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得·治理篇

2014-09-10陈振凯

人民周刊 2014年11期
关键词:杂谈贤者子产

陈振凯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习近平《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

典出:《老子》

原文: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释义:做事,要在尚未发生以前就着手;治理国政,要在祸乱没有产生以前,就早做准备。

中国的哲学是时间的哲学,主张在时间流中去探讨事物的衍生规律,获得处理问题的智慧。比如,中医讲究“治未病”,病要在未得时医治,等显现出来已经晚了一步。主张要有忧患意识,居安思危。主张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处理问题,治国理政,要学会“下先手棋”等。《老子》讲“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就是这个意思。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习近平在比利时布鲁日欧洲学院的演讲(2014年4月1日)

典出:《老子》

原文:同引用

释义:谋划大事难事,要从小处和容易处考虑。天下的难事,都是从容易的地方做起;天下的大事,都是从细微的小事做起。

官之至难者,令也。

——习近平《摆脱贫困·从政杂谈》

典出:明·海瑞《令箴》

原文:同引用

释义:最难做的官是县官。

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2014年5月4日)

典出:《管子·牧民》

原文: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释义:如果礼义廉耻不能得到推行,国家就会灭亡。

尚贤者,政之本也。

——习近平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3年6月28日)

典出:《墨子·尚贤》

原文:得意,贤士不可不举;不得意,贤士不可不举。倘欲祖述尧舜禹汤之道,将不可以不尚贤。夫尚贤者,政之本也。

释义:崇尚贤能的人,是为政的根本。墨子指出“尚贤者,政之本也”。他认为,打破血统界线和论资排辈,崇尚贤能之人,是为政的根本。他的这一思想,包含了平等选拔和科学使用人才的思想。他的“举义不避贫贱”“ 举义不避亲疏”“举义不避远近”等原则,今天依旧适用。治国之要,首在用人。

国皆有法,而无使法必行之法。

——习近平《之江新语·弘扬法治精神,形成法治风尚》

典出:《商君书·画策第十八》

原文:国之乱也,非其法乱也,非法不用也。国皆有法,而无使法必行之法。

释义:国家都是有法律的,但是没有能保证这些法律一定得到遵循的法。

治乱绳,不可急。

——习近平《摆脱贫困·从政杂谈》

典出:《汉书·龚遂传》

原文:“臣闻治乱民犹治乱绳,不可急也;唯缓之,然后可治。臣愿丞相、御史且无拘臣以文法,得一切便宜从事。”上许焉,加赐黄金,赠遣。

释义:解开一团乱麻般的绳子,不能着急,需要慢慢理清头绪。

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也;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

——习近平署名文章《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上来》(新华社2013年12月31日电)

典出:汉·王符《潜夫论·释难》

原文:是故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也;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

释义:大鹏冲天飞翔,不是靠一根羽毛的轻盈;骏马急速奔跑,不是靠一只脚的力量。

理国要道,在于公平正直。

——习近平在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4年1月7日)

典出:唐·吴兢《贞观政要》

原文:同引用

释义:治理国家最重要的,在于保持政令、措施的公平与正直。

駿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

——习近平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3年6月28日)

典出:清·顾嗣协《杂诗》

原文: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舍才以避短,资高难为谋。生材贵适用,勿复多苛求。

释义:骏马可以跨越险境,但要论耕地,比不上牛。牢固的车可以承载重物,但要论渡河,就比不上船。《老子》中即有“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辩证描述,中国人很早就意识到了这个道理。用人则要用人之长。让马犁地是浪费人才,驱牛冲锋则是强人所难。

子产治郑,民不能欺;子贱治单父,民不忍欺;西门豹治邺,民不敢欺。

——习近平《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

典出:《史记·滑稽列传》

原文:同引用

释义:子产治理郑国,百姓没法欺骗他;子贱治理单父,百姓不忍心欺骗他;西门豹治理邺,百姓不敢欺骗他。治理思想和治理方法,自古就有多种。春秋时著名政治家子产,他亲力亲为,明察秋毫,时间不长,就把郑国治理得“门不夜关,道不拾遗”,百姓不能欺骗他。子贱天天躲在房里弹琴,依旧把单父治理得井井有条,他的经验是,重视教化,讲究用人,为政清净,百姓不忍心欺骗他。西门豹治理邺,他大智若愚、大巧若拙,顺利革除“为河伯娶妇”的陋习,带领百姓兴修水利,用重典治乱世,百姓不敢欺骗他。一是亲力亲为,二是求贤自辅,三是威化御俗,这三种治理思想,因时而异,顺势而治,在今日仍有巨大借鉴意义。

法令既行,纪律自正,则无不治之国,无不化之民。

——习近平《摆脱贫困·从政杂谈》

典出:宋·包拯《致君》

原文:同引用

释义:只要依法治国,法令畅通,纪律和风气自然清正,那样就不会有治理不好的国家,也不会有顽固不化的百姓。

诚欲正朝廷以正百官,当以激浊扬清为第一要义。

——习近平《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从政体会漫谈》

典出:清·顾炎武《与公肃甥书》

原文:同引用

释义:要兴国安邦正百官,首先必须惩恶扬善、扶正祛邪、弘扬正气。“激”浊“扬”清一说,用的是两个带有鲜明情绪色彩的动词。和不良风气与恶势力斗争,绝不是吹吹风、挠挠痒,必须要有敢作敢为的勇气,一往无前的冲劲,舍我其谁的担当。在这个大是大非的问题上,是决不能当“鸵鸟”,也不能当“开明绅士”的。

猜你喜欢

杂谈贤者子产
申徒嘉和子产
《弟吴宗教源流》(吐蕃史)译注(七)
Sundry Features of Halloween 杂谈万圣节
文人天趣清犹水 贤者风期静若兰——画家若兰写意画浅析
贤者与魔镜
宽容的力量
螺栓紧固杂谈
春秋那棵繁茂的树
本月杂谈
子产受骗皮皮猪卡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