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呼吸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的影响及护理对策

2014-09-04赵静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5期
关键词:呼吸肌呼气用力

赵静

呼吸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的影响及护理对策

赵静

目的 探讨呼吸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肺功能的影响及护理方案。方法 选择本科2010年8月~2012年4月入住6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临床资料展开研究探讨。结果 治疗后,患者的肺功能情况(包括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肺总量)较治疗前明显好转,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呼吸训练, 可以明显改善患者肺功能, 治疗效果好, 值得推广使用。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训练;肺功能;护理对策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以不完全可逆气流受限为主要特征的呼吸系统疾病, 其发病主要与吸烟、大气污染等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导致的气道慢性炎症有关[1]。确定气流受限最重要的检查是肺功能检测, 经证实, 适度的呼吸训练对提高肺功能有一定效果, 为了探讨呼吸训练对慢阻肺患者肺功能的影响及相应的护理对策, 河南省济源卫校附属医院选取64例患者展开研究, 现总结回顾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本科2010年8月~2012年4月入住6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 均无特殊临床表现, 所有患者均由症状+体征+病史+肺功能检查确诊。男38例, 女26例, 年龄62~83岁, 平均73.4岁。所有患者均排除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支气管肺癌、肺结核等相关疾病。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及病情严重程度等资料方面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呼吸功能训练 对患者采取呼吸功能训练治疗, 时间不少于6个月, 结束后进行肺功能检查测定。给予患者呼吸功能训练, 主要分为:①缩唇呼吸:保持口唇闭合, 使用鼻子进行呼吸, 吸气时, 将腹部随吸气运动鼓起, 保持屏息2 s,呼气时, 将口唇以适当的力度缩回, 缓慢呼出气体, 同时腹部随呼气运动下降, 呼气时间维持在8 s, 每天将训练进行4次, 每次进行15 min。②腹式呼吸:采取坐位, 放松全身肌肉, 并维持胸部不动, 将一手置于腹部, 一周置于胸前, 深呼吸至最大肺容量, 然后屏息, 时间维持在6~10 s内, 然后缓慢呼气, 将呼气时间维持在10~20 s内, 每天进行锻炼4次,每次进行10 min。③坐式呼吸:患者取坐位, 盘起双腿, 将双手置于膝盖处, 缓慢平静深呼吸至最大肺容量, 屏息8s, 再缓慢将气体呼出, 循环训练, 连续进行20次。④ 立式呼吸:患者取站位, 并拢双腿, 双臂上举时吸气, 放下双臂时呼气,循环训练, 连续进行20次。

1. 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功能训练前、后肺功能情况。主要指标包括: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肺总量。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 x-±s), 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 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后, 所有患者的肺功能情况(包括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肺总量)与治疗前相比明显好转, 治疗有效, 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下表1。

表1 治疗前、后患者肺功能情况对比( x-±s)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老年人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长期的慢性咳嗽咳痰、喘息胸闷或气短呼吸困难等, 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其发病主要考虑为长期的气道慢性炎症, 导致正常肺组织结构的改变, 包括肺组织弹性减弱、肺泡的回缩障碍、肺泡周围毛细血管网功能的退化等, 这些因素共同造成了呼吸肌功能的减退、胸廓和肺脏顺应性的降低及横隔的活动受限, 引起了患者的肺功能障碍,表现为肺脏通气和(或)换气功能障碍, 甚至引发呼吸衰竭等。肺功能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最重要的检查手段, 给予患者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后进行肺功能检查, FEV1/FVC<0.7即可判断为持续性的气流受限[2]。治疗上, 主要采用支气管扩张剂、祛痰药、糖皮质激素、吸氧及对症支持治疗等, 如为急性加重期, 应选择正规抗生素抗感染治疗。

通过呼吸训练可以不同程度的提高患者的肺功能。主要因为慢阻肺患者的肺脏活动度有限, 导致患者通气不足, 使患者主要进行胸式呼吸, 而长期的胸式呼吸, 可以造成呼吸肌的疲劳, 加重患者缺氧, 因此通过呼吸训练, 纠正异常呼吸, 通过建立正常的呼吸模式, 改善了肺泡的通气量, 纠正了缺氧, 使呼吸肌的紧张得到了缓解。缩唇呼吸延长了呼吸的时间, 使气道压力增高, 改善了呼吸肌的疲劳, 促进了肺泡内无效气体的排出。腹式呼吸可以提高腹部肌肉的收缩力度, 加大了膈肌的活动范围, 而膈肌是重要的呼吸肌, 故此种方法可以提高肺活量, 同时排出了无效气体, 改善了呼吸的通气血流比例, 提高了气体交换, 纠正缺氧。坐式和站式呼吸是训练了有氧运动, 使参与呼吸运动的主要肌群功能得到提高, 降低了感染的风险, 同时使呼吸频率降低, 加大了潮气量, 提高了通气血流比例, 改善气体交换[3]。

由实验结果可以看出, 治疗后, 患者的肺功能情况明显好转, 治疗有效,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呼吸训练, 给予合理的护理干预, 可以提高治疗效果, 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1] 黄文洁. 6 min步行联合呼吸训练法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3,10(16):65.

[2] 顾为丽.呼吸训练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12,35(12):153.

[3] 陈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综合护理干预效果评价.海南医学, 2013,24(20):241.

459000 河南省济源卫校附属医院

猜你喜欢

呼吸肌呼气用力
脑卒中患者呼吸肌损伤的临床特点与护理进展
智能口罩可直接检测呼气中的病毒
呼吸肌功能的锻炼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部功能的干预效果
呼吸肌训练对脑卒中后肺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如何掌握歌唱训练中吸气与呼气之技巧
梦想微尘用力发声
健脾益肺汤改善肺脾气虚型COPD无创机械通气患者呼吸肌疲劳的疗效
13碳-呼气试验质控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呼气末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