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神经症状为主的羊传染病防制

2014-09-12孟亚丽贾林亚李永彬

科学种养 2014年7期
关键词:威斯传染源李氏

孟亚丽+贾林亚+李永彬

近年来,随着羊肉价格持续攀升和国家种羊补贴等惠农政策的实施,养羊业得到快速发展,但羔羊和成年羊的频繁调入与调出使羊传染病日益复杂化,尤其是羊李氏杆菌病、痒病、梅迪-威斯纳病(威斯纳病)、山羊关节炎/脑炎等以神经症状为主的传染病广泛流行,若不及时加以预防,将会制约养羊业的发展,给养殖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笔者结合临床经验,现将4种以神经症状为主的羊传染病的防制介绍如下:

1. 羊李氏杆菌病

该病潜伏期一般为2~3周。患羊早期体温升高,不久降至正常。临床主要表现为运动失调,步态不稳,常常依偎在羊舍或围栏旁,精神不佳,强制运动时呈单一方向旋转运动,有的还出现大量流涎和咬肌、舌麻痹的症状,严重的在1~6天后死亡。剖检可见化脓性脑炎变化。由于李氏杆菌在健康家畜、人和野生动物的粪便中广泛存在,因此很难确定传染源。该病多因饲喂粗饲料导致口腔和鼻腔黏膜损伤,李氏杆菌趁机侵入机体而引发。不同年龄、品种、性别的羊均可感染。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冬季和早春多发。

该病主要靠接种疫苗预防,在疾病流行地区尤要定期接种。此外,还应注意搞好舍内外环境卫生,加强饲养管理,坚决杜绝使用品质不好的青贮饲料,避免或减少羊的口、鼻黏膜损伤。在该病易发季节,适当在饲料中添加一定量对该病敏感的西药和中药进行预防,效果显著。发病后,除采取隔离、消毒等措施外,及时对症治疗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实践证明,坚持自繁自养和全进全出的饲养制度,可以防止该病的传入或扩散。

2. 痒病

该病病原为朊病毒,潜伏期可达18~50个月,甚至更长。2~4岁成年绵羊多发,18月龄以下的羊只很少发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多呈散发,发病率15%左右,病死率100%。临床主要表现为奇痒和进行性共济失调。没有肉眼可见的病变,脑组织切片检查可见脑干和脊髓灰质部神经元变性和空泡增多。

该病目前尚无有效的疫苗和特效疗法,平时要做好预防,坚持自繁自养和全进全出的饲养制度,避免从疫区引进羊只。由于该病具有潜伏期较长,病情发展缓慢,无免疫应答等特征,普通的预防措施无效,因此,快速确诊是关键。确诊后,要立即隔离、封锁,对舍内外加强消毒,对发病羊群进行捕杀,尸体要进行无害化处理。

3. 梅迪-威斯纳病(威斯纳病)

该病潜伏期通常为2~3年。各种羊均可感染,主要侵害绵羊,但多见于2岁以上的成年羊。病原为梅迪-威斯纳病毒。传染源主要是病羊与带毒羊。发病无季节性,多为散发。传播途径有多种,但主要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播。临床上以步态不稳,眼睑、唇等颜面肌肉震颤为主要特征。剖检可见脑脊髓切面散在有小的黄色斑点。

该病目前尚无有效的疫苗和特效疗法,预防的关键在于坚持自繁自养和全进全出的饲养制度,避免从疫区购买羊只,若确须引进种羊,要从规模化、规范化的养殖场引进,同时对新引进的羊先隔离观察,每6个月进行1次血清学检查,确定无疫方可混圈入群。另外,在平时饲养管理中,要根据羊的生长阶段喂给营养均衡的全价饲料,同时在饲料或饮用水中添加电解多维和黄芪多糖等,以提高羊群的免疫力和抗病力。一旦发病,要及时隔离、封锁,对舍内外环境和用具紧急消毒,对发病羊群进行捕杀,尸体和污染物要进行焚烧。

4. 山羊关节炎-脑炎

该病的潜伏期为40~100天,主要发生于2~4月龄的羔羊。传播途径为通过污染的饲草、饲料和饮用水经消化道传染。临床主要表现为运动失调和面部神经麻痹。病理变化为非化脓性脱髓鞘性脑脊髓炎。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一般呈地方性流行。病羊和隐性感染羊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

该病目前尚无有效的疫苗与治疗药物,因此,以预防为主:加强饲养管理,保持舍内通风良好,合理安排饲养密度,减少传染的机会;定期做好病原学检查,淘汰阳性羊,把阴性羊集中起来建立新的羊群;坚持自繁自养,防止羊病传入。若要从外地调入,要从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的种羊场引种,同时还要加强检疫工作,引进的羊只隔离观察1年无异常后方可入圈混群饲养。此外,有条件的养殖户可在饲料或饮用水中加入中草药,一方面可以抗菌和抗病毒,另一方面可以显著提高机体免疫力,从而达到理想的防治效果。

本文介绍的4种以神经症状为主的羊传染病的临床表现和病理变化有相似之处,肉眼有时很难分清,必要时需要借助实验室进行确诊。在实际生产中,有时同一羊群可能有两种疾病同时发生,因此一定要做好鉴别诊断,避免误诊,以便及早地采取应对措施,减少损失。

近年来,随着羊肉价格持续攀升和国家种羊补贴等惠农政策的实施,养羊业得到快速发展,但羔羊和成年羊的频繁调入与调出使羊传染病日益复杂化,尤其是羊李氏杆菌病、痒病、梅迪-威斯纳病(威斯纳病)、山羊关节炎/脑炎等以神经症状为主的传染病广泛流行,若不及时加以预防,将会制约养羊业的发展,给养殖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笔者结合临床经验,现将4种以神经症状为主的羊传染病的防制介绍如下:

1. 羊李氏杆菌病

该病潜伏期一般为2~3周。患羊早期体温升高,不久降至正常。临床主要表现为运动失调,步态不稳,常常依偎在羊舍或围栏旁,精神不佳,强制运动时呈单一方向旋转运动,有的还出现大量流涎和咬肌、舌麻痹的症状,严重的在1~6天后死亡。剖检可见化脓性脑炎变化。由于李氏杆菌在健康家畜、人和野生动物的粪便中广泛存在,因此很难确定传染源。该病多因饲喂粗饲料导致口腔和鼻腔黏膜损伤,李氏杆菌趁机侵入机体而引发。不同年龄、品种、性别的羊均可感染。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冬季和早春多发。

该病主要靠接种疫苗预防,在疾病流行地区尤要定期接种。此外,还应注意搞好舍内外环境卫生,加强饲养管理,坚决杜绝使用品质不好的青贮饲料,避免或减少羊的口、鼻黏膜损伤。在该病易发季节,适当在饲料中添加一定量对该病敏感的西药和中药进行预防,效果显著。发病后,除采取隔离、消毒等措施外,及时对症治疗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实践证明,坚持自繁自养和全进全出的饲养制度,可以防止该病的传入或扩散。

2. 痒病

该病病原为朊病毒,潜伏期可达18~50个月,甚至更长。2~4岁成年绵羊多发,18月龄以下的羊只很少发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多呈散发,发病率15%左右,病死率100%。临床主要表现为奇痒和进行性共济失调。没有肉眼可见的病变,脑组织切片检查可见脑干和脊髓灰质部神经元变性和空泡增多。

该病目前尚无有效的疫苗和特效疗法,平时要做好预防,坚持自繁自养和全进全出的饲养制度,避免从疫区引进羊只。由于该病具有潜伏期较长,病情发展缓慢,无免疫应答等特征,普通的预防措施无效,因此,快速确诊是关键。确诊后,要立即隔离、封锁,对舍内外加强消毒,对发病羊群进行捕杀,尸体要进行无害化处理。

3. 梅迪-威斯纳病(威斯纳病)

该病潜伏期通常为2~3年。各种羊均可感染,主要侵害绵羊,但多见于2岁以上的成年羊。病原为梅迪-威斯纳病毒。传染源主要是病羊与带毒羊。发病无季节性,多为散发。传播途径有多种,但主要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播。临床上以步态不稳,眼睑、唇等颜面肌肉震颤为主要特征。剖检可见脑脊髓切面散在有小的黄色斑点。

该病目前尚无有效的疫苗和特效疗法,预防的关键在于坚持自繁自养和全进全出的饲养制度,避免从疫区购买羊只,若确须引进种羊,要从规模化、规范化的养殖场引进,同时对新引进的羊先隔离观察,每6个月进行1次血清学检查,确定无疫方可混圈入群。另外,在平时饲养管理中,要根据羊的生长阶段喂给营养均衡的全价饲料,同时在饲料或饮用水中添加电解多维和黄芪多糖等,以提高羊群的免疫力和抗病力。一旦发病,要及时隔离、封锁,对舍内外环境和用具紧急消毒,对发病羊群进行捕杀,尸体和污染物要进行焚烧。

4. 山羊关节炎-脑炎

该病的潜伏期为40~100天,主要发生于2~4月龄的羔羊。传播途径为通过污染的饲草、饲料和饮用水经消化道传染。临床主要表现为运动失调和面部神经麻痹。病理变化为非化脓性脱髓鞘性脑脊髓炎。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一般呈地方性流行。病羊和隐性感染羊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

该病目前尚无有效的疫苗与治疗药物,因此,以预防为主:加强饲养管理,保持舍内通风良好,合理安排饲养密度,减少传染的机会;定期做好病原学检查,淘汰阳性羊,把阴性羊集中起来建立新的羊群;坚持自繁自养,防止羊病传入。若要从外地调入,要从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的种羊场引种,同时还要加强检疫工作,引进的羊只隔离观察1年无异常后方可入圈混群饲养。此外,有条件的养殖户可在饲料或饮用水中加入中草药,一方面可以抗菌和抗病毒,另一方面可以显著提高机体免疫力,从而达到理想的防治效果。

本文介绍的4种以神经症状为主的羊传染病的临床表现和病理变化有相似之处,肉眼有时很难分清,必要时需要借助实验室进行确诊。在实际生产中,有时同一羊群可能有两种疾病同时发生,因此一定要做好鉴别诊断,避免误诊,以便及早地采取应对措施,减少损失。

近年来,随着羊肉价格持续攀升和国家种羊补贴等惠农政策的实施,养羊业得到快速发展,但羔羊和成年羊的频繁调入与调出使羊传染病日益复杂化,尤其是羊李氏杆菌病、痒病、梅迪-威斯纳病(威斯纳病)、山羊关节炎/脑炎等以神经症状为主的传染病广泛流行,若不及时加以预防,将会制约养羊业的发展,给养殖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笔者结合临床经验,现将4种以神经症状为主的羊传染病的防制介绍如下:

1. 羊李氏杆菌病

该病潜伏期一般为2~3周。患羊早期体温升高,不久降至正常。临床主要表现为运动失调,步态不稳,常常依偎在羊舍或围栏旁,精神不佳,强制运动时呈单一方向旋转运动,有的还出现大量流涎和咬肌、舌麻痹的症状,严重的在1~6天后死亡。剖检可见化脓性脑炎变化。由于李氏杆菌在健康家畜、人和野生动物的粪便中广泛存在,因此很难确定传染源。该病多因饲喂粗饲料导致口腔和鼻腔黏膜损伤,李氏杆菌趁机侵入机体而引发。不同年龄、品种、性别的羊均可感染。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冬季和早春多发。

该病主要靠接种疫苗预防,在疾病流行地区尤要定期接种。此外,还应注意搞好舍内外环境卫生,加强饲养管理,坚决杜绝使用品质不好的青贮饲料,避免或减少羊的口、鼻黏膜损伤。在该病易发季节,适当在饲料中添加一定量对该病敏感的西药和中药进行预防,效果显著。发病后,除采取隔离、消毒等措施外,及时对症治疗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实践证明,坚持自繁自养和全进全出的饲养制度,可以防止该病的传入或扩散。

2. 痒病

该病病原为朊病毒,潜伏期可达18~50个月,甚至更长。2~4岁成年绵羊多发,18月龄以下的羊只很少发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多呈散发,发病率15%左右,病死率100%。临床主要表现为奇痒和进行性共济失调。没有肉眼可见的病变,脑组织切片检查可见脑干和脊髓灰质部神经元变性和空泡增多。

该病目前尚无有效的疫苗和特效疗法,平时要做好预防,坚持自繁自养和全进全出的饲养制度,避免从疫区引进羊只。由于该病具有潜伏期较长,病情发展缓慢,无免疫应答等特征,普通的预防措施无效,因此,快速确诊是关键。确诊后,要立即隔离、封锁,对舍内外加强消毒,对发病羊群进行捕杀,尸体要进行无害化处理。

3. 梅迪-威斯纳病(威斯纳病)

该病潜伏期通常为2~3年。各种羊均可感染,主要侵害绵羊,但多见于2岁以上的成年羊。病原为梅迪-威斯纳病毒。传染源主要是病羊与带毒羊。发病无季节性,多为散发。传播途径有多种,但主要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播。临床上以步态不稳,眼睑、唇等颜面肌肉震颤为主要特征。剖检可见脑脊髓切面散在有小的黄色斑点。

该病目前尚无有效的疫苗和特效疗法,预防的关键在于坚持自繁自养和全进全出的饲养制度,避免从疫区购买羊只,若确须引进种羊,要从规模化、规范化的养殖场引进,同时对新引进的羊先隔离观察,每6个月进行1次血清学检查,确定无疫方可混圈入群。另外,在平时饲养管理中,要根据羊的生长阶段喂给营养均衡的全价饲料,同时在饲料或饮用水中添加电解多维和黄芪多糖等,以提高羊群的免疫力和抗病力。一旦发病,要及时隔离、封锁,对舍内外环境和用具紧急消毒,对发病羊群进行捕杀,尸体和污染物要进行焚烧。

4. 山羊关节炎-脑炎

该病的潜伏期为40~100天,主要发生于2~4月龄的羔羊。传播途径为通过污染的饲草、饲料和饮用水经消化道传染。临床主要表现为运动失调和面部神经麻痹。病理变化为非化脓性脱髓鞘性脑脊髓炎。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一般呈地方性流行。病羊和隐性感染羊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

该病目前尚无有效的疫苗与治疗药物,因此,以预防为主:加强饲养管理,保持舍内通风良好,合理安排饲养密度,减少传染的机会;定期做好病原学检查,淘汰阳性羊,把阴性羊集中起来建立新的羊群;坚持自繁自养,防止羊病传入。若要从外地调入,要从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的种羊场引种,同时还要加强检疫工作,引进的羊只隔离观察1年无异常后方可入圈混群饲养。此外,有条件的养殖户可在饲料或饮用水中加入中草药,一方面可以抗菌和抗病毒,另一方面可以显著提高机体免疫力,从而达到理想的防治效果。

本文介绍的4种以神经症状为主的羊传染病的临床表现和病理变化有相似之处,肉眼有时很难分清,必要时需要借助实验室进行确诊。在实际生产中,有时同一羊群可能有两种疾病同时发生,因此一定要做好鉴别诊断,避免误诊,以便及早地采取应对措施,减少损失。

猜你喜欢

威斯传染源李氏
关中李氏骨伤学术流派简介
关中李氏骨伤学术流派简介
疯狂星期二
猪李氏杆菌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与防治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病学特点
“离谱”的招聘
辽《韩德源嫡妻李氏墓志》校补
美国威斯理安女子学院本科音乐教育特点及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