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编织袋新标准外观质量修订解读(上)

2014-09-11王金强

塑料包装 2014年5期
关键词:断丝编织袋油污

王金强

(摘自王永仁著《编织袋新国标解读》)

技术发展方向—标准解析

编织袋新标准外观质量修订解读(上)

王金强

(摘自王永仁著《编织袋新国标解读》)

本文叙述了新标准GB/T 8946—2013《塑料编织袋通用技术要求》对袋的外观质量也进行了全面修订和增补主要原因和修改内容。并对袋的断丝、清洁、涂膜、粘合、褶皱、切断、缝合等外观要求修改内容作出了详细解读。

编织袋国标 外观质量 修订增补

一、外观质量修改内容及原因

由于外观质量是袋内在质量和功能的保障,客户对袋外观质量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在将国家标准GB/T 8946-1998《塑料编织袋》和GB/T 8947-1998《复合塑料编织袋》合二为一,制定出来的GB/T 8946—2013《塑料编织袋通用技术要求》(以下简称“新标准”)中,新标准对袋的外观质量也进行了全面修订和增补,修改了袋的外观质量指标和检测方法。修改后的外观质量指标是当前塑编技术水平能够达到的要求。

新标准“6.1”对袋的外观质量进行了全面修订,见表1:

新标准的外观质量除了“切断”指标外,其余全部是新修订或新增指标。新标准对袋的外观质量进行全面、大幅度的修订,主要原因如下。

1、客户对袋外观质量的要求越来越严格

中国客户对袋外观质量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和挑剔了,比如对断丝、油污、缝合等。

2、现实的生产编织袋技术水平在进步

随着塑编技术的进步,客户对袋外观质量的严格要求能达到的,新标准一律予以支持并修改了要求和检测方法。诸如“经、纬扁丝交错处不应同时断丝”、涂膜袋“不应渗水”,粘合“不应渗水”等。

3、外观质量是袋内在质量和功能的保障

一些外观质量是袋功能的保障,如涂膜袋不得漏水,否则,达不到客户要求的防潮、防漏等功能,涂膜有什么作用。因此,涂膜袋“不应渗水”的要求就应当支持。再如,对“缝合”的要求为“应无缝线脱针、断线、未缝住卷折边现象,袋缝线两端至少留30mm线套或回针20mm以上”,这是最低限的要求。

4、没有可操作性外观质量不能全部囊括

尽管新标准对袋的外观质量进行全面修订,但是仍然不能全部囊括。例如布面稀档问题,尽管客户的要求是合理的,终将因为没有一个可操作的衡量稀挡尺度和合适的检测方法而没有出台其指标。一些客户对袋面的平整度也是非常的挑剔,但是,终究因为没有一个好的标准和检测方法衡量袋面的平整度而不与支持客户的要求,没有在新标准中规定袋面平整度。

表1 外观质量

二、外观质量“断丝”修订解读

新标准在“6.1外观质量”的“断丝”中规定“经、纬扁丝交错处不应同时断丝”。

原标准GB/T 8946-1998《塑料编织袋》中,在“4.1外观质量”条款的“断丝”中规定“同处经、纬之和断丝小于3根”。

原标准GB/T 8947-1998《复合塑料编织袋》中,在“4.1外观质量”条款的“稀挡”中规定“间隔100mm内,经纬丝断缺不超过2根”。

新标准的“断丝”修订比原标准严格得多,说明如下:

1、新标准严于原标准GB/T 8946-1998《塑料编织袋》和GB/T 8947-1998《复合塑料编织袋》。原标准要求“同处经、纬之和断丝小于3根”,新标准要求为“经、纬扁丝交错处不应同时断丝”,也就是说同处经、纬扁丝只允许1根断丝。

2、如今的编织生产技术和设备,经、纬同时断丝的可能性几乎不存在。

对于圆织机来讲,如果经丝断丝,不引入所断的经丝前会出现一段双经丝,引入后会消除双经丝或一段经丝重叠,在布面上根本不会出现断经现象。如果纬丝断丝,及时停车接头,布面不会出现断丝,仅有一个可能,不及时停车,会出现一段稀挡布,这段布肯定是次品。

对于喷水织机,经丝断丝同圆织机一样,但是比圆织机出现的几率更小。断纬丝的说法不存在,只有纬丝喷射不到位,出现稀挡,连续出现的是次布。

对于苏尔寿等有梭织机,经丝断丝同圆织机,但是比圆织机出现的几率更小。梭子断丝或跑空会出现一段双纬丝,能否够成稀挡要看跑空纬丝长度和打纬情况。

而且这些织机是生产片布的,只适合粘合中缝袋,产量占编织袋总量很少。

3、在生产编织时,经、纬同时断丝的可能性很小,这种情况一般是织布的意外刺伤。

4、既然编织时经、纬同时断丝的可能性小,为什么还要规定这项指标?这是由于经、纬同时断丝的部位拉伸试验强度低,更重要的是跌落试验时,经、纬同时断丝处会扩张成为孔洞而漏料,因此规定“经、纬扁丝交错处不应同时断丝”。

三、外观质量“清洁”修订解读

新标准规在“6.1外观质量”条款的“清洁”中规定“油或其他明显污点,每平方米内50mm2以下的不应多于3处,50mm2以上的不应有”。

原标准GB/T 8946-1998《塑料编织袋》中,在“4.1外观质量”条款的“清洁”中规定“100mm2以下的明显油污不多于3处,100mm2以上的明显油污不允许有”。

原标准GB/T 8947-1998《复合塑料编织袋》中,在“4.1外观质量”条款的“清洁”中规定“由油或其它原因造成100mm2以下的明显污点不多于3处”。

新标准的“清洁”修订比原标准严格得多,修订说明如下:

1、限定单位面积内油污数量

原标准GB/T 8946-1998《塑料编织袋》和GB/T 8947-1998《复合塑料编织袋》中,清洁的衡量方法是用油污点数量和大小来判定,新标准同样采用这种方法。但是原标准没有指明油污点数量和大小是什么范围内衡量的,按照标准为“塑料编织袋”常规来理解,应该是每条袋。新标准明确指出是每平方米内,而不是每条内。因为新标准袋的宽度系列比原标准拓宽了很多,从200mm~直到1050mm,而且袋的宽度增大或缩小,袋的长度同时增大或缩小,大袋和小袋袋的面积相差太多,因此新标准规定为每m2内明显油污的多少,不用每条袋来衡量。

2、对油污面积要求严格了很多

新标准每m2内50mm2以下的明显油污不多于3处,而原标准为100mm2以下的明显油污不多于3处,如果同为1m2的袋(如500mm宽,1000mm长),相比缩小了1倍,比原标准严格了很多。之所以严格,是由于客户要求严格了,而生产编织袋的技术和设备的进步能够达到。

3、限定油污面积的可行性

新标准每m2内50mm2以下的明显油污不多于3处,污点的大小相当于边长为7mm的正方形油污大小,而且是“明显”的油污。原标准100mm2污点相当于边长为10mm的正方形油污大小。

对于圆织机来讲,经丝加油,正常情况下,所加的油是随着经丝逐渐带进的,不会形成50mm2以上油污,以下油污也不会连成片而构成“明显”油污。对于梭子底板于钢筘滑动型圆织机的经丝加油,只要操作正常,油不是过量到一定程度,也不会形成“明显”油污。

对于喷水织机和苏尔寿等平织机,正常生产时发生较大的油污点可能性更小,因为没有向布面带油的机会。而且这些织机是生产片布的,只适合粘合中缝袋,产量占编织袋总量很少。

由此,新标准要求“m2内50mm2以下的明显油污不多于3处”是可操作的。

Interpretation of revised standard on the appearance quality for Plastic woven bag(part one)

Finished by JinqiangWang

ed from<<Interpretation of New national standards on Plastic woven bag>>wrote by Yongren Wang

National standard on Plastic woven bag Appearance quality Revised and updated

Executive summ ary:Described themain causes and contents revised and updated on the appearance quality request of plastic woven bag on the new national standard of GB/t 8946-2013 for<<the General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plastic woven bag>>,and made details of interpretation on flat yarn broken,cleaning,coating,binding and adhesion,folding and wrinkle,cutting,sewing and other appearance quality request.

猜你喜欢

断丝编织袋油污
考虑断丝影响的桥梁拉索力学特性研究
某电厂超滤膜断丝原因分析及处理
一种防撞击编织袋
教你一个小妙招轻松去油污
对一起客专CTC断丝告警的分析和处理
灶台清洁的窍门
感到头疼
编织袋新标准增加“术语和定义”解析(上)
编织袋新标准外观质量修订解读(下)
慢走丝线切割加工断丝原因分析与解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