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彩过渡,实现流畅的思想品德课教学

2014-09-05靳荣森

文教资料 2014年11期
关键词:特长品德课讲授

靳荣森

(南京师范大学 教师教育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7)

从词义看,“过渡”指的是事情或事物由一个阶段逐渐发展而转入另一个阶段,教学中的过渡则指教学过程由上一个教学环节向下一个教学环节的切换,或者教学内容由前一部分的内容向后一部分内容的转换。过渡环节可以使相对散乱的教学内容及教学环节有效地串联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逻辑整体。重视思想品德课堂过渡环节的设计,有利于使整节课教学过程流畅自然,内容结构逻辑清晰,给学生以美的感受。

一、思想品德课“过渡”的应用时机

1.教学环节的转换。

教学环节一般分为课前检查、课前导入、新课讲授、课堂小结等几个环节。在这些环节中,教学所针对的内容与重点不尽相同。因此,在由上一环节切换到下一环节时,为了使学生适应教学节奏,教学重点及方向的变化,通常需要设置适当的过渡,帮助学生及时、顺利地进入到另一环节的学习。

2.教学内容层次的变化。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版)规定思想品德课程的任务是引领学生了解社会、参与公共生活、珍爱生命、感悟人生,逐步形成基本的是非、善恶和美丑观念,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教学目标不仅是教会学生“是什么”,还需要引导学生知道“为什么”,并且学会“如何做”,所以在教材中会有不同维度、不同层次的内容出现。这些内容因为编写的原因会出现语句和段落上的中断现象,学生会较难接受和理解,产生教学内容的传递性障碍。除此之外,为了帮助学生明辨是非,教材同一课、同一框,甚至是同一目的编写上会出现前后内容相似,需要学生加以区分,或者前后内容相反需要学生辨别的内容,这些情况会在一定程度上干扰学生的思维,成为教学难点,设计有效的过渡环节可以促进教学活动顺畅进行。

3.教学任务的变化。

一节完整的思想品德课包括讲解、提问、练习、释疑等,我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当教学由讲解转入提问或练习时,学生经常无法及时跟上教师的节奏,对教师提出的问题不知所措,甚至不知道教师已经提出了问题。而当学生在表达自己的观点之后教师需要解释除疑的时候,有的学生还留在自己及同学们的疑问中无法跳脱出来,从而错失接受新知识的好时机。这时,如果能在“任务”变化时加入一个精巧的过渡,就会留给学生缓冲的时间。

二、思想品德课“过渡”的方法

1.简洁精练,利用语言工具。

语言是教学中永不可缺的交流工具,设计简单精练的过渡语可以有效帮助学生把教学中各个部分的内容串联成一个整体,帮助学生打开思维的大门,接受新知识。

利用语言过渡的方法需要视教材内容的前后联系而定,可以选择自然过渡的语句,也可以采用铺垫式,或者转折式的过渡等。如在讲授七年级上学期第一课第二框《创建新集体》这一节内容时,在导入环节中我先提出了这样几个问题:大家进入新集体也有十几天时间了,大家对我们班集体是什么感觉,有什么新期待呢?同学们对这个问题反应非常热烈,积极发表意见。接下来新课讲授的重点是帮同学们找出创建新集体的方法,从讲授内容上看,前一环节是后一环节的铺垫。于是我设计了这样的过渡:把刚才同学们的新期待写在黑板上,之后针对这些“期待”,我问道:“同学们,大家能不能开动脑筋,想想我们要在哪些方面努力才能把这些期待变为现实?”由此顺利实现由“课前导入”环节到“新课讲授”环节的过渡。

再如,在七年级上册第四课第二框《感悟青春》中,我先请学生相互交流青春期成长的各种烦恼,但是该部分教学内容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在心理上克服青春期的烦恼,这两部分内容前后差别较大,我设计了这样有转折意味的过渡语:“虽然青春期会给我们带来一些小小的烦恼,但是青春期的到来也给了我们别的年龄阶段没有的优势。”从而顺利过渡到“青春畅想”这一教学内容。

2.灵活机动,变换教学方法。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针对不同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我会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从而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

如学习七年级上册第五课第二框《发掘自己的潜能》时,第一目的重点内容是“特长与潜能的关系”,如果采用平铺直叙的讲授直接从“潜能的种类”跳转到“潜能与特长的关系”,学生会感觉很突兀,部分学生甚至不能跟上教师的节奏,对教师的讲授不知所云。于是,为了顺利引出“潜能与特长的关系”这一知识点,我设计了一场小辩论——小丽认为,潜能表现为特长,潜能就是特长,潜能等于特长。小敏认为,潜能表现为特长,但是潜能不等于特长。同学们,你赞同谁的观点呢?利用此辩论活动,吸引学生注意,师生双方积极互动,水到渠成,过渡自然。

3.开阔眼界,丰富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想充分调动学生的感知参与教学活动,必须积极开发新颖有趣、深刻现实的教学资源,使之成为课堂教学的“酵母”,从而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的思维。现今多种多样的教学资源——如故事、图片、漫画、歌曲、视频等丰富的素材为我们设计过渡环节提供了良好的媒介与契机。

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讲授完重点内容时,需要学生及时反馈,反馈形式最常见的就是练习。对于活泼好动的初中学生来说,以形式新颖的教学资源为载体设计的过渡环节可以使他们耳目一新,引起学生的探索欲望,顺利从接收信息状态转为输出信息状态。

譬如,在讲授七年级上册第八课第二框《对不良诱惑说“不”》时,讲完抗拒诱惑的方法之后,我趁热打铁加上一个小练习,看看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于是,我播放了一个视频短剧《一个追星族的生活》,内容是一个中学生因为追星使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出现了很多烦恼。短剧播完之后,我提出了问题:“请同学们一起帮助这位苦恼的学生走出困境吧!”利用新颖有趣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转移学生注意力,顺利实现了由讲授到练习的过渡。

三、思想品德课过渡环节设计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设计并处理好过渡环节,帮助学生顺利地把注意力从一个对象转到另一个对象中,会使教学过程紧凑流畅,张弛有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是,思想品德课过渡环节的设计还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过渡环节的设计宜精不宜多。

过渡环节的设置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是必要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每一节思想品德课都要设置过渡环节,更不意味着过渡环节越多越好。过多的教学环节会使课堂有哗众取宠之嫌,也会使课堂拖沓累赘,缺乏重点,浪费有效的教学时间。因此,过渡环节必须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及教学目标的需要设置,使之切实起到承上启下,联结前后教学内容的作用。

2.过渡环节的设计要灵活多样。

利用教学语言变换教学手段、丰富教学资源是设计过渡环节的几种不同手段,在实际教学中,过渡环节的设计切忌生搬硬套,而要根据当时学生接受状态和程度及其他教学环节的进行情况灵活选择,既可以独立运用某一种,又可以组合使用不同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唤醒学生的求知欲望,彰显过渡环节的魅力。

3.过渡环节的设计要有明确的目的性。

思想品德课的任何一个教学环节都不是盲目进行的,而要为明确的教学目标服务,过渡环节也不例外。在利用过渡环节时,首先要明确为什么采用“过渡”环节,这个过渡环节应如何设置才能达到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观树立的目的,不能只是为过渡而过渡。

思想品德课教学是鲜活的、多变的,要想自如地运用过渡环节,使思想品德课堂充满生气,流畅自然,就必须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勤于探索。这样,我们才能开启学生的智慧、拨动学生的心弦、引发学生的共鸣,发挥过渡环节的应有作用。

[1]闫新波.德育课程教学过渡环节的基本原则与实践[J].洛阳大学学报,2003(9).

[2]周庆元,欧阳芬.做专业的教师——课堂教学的55个细节[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6.

[3]杨九俊.教学现场与教学细节[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特长品德课讲授
特长,亦是一种成长
如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融入法制教育
思政课教学中如何做到讲授“活”?
让女儿快乐学“特长”
如何使初中思想品德课灵动起来
特长公路隧道照明设计探讨
思想品德课教学感悟
注重有效讲授 打造高效课堂
浅谈数学课堂讲授的时机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