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薄壳山核桃无性繁殖试验

2014-09-16泮樟胜叶森土郑文彪

福建林业科技 2014年3期
关键词:生苗薄壳山核桃

泮樟胜,叶森土,郑文彪

(浙江省松阳县林业局,浙江 松阳 323400)

薄壳山核桃无性繁殖试验

泮樟胜,叶森土,郑文彪

(浙江省松阳县林业局,浙江 松阳 323400)

对薄壳山核桃采用嫁接、枝插、根插3种育苗方法进行繁殖对比试验,结果表明:3种育苗方法都可以培育薄壳山核桃良种壮苗,苗木成活率以枝插方法最高,根插方法最低;3种方法所育苗木的生长量大小顺序为:2年生砧木嫁接1年生苗>根插2年生苗>1年生砧木嫁接2年生苗>枝插2年生苗。表明培育薄壳山核桃良种壮苗以2年生砧木嫁接最为理想。

薄壳山核桃;嫁接育苗;枝插育苗;根插育苗

薄壳山核桃(Carayaillinoensis)又名长山核桃,为胡桃科山核桃属高大落叶乔木,单果重10~12.5 g。与普通核桃的明显区别是,树体比普通核桃高大,果序穗状,果个小,果壳光滑无刻纹或只有细嫩皱纹,果实外表具4棱。

薄壳山核桃3月中下旬萌动,4月上旬抽枝展叶,在浙南地区11月中旬叶柄基部陆续产生离层,没有低温刺激叶子久挂不落。花枝分雌花枝、雄花枝、混合花枝3类。雄葇荑花序,3条1束,几无总梗,花药有毛,雄花芽于4月上中旬开始萌动,伸长成雄花序,多着生于1年生枝条中上部,每个雄花由100多朵小花呈螺旋状排列,雄花序脱落时间不等,早的5月上旬,迟的要6月下旬脱落。雌花为穗状花序,着生在新梢顶端,于4月下旬新梢停止生长后开始发育,到5月上旬子房膨大,柱头开始向两侧张开时为盛花期,每个花序有花2~10朵。隐芽寿命长,遇刺激易萌发抽枝。根系发达强盛,伴有菌根共生,主根入土深,侧根分布范围为树冠的1倍以上,根系多分布在20~60 cm深的土层内。

薄壳山核桃为世界著名的高档干果、油料树种和材果兼用优良树种,目前市场上干果数量供不应求,种植的林农日益增多。但对种苗的研究寥寥无几,繁殖上通常采用种子播种后以良种接穗进行嫁接而成苗,成苗速度慢,各苗木生产单位各自为政,块状分割,对良种缺少统一口径,市场上种苗紧张,良莠不齐。本研究开展薄壳山核桃的无性繁殖试验,以期为薄壳山核桃的生产提供优良种苗。

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浙江省松阳县林村林场(北纬28°26′36.15″、东经119°31′24.11″),海拔130 m,东边和北边紧邻马鞍山麓的丘陵,西边和南边为低海拔盆地。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常年主导风向夏季为东南风,秋冬季多为北风和西北风。年平均气温14.2~17.7 ℃,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6.3 ℃,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8.1 ℃,极端最高气温41.8 ℃。海拔每上升100 m气温降低0.52 ℃,≥10 ℃年积温6024 ℃。年平均无霜期250 d,年平均降水量1532 mm,年蒸发量1294 mm,年相对湿度79%左右。由于山地垂直落差和地貌切割悬殊,局部地区存在小气候。试验地土壤为砂壤土,pH值呈微酸性。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及处理

嫁接选用枝条全部采自2006年、2009年分别通过浙江省林木良种委员会审(认)定过的YLJ42、YLC10等优良无性系,枝条于2月前收集整理置阴凉的房间里用湿砂层积保藏,嫁接前每7~10 d翻动1次,并及时补充砂子水分,保证枝条及芽的生活力;枝插所用枝条为嫁接时从砧木上剪下的新鲜枝条;根插的材料选用苗木出圃时修剪下来的粗壮根系及挖苗后圃地深处的断根。

2.2 试验方法

分别采用嫁接、枝插、根插3种方法进行无性繁殖,经过1 a、2 a生长后于秋季落叶后调查其苗高、地径(嫁接苗和枝插苗量其新梢基部径,简称基径)、根数、主根长度等并进行统计分析。

2.2.1 嫁接 分2种类型:第一种是1年实生砧移栽后嫁接培育1 a,此法培育的苗木简称1+1苗;第二种是针对细弱的实生砧因1年生时太细不能施行嫁接,采用1年生实生砧移栽再培育1 a后径粗达到可嫁接程度时施行嫁接,嫁接后再培育1 a,此法培育的苗木简称2+1苗。2种方法的嫁接时间均为4月上旬—5月上旬。断砧高度为10 cm。取出砂藏的待接枝条,以枝条中上部芽眼饱满段作接穗,切削时每接穗带1~2个芽,并按砧木的粗细程度匹配接穗粗度,采用劈接或切接或切骨舌接,让接穗和砧木的两边形成层都能对齐;接后用塑料薄膜绑缚,接穗稍端也用绑膜扎紧封顶防止水分蒸发。

2.2.2 枝插 4月上中旬,利用砧木苗剪下的粗壮废枝,剪取长度15 cm,有饱满芽眼2~3个的插穗,插穗上端封蜡,下端用1∶2000高锰酸钾溶液消毒,按株行距25 cm×10 cm插入已整理好并用敌克松消毒过的苗床,扦插深度达插穗的三分之二左右。当天剪取的枝条当天插完。插后苗床架好竹签矮棚并用透光率50%遮荫网覆盖,9月中旬后拆网让苗木全光生长。苗木留床培育1 a,次年不遮荫。

2.2.3 根插 每年冬季随着薄壳山核桃苗木出圃,圃地里挖苗剩下的根系很多,或强壮的苗株在种植前也要剪去过长的根系。收集这些修剪下来的和圃地里残留的根系先用湿砂埋藏。翌年3月选取粗度为1 cm左右根段,修剪成长度10 cm左右(粗根可适当短剪,细根长些),在整好的圃地上平行埋于沟内,上覆土3~5 cm。

2.3 水肥管理

土壤在整地前施用腐熟的厩栏肥30 t·hm-2,耙细翻耕后育苗,生长季节里分别在7月上旬、8月下旬各施追肥1次,平均每次施用复合肥(含N、P2O5、K2O各15%)375 kg·hm-2;平时畦沟保持不积水状态,畦面泥土有轻微发白情况及时灌溉;畦面杂草采用人工方式拔除。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育苗方法成活率差异

由表1可知,枝插育苗的成活率最高,达89%;嫁接育苗成活率:1年砧嫁接达84.4%,2年砧嫁接达82.2%;根插育苗成活率最低,为53%。

嫁接繁殖是目前生产上使用最广泛的方法,本研究在劈接中运用了砧穗粗度相近法,即砧穗粗度不相近时采用切接或者切骨舌接,使形成层面最大程度对接,从而提高成活率,薄壳山核桃的嫁接繁殖只要做到砧穗形成层充分对齐一般都能保证成活。

3.2 不同育苗方法苗木生长差异

3.2.1 嫁接繁育 从表1可知,1+1苗的平均苗高、地径分别为22.6 cm、5.5 mm,1+2苗木的平均苗高、地径分别为46 cm、9 mm,两者年均生长量大致相当。2+1苗的平均苗高、地径分别为132 cm、13 mm。同样用3 a时间培育的苗木,2年生原地砧木嫁接后培育1 a的苗高生长量和地径生长量均大于1年生砧木嫁接后培育2 a苗高生长量和地径生长量。

方差分析结果表明,1年生砧木嫁接培育2 a与2年生砧木嫁接培育1 a,其苗高生长量、地径生长量间的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F苗高=151.29,F地径=58.16,F0.01=6.86)。这是因为1年生砧木移砧后对根系造成了损伤,嫁接初期生长受阻;而2年生砧木在第1年已经移砧,根系生长已经恢复,嫁接后直接由根系提供养分用于接穗恢复和生长,生长期明显长于移砧嫁接,也就是说根系的抗性和生长势能极大影响苗木生长量。

表1 不同育苗方法成活率及苗木生长对比

3.2.2 枝插繁育 1年生苗与2年生苗相比(表1),第2年的高生长量是第1年的5.6倍,这是因为枝插后到植株生根和展叶都需要一个较长过程,这个过程两者相辅相成,生根有利于土壤营养物质吸收促进枝叶生长,展叶则积聚更多的光合产物促进植株体各部的细胞分裂,因此枝插繁殖苗木第1年的生长期比正常苗木的生长期缩短了至少60 d,而第2年生长期没有缩短,生长量明显加大。枝插苗1年生地径与2年生地径生长率大体相当,差别不大。

试验观察结果表明,枝插苗新根发生属愈伤组织生根型,粗枝扦插成活容易,生长也健壮,而细弱枝和枝条的梢部用于扦插虽也能成活,但生长势弱,抗性低。这是因为插条在生成愈合组织前不能从土壤吸收养分,其抽枝展叶所需的养分只能来自枝条体内原本贮蔵的养分,粗枝体内贮蔵了更多的营养物质,就能保证插条各组织发育更健壮。枝插除管好苗床水分外,另一个关键技术是管好插条自身水分,露天扦插时因空气中湿度较低,而薄壳山核桃的中空髓心像海棉一样抽吸枝条体内的水分从上端口不断蒸发,造成插条失水而枯,因此露天扦插时插条上端用石蜡进行封顶能保证插条体内不失水。在扦插中如果使用生根剂等生长激素还能一步提高成活率和生长量。

3.2.3 根插繁育 根插培育的苗木无论是高生长还是地径生长量,第2年都比第1年有明显加大(表1)。第2年高生长量是第1年的3.5倍,第2年的地径生长量是第1年的1.9倍。这是因为根插育苗第1年从根端要先产生分生组织再分化成植物的茎和叶需要一个长期过程,从生长期上观察,根插苗至少到7月才能出泥吐绿,较常规生长期缩短了90 d。根插同枝插相似,粗壮的插根体内积聚的营养物质多,育成的苗木也粗壮,因此选用粗根扦插和适当取长一些更有利于成苗和成壮苗。

4 小结与讨论

本试验结果表明,薄壳山核桃繁殖采用嫁接、枝插、根插多种方式均能获得成功,成活率以枝插苗最高,根插育苗成活率最低。苗木生长量大小排序为:2年生砧木嫁接1年生苗>根插2年生苗>1年生砧木嫁接2年生苗>枝插2年生苗,从培育壮苗角度考量,薄壳山核桃苗木的培育还是以2年生砧木嫁接最为理想。

嫁接多用于优良无性系的扩繁工作,在砧木苗充足的情况下,选用只具1芽的枝条就能繁育成1棵优良品系的单株,节省良种的繁殖材料;但要有生长健壮的砧木苗为基础,因此前1 a或前2a须先培育实生砧。1年生砧木的粗度很多情况下还不如接穗的粗度,这部分苗无法完成嫁接。

根插以现有的断根为繁殖材料,节约育苗成本,而且技术也容易掌握。但因断根少,材料大批量收集不容易。从良种化和培育周期看,根插主要培育的是砧木苗,还得通过嫁接才能良种化,育苗周期相对较长。

枝插虽生长量上不是很大,但出苗快,部分苗木当年插当年冬天就能出圃,育苗周期短。枝插时每插穗需保证2~3个芽眼,在良种扩繁时较为浪费良种枝条,但在培育薄壳山核桃砧木时完全可以用旧砧的上段废弃枝条,也能节省培育成本。

[1]刘梦华,郭忠仁,耿国民,等.薄壳山核桃育苗技术及其研究概述[J].江苏林业科技,2009(2):52-54.

[2]方镇坤.厚荚相思扦插繁殖试验研究[J].福建林业科技,2005,32(3):39-42.

[3]刘广勤,王秀云,生静雅,等.薄壳山核桃育种研究进展[J].林业科技开发,2011(4):1-5.

[4]李俊南,李莲芳,熊新武,等.薄壳山核桃无性繁殖技术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3),16226-16228.

[5]姚小华,王开良,任华东,等.薄壳山核桃优新品种和无性系开花物候特性研究[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4(10):675-680.

[6]张毅.板栗嫁接苗接芽生长量影响因素分析[J].福建林业科技,1992,19(1):57-60.

The Clonal Propagation ofCarayaillinoensis

PAN Zhang-shen,YE Sen-tu,ZHENG Wen-biao

(SongyangCountyForestryBureau,Songyang323400,Zhejiang,China)

Grafting,cutting propagation by branches and cutting propagation by roots were contrastively tested forCarayaillinoensi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ll the three methods could propagate the fine varieties ofC.illinoensis,but the cutting propagation by branches led to the highest survive rate,then followed with the cutting propagation by roots.The order of the seedling growth increment propagated by the three methods was that the one-year-old scions grafted on the two-year-old grafting stocks>the cutting propagation by roots>the two-year-old scions grafted on the one-year-old grafting stocks>the cutting propagation by branches.The ideal method to propagate the fine varieties ofC.illinoensisis the one-year-old scions grafted on the two-year-old grafting stocks.

Carayaillinoensis;grafting propagation;the cutting propagation by branch;the cutting propagation by root

10.13428/j.cnki.fjlk.2014.03.030

2013-08-23;

2013-11-14

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跨区域重点推广示范(松阳县‘薄壳山核桃’良种及丰产栽培技术推广项目,〔2012〕TK32号)

泮樟胜(1971—),男,浙江松阳人,浙江省松阳县林业局工程师,从事新、优林果品种育苗探索。Email:panzhangsheng@163.com。

S723

A

1002-7351(2014)03-0136-03

猜你喜欢

生苗薄壳山核桃
美国薄壳山核桃家庭原味炒制试验
山核桃
苗界苗疆考——对明清时期贵州“苗民”聚居地称谓演变的历史考察
认识稻田落粒谷自生苗
8%烟嘧磺隆可分散油悬浮剂防除夏玉米田杂草效果试验
薄壳山核桃培育与栽植技术
鸡蛋与薄壳建筑
我国薄壳山核桃的引种与产业发展现状
冷冻丙酮法提取山核桃油中的亚油酸和亚麻酸
紫科1号红豆杉生长量生物量和紫杉醇含量的相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