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散落在丝绸之路上的见证

2014-09-10俞嘉馨

中国国家旅游 2014年11期
关键词:玻璃碗撒马尔罕王朝

俞嘉馨

在城市与城市、驿站与驿站之间,丝绸之路跨越了极其恶劣的地域,道路艰难却也大大增加了丝路的传奇色彩,至今令人神往。沙漠、高山、高原、戈壁……种种地势令骆驼成为“中亚草原沙漠”的主要交通工具。

丝绸之路的起点在中国,终点在罗马,两端之间,转运站无数。这条伟大的中西贸易之路虽然以“丝绸之路”命名,但是丝绸绝不是沿着这条路运输的唯一的人工制品。无以计数的货品经过这些艰难的路途来往。

1403年至1405年,在帖木儿帝国的都城撒马尔罕支持大使工作的冈萨雷斯·德·克拉维约曾写道:“最好的商品特别是丝绸、缎子、麝香、红宝石、珍珠和大黄,都是从中国运到撒马尔罕,据说中国人是世界上技艺最高超的工人……中国主要的城市大都(北京)距撒马尔罕有6个月的路程,其中两个月要经过空旷的草原……有800匹驮满货物的骆驼从大都来到撒马尔罕。”

丝绸之路的畅通,不仅使得中国的丝绸、茶叶、瓷器以及各类技术等大量出口,外来文化技艺和货物也随之涌入中国,玻璃便是其中之一。相较本土的铅钡玻璃,域外的钠钙玻璃由于材质独特,深受中国王室贵族的喜欢。由古埃及、罗马、波斯进口的高级玻璃器,当时价格甚至高于黄金,是上层人士热衷的奢侈品。

玻璃碗秉持了波斯萨珊王朝时期玻璃所特有的器形、纹饰风格以及精湛的磨琢工艺。萨珊王朝连同中亚的印度贵霜王朝、欧洲的罗马帝国并称欧亚三雄,从这件小小的玻璃碗中,可见萨珊王朝在物质文化方面的强势影响力。

“胡瓶”最早出现在中原地区大约是十六国时期,是当时人们对西域传入的一种银壶的称呼。这种胡瓶在北朝至隋唐已很盛行,在胡人及骆驼的塑像抑或画像当中,携带或悬挂胡瓶的形象时常可见,是中国与西域诸国经济、贸易、文化频繁往来、交流的见证物。

在中国历史上,由鲜卑族所建立的北周王朝,虽然政权历史仅存25年,但其统一了北方,为之后的隋唐再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北魏皇族鲜卑拓跋氏的后裔,最后改姓李氏。这件鎏金银壶的主人李贤,曾多次戎马征战,作为镇守一方的封疆大吏,且身处中外交流的活跃时期,生活里用的、戴的有一些中亚或西亚的进口货品,算是稀疏平常的事了。通过考古发掘所见,在李贤墓的出土文物中,“进口货”确实占据了一定的数量。

猜你喜欢

玻璃碗撒马尔罕王朝
磁铁“开花”
美丽的努尔苏丹
“法老之蛇”实验
养心殿,带你走进大清王朝的兴衰沉浮
奇波利尼的王朝Saeco
从馆藏文物看东西方文化交流
死在撒马尔罕
杨贵妃 王朝的女人
王朝梁研究员
玻璃碗琴不在是“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