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同享“长江之利”

2014-09-15岳振

当代贵州 2014年4期
关键词:经济带长江贵州

岳振

贵州被纳入“长江经济带”!

“中央把贵州纳入长江经济带规划,为我省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贵州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赵克志说。

2013年底,由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徐宪平和交通运输部副部长翁孟勇率领的联合调研组到贵州省,就依托长江建设中国经济升级版支撑带进行调研。

“国家批准将我省纳入长江经济带,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和国家发改委、交通运输部等有关部委对贵州的重视和支持,对贵州而言,既是机遇,更是责任。” 省委副书记、省长陈敏尔说。

到目前为止,长江经济带已涵盖11个省市,西起云南,东达上海,其中贵州和浙江是新成员。贵州省发改委会同交通厅等相关部门,研究形成了依托长江经济带加快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和对策建议,提交国家发改委和交通运输部,给中央起草《依托长江建设中国经济新支撑带指导意见》提供政策参考。

“T”形战略构想成现实

我国老一辈经济学家马洪早年曾提出,中国应建构“T”字形发展格局,即形成沿海与沿长江两条互相衔接的经济带,这个建议被称为“一线一轴”战略构想。

长江经济带是中国资源富集、经济积聚、城市密集的最大经济区域,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具有很强支撑作用。数据显示,2012 年,长江沿岸经济带创造的GDP 约占全国经济总量的42%,特别是长三角,经济总量占全国的比重多年来保持在20%以上,外贸出口总额近40%,利用外资占1/3,既是沿海也是长江经济带最强劲的发展引擎。

陈敏尔指出,建设长江经济带有两个方面的重要内涵:一是长江经济带是由交通支撑起来的经济带,应深入研究以航道、水运为重点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通过交通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支撑产业和城镇发展。二是长江经济带是新的经济带,应重点研究经济带上东、中、西部各省市跨区域合作,体现差别化发展、区域化合作。

贵州省发改委专家认为,积极依托以长江黄金水道为核心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和“长三角”、长江中游、成渝三大城市群建设,充分发挥上海自贸区和云南向西开放“桥头堡”的作用,全力推进长江中上游腹地开发,构建横贯东西、通江达海、经济高效、生态良好的长江经济带,对于促进和支撑新时期中国经济协调、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对于当前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建设中国经济升级版新支撑带的理由,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认为,我国经济要保持长期稳定增长,必须“向内”使劲,当务之急就是要壮大能够支撑转型升级的长江经济带。 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东、中、西部发展差距较大,加强长江经济带开发开放,是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从经济发展内在规律看,长江经济带资源富集,科技实力较强,产业基础较好,是产业转移的最佳承接地带。

长江经济带的战略定位是依托长三角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做大上海、武汉、重庆三大航运中心;推进长江中上游腹地开发;促进“两头”开发开放,即上海及中巴(巴基斯坦)、中印缅经济走廊。依托这4个定位,最终拓展我国经济发展空间,形成转型升级新的支撑带。

贵州与浙江进入长江经济带的消息引起社会及媒体高度关注,有学者称这“让长江经济带的范畴变得更宽更厚”。

“长江经济带”这一概念很早就在学界有广泛讨论,贵州也很早就有“争取进入长江经济带”的声音,贵州省相关政府部门和研究者为此倾注了不少精力。

为加强与长江流域各省市的经济联系与合作,早在1994年,贵州省委、省政府《关于实施开放带动战略打好扩大开放总体战的决定》提出,贵州要“抓紧搞好北上通道建设,加强与以浦东为龙头的长江流域经济开发带的经济联系,在全方位开放中形成南北两翼齐飞”。

贵州全方位开放新格局

早年曾有观点认为,“长江经济开发带”的范围应该圈定在沿长江干流区域,对此,贵州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原主任何慰先在1996年撰文说,如果以“沿长江干流作为圈定长江经济开发带范围的‘尺子”,那么这把“尺子”就“失之偏颇”,经济开发带的布局,既要考虑地域的关联度,又要考虑经济的关联度和社会的关联度,贵州虽不沿长江干流,但以这“三个关联度” 来度量,贵州理应是长江经济开发带的一员。

而今,社会各界对贵州与长江经济带的“三个关联度”有了更大程度和更高层面认同。从地域关联度看,赤水市离四川省合江县的长江岸仅10公里。其实,贵州与云南、四川、重庆早已形成了“长江上游经济带”,四省市依托区位条件的交流往来日益密切。而贵州有69个县属于长江防护林保护区范围,是长江上游地区的重要生态屏障。

贵州“大部分区域属于长江流域,乌江是长江的重要支流,对于建设长江经济带具有重要意义”。徐宪平、翁孟勇在贵州调研时表示。

在经济联系上,贵州与传统意义上的长江经济带关系也十分紧密。作为拥有丰富矿产、能源和生物资源的贵州省,是长江中下游地区经济建设的重要原材料来源地,同时,贵州也是长江沿岸省市一个重要的消费市场。

按照“国发(2012)2号文件”的战略定位,要把贵州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能源基地、资源深加工基地、以航空航天为重点的装备制造业基地和西南地区重要陆路交通枢纽。就目前的情况看,“5个100工程”以及贵安新区建设等,为贵州的跨越发展与实现战略目标搭建了广阔平台,贵州在交通基础设施方面已有了极大改善,并且很快就要进入“高铁时代”;贵州陆路、水运、航运等重要交通方式在不断得到改善与拓展,这将十分有利于贵州以及长江流域各省市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能够为长江经济带建设提供有力支撑,促进长江“两头”进一步开发开放。

承接产业转移是贵州与长江流域发达省市进行经济往来的重要途径。贵州省发改委专家认为,对当下的贵州来讲,自然资源、劳动力等禀赋优势比较突出,具备承接长江经济带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良好条件。长江流域发达地区通过加快对贵州的产业转移,有利于上游腹地建立健全产业合作支撑体系,进而推动整个长江经济带建设成为与沿海经济带相辅相成、具有强大经济支撑实力的国家一级经济轴线。

“贵州人民对长江有着特殊感倩,期待紧贴长江,把脱贫致富的希望、振兴贵州的希望,寄托于长江黄金水道,寄托于与沿江人民的经济合作,寄托于长江的开发和治理。”18年前,何慰先如此说。他把“贵州的发展在于紧贴长江”看成是贵州与“长江经济开发带”社会关联度的衡量维度,并希望贵州的富裕与进步能受益于“长江之利”。

18年后,在省委、省政府以及有关部门的全力争取下,贵州主动融入长江经济带,实现了“开发利用长江之利”的历史夙愿,也在“全方位开放”格局中站上了一个崭新台阶。

同为西部省市,贵州与四川、重庆、云南之间的经济社会发展,有着很大的互补性和很多利益共同点,已经形成了密不可分的经济社会文化关系。特别是贵州与四川、重庆通过旅游业在人员往来上越来越频繁,各种联系更加紧密。从全局角度看,长江上游地区“联动发展”是长江经济带发挥战略支撑作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实现西部大开发战略目标的重要保障。

为贵州注入正能量

在长江经济带战略框架内,贵州有优势与条件,建设成为长江经济带能源、资源深加工基地和产业转移重要承接区,长江经济带内陆开放型经济示范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长江上游地区重要陆路交通枢纽。与此相应,贵州省已明确需要四个方面的支持:

重视解决贵州交通运输体系建设问题,在水运通道、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和现代物流体系建设等方面给予支持。

在长江经济带规划若干内陆开放试验区,支持以贵安新区为核心的黔中经济区加快发展,支持贵阳综合保税区、贵阳临空经济区和海关等通关平台建设。

支持贵州建设生态文明先行区,在生态文明制度改革方面先行先试,加快构建长江、珠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

给予贵州差别化产业政策,推动贵州与经济带各省市在产业园区、职业教育、文化旅游等方面深化合作。

长江经济带规划涉及沿江沿边地区,沿线省市发展差异明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徐宪平等调研组成员表示,国家规划建设长江经济带,必将给贵州发展带来强大正能量。(责任编辑/晏 青)

猜你喜欢

经济带长江贵州
长江掠影
“贵州制造”的前世今生
长江经济带主要城市经济数据排行榜
长江经济带发展要靠城市群带动
贵州教育出版社
新疆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
让世界感知多彩贵州
长江8号
长江8号
长江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