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公园绿地生态性发展研究

2014-09-16源,王

福建林业科技 2014年1期
关键词:西山城市公园绿地

刘 源,王 浩

(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江苏 南京 210037)

城市公园绿地生态性发展研究

刘 源,王 浩

(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江苏 南京 210037)

阐述了城市公园绿地生态性发展的研究背景及意义、特征和规划方法,并以迁西市西山公园绿地规划为例,探析城市公园绿地生态性发展理论在城市公园绿地规划中的具体应用。

城市公园绿地;生态性发展;景观规划

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 人工设计与生态恢复矛盾表现

注重并维护好城市公园绿地的生态性发展,是城市公园绿地规划建设的又一重要目标[1]。而人工设计与生态恢复的矛盾,是风景园林师经常面对的基本矛盾。在城市公园绿地更新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进行人工设计是必要的,但这种人工设计必须是遵循生态学原理、与生态过程相协调的“生态设计”。遗憾的是,很多城市公园绿地更新往往过分强调主观意志,不顾本地自然生态系统的价值和功能,不切实际地求新求变,只重视人造景观,不惜牺牲生态利益,把原本正常的人工设计变成了片面追求的“人造路线”,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甚至导致城市绿地的“生态劫难”。这方面偏向主要有以下表现。

1.1.1 植物搬家 植物搬家现象,即不以本地乡土树种为基础,盲目引进异地的大量树木,破坏生态平衡,造成植物资源的巨大浪费[2]。中国众多城市公园绿地更新中的植物配置,不遵守公开、公示等管理程序,更不尊重专家意见,树种、规格、种植方式等都以地方领导意见为主导。原本生长旺盛、民众喜爱的乡土植物、适生树种一夜之间全部更换成领导喜欢的外来树种,不仅造成了原生地的生态破坏,更因为树木砍伐、移植后大量死亡等造成了令人痛心的浪费。如中国北方城市为打造“南国风情”,经常引进南方名贵树种,有的甚至为了过冬存活,只剩下矮小的主干。这样违背自然规律、高成本的“植物搬家”,不仅未形成良好的园林景观,植物也难长久存活,造成资源浪费。

1.1.2 水质污染 最近几年,中国城市公园绿地因过度开发利用,造成水体污染和富营养化现象愈发严重。在公园绿地水体中央和周边大量新建人造景观、游乐场所和餐饮设施等,生产、生活所产生的污水肆意排放,造成水质污染。南京市莫愁湖公园内的水体就因游乐设施和游客的增多及园方的疏于维护,氮、磷含量较高,呈现富营养化。

1.1.3 驳岸硬质化 在城市化和城市扩张过程中,自然河道的硬化、渠化以及“美化”运动在中国大小城市中方兴未艾,尤其是城市公园绿地更新后,其内部的湖泊、河道两侧原来富有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岸线大多被硬质驳岸和砌底所代替,呈现“两面光”或“三面光”的水利工程建造模式,原有的自然河堤变成了钢筋混凝土堤,公园绿地的生态多样性和历史文化遗产受到严重破坏。现今,中国各地,几乎所有城市河道的处理都是一种景观风格,一个设计模式,这是一种可怕的现状和灾难性的趋势。而且,随着各类城市防洪工程持续扩大,自然的驳岸越来越少。

1.2 城市公园绿地生态性发展意义

正确处理人工设计与生态恢复的关系,摒弃盲目的“人造路线”,以不破坏场地的原生态系统为基础,以生态恢复为重点,发挥场地稳定的人工植物群落及珍贵水系资源的生态作用,使公园绿地的土壤、水文、生物及形成的小气候和谐演进,谋求城市公园绿地生态性发展,对当前和今后的意义都十分重大。

首先,是保证城市健康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随着社会与经济发展,城市环境日趋恶化。人类几万年的农耕文明能始终与地球和谐相处,但仅300 a的工业文明发展却导致了城市与自然隔离、对生态环境的冲击及与自然对抗。城市公园绿地是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和促进其生态恢复,是保证城市健康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中国众多城市逐渐认识到日趋恶化的环境将给人们生活带来毁灭性的威胁,应立刻转型,朝着生态功能优化、生活素质提高、节能减排、低碳环保等新方向发展,争创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成了当今中国城市管理者的最高奖赏之一。

同时,也是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必然要求。中国的基本国情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共识,要求人们必须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步伐。城市公园绿地生态性发展,是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必然要求。良好的生态环境本身具有很好的自我修复、自然做功的能力。所以,环境建设,特别是生态环境建设,本身就是生产力,而且是更高层次的生产力,是可持续的绿色生产力[3]。如果忽视生态恢复,一味以人造景观越俎代庖,则不仅浪费资源,而且画蛇添足,得不偿失。

2 城市公园绿地生态性发展原则

2.1 提高生物多样性

20世纪80年代后,人们在开展自然保护的实践中逐渐认识到,自然界中各个物种之间、生物与周围环境之间都存在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城市公园绿地因其面积大、历史悠久、位置重要,是城市生物多样性的主要载体[4],它为城市提供了绿色生态保障。城市公园绿地生态性发展应遵循提高城市生物多样性理念,不仅对物种的种群进行重点保护,还要保护好它们的栖息地,并使城市中具有较高生物多样性的公园绿地孤岛,与其他绿地相连形成稳定的城市生态网络。

2.2 低碳环保

低碳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目前全世界所有城市面临的挑战。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虽仍面临工业化和生态化的双重任务,但未雨绸缪,大力倡导和推动低碳经济发展,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已经成为中国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中国风景园林学科正面对十分严峻的现实,即本应“低碳化”的风景园林行业日益出现“高碳化”趋势,如大量使用硬质铺装,需“精致”维护的绿地遍布城市,频繁更新缩短园林景观平均使用寿命等。在此背景下,城市公园绿地生态性发展必须遵循低碳环保原则,创造有助于减缓气候恶化的城市公园绿地景观,从而帮助实现低碳环保城市。

2.3 节约高效

城市园林绿化是关系一个城市的未来发展前景和长久生命力、吸引力的最重要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节约型城市园林是落实“节能减排”战略国策的主要抓手。城市园林绿化最大的生态功效就是吸收各类污染物、减缓城市热岛效应、降尘减噪、净化空气、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建设节约型城市园林是落实节能减排工作的关键[5]。城市公园绿地生态性发展应坚持节约高效的原则,不以大为美,不以贵为美,不以多为美,而是尽所能的“节能、节水、节财、节地”,以节约高效为美,为实现节约型社会贡献力量。

3 城市公园绿地生态性发展规划方法

3.1 留白+保护

“留白”就是在作品中留下相应的空白。国画中常用一些空白来表现画面中需要的水、云雾、风等景象,这种技法比直接用颜色来渲染表达更含蓄内敛。留白使画面构图协调,减少构图太满给人的压抑感,很自然地引导读者把目光投向主体。城市公园绿地生态性发展,对拥有珍贵自然资源的场地,应强制性地减少人类活动对自然资源的伤害,采取“留白+保护”的科学规划方法,使场地生态资源有“生存”的空间和能力,这既是对场地的尊重,也是为公园绿地未来的发展预留能量。“留白+保护”是建立在对基地历史、环境、文化、使用者感受尊重的基础之上的“无为”,比众多盲目的“有为”更加具有合理性和积极意义。“留白+保护”的方法是实现城市生物多样性的基本保证。如在美国纽约市中央公园内,规划者用护栏严格划定了一定数量的生态廊道(Wildlife Corridor)和一定面积的自然资源保护区域(Leave Wildlife alone),禁止人为的行走和交通对生物的自由生长、繁衍产生负面影响,形成了良好的公园生态系统。

3.2 引导+恢复

在城市快速发展过程中,自然系统在迅速退化,它的生态服务能力也在迅速减退。如土地原有的对自然过程的调节、净化、生产、生物栖息地以及审美启智等功能均受到严重破坏,但自然有很强的自我恢复能力,城市公园绿地生态性发展若能对自然资源采取“引导+恢复”的方法,尊重自然过程,适当进行人为引导,即可恢复自然的强大生命力。如美国纽约市高线公园(High Line Park)更新规划对于场地原有植物品种,在特定空间区域,打出“在界定的区域内使其自然生长(Keep it wild,Keep on the path)”的口号,对场地的原生态植物资源科学引导,恢复其自然原貌和生命力,实现场地的生态性发展。

3.3 利用+做功

长期以来,城市公园绿地的建造、更新及管理多为市政公共投入,耗费大量能源与材料,成为城市公共财政和市政设施的负担,人类维持生存的成本也随之大大提高。城市公园绿地生态性发展,若能与自然为友,对其采取“利用+做功”的方法,既可彰显城市独特景观,又可使城市真正走向节约高效。在土地极其有限、保护与发展压力同样巨大的形势下,利用自然做功,是实现精明增长的有效途径,也是低碳城市的最本质要求。如法国巴黎市安德烈·雪铁龙公园(Parc Andre Citrone)内的一处边坡绿化,设计师巧妙地在台地状的种植槽内密植当地本土植物资源,利用植物良性生长带来的繁茂景观,遮掩原本裸露的土地和粗糙的种植槽设施。设计完全利用了植物的自然生长特征,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奇妙效果。

4 迁西市西山公园生态性发展案例分析

4.1 区位

迁西市西山公园位于城市西面,临西环地带,交通便利,东临西环路,北到新立庄,南至城西裕,东北部已建大片居民区和村庄,总规划面积约为75 hm2。西山公园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干燥寒冷,四季分明。西山公园植被多以经济果林为主,植物品种单一。

4.2 更新定位

图1 迁西县西山公园景观结构更新图

“自然生态景,山滦迁西情”——充分利用西山现有的自然条件,发挥资源及景观优势,对公园进行景观生态恢复,将其建设成为环境优美、生态和谐的城市综合公园,集中展示迁西的自然生态风貌。

4.3 更新目标

全面保护和培育西山公园的自然要素和生态环境,以原有林地、坡地为造景基础,以乔木、灌木等自然植被为造景主体,人文景观少而精,游览设施巧而隐,体现地方特色即可。以“生态”、“自然”为愿景,保持良好的自然风貌和浓郁的大自然气息,为迁西市民提供一个返朴归真、回归自然的好去处。

4.4 更新结构

迁西县西山公园更新规划结构为:“一带、两片、四区、十二景”。“一带”指沿西山东部道路规划的休闲绿地景观带。“两片”指公园内部2个以自然生态营造为主的景观片区,分别是动植物展示园区和自然生态观赏区。内部除必要的基础游览设施建设外,基本以植被生态恢复为主要目标。“四区”指全园划分为:主入口景观区、沿街休闲活动区、动植物展示园区、自然生态观赏区。“十二景”指在公园的4个功能分区内布置的12处节点景观(图1)。

4.5 自然生态景观更新

4.5.1 规划策略

1)生态平衡,统筹规划。生态恢复规划不仅要达到单个生态系统的最佳状态,还要实现大生态系统的和谐运作。迁西县西山公园自然生态更新规划既考虑自身的生态恢复,也考虑对城西整体区域及整个县城的生态影响,内外平衡,使生态效益最大化。

2)立足地域生态系统多样性,提升景观品质。保护地域生物多样性,既利于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也对丰富景观层次、形成地域特色有积极作用。迁西县西山公园拥有层次丰富、种类繁多的植被资源,它可为多种动物提供食物和栖息环境。规划充分考虑物种的生态特征,合理选配植物种类,避免种间的直接竞争。

4.5.2 规划措施 ①保护利用乡土植物群落:建群种以乡土树种为主,适当保留纯乡土植物群落,如板栗(Castaneamollissima)、油松(Pinustabulaeformis)、银杏(Ginkgobiloba)、侧柏(Platycladusorientalis)、云杉(Piceaasperata)、紫叶李(Prunuscerasiferaf.atropurea)等。园区内所有的生态林带,如原生油松林及果树林等,应纳入严格的保护控制中,严禁在生态林带内毁林开荒和乱砍乱伐,维持现有的自我演替平衡状态。同时,加强林木生活状态的检测,积极防范森林火灾和病虫害的发生。②推进生物多样性建设:适当引入适应当地气候及土壤条件的外来树种,以丰富群落结构,使人们能欣赏到自然生态之美。随着生态植物群落的形成,众多野生动物和昆虫得以栖居、繁衍,保证了场地生态系统进程的整体性。③水土保持规划:园区现有果园和油松林的土壤表层贫瘠,岩石裸露,不利于水土保持,有碍观瞻。更新规划在保持原有生态平衡的前提下,选择先锋树种,如火炬树(Rhustyphina)、侧柏等进行荒山造林。在林下种植乡土小灌木和地被植物,构成复层结构的植物群落,形成稳定的生态系统。④交通系统生态设计:迁西县西山公园道路分3级,除公园1级道路采用沥青、青石板外,2级、3级路面多采用生态铺路材料。建设绿色步行道及登山道,沿路种植郁闭度高、有吸烟滞尘等生态作用的树种。

4.5.3 自然生态观赏区规划 ①荒山地种植规划:保留并保护该区原有的油松林,以常绿针叶林为基调树种,补植荒山造林先锋树种、抗瘠薄树种和落叶阔叶树种,以增加山林绿化面积,丰富植物群落。种植灌木及地被,保持水土。点植少量的色叶、观花树种,增加植物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②原有劣质林更新培育计划:保留有价值的适生树种和有点缀功能的花灌木及藤本植物,形成一定的天然原始林风貌。长势不好的植物砍伐后及时补种部分乡土树种及观赏树种。定向培育一定数量的大径级、大规格的观赏树木,使其逐渐形成古树名木的感官效果,彰显森林的天然原始性和悠久历史性。操作时序上应区别类型,分期分批更新,注重实效。

4.5.4 动植物展示园区生态规划 ①荒山种植规划:成片种植乔木骨干树种,并采用灌木进行下层补植,形成以某种或者数种植物为主题的植物展示园,形成乔、灌、草结合的多层次立体植物景观,体现乡土植被特色风貌。②原有植被区域种植规划:在原有的大片板栗林基础上,间隔种植园区的特色果树,以经济果林栽培为主,同时注重丰富植被景观层次。

5 小结

迁西市西山公园更新的最显著特征表现在充分保护、利用和培育了西山现有的自然要素和生态环境,人文景观和游览设施少而精、巧而隐,使西山公园真正成为生态恢复良好、环境优美和谐的城市综合公园。这些成功做法和经验,可为中国城市公园绿地生态性发展提供较好的示范。

中国风景园林师应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对人民负责的根本立场,把造福当代与造福后代有机统一,谋求中国城市公园绿地生态性发展,它既契合了现代城市发展的总体环境,也满足了新时代下城市居民对于景观环境的需求。

[1][美]威廉.S.桑德斯.设计生态学——俞孔坚的景观[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

[2]陈波,包志毅.生态恢复设计在城市景观规划中的应用[J].中国园林,2003(7):44-46.

[3]仇保兴.我国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的形势与任务[J].城市规划,2012,36(12):9-13.

[4]蒋志刚,马克平,韩兴国.保护生物学[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5]仇保兴.推广节约型园林绿化促进城市节能减排[J].建筑装饰材料世界,2007(11):10-14.

Study on the Ecological Development of Organic Renewal of Urban Public Park Greenland

LIU Yuan,WANG Hao

(CollegeofLandscapeArchitectureofNanjingForestryUniversity,Nanjing210037,Jiangsu,China)

This paper illustrated the background,significance,characteristics and planning methods of the ecological development of organic renewal of urban public park greenland,and approached the detailed usage of urban public park greenland organic rebirth ecological development theory in the organic rebirth ecological planning of urban public park greenland in china.

urban public park;organic renewal;landscape planning

10.13428/j.cnki.fjlk.2014.01.040

2013-05-04;

2013-08-0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972414)资助

刘源(1981—),女,江苏南京人,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讲师,博士,从事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风景园林规划设计。E-mail:76881973@qq.com。

王浩,男,南京林业大学教授,博导,从事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风景园林规划设计。E-mail:wh9816@126.com。

TU986

A

1002-7351(2014)01-0194-05

猜你喜欢

西山城市公园绿地
可进入式绿地的养护与管理的研究
我将打扫城市公园
安奇奇与小cool龙(本季最终回)
安奇奇与小cool龙(第五回)
老城区绿地更新策略——以北京西城区绿地提升为例
观西山
浅析城市公园中的景观设计
论城市公园设计
浅析城市公园种植设计
西山闲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