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总理亲自拍板督查

2014-09-10张宏

中国报道 2014年8期
关键词:督查组政策措施李克强

本刊记者 张宏

此次督查行动事关新一届政府勤政守信的政风,也是推动已出台政策措施的落实,确保“GDP7.5%左右的增长”等目标顺利完成。

7 月16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国务院出台政策措施推进情况督查汇报,并部署狠抓落实与整改。整个国务院第一会议室座无虚席,8位督查组组长依次走上发言席汇报督查结果,10天的督查成果汇集成近千页文件。

6月25日至7月5日,国务院派出8个督查组,对16个省(区、市)、27个部门和单位的政策落实情况进行督查。这是中国新一届政府成立以来,对所作决策部署和出台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开展的第一次全面督查,主要涉及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加快棚户区改造、促进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加快发展养老等19个方面共60项内容的落实情况。

有分析称,此次督查行动由李克强总理亲自定调,亲自拍板督查主题和对象,其规模之大、规格之高、主题之广均为历年罕见。其不仅事关新一届政府勤政守信的政风,也为建立长效机制推动已出台政策措施落实,确保“GDP7.5%左右的增长”等主要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总理“拍桌子”整治政策落实

自去年6月以来,国务院共出台政策多达160余项,涉及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项目、棚户区改造、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等多个方面。此外,十八届三中全会公布通过的《决定》,更是提出了60条改革措施。

但政策落实的困难不容小觑。李克强在5月30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说,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市场反应是好的,但存在落实不到位等现象,使得一些好政策没能取得预期效果。“我在基层调研时注意到,有些地方确实出现了‘为官不为’的现象,一些政府官员抱着‘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做事’,甚至‘不求过得硬,只求过得去’的态度,敷衍了事。”李克强说到这儿加重了语气,“说得难听点,这不就是尸位素餐吗?”

据媒体报道,李克强总理为政策落实不到位“拍了桌子”,并多次强调要下大力气整治。

而在5月21日的常务会议上,李克强也严词“抓落实”。“在座的各部委,国务院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了没有?你们各自的责任履行了没有?”当时,总理的语气异常严厉:“各位,你们要‘守土有责’啊!”

连续两次常务会,李克强都强调,督查要创新方式,既要地方自查及实地检查,又要引入第三方评估,既督地方,又督部门,打通抓落实的“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力破“中梗阻”。“国务院决不发空头文件,所有政策措施必须不折不扣落实到位。”李克强态度坚定地说,“督查要坚决避免‘雨过地皮湿’,决不能走过场!”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褚松燕认为,在中国这种庞大的单一制国家,政令自上而下的传达和落实,需要有后续的评估,而督查正是评估过程的一部分。督查能够发现问题与政策预期目标的差距,以及政策落实过程中是否存在跟目标不一致的地方,这也是决策过程的一种修正。

其实,督查机制虽非本届政府首创,但此次督查内容凸显“全面”,并紧扣全面深化改革主题,采取的方式也进行了创新——自查与实地检查相结合、督查与第三方评估相结合、督查与社会评价相结合、督查与舆论引导相结合,以使督查机制的作用和功效发挥得更加充分。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燕继荣认为,国务院此次督查采取“四个结合”的方式创新,正是针对性地因应了改革“要从群众最期盼的领域改起,从制约经济社会发展最突出的问题改起,从社会各界能够达成共识的环节改起”的推进思路,可以保证督查改革举措落实到位。

问责“动真格”

“问题出在哪儿?”“政策落实的阻碍是什么?”8个督查组紧扣问题,听自查报告、开座谈会、实地考察。督查组的行程安排异常紧凑,在中央单位,有督查组一天内听1场汇报、开3场座谈会、查阅112份文件,还实地考察同7名办事人员交流;在地方,一般在一个省份停留两三天,每个省份平均走访3个城市,在一个城市一天最多能调研9个地方。督查组成员还要根据每天所见所闻进行分析判断并撰写材料,经常加班到深夜。

10天时间,一个督查组要跑四个省份或者七八个部委,这么短时间能不能了解到真实情况?对此,有督查组成员解释称,与中纪委巡视组相比,国务院的督查组工作侧重点有所不同。巡视是中央对政府部门和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及其成员进行监督的一种方式,着重于监督党纪国法的遵守情况;而这次督查的主要任务,是了解国务院决策部署和出台政策落实情况,推动各项政策措施尽快落到实处、取得实效,确保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

最终的督查发现不少问题,主要包括:部分政策落实环节多、进度慢,一些地方和部门重布置轻落实,存在推诿扯皮现象;部分干部缺乏责任意识,遇到困难“躲着走”、不作为、不担当,懒政松懈,有的搞选择性落实、象征性执行。这既暴露出一些地方和部门对抓落实认识有偏差、作风不扎实,也反映出一些深层次的体制机制弊端。

中共中央党校教授辛鸣指出,要想把政策真正落实到位,检查督促是必要的。但检查督促不可能常态性,这就要把阶段性督促整改变成一种长效的制度安排,各个政府部门要把自己所担当的责任、所要完成的任务,通过规章制度明确下来,如果落实不到位就要追责。

根据国务院部署,这次“动真格”的督查,已明确“不尽责就问责”,对政策措施落实不力的,将会实施责任追究、严肃问责,依法依规进行诫勉约谈、通报批评甚至给予行政处分。有专家认为,问责是保证政策执行的关键,但问责过程中要慎用“一票否决”,了解政策执行难点,疏通制度阻碍才是督查的目标。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就表示,好的政策落实需要一个过程,政策效果的显现也是一个长期的结果,因此,政策监督应落实舆论监督、公众监督和人大代表参与监督。同时,还需要对公共组织的组织、管理、运行、绩效、监督等机制进行改革,“通过公共机构再造,形成强有力的公共组织。”竹立家强调,只有通过制度层面对体制机制进行改革,才能切实解决“政令不出中南海”这一顽疾。

猜你喜欢

督查组政策措施李克强
李克强在甘肃考察
《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
《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节选)
李克强:对排污违法行为要加大处罚力度
李克强在江西考察
12项移民出入境便利政策措施
【曝光台】打赢蓝天保卫战
发达国家数字经济政策措施及比较
【曝光台】打好蓝天保卫战
李克强答中外记者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