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静脉营养在早产儿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2014-09-11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4年7期
关键词:乙组甲组早产儿

广西壮族自治区武鸣县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广西 武鸣 530100

静脉营养在早产儿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黄德恩

广西壮族自治区武鸣县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广西 武鸣 530100

目的探讨对早产儿进行静脉营养治疗在临床中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住院治疗的94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甲组和乙组),甲组44人,乙组50人。其中甲组为实验组,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辅以静脉营养治疗;乙组为对照组,则采取常规治疗方法。观察比较两组患儿平均住院时间、平均每天增长体重、治愈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等。结果两组患儿体重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甲组的平均每天体重增长程度要明显高于乙组,治愈率也明显高于乙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明显降低,两组数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早产儿进行静脉营养治疗可以有效的促进早产儿胃肠道发育,增加早产儿的营养供应,对其生长发育和治疗并发症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静脉营养;早产儿;临床疗效

早产儿因吸吮能力很弱,胃肠功能尚未发育健全,经口喂养获得的能量难以维持早产儿正常的新陈代谢,因而早产儿抵抗力很差,且易诱发各种并发症,出现不同于新生儿的各种各样的临床问题,及时进行正确处理,对提高早产儿存活率和生存质量非常重要。因而早产儿的治疗及营养供应问题正逐渐成为新生儿领域的重要课题。 静脉营养是一种为确保早产儿的营养能量达到需求,通过深静脉输入高营养液的方法。该方法是目前满足早产儿营养需求的重要方法[1,2]。为探讨静脉营养在治疗体重低于一般新生儿平均水平的早产儿的作用,现将临床研究资料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2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94例早产儿,其中男42例,女52例;体重1000~2400g;胎龄31~36周,平均(32.3±2.4)周;出生时间30 min~8 d。随机分为甲组(44人)和乙组(50人),伴有并发症78例,其中呼吸窘迫综合症11例,颅内出血23例,新生儿肺炎19例,败血症7例,高胆红素血症18例。甲乙两组早产儿性别、胎龄、体重及并发症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保暖 早产儿身体状况差,出生后应特别注意保暖, 产房温度不应低于27摄氏度。出生后迅速擦干全身,放入预热棉毯,立即放在预热的暖箱中。早产儿适中温度根据不同日龄和出生体重在33~35℃左右(表1)。暖箱相对湿度保持在65%~75%最佳,且要注意预防感染[3]。

表1 不同体重早产儿适宜的暖箱温度

1.2.2 首先所有入选早产儿进行常规护理,采取供氧、抗感染等处理,给予所有早产儿原发性疾病进行积极治疗。在上述基础上甲组患儿采取外周静脉营养进行治疗,使用全胃肠道喂养代替肠道喂养,喂养方式要逐渐改变,具体方法为:总摄入量减去每天经胃肠道口服量,余量按比例配成营养液静脉滴注输入。即将“氨基酸”、“葡萄糖”、 “必需脂肪酸”、“微量元素”、“电解质”等通过外周静脉,以剂量每天逐渐递增,匀速输入的方式输入到早产儿的体内[4]。用量如下:①氨基酸在出生后第1天开始补充,首次剂量为1g/(kg·d),以后每天增加0.5~1 g/(kg·d),达到3~3.5g/(kg·d)为止; (低出生体重儿保持在2.5~3.0g/kg·d,极低出生体重儿保持在3~3.5g/kg·d);②葡萄糖在新生儿出生后第1天开始输注葡萄糖, 以浓度为10%葡萄糖注射液及浓度为50%葡萄糖注射液配组。葡萄糖的输入量有严格限定,第1天6.0g/kg,第2天8.0g/kg,第3天10.0 g/kg,第5天12.0 g/kg,之后的每天均以12.0 g/kg进行输入。首日滴注速度维持在4~6mg/(kg·min),以后每天增加0.5~1.0mg/kg·min),达到10~12mg/(kg·min)为止;③微量元素的输入量为 10ml/(kg·d),钠元素2~3mmol/(kg·d)的剂量配制成营养液对早产儿进行静脉滴注。当微量元素控制以上剂量输入3天后,钾元素的剂量应改成(2.0~3.0)mmol/(kg·d)。④中-短链脂肪乳:出生后1天内开始注射,首次剂量为0.5g/(kg·d),每天增加0.5~1g/(kg·d),至3~3.5g/(kg·d)为止[5]。

1.3 统计学方法 所得数据均使用SPSS13.0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1.4 观察指标 平均住院时间、平均每天增长体重及治愈率等。

2 结果

两组早产儿体重治疗后比较 甲组有37例早产儿体重上升,最大体重增加为30 g/d,每天平均上升(17.2±1.9)g,2例早产儿体重下降,5例早产儿体重与治疗前无差别。对照组有30例早产儿体重上升,平均每天上升(11.3±1.2)g,8例早产儿体重下降,12例早产儿体重与治疗前无差别,所得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平均住院时间、平均每天增长体重及治愈率比较

注:与乙组比较,*P<0.05。

3 讨论

一般早产儿均因宫内储备少,致胃肠道功能发育不全[6],且会出现吸吮能力低,造成营养不足,难以维持正常的代谢需求,且早产易诱发各种并发症,严重影响新生儿正常的生长、发育、智力水平[7]。于此可见为早产儿提供充足的营养支持,不仅关系到新生儿近期的生长与疾病的转归,而且对远期预后及未来生长发育亦有重要作用。静脉营养为通过静脉滴注的方式给机体提供新生儿生长发育所需的全部营养物质,充足的营养物质是早产儿生长的保障。给予早产儿的营养中有多种微量元素、脂肪乳、氨基酸、葡萄糖等,早产儿可直接利用这些物质,以达到治疗的目的。本研究作者应用了一种短链脂肪乳,它是一种非蛋白能量的供给,能够给早产儿提供 40%~50%的总热量,还可以有效的避免蛋白代谢分解,并可给早产儿供给维生素等物质,可以让早产儿得到全部所需营养。患儿得到了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后体重就会增加,且并发症也会得到积极的治疗。静脉营养对早产儿很重要,但需要注意的是患儿肝酶未发育成熟,酶活力比较低,酶量也比较少,因而要密切观察,避免脂肪超载综合征的发生[6]。

[1] 韩旻,巫绍明,叶晓琴,等.危重早产儿住院期间营养状况观察[J].安徽医药,2008,12(6):532.

[2] 邵肖梅,叶鸿瑁,丘小汕.实用新生儿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06.

[3] 陈超.早产儿的临床问题与处理[J].临床儿科杂志, 2005,13(5):23.

[4] 孙建华,黄萍,储松雯,等.静脉营养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治疗中的作用[J].临床儿科杂志,2008,16,(2):95.

[5] 吴志军.脂肪乳在早产儿应用中的不良反应[J].国外医学儿科学分册,2000,27(4):77-79.

[6] 汤卫红,姚泽忠,薛锦岩,等.全胃肠静脉营养在危重新生儿中的临床作用[J].浙江临床医学,2006,8(1):61.

[7] 李琴.早产低体重儿早期静脉营养支持效果观察[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1,8(5):135.

R722.6

A

1007-8517(2014)07-0083-02

2014.02.23)

猜你喜欢

乙组甲组早产儿
早产儿如何护理及喂养
“二青会”预赛西北五省代表队自由式摔跤甲组成绩分析
一笔业务,组、村、镇三级的会计凭证编制
早产儿长途转诊的护理管理
一题多解求总量
宫腔填塞水囊与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产后宫缩乏力产后出血的观察
晚期早产儿轻松哺喂全攻略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房颤的治疗方式及效果评估
谢靖开创新纪元 唐丹四度擎金杯
早产儿的家庭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