫斯科。董必武代理政务院总理职务自此开始。

战胜灾荒,“不许饿死一个人”

1949年,水旱灾等自然灾害频仍,加之全体会议的中共代表团合影;前排左三为董必武战争的影响,到1950年春,又出现严重春荒,尤以河北省、平原省、山东省和苏北等地区为重。除了将革命进行到底,解放全中国的首要任务,救灾工作、赈济灾民、维护社会稳定成了新政权的迫切任务。党和政府对灾区情况和灾民生活极为重视,毛泽东提出“不许饿死一个人”的要求。周恩来离开北京后,董必武认真贯彻毛泽东、周恩来指示,组织领导救灾工作,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努力。

1950年1月14日,董必武分别致函平原省政府主席晁哲甫、苏北人民行政公署主任贺希明,告知为了了解平原省、苏北地区灾情及救灾情况,已由政务院政治法律委员会、内务部、农业部、卫生部、合作事业管理局等部门合组视察组,前往平原省、苏北地区视察。

1月26日,董必武特别致函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杨尚昆,请他务必将全国灾情概况和紧急救灾赈济问题的简报和材料按时分送给中央政治局诸同志,以便中共中央及时了解灾情。

2月中旬以后,春荒灾情进一步加重,灾区人民到了缺粮断炊的境地。这个时候,潜伏的特务、一些地主借机在各地策划并煽动进行阴谋活动,豫东、皖北、苏北、河北等重灾区的灾民又开始大批外出乞讨。如不迅速帮助农民解决春荒灾情,将使新生政权面临更严峻的考验,春耕生产将难以开展。为切实加强救灾工作,董必武请示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中央救灾委员会,并要求各级政府成立相应组织以便加强领导。

2月7日,董必武在政法委员会会议上通报了中共中央的决定,要求内务部及政务院其他部门切实做好救灾工作,避免饿死人。

2月10日,董必武主持召开政务院政务会议,内务部部长谢觉哉作了关于生产救灾的报告,报告目前全国灾情及中央、各级政府采取的救灾措施。董必武在总结发言时着重指出,目前春荒严重,但有些地方对群众困难了解不够,各地都要派主要负责人去组织领导生产救灾。董必武还在内务部《关于生产救灾的补充指示》上批示:“高级政府负责人虽不可能走遍灾区,但应在其所属灾情最严重的地区视察和指导。”

2月27日,董必武主持召开政务院系统13个单位的负责人会议,宣布成立中央救灾委员会,他亲自担任救灾委员会主任,副主任为薄一波、谢觉哉、傅作义、李书城,委员有陈其瑗、戎子和、姚依林、宋裕和、石志仁、李运昌、李德全、孟用潜、叶笃义、薛暮桥、罗叔章共11人,还决定请政务院派两位政务委员,全国总工会、全国青联、解放区救济总会、中国人民银行各派一名负责人担任委员。并在会上作了《深入开展救灾工作》的报告,报告指出,救灾工作十分重要,决不能有任何官僚主义态度。救灾工作不是简单的放赈、做一番慈善事业,而是我们党和国家争取解放战争的全面胜利并进行和平建设一系列工作中的一部分。“我们的救灾方针是:生产自救、节约渡荒、群众互助、以工代赈,并辅之以必要的救济。”根据这一方针,他阐述了当前应大力发展副业生产,运用灾民的劳力进行建设,各级政府和部队以及灾民实行节约等具体办法。他指出,我国的人民是勤劳而勇敢的,我们的干部和人民在一起已经克服了严重的冬荒,加上我们已有战胜灾荒的丰富经验,克服目前严重的春荒,是有充分信心的。我们一定要实现“不许饿死一个人”这一政治任务。他反复强调,救灾工作是关系几百万人生命的大问题,也是关系人民民主政权能不能巩固的大问题,我们要以对人民的生命绝对负责的态度,采取紧急措施,做好救灾工作。他指出,人民有了灾难,尽管灾难的形成不是人民政府的责任,但是,人民政府要承担起救灾的重任,不要怕背包袱。我们如果不敢提出“不许饿死一个人”的要求,那我们还算什么人民政府!董必武强调,能不能做到“不许饿死一个人”,是对各级人民政府的考验,是对各级干部的考验,这样可以克服官僚主义,密切政府与人民的联系。如果因官僚主义饿死人,一定要严肃处理。endprint

为了保证“不许饿死一个人”,董必武根据各地报来的情况和中央工作组的报告,多次向中央反映各地缺粮情况。当时,中国南方和西南、西北地区战争还在进行,在财政经济状况极端困难的条件下,经与各地协商,先后调拨了22.42亿斤粮食,帮助灾民顺利渡过冬荒和春荒。在短短三四个月时间内,依靠自己的力量,调度这么多粮食,在中国历史上是史无前例的。

1950年4月1日,董必武以中央救灾委员会主任的名义向全国发表广播讲话,表示:“我国人民依靠自己的团结奋斗的伟大力量,任何困难都是能够克服的!”

殚精竭虑,不负重托

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举,万事待兴。董必武常常一个会接着一个会,许多工作需要处理。

在代总理期间,董必武更加繁忙,一方面要及时同在苏联的毛泽东、周恩来保持联系,及时通报国内重大政务情况;另一方面,他主持政务院工作,中国这么大一个摊子,需要他处理的事情很多。在中共中央领导下,董必武领导政务院开展了大量工作,统一全国财政收支,稳定物价,制定《婚姻法》,严禁烟毒及其他毒品,废除封建把头制,制定《人民法庭组织通则》,为解放区土地改革的开展做准备……

主持召开政务会议和专门委员会会议等,是代总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在担任政务院代总理的两个月时间里,董必武主持召开政务会议8次,讨论和决定国家各种重大事务50余件,以政务院名义制定签发的条例、通则、法令和指示数十件,审核、批准了数十件政务院部门会议报告、工作计划及地方政府上报的重要事项。他组织领导成立了中央救灾委员会,除亲自主持领导政法委员会的实际工作外,还先后参加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和水电部、劳动部、民族事务委员会等部门举行的各种会议,并在会上讲解全国形势,指导工作。

可以想见,代总理的工作格外忙碌、繁重。1950年2月13日,董必武在一封写给堂侄董良埙的信中说:“我忙的情形你们是难以想象的。别人在星期六下午、星期日一般不办公,夜晚只有我们党内少数人办公,夜晚办公的,白天往往不办公。我呢,早晨总是七点多起床,晚上总是两点多才睡觉,无所谓星期六下午,无所谓星期日,随我工作的秘书和警卫人员都拖得很辛苦。”又说:“我现在应当忙的,不是单想着我们自己家中怎样生活的问题,而是怎样组织全国工农军民人等生产的问题;是怎样解决几十万几百万灾民的生活问题;是怎样恢复上海被敌机轰炸炸坏了的生产机关的问题;是用什么方法去消灭舟山群岛、台湾及海南岛上的敌人问题……”

董必武在代理政务院总理的日子里,白天要领导和主持各种重大的国务活动,夜晚要参加中共中央研究国内外重大问题的会议,或主持政务院总党组干事会,解决亟待解决的国家事务,每天都工作18个小时以上,工作强度可想而知。

1950年3月4日上午10时,毛泽东、周恩来及其一行访问苏联后回到北京。董必武代行总理职务结束。3月9日,董必武就周恩来去苏联访问期间,自己代理政务院总理和政务院总党组干事会书记两个月来工作的情况,向周恩来作了书面报告。代理政务院总理两个月来,董必武不负毛泽东、周恩来重托,圆满完成了政务院各项工作。(编辑 潘鹏)

(作者徐华为山东省曲阜市杏坛中学教师,李东方为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三研究部主任科员)endprint

猜你喜欢

董必武救灾毛泽东
航母救灾
董必武严律教子
防汛救灾 应急先锋冲在前
抗美援朝,毛泽东立国之战
灭火救灾分秒不能耽误
董必武吃饭的故事
1949,毛泽东点将
董必武清廉为政
全省齐心协力共打抗洪抢险救灾攻坚战
吴自立“闹事”与毛泽东复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