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油茶籽仁中活性成分含量及相关性分析

2014-09-16陈诗强林培玲丁春花苏素娇梁一池

福建林业科技 2014年3期
关键词:油茶籽总皂苷极差

陈诗强,林培玲,丁春花,陈 亮,李 娜,苏素娇,梁一池

(福建中医药大学,福建 福州 350122)

油茶籽仁中活性成分含量及相关性分析

陈诗强,林培玲,丁春花,陈 亮,李 娜,苏素娇,梁一池

(福建中医药大学,福建 福州 350122)

测定普通油茶20个无性系的油茶籽仁活性成分(总皂苷、总黄酮、总多酚、总多糖、总蛋白) 含量,应用SPSS 18.0分析成分间的相关性,建立曲线回归模型。结果表明:总皂苷含量与总黄酮含量、总多酚含量与总蛋白含量间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总皂苷—总黄酮回归方程为:Y=6.076+10.698X-8.824X2+3.871X3,总多酚—总蛋白回归方程为:Y=0.045X1.310,可以通过测定总黄酮及总蛋白的含量预测总皂苷和总多酚的含量,对简化皂苷和总多酚的复杂测定过程具有现实意义。

油茶籽仁;活性成分;相关性;回归模型

油茶(CamelliaoleiferaAbe1.)为山茶科山茶属多年生乔木或灌木,广泛分布于湖南、江西、广西等15个省、自治区。我国是世界上山茶科植物分布最广的国家,是世界上最大的茶油生产基地。《本草纲目》记载:“茶籽,苦含香毒,主治湍急咳嗽,去疾垢”。油茶籽仁含有油分、淀粉、蛋白质、茶籽多糖、多酚类物质、黄酮类化合物、皂素、粗纤维、鞣质、山茶苷、总皂苷、总多酚等。其中总皂苷有强心作用,总皂苷有溶血栓作用,而总多酚则具有降低胆固醇、预防肿瘤等多种功能[1]。茶籽中还富含淀粉,具有多种保健功能,极具开发价值。油茶籽粗蛋白含有17种氨基酸成分,其中7种是人体必需的氨基酸[2]。油茶籽蛋白经过酶解可获得茶籽多肽,其除了具有易被人体消化吸收的特性外,还有很强的抗氧化、降低胆固醇等功能特性[3]。但油茶籽仁中总蛋白质、总多糖、总皂苷、总多酚、总黄酮等5种活性成分含量间关系,尚未见有相关文献报道。所以寻找快速、简便、可靠的测定油茶籽活性成分的方法,以期为评价油茶籽仁的品质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20个无性系油茶优良单株采自福建省三明市后楼村油茶园丰产示范基地,经福建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梁一池教授鉴定为山茶科山茶属普通油茶。芦丁对照品(成都曼斯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批号:MUST-11040302),牛血清白蛋白(成都瑞芬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批号:N-017-120827),无水葡萄糖对照品(成都曼思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批号:11020603),没食子酸对照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批号:0831-9501),齐墩果酸对照品(上海融禾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批号:100519)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UV-9100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北京瑞利分析仪器有限公司),DHG-9240A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上海精宏实验设备有限公司),CP214电子天平(奥豪斯仪器有限公司)等。

1.2 试验方法

随机从标记好的油茶优树采摘20 kg油茶果,自然晾干,去皮取籽,粉碎,过80目筛,45 ℃烘干备用。茶籽仁总蛋白质含量[4]:采用考马斯亮蓝法,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多糖含量[5]:采用苯酚-硫酸显色,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皂苷含量[6]:采用香草醛-高氯酸显色,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多酚含量[7]:采用Folin-Dennis方法,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含量测定[8]:采用亚硝酸钠-氢氧化钠方法,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

1.3 数据处理

利用SPSS 18.0软件对20个无性系油茶的油茶籽仁活性成分含量(总皂苷、总黄酮、总多酚、总多糖、总蛋白)进行相关分析及回归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油茶籽仁中总蛋白质、总多糖、总皂苷、总多酚、总黄酮等5种活性成分的含量见表1。总皂苷极差为6.19~19.52,大小相差3.15倍;总黄酮极差为0.24~ 1.71,大小相差7.13倍;总多酚极差为0.43~1.82,大小相差4.23倍;总多糖极差为6.87~14.81,大小相差2.07倍;总蛋白极差为7.84~15.41,大小相差1.97倍。

2.1 相关分析[9]

利用SPSS 18.0软件对20个油茶无性系的油茶籽仁活性成分含量(总皂苷、总黄酮、总多酚、总多糖、总蛋白)进行相关分析,得到相关系数矩阵(表2)。5个活性成分指标间,总皂苷与总黄酮、总多酚与总蛋白间呈极显著的正相关性;其他性状间线性相关不显著。

表1 油茶籽仁5种活性成分含量 %

表2 油茶仁中活性成分相关性状分析

*:**为0.01水平(双侧)极显著相关,R0.01(18)=0.561。

2.2 回归分析[10]

根据SPSS 18.0软件,进行性状间的回归分析,选择线性、对数、逆模型、二次项、立方、复合、幂、S、增长、指数、Logistic等关系建立回归预测模型(表3)。由表3可知,所选模型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Cubic模型R2和F值最大,可判定立方模型为最佳预测模型,该模型建立的回归方程为:Y=6.076+10.698X-8.824X2+3.871X3(图1),式中:Y为总皂苷;X为总黄酮,可以通过此方程对总皂苷进行估计。同理(表4)建立总多酚—总蛋白回归方程为幂:Y=0.045X1.310(图2),式中:Y为总多酚;X为总蛋白,可以通过此方程对总多酚进行估计。由此建立了油茶总黄酮—总皂苷和总蛋白—总多酚回归方程。

表3 模型概述和参数估计

表4 模型概述和参数估计

图1 总皂苷—总黄酮含量回归曲线图图2 总多酚—总蛋白含量回归曲线图

3 小结

本研究20个油茶优良单株样本的总皂苷极差为6.19~19.52,大小相差3.15倍;总黄酮极差为0.24~1.71,大小相差7.13倍;总多酚极差为0.43~1.82,大小相差4.23倍;总多糖极差为6.87~14.81,大小相差2.07倍;总蛋白极差为7.84~15.41,大小相差1.97倍。差异如此之大,为高品质保健油茶品种的定向选育提供了物质基础。

研究结果表明,总皂苷含量与总黄酮含量、总多酚含量与总蛋白含量间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其他性状线性相关不显著。总皂苷—总黄酮回归方程为:Y=6.076+10.698X-8.824X2+3.871X3,总多酚—总蛋白回归方程为:Y=0.045X1.310。总皂苷和总多酚的测定过程复杂,总黄酮和总蛋白测定步骤简单,可以根据总黄酮—总皂苷和总蛋白—总多酚回归方程,通过测定总黄酮及总蛋白的含量预测总皂苷和总多酚的含量,简化了分析过程。

[1]Song T T,Gendirch S,Murphy P A.Estrogenic activity of glycitein,a soy isoflavone[J].J.Agric Food Chem.,1999,(47):1607-1610.

[2]朱文鑫,相海,刘期成.油茶籽制油及综合利用[J].粮油加工与食品机械,2004(11):42-43.

[3]刘晓庚.油茶籽及茶枯饼中氨基酸的测定与营养评价的研究[J].饲料研究,1996(9):22-23.

[4]王爱军,王凤山,王友联,等.低浓度蛋白质含量测定方法的比较[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03,24(2):78-80.

[5]丁春花,林培玲,曾建伟,等.太子参块根和参须中多糖及总皂苷含量的测定[J].福建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22(3):40-43.

[6]李秋庭,陆顺忠.茶皂素提取新工艺[J].广西林业科学,2001,30(4):186-188.

[7]韦星船,陈小宏,王琪莹,等.微波-离子沉淀法提取茶叶中总多酚的工艺研究[J].食品科技,2007,32(8):132-138.

[8]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一部[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62.

[9]吴志庄,梁一池,刘淑英.增广随机区组设计在肉桂苗期测定中的应用[J].经济林研究,1999(2):35-37.

[10]梁一池.锥栗数量性状遗传参数分析[J].经济林研究,1995(3): 25-28.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Active Ingredients in Kernel ofCamelliaoleiferaSeeds

CHEN Shi-qiang,LIN Pei-ling,DING Chun-hua,CHEN Liang,LI Na,SU Su-jiao,LIANG Yi-chi

(Collegeofpharmacy,Fujianuniversity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Fuzhou350122,Fujian,China)

Determination of ordinary 20 clones of the tea seed kernel active ingredients (total saponins, flavonoids, total polyphenol, total polysaccharides and total protein) content, application of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SPSS 18.0 analysis, curve regression model is establish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ntent of total saponins and flavonoids content, total polyphenol content and total protein content were significantly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a total saponins flavonoids regression equation is:Y=6.076+10.698X-8.824X2+3.871X3,total polyphenol, total protein, regression equation is:Y=0.045X1.310,can be predicted by measuring the content of total flavonoids and total protein content of total saponins and total polyphenols,to simplify the complex of saponins and total polyphenols determination process has a realistic significance.

kernel ofC.oleifera;active ingredients;correlation;regression model

10.13428/j.cnki.fjlk.2014.03.007

2013-05-01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计划项目(2011J05073)

陈诗强(1987—),男,江西上饶人,福建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从事药材质量控制与品质评价的研究。E-mail:462531970@qq.com。

梁一池(1952—),男,福建福鼎人,福建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中药材质量控制与品质评价的研究。E-mail:fafulyc@126.com。

S794.4

A

1002-7351(2014)03-0032-04

猜你喜欢

油茶籽总皂苷极差
三七总皂苷调节PDGF-BB/PDGFR-β的表达促进大鼠浅表Ⅱ°烧伤创面愈合
二次函数极差的规律与应用
霉变油茶籽对压榨油茶籽油的影响研究
三七总皂苷缓释片处方的优化
油茶籽粕中茶皂素的优化提取及抑菌活性的研究
三七总皂苷胶束状态与超滤分离的相关性
在分位数回归中结构突变的经验极差检验
世界首条水酶法油茶籽油规模生产线建成
HPLC-ESI-MS法在西洋参总皂苷提取工艺研究中的应用
方差中亟待澄清的两个错误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