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记者手记

2014-09-10

民生周刊 2014年18期
关键词:长鞭鲁甸农房

打基、抹砖、上梁,一挂长鞭响过之后,众人摆酒庆贺,这房就算基本盖成了。我出生在城市小镇,虽离农村不远,可这全村帮忙、共建新房的场景,也只有在电视里见过。

听一位老人讲,过去村里盖房,请的是方圆几里内最德高望重的木匠师傅和瓦匠师傅。师父们带着徒弟,徒弟们敬着师父,每天忙完工,东家都要准备一桌酒菜细心招待一番。

上了饭桌,徒弟们要看师父“脸色”行事,倘若师父还没拿起筷子,徒弟们是万万不得开动的。自然,师傅们拥有如此高的威望,与他们丰富的经验和良好的口碑有直接关系,这关系到你家盖的房子会不会倒。

这些故事离我的生活其实很遥远,因为我们镇上大多住的是父亲单位盖的公房,而村里住的多是自建房。此外,我们有医院,农村没有;我们有中学,农村没有;我们有工资,农村没有……后来新闻看多了,我终于明白,这就是所谓的城乡二元格局。

自参加工作做了记者,见这些“二元格局”似乎成了家常便饭。8月7日云南鲁甸地震,震毁了十余万间农房,而离震中仅40公里的县城医院依然“坚挺”并在正常运转,为房屋抗震标准的城乡二元格局做了如此鲜明的注脚。

中国有9亿农民,依旧是我们这个社会能够正常运转的基石,如此多的“二元标准”、“二元格局”,已演变成为一种历史欠账,稍不留神就出了问题。它更像是帅哥身后那不为人知的痔疮,丑,可以被极力掩盖,可谁痛,谁知道。

猜你喜欢

长鞭鲁甸农房
3D SLAM在农房不动产测绘中的应用研究
山西全省农房抗震改造切实提升群众安全感
无题
牧童乐
绿色农房建设过程中的问题与思考
嘉善县“三导向”积极推进农房改造集聚试点
让我轻轻地把鲁甸拥抱(节选)
目击
从鲁甸地震看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的进步
2014年云南鲁甸6.5级地震烈度分布与房屋震害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