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醉美偏坡

2014-09-15陈芳媛

当代贵州 2014年4期
关键词:猕猴桃生态文化

陈芳媛

一排排粉墙黛瓦、古色古香、鲜花环绕庭院的布依民居,处处都弥漫着原生态的古韵风味。

饮一口古井的泉水,徜徉在层层叠叠的民居,细细品味花香、茶香、酒香、磨香,只想醉去,不愿醒来。呼吸新鲜空气,喝着山泉水,吃的是绿色蔬菜——这是住在城中心的人无法实现的梦想。而在乌当区偏坡布依民族乡,这些都唾手可得。

贵阳市东北面的偏坡乡,过去曾被列为贵阳市最贫困的三个乡镇之一,而今却成为“全省30个最具魅力自然村寨”之一。

以生态发展为轴

偏坡乡地处鱼洞峡水库上游水源保护区,土地面积少,地域狭窄,地形起伏。现有12个自然村寨、20个村民组,总人口1900多人,其中布依族人口占96%。

偏坡过去一直以水稻种植为主,是乌当区最贫困的民族乡之一。发展工业企业无条件,做大农业品牌无土地,这是偏坡面临的现实发展困境。

如何逆转落后的发展状况,找到适合偏坡的科学发展之路?

“偏坡乡21.93平方公里,当时的森林覆盖率接近60%。”乡人大主席彭时全说,乡党委政府开始着手在生态优势上做文章。

结合贵阳市建设生态文明城市要求,按照生态立乡的理念,偏坡乡一面加大基础设施投入,一面加大生态保护和修复的力度。重点推进以“道路硬化、环境绿化、庭院美化、路灯亮化、卫生净化、居民民族化、风景田园化”等为主的“七化”建设工程,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

2011年以来,偏坡乡共恢复植被面积1330余亩。今年,森林覆盖率已超过64%。

立足乡情,在生态优势上做文章,偏坡乡走出了一条利用生态发展地方经济、促进群众增收致富的可持续、协调和谐发展之路。

活着的文化

“每面文化墙都会说话,每个空间都能育人。”一位来自福建的游客在欣赏文化墙时感慨道。

在偏坡乡,游客随时都能吸收先进文化、民族文化、农耕文化的养分,感受布依人民的热情好客、勤劳善良的精神气质。

沿着铺满青石板的街道行走,“濮越古居”四个大字尤为显眼。76岁的陈廷超老人是这座看似别墅的古宅的户主,也是这栋拥有300多年历史的“九字号”老宅的第13代主人。

“当时,因为建农家书屋要占一定的空间,还需要时间来整理,大家都不愿意。”最后,作为退休乡村教师的陈廷超接下了这份活儿。

书屋两边的书架上随意摆放着经济、政治、文化等各类书籍,中间的木制桌椅为游客提供了阅读、休息的地方。在书屋墙壁的最上方,挂着各级领导人到这里参观考察的照片,格外醒目。走到这里,游客情不自禁地停下脚步,读一读这里的文化、风情、故事。

“看到自家的民族文化能吸引游客,村里的农家乐都做得有文化味道,文化特色,我感到十分欣慰。”偏坡乡政法委书记周晓荣说。

为凸显文化内涵,偏僻乡在旅游基础设施上下足了功夫。先后投资3000余万元进行基础设施民族风格化升级改造,将机耕道建设、进寨路、串户路进行再升级,建设具有民族文化元素的生态健身场、民族花歌场、生态游乐园、太阳能路灯、生态公厕等旅游配套设施。

偏坡乡党委书记刘杨介绍说,现在的偏坡,电网实现了升级改造,进寨路、串户路已全部按民族风格升级改造;电视、电话、网络全部安装到自然村寨,水、电安装到户率100%。65%的村寨铺设了雨污分流管网和污水处理设施,力争在明年达到100%。

文化要保鲜,不仅要发扬,更要保护与传承。为避免文化血液的断流,偏坡乡通过建立民族文化传承基地,按时举行“六月六”民族风情节等民间文艺活动,推动文化活起来。

板凳舞、簸箕舞、刷把舞、粑棒舞……每年六月六,偏坡乡组织“一首歌、一坛酒、一件刺绣、一盘菜肴”等为主要内容的“八个一”民间竞技大赛等富有民族气息的活动,吸引各地的来宾和游客。到目前为止,全乡有舞蹈、民间工艺等4个协会,8支民间队伍,参加人数达400余人。

长号队、竹竿舞队、《醉美偏坡》大型互动民俗节目先后参加全国第九届少数民族运动会、贵阳市第四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开村仪式”和贵州省民族团结进步接待演出,成为偏坡的一张活的宣传名片。

浓厚的民族文化氛围让每一位游客都置身其中,感受文化带来的体验与触动。

向阳的绿色产业

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旅游资源为偏坡乡攒足了人气,不管是省内游客,还是香港、台湾、福建等省外旅游团到偏坡游览参观,他们尽情享受“房在林中建、人在画中游”的美景的同时,绝不空手、空肚而归。

“一到周末,停车位特别难找,供不应求‘逼着我们继续扩大发展规模。”周晓荣指着临时停车场,感慨生态旅游的发展之快。

自2010年以来,偏坡乡已接待游客近70万人次,以生态乡村观光为主的乡村生态旅游成为推动群众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统计显示,在偏坡乡人均纯收入中,25%来源于“醉美偏坡”生态乡村观光旅游直接收入或相关附带产业收入。乡村旅游不仅使农家乐不断吸金,而且使农产品更畅销。

“我们的农产品比以前好卖多了,根本不愁销路,乡村旅游能生钱哩。”村民陈玉雄连连感叹。

2008年,陈玉雄在自家承包的荒坡上种植了五六亩红心猕猴桃,不懂技术他就自学。3年之后,猕猴桃树挂果,这一年,陈玉雄就有10多万元的纯收入。2012年,丰收之后的他将种植规模扩大到30亩,10亩挂果,以每公斤30元来计算,收入增加到20多万元。照这样的形势发展下去,3年之后,陈玉雄的年收入将达到60万元。

“尤其是每年的5—10月,猕猴桃成熟的季节,成箱成箱的猕猴桃被运走,国庆节还没过完,果园就被游客采购一空。”陈玉雄脸上洋溢着满意的笑容。

眼看着陈玉雄慢慢发家致富,2012年,很多在外务工的偏坡人纷纷回乡向他取经。去年,陈玉雄带动偏坡乡村民种植了200多亩红心猕猴桃。

以循环经济、休闲农业、无公害果蔬、畜、禽产品为重点,偏坡乡通过以奖代补、农田标准化建设、农产品检测等措施,适度规模发展果、蔬、畜、禽等生态农业产业,积极推广“畜(禽)—沼(气)—果(蔬)”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截至目前,全乡分别建成蛋鸡、生猪养殖小区各1个;饲养优质母猪471头,年仔猪出栏1万余头;3家入驻企业带动农户发展特色养殖业,林下生态蛋鸡饲养达23000羽;无筋棒豆、早玉米、西红柿等反季节蔬菜种植达3200余亩(复种),经果林种植面积达2500余亩,种养两业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

以香猪、红心猕猴桃、刺梨等为主要品种的绿色蔬菜、生态畜、禽、特色水果成为偏坡乡生态农业产品的代表,接待旅客最喜好的生态食品和特色农产品,形成了“四季有花果、四季有时蔬”的生态农业新模式。

生态乡村观光旅游和生态农业良性互动发展的经济体系,不仅实现了农民收入的增加,也改变了全乡人民群众的传统粗放和以破坏生态换取经济收入的生产方式。去年,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1万元大关,比上年增长24.1%。(责任编辑/胡 亮)

猜你喜欢

猕猴桃生态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谁远谁近?
为什么猕猴桃身上长满了毛?
猕猴桃催熟日记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盱眙生态藕
养个猕猴桃做宠物(大双色图,排四面)
猕猴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