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设无性系茶园应把握的几个关键技术

2014-09-12熊飞

科学种养 2014年7期
关键词:茶苗建园套种

熊飞

建设无性系茶园,是茶叶产业发展的方向。但由于扦插繁殖的无性系茶苗根冠比小,栽植成活难度较大,有的地方栽后多次补苗,仍然不能实现全苗,以致对无性系茶园建设失去信心。如何提高茶苗移栽成活率,确保“一栽全苗、一建成园”,已成为无性系茶园建设成功的关键。

根据笔者经验,如果没有特殊自然灾害,只要把握好以下关键技术环节,就可使无性系茶苗栽植成活率达到90%以上,基本可实现“一建成园”。

一、正确选址,优先在二高山建园

选址不当是无性系茶园建设失败的重要原因。有的地方在建设无性系茶园时,将基地位置选址在海拔较低处,由于新栽茶苗不耐高温酷暑与强光照射,很多茶苗在越夏过程中死亡。有的则将基地选址在水源无保障的区域,或将茶苗移栽于抗旱难度较大的旱地。山区十年九旱,遇持续干旱时如果无法浇水抗旱,也会造成新栽茶苗大量死亡。在海拔过高处建园,茶苗冬季容易受冻,因此也不太适宜。

正确的做法是,优先选择在海拔600~800米的二高山地区建园。其主要原因:一是该区域环境污染轻,生态植被好,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特别是夏季云雾偏多,光照偏弱,蒸发量小,温度略低,温差较大,适宜茶树生长;二是在该区域种植水稻、玉米等喜温喜光农作物,受年积温限制产量不是很高,因此农民乐意将耕地调整出来,种植更适宜且效益更高的茶叶。

种植区域选定后,还须选择在土层深厚肥沃、土质呈微酸性且有充足水源做保障的地块建园。最好选择在地下水位较低、抗旱比较方便的水田建园。在旱地建园,必须距离水源较近且配备一定的抗旱设施。

二、科学规划,坚持连片规模经营

茶园过于分散,既不利于技术人员指导,更不利于茶叶加工。因此,建园要突出重点区域,坚持相对集中连片,每片面积不小于200亩,这样便于对水、电、林、田和道路进行整体规划,便于茶苗的调运、发放,便于栽植和管理技术指导,便于鲜叶收购与加工。

经营规模过小也是导致无性系茶园建设失败的重要原因。有的基地在建设前土地未经流转,农户在各自的承包地栽植茶苗,其好处是栽植管理责任心强、成本低,但其弊病也很突出:一是农户素质、投入能力、管理水平差异很大;二是栽植、管理技术难以统一,很多关键技术难以落实到位;三是很多农户将其视为附带产业,栽后忽视甚至放弃后期管理,导致茶苗栽后荒草或旱死。因此,建设无性系茶园一定要坚持土地流转、大户承包、专业种植、规模经营,只有这样农户才能将茶园始终放在心上,才能将各项技术推进到位。但规模经营也要适度,农户如果承包面积过大,超出管理能力,也会导致技术无法落实到位。

三、提早起旱,确保栽苗时土壤充分熟化

目前山区建设无性系茶园,选择的地块基本上都是灌溉方便的水田。如果临时整地,在水稻田上直接移栽茶苗,由于稻田犁底层浅,地下水位偏高,土壤通透性较差,土垡大、碎土少,不仅移栽时操作困难,而且茶苗成活率较低。

正确的做法是,对拟建茶园的水田提早起旱,开好排水沟,春季先种植一季玉米或其他旱地作物,秋季再种植一季绿肥或其他生育期短的蔬菜,通过两季耕作旱种打破犁底层、增厚活土层,使耕层土壤疏松透气。茶苗移栽前施足底肥,再次对土壤进行深翻炕垡,使土壤进一步熟化,增强保水保肥能力。栽苗时清除田间秸秆等杂物,尽量把地整平、把土整活,以便于栽苗。

四、就近育苗,保证移栽茶苗新鲜健壮

茶苗质量对移栽成活率影响很大。一些地方茶苗移栽成活率低,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自己不育苗,大量从外地调苗。茶苗在长途运输过程中,一是外层遭受风吹易失水,二是内层堆码紧实容易上烧。无论是“失水苗”还是“上烧苗”,移栽后都不易成活。特别是“上烧”严重的茶苗,栽后成活率基本为零。

正确的做法是,坚持本地扦插育苗,就近调运茶苗,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保证茶苗新鲜、适应性良好。另外,最好采用营养钵或塑料穴盘扦插育苗,茶苗出圃前充分炼苗、带土(或基质)移栽,这样成活更有把握。如果使用大田扦插的茶苗,应选择叶绿、茎粗、根多、苗壮且无病虫的1~2年生茶苗。出圃前一周,将茶苗齐地面15厘米以上的幼嫩部分剪去,起苗后蘸黄泥浆护根,每200株扎成一小捆,然后迅速运至大田移栽。

五、春季移栽,尽量适时早栽

茶苗可秋栽也可春栽,实践证明在秦巴山区以春栽为好。其主要原因:一是秋栽时间不好把握。栽植过早温度太高,调苗过程中容易“上烧”,同时苗栽植后遇烈日高温须抗旱遮阴;移栽过迟温度已降,茶苗发根困难,即使冬前采取盖草、覆膜等保温防寒防冻措施,遇特殊低温年份,茶苗仍有受冻危险。春栽茶苗时间容易把握,不存在防寒防冻问题。二是秋栽时间紧,整地质量难以保证。春栽可在冬前将地深翻,通过冬季冻融交替,使土壤进一步熟化,变得更加细碎疏松。三是秋栽如果遇旱,难以保证土壤墒情适宜。春栽经过漫长的冬季,降雨降雪概率较高,容易保证栽前土壤足墒。

春栽茶苗应尽量适时早栽,以当地气温稳定通过10℃为准。一般在惊蛰到春分(3月上中旬)较为适宜。移栽过早温度太低,茶苗栽后萌动返青慢,而且容易受冻;移栽过迟温度太高,茶苗已进入生长期,难以栽活。

六、单行沟栽,保证移栽质量

栽植方式欠佳、质量不高是茶苗移栽死亡率高的又一重要原因。目前多数农户采取双行移栽,因担心栽后死苗,常常加大茶苗栽植密度,每穴栽苗2~3株,每亩达到4000株以上,有的甚至达到6000株。这样一是加大了种苗投入,二是增加了栽苗用工,三是如果死亡率高,出现缺苗断垄,多栽茶苗仍然需要补苗。另外,不少地方采取起垄覆膜,将苗栽植于垄背,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加厚活土层,增温保墒,促进茶苗生长,但问题是遇旱难以浇水抗旱。有的农户在移栽茶苗时,土壤本身缺墒,土垡过大,碎土较少,栽苗时又没有浇足定根水,茶苗根系与土壤结合不紧,导致苗栽后死亡。也有的农户是因为承包茶园面积过大,大量请工栽植,督促管理不到位,茶苗栽植不认真,导致栽后死亡。

近年来,我们结合山区旱灾发生频繁,茶苗容易因旱死亡实际,对栽植方式进行了改进,一是改双行密植为单行稀植,二是改垄作覆膜为沟种覆膜。将地翻耕整平后,先每隔1.3米起一条15~20厘米高的土垄(具体垄高视地下水位确定),垄面宽0.6米,在垄面中间开浅沟,若土壤墒情不足,先提前顺沟浇足水,待墒情适宜时栽苗。栽时注意用细土护根,浇足定根水,使根系与土壤结合紧密,然后覆盖0.8米宽地膜,膜边封严扎实,破膜接苗后破口处用细土盖严,使膜面呈“V”型,茶苗栽在“V”字型底部。这样既便于蓄水纳墒,又便于浇水抗旱。如果不盖地膜,也可在垄面盖稻草保墒。

七、适当稀植,防止茶园出现早衰

栽植无性系茶苗的地块,水肥条件较好,茶树生长旺盛,如果栽植过密,封行投产虽快,但后期田间通风透光不良,容易出现早衰,因此应坚持适当稀植。

具体栽植密度应根据茶园地力与投入管理水平确定。地力好、投入管理水平高的茶园,采取单行栽培,行距1.3米,株距0.3米,每穴只栽健壮茶苗1株,亩栽苗1700株;地力差、投入管理水平低的茶园,可将株距调整至0.25米,争取茶苗在栽植后4年左右能够封行。较弱的茶苗应剔除,假植于营养钵内,精心管理以备后期补苗。

八、及时复水,随时注意抗旱保苗

栽后管护不及时、措施不到位甚至只栽不管是无性系茶苗栽植成活率低的又一重要原因。由于无性系茶苗根冠比小,水分通过根系的吸收量相对较小,而叶片的蒸发量相对较大,因此在认真栽植基础上,必须加强栽后管理,尤其要注意水分管理。在茶苗栽植后直到发根成活前,要根据土壤水分状况和天气变化情况及时浇水,保持较高的土壤与空气湿度,养根护叶,促苗成活。茶苗成活后,遇持续干旱仍要注意浇水抗旱,防止茶苗因旱脱水死亡。

九、合理套种,严防荫蔽过重

茶苗栽植后,在行间套种部分农作物或经济作物,既能为茶苗遮挡阳光,提高茶苗成活率,又能增加当年收入。但套种作物若过密、离茶苗过近,作物封行后茶苗无法接受到阳光雨露,也会出现大量死亡。因此,套种必须以提高茶苗成活率为主要目标,不能过于看重套种作物的产量与效益。

在具体操作时,一要注意作物距离茶苗不能太近,二要选好套种作物,三要控制套种密度。一般春季可在茶行中间套种一行紧凑型玉米或向日葵等高秆作物,亩株数控制在1000株以内(单行株距40厘米),在其生长后期打掉基部叶片以利通风透光。秋冬季可套种两行萝卜、半无叶豌豆、菜薹等,亩株数控制在2000株以内(双行株距40厘米),保证茶苗受光充足。

建设无性系茶园,是茶叶产业发展的方向。但由于扦插繁殖的无性系茶苗根冠比小,栽植成活难度较大,有的地方栽后多次补苗,仍然不能实现全苗,以致对无性系茶园建设失去信心。如何提高茶苗移栽成活率,确保“一栽全苗、一建成园”,已成为无性系茶园建设成功的关键。

根据笔者经验,如果没有特殊自然灾害,只要把握好以下关键技术环节,就可使无性系茶苗栽植成活率达到90%以上,基本可实现“一建成园”。

一、正确选址,优先在二高山建园

选址不当是无性系茶园建设失败的重要原因。有的地方在建设无性系茶园时,将基地位置选址在海拔较低处,由于新栽茶苗不耐高温酷暑与强光照射,很多茶苗在越夏过程中死亡。有的则将基地选址在水源无保障的区域,或将茶苗移栽于抗旱难度较大的旱地。山区十年九旱,遇持续干旱时如果无法浇水抗旱,也会造成新栽茶苗大量死亡。在海拔过高处建园,茶苗冬季容易受冻,因此也不太适宜。

正确的做法是,优先选择在海拔600~800米的二高山地区建园。其主要原因:一是该区域环境污染轻,生态植被好,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特别是夏季云雾偏多,光照偏弱,蒸发量小,温度略低,温差较大,适宜茶树生长;二是在该区域种植水稻、玉米等喜温喜光农作物,受年积温限制产量不是很高,因此农民乐意将耕地调整出来,种植更适宜且效益更高的茶叶。

种植区域选定后,还须选择在土层深厚肥沃、土质呈微酸性且有充足水源做保障的地块建园。最好选择在地下水位较低、抗旱比较方便的水田建园。在旱地建园,必须距离水源较近且配备一定的抗旱设施。

二、科学规划,坚持连片规模经营

茶园过于分散,既不利于技术人员指导,更不利于茶叶加工。因此,建园要突出重点区域,坚持相对集中连片,每片面积不小于200亩,这样便于对水、电、林、田和道路进行整体规划,便于茶苗的调运、发放,便于栽植和管理技术指导,便于鲜叶收购与加工。

经营规模过小也是导致无性系茶园建设失败的重要原因。有的基地在建设前土地未经流转,农户在各自的承包地栽植茶苗,其好处是栽植管理责任心强、成本低,但其弊病也很突出:一是农户素质、投入能力、管理水平差异很大;二是栽植、管理技术难以统一,很多关键技术难以落实到位;三是很多农户将其视为附带产业,栽后忽视甚至放弃后期管理,导致茶苗栽后荒草或旱死。因此,建设无性系茶园一定要坚持土地流转、大户承包、专业种植、规模经营,只有这样农户才能将茶园始终放在心上,才能将各项技术推进到位。但规模经营也要适度,农户如果承包面积过大,超出管理能力,也会导致技术无法落实到位。

三、提早起旱,确保栽苗时土壤充分熟化

目前山区建设无性系茶园,选择的地块基本上都是灌溉方便的水田。如果临时整地,在水稻田上直接移栽茶苗,由于稻田犁底层浅,地下水位偏高,土壤通透性较差,土垡大、碎土少,不仅移栽时操作困难,而且茶苗成活率较低。

正确的做法是,对拟建茶园的水田提早起旱,开好排水沟,春季先种植一季玉米或其他旱地作物,秋季再种植一季绿肥或其他生育期短的蔬菜,通过两季耕作旱种打破犁底层、增厚活土层,使耕层土壤疏松透气。茶苗移栽前施足底肥,再次对土壤进行深翻炕垡,使土壤进一步熟化,增强保水保肥能力。栽苗时清除田间秸秆等杂物,尽量把地整平、把土整活,以便于栽苗。

四、就近育苗,保证移栽茶苗新鲜健壮

茶苗质量对移栽成活率影响很大。一些地方茶苗移栽成活率低,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自己不育苗,大量从外地调苗。茶苗在长途运输过程中,一是外层遭受风吹易失水,二是内层堆码紧实容易上烧。无论是“失水苗”还是“上烧苗”,移栽后都不易成活。特别是“上烧”严重的茶苗,栽后成活率基本为零。

正确的做法是,坚持本地扦插育苗,就近调运茶苗,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保证茶苗新鲜、适应性良好。另外,最好采用营养钵或塑料穴盘扦插育苗,茶苗出圃前充分炼苗、带土(或基质)移栽,这样成活更有把握。如果使用大田扦插的茶苗,应选择叶绿、茎粗、根多、苗壮且无病虫的1~2年生茶苗。出圃前一周,将茶苗齐地面15厘米以上的幼嫩部分剪去,起苗后蘸黄泥浆护根,每200株扎成一小捆,然后迅速运至大田移栽。

五、春季移栽,尽量适时早栽

茶苗可秋栽也可春栽,实践证明在秦巴山区以春栽为好。其主要原因:一是秋栽时间不好把握。栽植过早温度太高,调苗过程中容易“上烧”,同时苗栽植后遇烈日高温须抗旱遮阴;移栽过迟温度已降,茶苗发根困难,即使冬前采取盖草、覆膜等保温防寒防冻措施,遇特殊低温年份,茶苗仍有受冻危险。春栽茶苗时间容易把握,不存在防寒防冻问题。二是秋栽时间紧,整地质量难以保证。春栽可在冬前将地深翻,通过冬季冻融交替,使土壤进一步熟化,变得更加细碎疏松。三是秋栽如果遇旱,难以保证土壤墒情适宜。春栽经过漫长的冬季,降雨降雪概率较高,容易保证栽前土壤足墒。

春栽茶苗应尽量适时早栽,以当地气温稳定通过10℃为准。一般在惊蛰到春分(3月上中旬)较为适宜。移栽过早温度太低,茶苗栽后萌动返青慢,而且容易受冻;移栽过迟温度太高,茶苗已进入生长期,难以栽活。

六、单行沟栽,保证移栽质量

栽植方式欠佳、质量不高是茶苗移栽死亡率高的又一重要原因。目前多数农户采取双行移栽,因担心栽后死苗,常常加大茶苗栽植密度,每穴栽苗2~3株,每亩达到4000株以上,有的甚至达到6000株。这样一是加大了种苗投入,二是增加了栽苗用工,三是如果死亡率高,出现缺苗断垄,多栽茶苗仍然需要补苗。另外,不少地方采取起垄覆膜,将苗栽植于垄背,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加厚活土层,增温保墒,促进茶苗生长,但问题是遇旱难以浇水抗旱。有的农户在移栽茶苗时,土壤本身缺墒,土垡过大,碎土较少,栽苗时又没有浇足定根水,茶苗根系与土壤结合不紧,导致苗栽后死亡。也有的农户是因为承包茶园面积过大,大量请工栽植,督促管理不到位,茶苗栽植不认真,导致栽后死亡。

近年来,我们结合山区旱灾发生频繁,茶苗容易因旱死亡实际,对栽植方式进行了改进,一是改双行密植为单行稀植,二是改垄作覆膜为沟种覆膜。将地翻耕整平后,先每隔1.3米起一条15~20厘米高的土垄(具体垄高视地下水位确定),垄面宽0.6米,在垄面中间开浅沟,若土壤墒情不足,先提前顺沟浇足水,待墒情适宜时栽苗。栽时注意用细土护根,浇足定根水,使根系与土壤结合紧密,然后覆盖0.8米宽地膜,膜边封严扎实,破膜接苗后破口处用细土盖严,使膜面呈“V”型,茶苗栽在“V”字型底部。这样既便于蓄水纳墒,又便于浇水抗旱。如果不盖地膜,也可在垄面盖稻草保墒。

七、适当稀植,防止茶园出现早衰

栽植无性系茶苗的地块,水肥条件较好,茶树生长旺盛,如果栽植过密,封行投产虽快,但后期田间通风透光不良,容易出现早衰,因此应坚持适当稀植。

具体栽植密度应根据茶园地力与投入管理水平确定。地力好、投入管理水平高的茶园,采取单行栽培,行距1.3米,株距0.3米,每穴只栽健壮茶苗1株,亩栽苗1700株;地力差、投入管理水平低的茶园,可将株距调整至0.25米,争取茶苗在栽植后4年左右能够封行。较弱的茶苗应剔除,假植于营养钵内,精心管理以备后期补苗。

八、及时复水,随时注意抗旱保苗

栽后管护不及时、措施不到位甚至只栽不管是无性系茶苗栽植成活率低的又一重要原因。由于无性系茶苗根冠比小,水分通过根系的吸收量相对较小,而叶片的蒸发量相对较大,因此在认真栽植基础上,必须加强栽后管理,尤其要注意水分管理。在茶苗栽植后直到发根成活前,要根据土壤水分状况和天气变化情况及时浇水,保持较高的土壤与空气湿度,养根护叶,促苗成活。茶苗成活后,遇持续干旱仍要注意浇水抗旱,防止茶苗因旱脱水死亡。

九、合理套种,严防荫蔽过重

茶苗栽植后,在行间套种部分农作物或经济作物,既能为茶苗遮挡阳光,提高茶苗成活率,又能增加当年收入。但套种作物若过密、离茶苗过近,作物封行后茶苗无法接受到阳光雨露,也会出现大量死亡。因此,套种必须以提高茶苗成活率为主要目标,不能过于看重套种作物的产量与效益。

在具体操作时,一要注意作物距离茶苗不能太近,二要选好套种作物,三要控制套种密度。一般春季可在茶行中间套种一行紧凑型玉米或向日葵等高秆作物,亩株数控制在1000株以内(单行株距40厘米),在其生长后期打掉基部叶片以利通风透光。秋冬季可套种两行萝卜、半无叶豌豆、菜薹等,亩株数控制在2000株以内(双行株距40厘米),保证茶苗受光充足。

建设无性系茶园,是茶叶产业发展的方向。但由于扦插繁殖的无性系茶苗根冠比小,栽植成活难度较大,有的地方栽后多次补苗,仍然不能实现全苗,以致对无性系茶园建设失去信心。如何提高茶苗移栽成活率,确保“一栽全苗、一建成园”,已成为无性系茶园建设成功的关键。

根据笔者经验,如果没有特殊自然灾害,只要把握好以下关键技术环节,就可使无性系茶苗栽植成活率达到90%以上,基本可实现“一建成园”。

一、正确选址,优先在二高山建园

选址不当是无性系茶园建设失败的重要原因。有的地方在建设无性系茶园时,将基地位置选址在海拔较低处,由于新栽茶苗不耐高温酷暑与强光照射,很多茶苗在越夏过程中死亡。有的则将基地选址在水源无保障的区域,或将茶苗移栽于抗旱难度较大的旱地。山区十年九旱,遇持续干旱时如果无法浇水抗旱,也会造成新栽茶苗大量死亡。在海拔过高处建园,茶苗冬季容易受冻,因此也不太适宜。

正确的做法是,优先选择在海拔600~800米的二高山地区建园。其主要原因:一是该区域环境污染轻,生态植被好,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特别是夏季云雾偏多,光照偏弱,蒸发量小,温度略低,温差较大,适宜茶树生长;二是在该区域种植水稻、玉米等喜温喜光农作物,受年积温限制产量不是很高,因此农民乐意将耕地调整出来,种植更适宜且效益更高的茶叶。

种植区域选定后,还须选择在土层深厚肥沃、土质呈微酸性且有充足水源做保障的地块建园。最好选择在地下水位较低、抗旱比较方便的水田建园。在旱地建园,必须距离水源较近且配备一定的抗旱设施。

二、科学规划,坚持连片规模经营

茶园过于分散,既不利于技术人员指导,更不利于茶叶加工。因此,建园要突出重点区域,坚持相对集中连片,每片面积不小于200亩,这样便于对水、电、林、田和道路进行整体规划,便于茶苗的调运、发放,便于栽植和管理技术指导,便于鲜叶收购与加工。

经营规模过小也是导致无性系茶园建设失败的重要原因。有的基地在建设前土地未经流转,农户在各自的承包地栽植茶苗,其好处是栽植管理责任心强、成本低,但其弊病也很突出:一是农户素质、投入能力、管理水平差异很大;二是栽植、管理技术难以统一,很多关键技术难以落实到位;三是很多农户将其视为附带产业,栽后忽视甚至放弃后期管理,导致茶苗栽后荒草或旱死。因此,建设无性系茶园一定要坚持土地流转、大户承包、专业种植、规模经营,只有这样农户才能将茶园始终放在心上,才能将各项技术推进到位。但规模经营也要适度,农户如果承包面积过大,超出管理能力,也会导致技术无法落实到位。

三、提早起旱,确保栽苗时土壤充分熟化

目前山区建设无性系茶园,选择的地块基本上都是灌溉方便的水田。如果临时整地,在水稻田上直接移栽茶苗,由于稻田犁底层浅,地下水位偏高,土壤通透性较差,土垡大、碎土少,不仅移栽时操作困难,而且茶苗成活率较低。

正确的做法是,对拟建茶园的水田提早起旱,开好排水沟,春季先种植一季玉米或其他旱地作物,秋季再种植一季绿肥或其他生育期短的蔬菜,通过两季耕作旱种打破犁底层、增厚活土层,使耕层土壤疏松透气。茶苗移栽前施足底肥,再次对土壤进行深翻炕垡,使土壤进一步熟化,增强保水保肥能力。栽苗时清除田间秸秆等杂物,尽量把地整平、把土整活,以便于栽苗。

四、就近育苗,保证移栽茶苗新鲜健壮

茶苗质量对移栽成活率影响很大。一些地方茶苗移栽成活率低,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自己不育苗,大量从外地调苗。茶苗在长途运输过程中,一是外层遭受风吹易失水,二是内层堆码紧实容易上烧。无论是“失水苗”还是“上烧苗”,移栽后都不易成活。特别是“上烧”严重的茶苗,栽后成活率基本为零。

正确的做法是,坚持本地扦插育苗,就近调运茶苗,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保证茶苗新鲜、适应性良好。另外,最好采用营养钵或塑料穴盘扦插育苗,茶苗出圃前充分炼苗、带土(或基质)移栽,这样成活更有把握。如果使用大田扦插的茶苗,应选择叶绿、茎粗、根多、苗壮且无病虫的1~2年生茶苗。出圃前一周,将茶苗齐地面15厘米以上的幼嫩部分剪去,起苗后蘸黄泥浆护根,每200株扎成一小捆,然后迅速运至大田移栽。

五、春季移栽,尽量适时早栽

茶苗可秋栽也可春栽,实践证明在秦巴山区以春栽为好。其主要原因:一是秋栽时间不好把握。栽植过早温度太高,调苗过程中容易“上烧”,同时苗栽植后遇烈日高温须抗旱遮阴;移栽过迟温度已降,茶苗发根困难,即使冬前采取盖草、覆膜等保温防寒防冻措施,遇特殊低温年份,茶苗仍有受冻危险。春栽茶苗时间容易把握,不存在防寒防冻问题。二是秋栽时间紧,整地质量难以保证。春栽可在冬前将地深翻,通过冬季冻融交替,使土壤进一步熟化,变得更加细碎疏松。三是秋栽如果遇旱,难以保证土壤墒情适宜。春栽经过漫长的冬季,降雨降雪概率较高,容易保证栽前土壤足墒。

春栽茶苗应尽量适时早栽,以当地气温稳定通过10℃为准。一般在惊蛰到春分(3月上中旬)较为适宜。移栽过早温度太低,茶苗栽后萌动返青慢,而且容易受冻;移栽过迟温度太高,茶苗已进入生长期,难以栽活。

六、单行沟栽,保证移栽质量

栽植方式欠佳、质量不高是茶苗移栽死亡率高的又一重要原因。目前多数农户采取双行移栽,因担心栽后死苗,常常加大茶苗栽植密度,每穴栽苗2~3株,每亩达到4000株以上,有的甚至达到6000株。这样一是加大了种苗投入,二是增加了栽苗用工,三是如果死亡率高,出现缺苗断垄,多栽茶苗仍然需要补苗。另外,不少地方采取起垄覆膜,将苗栽植于垄背,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加厚活土层,增温保墒,促进茶苗生长,但问题是遇旱难以浇水抗旱。有的农户在移栽茶苗时,土壤本身缺墒,土垡过大,碎土较少,栽苗时又没有浇足定根水,茶苗根系与土壤结合不紧,导致苗栽后死亡。也有的农户是因为承包茶园面积过大,大量请工栽植,督促管理不到位,茶苗栽植不认真,导致栽后死亡。

近年来,我们结合山区旱灾发生频繁,茶苗容易因旱死亡实际,对栽植方式进行了改进,一是改双行密植为单行稀植,二是改垄作覆膜为沟种覆膜。将地翻耕整平后,先每隔1.3米起一条15~20厘米高的土垄(具体垄高视地下水位确定),垄面宽0.6米,在垄面中间开浅沟,若土壤墒情不足,先提前顺沟浇足水,待墒情适宜时栽苗。栽时注意用细土护根,浇足定根水,使根系与土壤结合紧密,然后覆盖0.8米宽地膜,膜边封严扎实,破膜接苗后破口处用细土盖严,使膜面呈“V”型,茶苗栽在“V”字型底部。这样既便于蓄水纳墒,又便于浇水抗旱。如果不盖地膜,也可在垄面盖稻草保墒。

七、适当稀植,防止茶园出现早衰

栽植无性系茶苗的地块,水肥条件较好,茶树生长旺盛,如果栽植过密,封行投产虽快,但后期田间通风透光不良,容易出现早衰,因此应坚持适当稀植。

具体栽植密度应根据茶园地力与投入管理水平确定。地力好、投入管理水平高的茶园,采取单行栽培,行距1.3米,株距0.3米,每穴只栽健壮茶苗1株,亩栽苗1700株;地力差、投入管理水平低的茶园,可将株距调整至0.25米,争取茶苗在栽植后4年左右能够封行。较弱的茶苗应剔除,假植于营养钵内,精心管理以备后期补苗。

八、及时复水,随时注意抗旱保苗

栽后管护不及时、措施不到位甚至只栽不管是无性系茶苗栽植成活率低的又一重要原因。由于无性系茶苗根冠比小,水分通过根系的吸收量相对较小,而叶片的蒸发量相对较大,因此在认真栽植基础上,必须加强栽后管理,尤其要注意水分管理。在茶苗栽植后直到发根成活前,要根据土壤水分状况和天气变化情况及时浇水,保持较高的土壤与空气湿度,养根护叶,促苗成活。茶苗成活后,遇持续干旱仍要注意浇水抗旱,防止茶苗因旱脱水死亡。

九、合理套种,严防荫蔽过重

茶苗栽植后,在行间套种部分农作物或经济作物,既能为茶苗遮挡阳光,提高茶苗成活率,又能增加当年收入。但套种作物若过密、离茶苗过近,作物封行后茶苗无法接受到阳光雨露,也会出现大量死亡。因此,套种必须以提高茶苗成活率为主要目标,不能过于看重套种作物的产量与效益。

在具体操作时,一要注意作物距离茶苗不能太近,二要选好套种作物,三要控制套种密度。一般春季可在茶行中间套种一行紧凑型玉米或向日葵等高秆作物,亩株数控制在1000株以内(单行株距40厘米),在其生长后期打掉基部叶片以利通风透光。秋冬季可套种两行萝卜、半无叶豌豆、菜薹等,亩株数控制在2000株以内(双行株距40厘米),保证茶苗受光充足。

猜你喜欢

茶苗建园套种
朝天椒套种芝麻轻简高效栽培技术
草莓大棚套种西红柿亩增收2万元
茶苗移栽需掌握好时间
蓝莓建园技术
苹果建园技术
桑树快速丰产建园技术
贵州省福泉市:抢抓时节育茶苗
提高茶苗移栽成活率的关键技术
山地柑桔建园初探
果园套种蚕豆模式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