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东方杉袋苗培育及栽培试验

2014-09-16黄国清蔡金清林秀清林淑爱

福建林业科技 2014年1期
关键词:冠幅规格造林

黄国清,蔡金清,林 玲,林秀清,林淑爱

(1.莆田市林业科技试验中心,福建 莆田 351100; 2.莆田市林业局,福建 莆田 351100;3.莆田市铭妹花木有限公司,福建 莆田 351100)

东方杉袋苗培育及栽培试验

黄国清1,蔡金清2,林 玲2,林秀清3,林淑爱1

(1.莆田市林业科技试验中心,福建 莆田 351100; 2.莆田市林业局,福建 莆田 351100;3.莆田市铭妹花木有限公司,福建 莆田 351100)

在莆田市开展东方杉不同规格营养袋苗培育及其栽培试验,结果表明:东方杉袋苗苗高、冠幅均随着营养袋的规格增大而增高,但不同规格营养袋间苗木高生长量差异随着时间的延长从不显著到显著,苗木冠幅生长量间差异也逐渐加大;东方杉袋苗造林与带土球苗木造林相比,成活率高、缓苗期短,且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

东方杉;袋苗培育;栽培效果

东方杉(TaxodiummucronatumTen.×CrytomeriafortuneiHooibrenk ex ottoet Dietr.)为常绿或半常绿的高大乔木,是我国著名林木育种家叶培忠教授在1962年用柳杉(Crytomeriafortunei)花粉对墨西哥落羽杉(Taxodiummucronatum)进行授粉杂交[1],得球果3个,播种后出苗12株。1967年从中选出5株,用于繁殖。到1972年经连年嫩枝扦插繁殖,共育苗6000余株,并开始在全国各地试种。随后上海林业总站与南京林业大学等地多人开展了东方杉树种的多方面连续研究,包括嫩枝、硬枝扦插繁殖,组培快繁,营林栽培,不同立地条件下的推广,生物学特性及生态价值等研究,并在长三角、珠三角、长江中下游等十多个省市区进行了东方杉的试验栽培,如孔强等[2]、宋全辉等[3]对东方杉在宁波等浙江沿海不同立地种植特征表现的调查及生长特性研究,都肯定了东方杉在江浙沿海地区作为海岸基干林树种栽培和推广应用的可行性,这些研究为东方杉在江浙一带推广及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中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撑。福建省内也有陈端钦等[4]对东方杉在平潭沿海沙地的存活、早期生长表现等进行研究,表明东方杉具有一定的抗滨海沙地土壤贫瘠能力,具有一定的耐盐碱能力,在盐含量0.789 g·kg-1的环境下生长正常,在8.928 g·kg-1盐浓度下致死。但尚未发现有关东方杉袋苗培育、袋苗造林等方面的文献报道。本文在福建莆田开展东方杉袋苗培育及其栽培试验,总结出一套切实可行的袋苗培育及其栽培技术措施,为东方杉推广栽培提供可靠的技术依据。

1 试验地概况

育苗试验地设在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灵川镇石亥灶村市铭妹花木有限公司苗木培育基地,属低丘下部的坡耕地,地势平缓,海拔30 m,坡度5°。土壤为砖红壤性沙壤土,土壤厚度大于100 cm,pH值为5.5~6.5,质地疏松,土壤肥力中等,有机质含量较多,适宜多种苗木生长;属于南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年平均气温20.1 ℃,最冷月(1月)气温10.7 ℃,极端低温-0.7 ℃,最热月(7月)气温29.5 ℃,极端高温38.9 ℃,年降水量1300~1950 mm,年均蒸发量1780 mm,相对湿度82%,全年无霜期达361 d。

根据东方杉适宜沿海滩涂盐碱地上生长特性[5],栽培试验地设在莆田市秀屿区东峤镇的下房村、前沁六孔挡门、上塘珠宝城道路两侧。其中东峤镇下房村试验地属滩涂盐碱地,土壤pH值7.5~8.5,质地含沙的盐碱土,土壤肥力一般;前沁六孔挡门试验地属滩涂盐碱地围筑盐场的旧海堤,土壤pH值7.5~7.8,质地较疏松,土壤肥力一般;上塘珠宝城道路两侧试验地原为盐场,现经回填黄心土50~100 cm,因此表层回填土壤因回盐后的pH值为6.5~6.8,质地疏松,土壤肥力中等,底层为盐碱地,pH值达7.8~8.4。3块试验地的地势平缓,海拔1~5 m,气候属于南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年平均气温20.2 ℃,最冷月(1月)气温12.6 ℃,极端低温2.1 ℃,最热月(7月)气温29.1 ℃,极端高温38.4 ℃,年平均风速5.6(m·s-1),年降水量978~1318 mm,年均蒸发量1480 mm,相对湿度68%,全年无霜。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009年5月从上海光兆植物速生技术有限公司引进东方杉容器苗5000株,苗高20 cm。2010年6月从中选择1000株健壮的苗木,用营养袋或直接下地栽植,通过截顶促萌,培育采穗母株,建立采穗圃;2010年9月7—8日,采集半木质化的枝条、经1000 mg·L-1浓度的ABT1号生根液处理后扦插在黄心土+沙(9∶1)的容器育苗基质内,通过加强水肥管理和温湿调控技术措施[6],培育了1万多株东方杉扦插苗。

2.2 试验方法

2.2.1 袋苗培育试验 2011年5月11日选用高99~101 cm、冠幅35 cm的10#(袋宽10 cm,下同)袋苗移植到袋规格为18#、22#、25#、30#、35#(袋宽分别为18、22、25、30、35 cm)等5种营养袋内,作为5个试验处理,每个处理20株,株行距为营养袋间隔50 cm,5次重复;移植后都按日常水肥管理措施,早晚各浇1次水,30 d施1次复合肥溶液;统计参数为苗高、冠幅(取两侧平均值);同年8月10日、11月10日分别随机调查各种规格营养袋苗生长情况。

2.2.2栽培试验 2012年4月20日选择东峤镇上塘村道路两侧(地块1)、下房村围垦地(地块2)、前沁村堤坝(地块3)的3块造林地作为栽培试验点,开展东方杉袋苗栽培试验。试验地经全面整地后,块状挖明穴,穴规格60 cm×50 cm×40 cm,每穴回填钙镁磷250 g作为基肥,回土,3个试验点的株行距分别为2.5 m×2.0 m、2.8 m×2.8 m、3.0 m×3.0 m,即密度2000、1275、1111株·hm-2。在每个试验点设置袋规格为25#、30#、35#的袋苗、土球苗(对照)4种处理,每个处理20株,每块试验地3次重复;栽培试验苗木高198~202 cm,冠幅79~81 cm;统计参数为苗木栽培成活率、缓苗期(即芽恢复萌动、有活力、不萎蔫的时间);造林当年8月追施复合肥150 g·株-1。造林后15 d内每3 d观察1次芽萌动或苗木恢复情况,90 d内每7 d调查1次试验地苗木生长情况,2012年11月对栽培试验的苗木成活率等进行调查。

3 结果与分析

3.1 东方杉营养袋苗培育技术

从表1可以看出:苗高99~101 cm、冠幅35 cm的10#东方杉袋苗移植到不同规格营养袋内培育,其根系穿袋时间在50~96 d不等,其中35#的袋苗穿袋时间是18#袋苗的1.98倍,是22#袋苗的1.59倍,经方差分析,不同处理穿袋时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通过90 d的培育,袋苗高度在128.3~130 cm,随着营养袋规格的增大而增高,苗木冠幅在51.3~62.1 cm,随着营养袋规格的增大而增大,经方差分析,不同处理试验苗高差异不显著;但苗木冠幅除22#与25#、30#与35#间差异不显著外,其它袋苗间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通过180 d的培育,不同规格营养袋苗高度在160.6~166 cm,随着营养袋规格的增大而增高;苗木冠幅在70.8~92.0 cm,随着营养袋规格的增大而增大。经方差分析,不同规格袋苗苗高,除18#与其它处理间差异达显著水平外,其它规格袋苗间苗高生长量差异不显著;而不同规格袋苗冠幅间除30#与35#间达到显著水平外,其它规格袋苗冠幅间均达到极显著差异水平。

表1 不同营养袋规格对东方杉袋苗培育的影响

*:同列数据不同大写字母为差异极显著(P<0.01);不同小写字母为差异显著(P<0.05)。下同。

从表1分析来看,培育的袋苗因管理措施、苗木规格一致,随着培育时间延长,营养袋规格对苗高生长量影响从差异不显著到显著,对冠幅的影响也逐渐加大。由此预测,袋苗培育过程中,株行距够大,水肥条件充足时,一年内随着时间延长,营养袋规格对苗高、苗木冠幅的影响都逐渐加大。

根据东方杉袋苗培育苗高、冠幅的生长量,从东方杉出圃要求的苗木规格、时间考量中推断得出:培育苗高100 cm的出圃苗可采用小苗、14#~18#营养袋培育;而培育苗高150 cm的出圃苗就应采用22#、25#营养袋培育;培育苗高200 cm以上出圃苗,应采用100 cm高的袋苗、30#或35#营养袋培育270 d以上即可出圃。培育期间,要注意水、肥管理及白蚁危害防范措施,同时加强袋苗炼苗或换袋移植工作。

3.2 东方杉袋苗造林技术

从表2、表3可以看出,试验栽培的25#、30#、35#的营养袋苗造林成活率在96.4%~99.2%,而且缓苗期只有3~12 d,随着营养袋规格适当增大,袋苗的根系完整,袋土稳定性增强,试验栽培的苗木成活率提高,缓苗期缩短。而带土球苗木造林的,因根系受伤、土球易散乱,根系恢复慢,成活率只有67.2%~74.2%,缓苗期达45~60 d;带土球苗木种植后,容易发生叶片失水、枯萎、脱落现象。经方差分析表明,东方杉袋苗造林与带土球苗木造林间造林成活率、缓苗期均达极显著差异水平,25#袋苗与35#袋苗间的缓苗期影响达显著差异水平,这也说明在考虑袋苗培育成本的前提下,以培育规格较大的袋苗造林,可能更会降低东方杉造林栽培成本。

表2 东方杉不同规格袋苗栽植成活率

表3 东方杉不同规格袋苗栽植缓苗期

经分析,在现实中因管理和栽培措施的不到位,带土球苗木造林栽培的成活率将更低,缓苗期将更长,甚至成片死亡,严重影响东方杉造林成效,降低其抗风、抗盐碱能力发挥;而试验栽培的袋苗规格较标准统一,虽部分炼苗的次数或时间不够,造成根系不够发达或袋土运输散乱,发生部分死亡,但总体的成活率比较稳定,恢复的缓苗期短。

4 小结与讨论

4.1 东方杉袋苗培育

相同规格的东方杉苗木采用不同规格营养袋培育,营养袋的规格对苗高的影响从差异不显著到显著水平,对苗木冠幅的影响也逐渐加大;因此袋苗培育与营养袋大小、培育时间长短、出圃苗木规格要求等密切相关,营养袋选择应根据换袋前苗木规格、出圃苗木规格、存圃时间、成本等方面综合考虑其规格大小,假如空间条件允许的话,还要适当扩大袋苗间距离,培养出茎高比协调的袋苗。一般情况下,14#~18#营养袋适宜培育苗高100~150cm的出圃苗;22#~25#营养袋较适合培育苗高150~200cm的出圃苗;30#~35#营养袋可培育苗高200cm以上的出圃苗。

4.2 育苗管理

在袋苗培育期间,要注意水、肥管理,加强炼苗及防治白蚁等病虫害措施,根据苗木生长状况,特别是根系的发育情况,及时组织不同规格袋苗生产,满足不定期栽培东方杉景观树种的需要,缩短造林缓苗期。

4.3 东方杉袋苗栽培

东方杉袋苗栽培成活率高,缓苗期短;带土球苗木栽培的成活率明显下降,缓苗期成倍延长。袋苗与带土球苗木栽培的成活率、缓苗期间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面对沿海地区风大、干旱缺水、雨季集中在春夏季节、盐碱地多等复杂因素,加上现实中管理和栽培措施的不到位,带土球苗木造林栽培的成活率将更低,甚至成片死亡的可能;而东方杉袋苗造林因袋苗培育较统一,加上可采取移植炼苗、水肥追施等可控措施,提高造林成活率,促进其成活率既高又稳定,缓苗期缩短,及时发挥其造林绿化景观效果。

虽然东方杉袋苗培育技术成熟,栽培试验效果也取得一定成效,但因推广面积不大,袋苗的栽培优势还有待进一步推广试验,取得更准确更优异的试验数据,更好地指导东方杉袋苗栽培生产实践。

[1]唐国良.东方杉扦插苗移栽基质试验初报[J].江苏林业科技,2011,38(4):5-8.

[2]孔强,陈秋夏,吴良文,等.不同立地条件下东方杉等沿海防护林树种的生长生态特性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1,27(28):40-46.

[3]宋全辉,刘胜,周诚.东方杉在宁波沿海不同立地种植特征表现的调查[J].江西林业科技,2008(4):37-38,56.

[4]陈端钦,张顺恒,李宝福.东方杉在滨海沙地土壤养分及可溶性盐的适应能力评价[J].安徽农学通报,2012,18(21):143-145.

[5]陶泽文.东方杉的特性及栽培方法[J].中国花卉园艺,2005(24):47.

[6]闵士元.东方杉造林技术[J].林业实用技术,2004(12):11-12.

Taxcdiummucromatum×CryptomeriafortuneiBag Seedling Breeding and Cultivation Test

HUANG Guo-qing1, CAI Jin-qing2, LIN Ling2, LIN Xiu-qing3, LIN Shu-ai1

(1.ForestryScienceandtechnologyTestCenterofPutianCityPutian351100,FujianChina; 2 .ForestryBureauofPutianCity,Putian351100,FujianChina; 3.PutianMingmeiFlowersandTreesCo.Ltd. ,Putian351100,FujianChina)

This paper carried outTaxcdiummucromatum×Cryptomeriafortuneibag seedling breeding and cultivation research, test results showed that,Taxcdiummucromatum×Cryptomeriafortunei bag seedling height and crown width increased with the specifications of nutrition bag,but seedling height growth difference of different specifications of nutrition bags was significant from no significance with tim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seedling crown growth was bigger,tep by steys; as compared with soil ball seedling afforestation,Taxcdiummucromatum×Cryptomeriafortuneibag seedling afforestation owned the followings: the survival rate was high, the rejuvenation period was short, and the difference level were very significant.

Taxcdiummucromatum×Cryptomeriafortunei; bag seedling cultivation ; cultivation effect

10.13428/j.cnki.fjlk.2014.01.026

2013-08-15;

2013-09-27

莆田市科技计划项目(东方杉引种育苗与栽培技术研究,2011N12);福建省林业厅2011年度林业科研和标准化项目(东方杉引种繁育技术研究,MCNZ201170)

黄国清(1968—),男,福建莆田人,莆田市林业科技试验中心高级工程师,从事珍贵树种和沿海防护林树种的苗木培育及其营造林工作。E-mail:hgq654321@163.com。

S723.1+33

A

1002-7351(2014)01-0121-03

猜你喜欢

冠幅规格造林
近3成苗企难以维持!规格越大越亏,2022如何让泥鳅赚钱?
城市绿地微环境对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
峨眉含笑
施肥对三江平原丘陵区长白落叶松人工林中龄林单木树冠圆满度影响
闭月羞花
沿海地带造林实践与探讨
山钢日钢1.2mm极限薄规格带钢的生产实践
雄安千年秀林
——近自然造林开先河
浅议造林的意义
营林生产中造林规划设计与造林技术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