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干旱条件下荆条树干液流对不同天气的响应

2014-09-16刘春鹏朱美秋马长明支恩波李向军

福建林业科技 2014年1期
关键词:荆条阴天液流

刘春鹏,朱美秋,薛 帅,马长明,支恩波,李向军

(1.河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河北 石家庄050061; 2.保定职业技术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0;3.河北省沙河市林业局,河北 邢台 054100; 4.河北农业大学林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0)

干旱条件下荆条树干液流对不同天气的响应

刘春鹏1,朱美秋2,薛 帅3,马长明4,支恩波1,李向军1

(1.河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河北 石家庄050061; 2.保定职业技术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0;3.河北省沙河市林业局,河北 邢台 054100; 4.河北农业大学林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0)

采用热扩散式液流探针(TDP)配合气象站的方法,于干旱季节(5—6月)对不同天气条件下荆条(Vitexnegundovar.heterophylla)的树干液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就波形而言,晴天树干液流呈现“宽峰”,阴天呈现“窄峰”,而雨天呈现“多峰”;液流启动雨天早于晴天早于阴天,达到峰值晴天早于阴天早于雨天,液流终止阴天早于晴天,而雨天未出现液流终止;树干液流峰值大小、日均液流速度和耗水量均为晴天>阴天>雨天。②在晴天和阴天条件下,荆条树干液流与太阳辐射、大气温度、空气湿度的相关性较大(相关系数分别为:晴天0.768、0.882、-0.613,阴天0.864、0.865、-0.871);而雨天条件下,荆条树干液流与环境因子的相关系数均较小,但与土壤含水量的相关系数(0.515)比晴天和阴天时大,土壤含水量成为雨天影响荆条耗水最大的环境因子。③经过回归分析,得到不同天气条件下荆条的耗水模型,其中晴天和阴天荆条耗水模型拟合程度较好,调整R2分别为0.934、0.923;而雨天荆条耗水模型拟合较差,调整R2仅为0.260。

荆条;树干液流;热扩散式探针法(TDP);耗水量;液流速度

荆条(Vitexnegundovar.heterophylla)为马鞭草科牡荆属落叶灌木,广泛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华中、西南等省区,多自然生长于山地阳坡,与酸枣、蒿类混生形成灌丛群落,具有良好的防风固沙、保持水土等生态功能。由于其适应性极强,耐严寒、干旱和盐碱,在其它植物难以生存的瘠薄山地和陡坡、石缝中依然生长良好,因此被公认为是荒地护坡、荒山绿化的先锋树种,更是我国华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植被恢复和建设的首选树种[1-3]。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少而集中,因此,水分成为森林植被恢复、生态环境建设最为主要的限制因子[1]。尤其在干旱少雨的季节,有限的水源无法满足植物正常的生理要求,使植物遭受干旱胁迫,严重影响植物的存活与生长。因此,研究干旱胁迫条件下植物的耗水特征有利于探明植物的抗旱机理,为干旱、半干旱地区植被恢复以及生态建设的树种选择提供参考[4]。

本试验于降水极少的5—6月(此时荆条已经出现叶子萎蔫等症状,说明其已经受到干旱胁迫)进行,采用热扩散式探针法配合气象站的方法,对荆条的树干液流及其所处的环境因子进行同步观测,分析了干旱胁迫条件下荆条耗水对不同天气的响应,以期揭示其抗旱机理,为干旱、半干旱地区植被恢复的树种选择提供参考。

1 研究区概况

试验区设在河北省平山县岗南镇寺家沟村(113°31′—114°15′E、38°9′—38°47′N),属于暖温带半干旱半湿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12.7 ℃,全年太阳辐射量为131~136 kcal·cm-2,全年有效辐射为65.4 kcal·cm-2,年平均日照时间2600~2750 h,年平均降水量609 mm,年平均蒸发量1815.4 mm,年平均干燥度为1.38。年平均风速2.2 m·s-1,土壤为石灰性褐土。

2 试验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选择树干通直、生长良好、地径相差不大、生长情况相近的荆条3株作为研究对象,经筛选,所选样树位于阳坡坡中,主要为天然的灌丛草本群落,天然植被以灌木为主,主要有酸枣(Zizyphusjujuba)、荆条(Vitexnegundovar.heterophylla)等;草本植物次之,主要有白羊草(Bothrtochtoa)、黄背草(Themedatriandra)等;乔木数量很少,主要有黄连木(Pistaciachinensis)、刺槐(Robiniapseudoacacia)等。由于干旱和放牧、刈割等人为过度利用,现有的天然植被稀疏,覆盖度较低且分布不均。经过测量,所选样树地径分别为2.96、2.87、2.76 cm。

2.2 试验方法

2.2.1 树干液流的测定 采用北京雨根科技有限公司设计生产的RR-8210茎流仪(TDP)进行树干液流的监测,监测时间为2008年5—6月。首先对已选荆条用罗盘标定出正南方向,然后于树干的0.3 m处,上下垂直,在2点间(约10~15 cm)削去一小片树皮,大小以便于探针插入即可(不可伤到木质部,也不要留有韧皮部)。然后用直径为2.5 mm的钻头依靠打孔板进行打孔,分别插入 10 mm长的探针,为避免自然环境的影响,每组探针外用大小合适的泡沫盒子罩上,然后与数据采集器和电源连接,并设置每2 s测读1次,每10 min进行平均并储存数据。

2.2.2 环境因子的测定 在样木林地内安装WatchDog 900ET小型全自动气象站,与茎流仪(TDP)同步观测林内环境因子,观测环境因子有:太阳辐射强度(w·m-2)、空气温度(℃)、空气相对湿度(%)、10 cm土壤温度( ℃)、20 cm土壤含水量(%)、风速(m·s-1)以及降雨量(mm),同样设置每2 s测读1次,每10 min进行平均并储存数据。

2.2.3 边材面积的测定 边材面积的测定于试验结束后进行,分别于所选树木探针安装处,用锯子直接锯断获取树干横切面,测定去皮直径以及边材厚度,进而计算边材面积。经计算,荆条的边材面积分别为5.6 cm2、5.0 cm2和4.8 cm2。

2.2.4 数据处理 根据WatchDog 900ET小型全自动气象站监测数据表明,监测期间,5—6月初没有降雨,此时,荆条部分叶片出现萎蔫状况,说明荆条此时已经受到干旱胁迫。直至6月14日出现监测期间的第1次降雨(降雨时间为0∶00—5∶10和7∶00—19∶40),降雨量为14.6 mm,荆条水分得到补充,摆脱干旱胁迫。因此,6月14日成为研究干旱条件下荆条耗水对雨天响应的唯一选择。由于植物液流的变化除受植物自身的生物学特性、气象因素影响外,还受到土壤水分的制约[5]。为了降低土壤含水量对荆条耗水的影响,更好地分析、比较干旱条件下,不同天气条件下荆条的耗水特征,本研究于6月14日之前选择最近典型的晴天(6月8日,天空晴朗无云,太阳不被遮挡)和阴天(6月9日,天空被云层覆盖,全天不见太阳,但无降雨)进行分析。虽然所选晴天、阴天、雨天数据均为1 d,但其均为特定条件下的最佳选择,最能体现干旱条件下不同天气对荆条耗水的影响,因此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利用Excel 2003对观测数据进行整理、计算和作图,利用SPSS 13.0进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其中回归分析是以各典型天气荆条树干液流速度为变量,以环境因子作自变量,采用逐步回归的方法,以5 %和10 %作为变量入选和剔除临界值。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天气条件下树干液流变化特征

图1 不同天气条件下树干液流日变化

由图1和表1可知,在不同天气条件下荆条树干液流变化有明显不同。就波形而言,晴天时树干液流明显要高于阴天和雨天,晴天时树干液流呈现出明显的“宽峰”,液流速度较大;而阴天相对晴天具有“窄峰”,液流速度较小;而雨天液流波动性较大,基本呈现“多峰”,这是由于当天多次降雨形成的。就液流日进程时间而言(表1),晴天时,树干液流于5∶50启动,12∶50达到峰值,23∶50终止;阴天时,树干液流于8∶20启动,15∶40达到峰值,20∶10终止;而雨天时,树干液流于4∶40启动,18∶20出现峰值,而未出现液流终止。表现出液流启动雨天早于晴天早于阴天,达到峰值晴天早于阴天早于雨天,液流终止阴天早于晴天,而雨天未出现液流终止。树干液流峰值分别为:晴天0.00299 cm·s-1,阴天0.00288 cm·s-1,雨天0.00177 cm·s-1;日均液流速度分别为:晴天0.00140 cm·s-1,阴天0.00064 cm·s-1,雨天0.00050 cm·s-1;耗水量分别为:晴天0.60496 L,阴天0.27662 L,雨天0.21791 L;三者大小顺序均表现为晴天>阴天>雨天。

表1 不同天气条件下树干液流日变化动态

*:-为未终止。

3.2 不同天气条件下树干液流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树干边材液流除了受树木本身的生物学结构影响外,还受周围的环境因子的制约,某一时刻液流速率的高低与当时的环境因子是不可分割的,因此,本研究将晴天、阴天、雨天荆条的树干液流,结合同步观测的气象因子进行分析(图2)。由图2可知,晴天与阴天,太阳辐射、空气温度与树干液流有明显相同的趋势,而空气相对湿度与树干液流呈相反趋势。太阳辐射一方面促进叶片气孔开放,减少气孔阻力,进而直接促进蒸腾,增强液流;另一方面,通过提高空气温度而间接促进液流。而气温升高一方面提高了植物体温度和地表温度,另一方面通过降低空气的湿度来促进蒸腾。而随着相对湿度的降低,其蒸汽压逐渐变小,叶内外蒸汽压差逐渐变大,气孔下腔的水蒸气容易扩散出去,进而促进蒸腾,增大液流。土壤含水量和土壤温度虽也表现出规律变化,但与树干液流的变化趋势存在位置的偏差,但并不能说明其与树干液流无关,而是因为土壤温度和土壤含水量对树干液流的影响具有时滞性[6-8]。风速呈现不规律变化,与树干液流的关系不明显。这与王宇结论一致[9]。雨天时,各环境因子的变化不大,都接近于直线,与树干液流的相关性不大。

图2 不同天气条件下树干液流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由表2可知,在晴天和阴天条件下,荆条树干液流与太阳辐射、大气温度、空气湿度的相关性较大(相关系数分别为:晴天0.768、0.882、-0.613,阴天0.864、0.865、-0.871),其中与太阳辐射和大气温度呈正相关,与空气相对湿度呈负相关;与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以及风速的相关性较小或者不相关,这恰恰印证了以上结论。在雨天条件下,荆条树干液流与环境因子的相关系数均较小,说明雨天时各环境因子对荆条树干液流的影响不大,但雨天的土壤含水量与晴天、阴天相比,对荆条树干液流的影响显著加大,甚至成为雨天影响荆条耗水最大的环境因子。

表2 不同天气条件下树干液流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分析

*:**为t检验(双尾)极显著;*为t检验(双尾)显著。

3.3 不同天气条件下树干液流与环境因子的回归分析

经过回归分析,得到回归模型(表3),经F检验3个方程均达到极显著水平。由表3可知,晴天和阴天时,树干液流与环境因子的回归方程拟合良好,调整R2均达到0.92以上,而雨天时回归方程的调整R2仅为0.26,说明方程拟合性较差,说明雨天时荆条耗水受环境因子的影响较低。从各方程入选变量而言,晴天和阴天时,各环境因子几乎全部入选(晴天时只有风速落选,阴天时只有土壤温度落选),而雨天时,仅有土壤含水量因子入选。

表3 树干液流各月与环境因子的回归分析

*:y为液流速度(cm·s-1);x1为太阳辐射(W·m-2);x2为大气温度(℃);x3为空气相对湿度(%);x4为土壤温度(℃);x5为土壤含水量(%);x6为风速(km·h-1)。

4 结论与讨论

1)在不同天气条件下荆条树干液流变化明显不同。就波形而言,晴天时树干液流明显要高于阴天和雨天,晴天时树干液流呈现出明显的“宽峰”,液流速度较大;而阴天较晴天时具有“窄峰”,液流速度较小;而雨天液流波动性较大,基本呈现“多峰”,这是由于当天多次降雨形成的。就液流日进程时间而言,树干液流晴天比阴天液流启动早,终止晚,这与王鹤松等[10]研究结果相一致。而达到峰值晴天早于阴天早于雨天,而王鹤松等[10]认为树干液流达到峰值时间不具规律性,笔者认为树干液流达到峰值时间与瞬时气象因子有关,而瞬时气象因子是难以预测的,因此这种现象难以归结成规律。雨天时,液流启动早于晴天早于阴天,而液流未出现终止,可能并非普遍现象,因为荆条此时正处于干旱缺水状态,而且根系较浅,长时间的降雨很容易到达根系土壤,增加其土壤含水量,形成了土壤与植物体之间较大的水势差,从而导致树干液流提前启动;而正是由于荆条干旱缺水严重,导致这种水势差持续时间长,从而导致树干液流的不终止。树干液流峰值分别为:晴天0.00299 cm·s-1,阴天0.00288 cm·s-1,雨天0.00177 cm·s-1;日均液流速度分别为:晴天0.00140 cm·s-1,阴天0.00064 cm·s-1,雨天0.00050 cm·s-1;耗水量分别为:晴天0.60496 L,阴天0.27662 L,雨天0.21791 L;三者大小顺序均表现为晴天>阴天>雨天。这与李少宁等[11]、孙慧珍等[12]结论一致。

2)在晴天和阴天条件下,荆条树干液流与太阳辐射、大气温度、空气湿度的相关性较大(相关系数分别为:晴天0.768、0.882、-0.613,阴天0.864、0.865、-0.871),其中与太阳辐射和大气温度呈正相关,与空气相对湿度呈负相关,与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以及风速的相关性较小或者不相关,但其中土壤含水量和土壤温度虽也表现出规律变化,出现这种现象可能是由该环境因子与树干液流存在时滞性造成的[6-8]。在雨天条件下,荆条树干液流与环境因子的相关系数均较小,说明雨天时各环境因子对荆条树干液流的影响不大,但土壤含水量相比晴天与阴天时,对荆条树干液流的影响大大加大,甚至成为雨天影响荆条耗水最大的环境因子。经过回归分析,得到晴天、阴天和雨天荆条的耗水模型,经F检验3个方程均达到极显著。其中晴天和阴天荆条耗水模型拟合程度较好,其调整R2分别为0.934和0.923。而雨天荆条耗水模型拟合较差,调整R2仅为0.260。目前,对环境因子与耗水特征之间关系的研究很多,但结论不尽相同[3-14],这是因为,树干液流密度主要由生物学结构因素、土壤供水因素和气象因素决定,而生物学构造又随着植物生长的物候期而改变,加之环境因子间又存在交互作用,因此,气象因子与树干液流的关系相当复杂,需要系统深入的研究。

3)从树干液流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以及其回归模型的入选变量来看,晴天和阴天差异很小,而与雨天差异性很大,这主要是由产生树干液流的动力不同所造成的[13]。晴天和阴天时,其产生树干液流的动力为蒸腾拉力,即由于太阳总辐射、空气温度、空气相对湿度的变化,导致饱和水汽压差的变化,从而导致植物体气孔内外产生蒸汽压差,在这种“蒸腾拉力”的作用下,产生树干液流;而雨天时,太阳辐射和大气温度极低、空气相对湿度很高,在此情况下,植物叶片气孔内外的蒸汽压差极小,植物蒸腾作用已经停止,但由于植物体长期处于干旱胁迫状态,植物体自身出现严重的水分亏缺,加之所选研究对象为灌木,根系较浅,降雨使其根系土壤水分得到迅速补充,从而产生了土壤与植物根系的水势差,进而在“根压”的作用下,产生树干液流[14]。

[1]杨泱,冷平生,张博,等.3 种边坡绿化植物抗旱性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0,26(13):272-278.

[2]崔向东,刘建敏.荆条的实用价值及繁育技术[J].园林绿化,2010(12):43-44.

[3]刘四围,马长明,支恩波,等.华北石质山区2种典型灌木耗水特征[J].河北林业科技,2011(1):1-5.

[4]刘春鹏.河北省平山县石质山区主要造林树种耗水特征研究[D].保定:河北农业大学,2011.

[5]吉春容,邹陈,李新建,等.核桃树干液流特征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J].干旱区研究,2010,27(4):616-620.

[6]王华,欧阳志云,郑华,等.北京城区常见树种生长季树干液流的时滞特征[J].应用生态学报,2009,20(9):2111-2117.

[7]Kume T,Komatsu H,Kuraji K,et al.Less than 20-min time lags between transpiration and stem sap flow inemergent trees in a Bornean tropical rainforest[J].Agricul-tural andForestMeteorology,2008,148:1181-1189.

[8]徐军亮,章异平.春季侧柏树干边材液流的滞后效应分析[J].水土保持研究,2009,16(4):109-112.

[9]王宇.北京生态涵养带主要树种基于树干液流的耗水规律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10.

[10]王鹤松,张劲松,孟平,等.华北石质山区杜仲人工林蒸腾特征及水分供求关系[J].林业科学研究,2008,21(4):475-480.

[11]李少宁,陈波,鲁绍伟,等.不同时间尺度下杨树人工林液流密度特征[J].灌溉排水学报,2012,31(6):121-125.

[12]孙慧珍,赵雨森.水曲柳和樟子松树干液流对不同天气的响应[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8,36(1):1-3.

[13]路兴慧,潘存德.罗布麻茎直径和茎流变化日过程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分析[J].新疆农业科学,2009,46(1):8-12.

[14]岳广阳,赵哈林,张铜会,等.不同天气条件下小叶锦鸡儿茎流及耗水特性[J].应用生态学报,2007,18(10):2173-2178.

Response of Stem Sap Flow ofVitexnegundovar.heterophylla to Different Weather under Drought Conditions

LIU Chun-peng1, ZHU Mei-qiu2,XUE Shuai3,MA Chang-ming4,ZHI En-bo1,LI Xiang-jun1

(1.HebeiAcademyofForestry,Shijiazhuang050061,Hebei,China; 2.BaodingVocationalandTechnialCollage,Baoding071000,Hebei,China; 3.ShaheForestryBureau,Xingtai054100,Hebei,China; 4.ForestryCollegeofHebeiAgricultureUniversity,Baoding071000,Hebei,China)

Vitexnegundovar.heterophylla;sap flow; stem sap flow;thermal dissipation probe method(TDP);water consumption;sap flow velocity

10.13428/j.cnki.fjlk.2014.01.008

2013-07-19;

2013-09-04

河北省林业科技项目(河北主要造林树种耗水特性及调控机制研究,1126419)资助

刘春鹏(1984—),男,河北文安人,河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助理工程师,从事植物生理方面的研究。E-mail:lcp-1984@163.com。

朱美秋。E-mail:zhumeiqiu_08@126.com。

S793.7

A

1002-7351(2014)01-0034-06

猜你喜欢

荆条阴天液流
太阳躲在哪里
荆条筐
给阴天染上色彩
阴天
一种全钒液流电池并网控制系统的仿真设计
秦始皇拜荆条
秦始皇拜荆条
H2-Fe3+/Fe2+氧化还原液流电池初步研究
我国—项液流电池国际标准提案获准通过
液流电池理论与技术——全钒液流电池的数值模拟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