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秸秆腐熟剂对麦秸的腐熟作用和对水稻的增产效应研究

2014-09-12颜建东宋佳兴吴川

科学种养 2014年7期
关键词:全量供试秸秆

颜建东+宋佳兴+吴川

秸秆腐熟剂能促使秸秆等有机废弃物快速腐熟,使秸秆中所含的有机质及磷、钾等元素成为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并产生大量有益微生物,刺激作物生长,提高土壤有机质,增强植物抗逆性,减少化肥使用量,改善作物品质,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试验目的

为了对比不同秸秆腐熟剂对小麦秸秆的腐熟效果,以及对后茬作物水稻的增产效果,特设置本试验。

二、材料与方法

1. 供试材料 供试秸秆腐熟剂为“微力特”有机物料腐熟剂和有机废物发酵菌曲,供试水稻品种为徐稻5号(在当地种植全生育期158天,属粳型常规水稻)。

2. 试验田基本情况 试验田选在邳州市岔河镇岔河村具代表性的稻麦两季方正田块,田面平整、肥力均匀、排灌方便,其种植水平与当地生产水平相当。在小麦收割后,田间待处理的秸秆分布均匀,各小区量基本相同,还田方式为机械粉碎旋耕还田,并且各处理的秸秆含水量基本一致。

3. 试验设计 试验设4个处理,无秸秆还田区为处理1(CK1),全量秸秆还田区为处理2(CK2),全量秸秆还田区+“微力特”有机物料腐熟剂为处理3,全量秸秆还田区+有机废物发酵菌曲为处理4,设3次重复,共12个小区,每小区面积为30米2,完全随机排列,每小区间用塑料布筑埂相隔。不同腐熟剂的亩用量均为2千克。

4. 后茬作物种植管理 试验田栽植水稻5月2日采用肥床旱育技术育苗,6月17日人工定植移栽,亩栽2.2万穴,整地时亩施45%(15-15-15)施可丰三元复合肥40千克,按测土配方施肥要求进行。返青期亩施尿素15千克,栽植后亩用2%乙·苄进行土壤封闭除草,于7月20日防治稻飞虱、8月10日防治稻纵卷叶螟和纹枯病。其他如灌溉、除草、防病治虫等田间管理措施与大田一致,按高产栽培要求进行,并保持各处理间农艺措施一致。及时记载农事操作,包括供试水稻品种、播栽期、栽插方式、栽插密度、施肥情况(日期、种类、数量、方法等)、水浆管理、病虫草防除、化学调控剂的使用等。观察记载水稻生育进程和生长状态,不同处理苗情、病虫害发生、倒伏等情况调查,其中,茎蘖动态主要记载茎蘖数,高峰苗前每周调查1次,高峰苗后每10天左右调查1次。水稻收获前进行田间测产,每小区采集5株样品,进行室内经济性状考察。水稻收获时各小区单打单收,计算产量。

5. 秸秆腐熟剂使用方法 按说明书要求每亩用2千克。

6. 植株检测 试验前采集前茬小麦秸秆样品用于化验,定期测定秸秆腐熟程度。

7. 土壤检测 在小麦秸秆采样的同时采集供试田块0~20厘米土层土壤样品进行记载、化验(包括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磷、速效钾等)。水稻收获后取土测定各小区土壤的上述理化指标。

三、结果与讨论

表1、2、3的试验结果表明,亩产量以处理4(全量秸秆还田区+有机废物发酵菌曲)最高,为560.68千克,以处理1(无秸秆还田区)最低,为513.16千克,两者相差47.52千克;处理3(全量秸秆还田区+“微力特”有机物料腐熟剂)亩产量为555.93千克,位居试验小区第二位,较处理4低4.75千克。

根据上述试验结果,用腐熟剂和发酵菌曲的秸秆腐熟速度较快,腐熟后养分比对照有所提高,而且有一定的增产作用,全量秸秆还田区+有机废物发酵菌曲使用效果略优于全量秸秆还田区+“微力特”有机物料腐熟剂。由此可见,推广应用秸秆腐熟剂和发酵菌曲,能够提高秸秆还田利用率,同时可有效地遏制秸秆焚烧现象,保护生态环境。

秸秆腐熟剂能促使秸秆等有机废弃物快速腐熟,使秸秆中所含的有机质及磷、钾等元素成为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并产生大量有益微生物,刺激作物生长,提高土壤有机质,增强植物抗逆性,减少化肥使用量,改善作物品质,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试验目的

为了对比不同秸秆腐熟剂对小麦秸秆的腐熟效果,以及对后茬作物水稻的增产效果,特设置本试验。

二、材料与方法

1. 供试材料 供试秸秆腐熟剂为“微力特”有机物料腐熟剂和有机废物发酵菌曲,供试水稻品种为徐稻5号(在当地种植全生育期158天,属粳型常规水稻)。

2. 试验田基本情况 试验田选在邳州市岔河镇岔河村具代表性的稻麦两季方正田块,田面平整、肥力均匀、排灌方便,其种植水平与当地生产水平相当。在小麦收割后,田间待处理的秸秆分布均匀,各小区量基本相同,还田方式为机械粉碎旋耕还田,并且各处理的秸秆含水量基本一致。

3. 试验设计 试验设4个处理,无秸秆还田区为处理1(CK1),全量秸秆还田区为处理2(CK2),全量秸秆还田区+“微力特”有机物料腐熟剂为处理3,全量秸秆还田区+有机废物发酵菌曲为处理4,设3次重复,共12个小区,每小区面积为30米2,完全随机排列,每小区间用塑料布筑埂相隔。不同腐熟剂的亩用量均为2千克。

4. 后茬作物种植管理 试验田栽植水稻5月2日采用肥床旱育技术育苗,6月17日人工定植移栽,亩栽2.2万穴,整地时亩施45%(15-15-15)施可丰三元复合肥40千克,按测土配方施肥要求进行。返青期亩施尿素15千克,栽植后亩用2%乙·苄进行土壤封闭除草,于7月20日防治稻飞虱、8月10日防治稻纵卷叶螟和纹枯病。其他如灌溉、除草、防病治虫等田间管理措施与大田一致,按高产栽培要求进行,并保持各处理间农艺措施一致。及时记载农事操作,包括供试水稻品种、播栽期、栽插方式、栽插密度、施肥情况(日期、种类、数量、方法等)、水浆管理、病虫草防除、化学调控剂的使用等。观察记载水稻生育进程和生长状态,不同处理苗情、病虫害发生、倒伏等情况调查,其中,茎蘖动态主要记载茎蘖数,高峰苗前每周调查1次,高峰苗后每10天左右调查1次。水稻收获前进行田间测产,每小区采集5株样品,进行室内经济性状考察。水稻收获时各小区单打单收,计算产量。

5. 秸秆腐熟剂使用方法 按说明书要求每亩用2千克。

6. 植株检测 试验前采集前茬小麦秸秆样品用于化验,定期测定秸秆腐熟程度。

7. 土壤检测 在小麦秸秆采样的同时采集供试田块0~20厘米土层土壤样品进行记载、化验(包括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磷、速效钾等)。水稻收获后取土测定各小区土壤的上述理化指标。

三、结果与讨论

表1、2、3的试验结果表明,亩产量以处理4(全量秸秆还田区+有机废物发酵菌曲)最高,为560.68千克,以处理1(无秸秆还田区)最低,为513.16千克,两者相差47.52千克;处理3(全量秸秆还田区+“微力特”有机物料腐熟剂)亩产量为555.93千克,位居试验小区第二位,较处理4低4.75千克。

根据上述试验结果,用腐熟剂和发酵菌曲的秸秆腐熟速度较快,腐熟后养分比对照有所提高,而且有一定的增产作用,全量秸秆还田区+有机废物发酵菌曲使用效果略优于全量秸秆还田区+“微力特”有机物料腐熟剂。由此可见,推广应用秸秆腐熟剂和发酵菌曲,能够提高秸秆还田利用率,同时可有效地遏制秸秆焚烧现象,保护生态环境。

秸秆腐熟剂能促使秸秆等有机废弃物快速腐熟,使秸秆中所含的有机质及磷、钾等元素成为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并产生大量有益微生物,刺激作物生长,提高土壤有机质,增强植物抗逆性,减少化肥使用量,改善作物品质,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试验目的

为了对比不同秸秆腐熟剂对小麦秸秆的腐熟效果,以及对后茬作物水稻的增产效果,特设置本试验。

二、材料与方法

1. 供试材料 供试秸秆腐熟剂为“微力特”有机物料腐熟剂和有机废物发酵菌曲,供试水稻品种为徐稻5号(在当地种植全生育期158天,属粳型常规水稻)。

2. 试验田基本情况 试验田选在邳州市岔河镇岔河村具代表性的稻麦两季方正田块,田面平整、肥力均匀、排灌方便,其种植水平与当地生产水平相当。在小麦收割后,田间待处理的秸秆分布均匀,各小区量基本相同,还田方式为机械粉碎旋耕还田,并且各处理的秸秆含水量基本一致。

3. 试验设计 试验设4个处理,无秸秆还田区为处理1(CK1),全量秸秆还田区为处理2(CK2),全量秸秆还田区+“微力特”有机物料腐熟剂为处理3,全量秸秆还田区+有机废物发酵菌曲为处理4,设3次重复,共12个小区,每小区面积为30米2,完全随机排列,每小区间用塑料布筑埂相隔。不同腐熟剂的亩用量均为2千克。

4. 后茬作物种植管理 试验田栽植水稻5月2日采用肥床旱育技术育苗,6月17日人工定植移栽,亩栽2.2万穴,整地时亩施45%(15-15-15)施可丰三元复合肥40千克,按测土配方施肥要求进行。返青期亩施尿素15千克,栽植后亩用2%乙·苄进行土壤封闭除草,于7月20日防治稻飞虱、8月10日防治稻纵卷叶螟和纹枯病。其他如灌溉、除草、防病治虫等田间管理措施与大田一致,按高产栽培要求进行,并保持各处理间农艺措施一致。及时记载农事操作,包括供试水稻品种、播栽期、栽插方式、栽插密度、施肥情况(日期、种类、数量、方法等)、水浆管理、病虫草防除、化学调控剂的使用等。观察记载水稻生育进程和生长状态,不同处理苗情、病虫害发生、倒伏等情况调查,其中,茎蘖动态主要记载茎蘖数,高峰苗前每周调查1次,高峰苗后每10天左右调查1次。水稻收获前进行田间测产,每小区采集5株样品,进行室内经济性状考察。水稻收获时各小区单打单收,计算产量。

5. 秸秆腐熟剂使用方法 按说明书要求每亩用2千克。

6. 植株检测 试验前采集前茬小麦秸秆样品用于化验,定期测定秸秆腐熟程度。

7. 土壤检测 在小麦秸秆采样的同时采集供试田块0~20厘米土层土壤样品进行记载、化验(包括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磷、速效钾等)。水稻收获后取土测定各小区土壤的上述理化指标。

三、结果与讨论

表1、2、3的试验结果表明,亩产量以处理4(全量秸秆还田区+有机废物发酵菌曲)最高,为560.68千克,以处理1(无秸秆还田区)最低,为513.16千克,两者相差47.52千克;处理3(全量秸秆还田区+“微力特”有机物料腐熟剂)亩产量为555.93千克,位居试验小区第二位,较处理4低4.75千克。

根据上述试验结果,用腐熟剂和发酵菌曲的秸秆腐熟速度较快,腐熟后养分比对照有所提高,而且有一定的增产作用,全量秸秆还田区+有机废物发酵菌曲使用效果略优于全量秸秆还田区+“微力特”有机物料腐熟剂。由此可见,推广应用秸秆腐熟剂和发酵菌曲,能够提高秸秆还田利用率,同时可有效地遏制秸秆焚烧现象,保护生态环境。

猜你喜欢

全量供试秸秆
成都市温江区全力推进医保全量数据采集试点工作
解读“一号文件”:推进秸秆综合利用
推广秸秆还田 有效培肥土壤
2015年版《中国药典》脑安胶囊项下阿魏酸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的改进
秸秆综合利用模式探索
土壤重金属污染调查与评估的误区及其改进方法
麦秸全量还田下氮肥运筹对水稻产量及其产量构成的影响
新型环保吸声材料——菌丝体胶合秸秆
Flexible ureteroscopy:Technological advancements,current indications and outcomes in the treatment of urolithiasis
水稻冠层光谱变化特征的土壤重金属全量反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