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赖明:以大数据技术助推智慧城市建设

2014-09-06

中国建设信息化 2014年21期
关键词:智慧信息

近年来,大数据技术与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技术结合,使我们能够快速获得价值信息,增强洞察能力、决策能力、执行力和流程优化能力,进而在优化城市空间布局以及提高城市应用管理能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对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了新的契机,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巨大影响,引起不少国家的高度重视。

赖明认为,当前,BIM、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基于大数据应用为基础的智慧城市建设将决定着未来城市发展的质量。数据是智慧城市的源泉和动力引擎,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只有不断的盘活数据存量、充分利用数据增量才能不断提高智慧城市的智慧水平,从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迈进。在城市管理中,以大数据技术为支撑,提高政府部门的协同工作能力,降低管理成本,在城市规划中,通过挖掘城市地理、气象等自然信息和经济、社会、文化、人口等人文社会信息,为城市规划提供决策支持,提升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和前瞻性。

赖明认为,在大数据技术快速发展为智慧城市迅速崛起提供支撑的同时,仍然面临着发展战略不清、管理机制不健全、技术人才匮乏等亟待重视的问题。一是对大数据等现代技术缺乏全面认识;二是管理基础不健全;三是法律法规不完善,一方面有关数据产权、数据公开、数据使用、数据安全等方面的法律法规缺失问题越来越严重;另一方面,大数据对隐私的暴露与大数据产生和应用的特点密切相关,必然冲击现有的管理方式、社会制度和法律体系;四是核心技术和人才匮乏。一方面,大数据技术研发有待突破,大数据应用的标准、评估、分析等技术研发有待推进,现有的信息安全手段难以满足大数据应用的安全要求;另一方面,支撑我国大数据平台的软硬件仍然受制于人,即使国产的计算机,网络设备也大量采用国外芯片,短期内仍不具备完全国产化能力。国内信息安全命脉几乎全部掌握在外国企业手里。此外,专业人才尤其是复合型人才缺乏。

为促进我国大数据产业全面健康发展,赖明建议:

第一,制定国家大数据发展战略。一是摸清底数,凝聚共识,尽快将大数据等现代技术应用上升为国家战略,同时把数据主权纳入国家核心利益范畴。组织法律、行政、科研、产业、社会团体等多方力量,研究大数据等现代技术发展趋势,评估和应用大数据对经济、社会、文化、政策法律、国家安全等方面带来的影响和挑战。二是确立大数据技术进步和产业培育的发展路径,纳入十三五规划,并制定专项规划,制定未来五年或更长时间发展目标、重点任务、行动计划和保障措施。三是应特别注意宏观规划、整体设计和啊资源统筹,引导各地因地制宜并量力而行。

第二,完善数据管理机制。一是设立数据资源监管机构,统筹各类信息化平台项目规划,逐步规范数据业务流程。二是出台大数据技术、协议、标准等规范,统一政府各部门数据编码、处理、共享、交换标准。从数据积累丰富、质量较好、应用需求迫切的部门起步,依托已有的数据库和电子政务资源,逐步整合数据存储处理业务,构建完整的、系统的、多层次的公共平台体系,汇集各部门数据,打造集中与分布式结合的信息资源服务系统,对内共享交换,对外协同服务。三是建立数据安全保障机制,设立安全技术防范体系。加强安全监测、管理,特别要加强身份认证与访问控制系统建设,确保信息使用过程可监控、可溯源。

第三,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一是加快制定涉及个人隐私、商业秘密和政府保密数据采集、使用和保护的基础性法律;在《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基础上,制定《政府信息数据公开发》,保证政府数据在风险可控原则下最大限度公开,明确公开数据的条件、规范和保障。二是制定关于数据产权归属、转让和涵盖数据采集、存储、加工、传递、检索、授权应用等环节的法律法规。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信息数据法律体系。三是在立法、司法和执法环节中加大对信息数据造假、泄露、盗窃、盗版侵权等活动的打击力度,保障个人、企业和国家数据安全。

第四,加强核心技术攻关和人才培养。一是成立国家专项科研基金,大力支持数据科学的基础性、关键性和前瞻性研究。二是组建产业联盟,构建大数据技术的“政、产、学、研、用”联动机制,以应用刺激人才培养,促进技术研发。三是在高校设立数据科学和数据工程专业,建立学科体系,注重跨学科的复合型人才培养,建立数据分析师等职业资格认证体系,鼓励培训机构开展数据人在培训。四是围绕数据思维模式和数据技术能力等方面,对信息化、统计和决策管理等部门的人才队伍开展培训。

猜你喜欢

智慧信息
订阅信息
展会信息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
智慧决定成败
智慧往前冲,统计百分百(1)
智慧往前冲,统计百分百(2)
智慧往前冲,统计百分百(3)
信息
健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