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达拉奉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效果分析

2014-09-04高飞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23期
关键词:丹红达拉脑组织

高飞

依达拉奉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效果分析

高飞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108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54例。对照组在基础治疗上予丹红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依达拉奉注射液静脉滴注。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两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治疗后两组组间比较, 观察组(9.15±3.98)分明显优于对照组(14.20±4.36)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总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94.4%明显优于对照组79.6%(P<0.05)。结论 依达拉奉联合丹红注射液由于其良好的药理作用, 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取得显著的疗效。

缺血性脑卒中;依达拉奉;丹红注射液

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近年来逐年上升, 降低致残、致死率、提高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是目前临床治疗的重点和难点。本研究在应用依达拉奉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取得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6月~2013年11月在本院住院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8例, 均经颅脑CT或MRI确诊,排除出血性卒中,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54例,男28例, 女26例, 年龄47~79岁, 平均年龄(62.63±4.28)岁,病程9 h~3 d, 平均病程(1.02±0.45)d;观察组54例, 男29例,女25例, 年龄48~77岁, 平均年龄(62.36±4.70)岁, 病程7.5 h~3 d, 平均(1.10±0.59)d。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予脱水降颅压、营养脑细胞、抗凝、抗血小板聚集等基础治疗。对照组在基础治疗上给予丹红注射液30 ml加入生理盐水250 ml中, 1次/ d, 静脉滴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依达拉奉注射液30 mg加入生理盐水100 ml中, 2次/d, 静脉滴注。两组治疗15 d后观察两组的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情况和总有效率。

1.3 评定标准 痊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治疗前减少91%~100%;显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治疗前减少46%~90%;有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治疗前减少18%~45%;无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治疗前减少17%以下或加重及死亡[1]。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资料用SPSS13.0统计软件,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后两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治疗前比较, 均明显降低,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治疗后两组组间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观察组痊愈16例, 显效26例, 有效9例, 无效3例, 总有效率94.4%;对照组痊愈8例, 显效17例, 有效18例, 无效11例,总有效率79.6%, 两组的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治疗前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 x-±s, 分)

3 讨论

缺血性脑卒中又称脑梗死, 是由于脑动脉出现粥样硬化和(或)血栓形成, 脑血管狭窄、闭塞, 相应脑组织因发生循环障碍, 导致缺血、缺氧而发生坏死。脑血管梗死后, 缺血半暗带可产生再灌注损伤, 会产生大量的氧自由基, 这些氧自由基可使不饱和双键的生物膜结构产生“瀑布式”自由基连锁反应[2], 加重生物膜的脂质过氧化, 加速神经细胞、脂质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的损害和凋亡, 引起再灌注损伤, 激化兴奋性氨基酸的释放, 促使钙的内流, 形成酸中毒, 致使氧自由基过度的产生, 使脑组织水肿加重, 导致神经细胞损伤[3]。尽早改善脑组织血液循环, 清除氧自由基保护脑细胞,恢复脑神经功能是治疗的关键。

依达拉奉是一种自由基清除剂, 应用后可以抑制黄嘌呤氧化酶、次黄嘌呤氧化酶的活性, 从而刺激前列环素的生成增加, 使白细胞三烯等炎症细胞的产生减少, 降低脑组织中自由基的含量, 抑制脂质过氧化, 阻止或延缓缺血半暗带发展为脑梗死, 抑制迟发性神经元凋亡[4];同时可以促进梗塞周围脑组织的血液流量, 减轻脑水肿;不影响血小板聚集、纤维蛋白溶解, 不会增加出血的危险。丹红注射液是由丹参、红花提取而成。现代药理研究显示, 丹参可抑制磷酸二酯酶,使血小板、红细胞和环磷酸腺苷的浓度上升, 增强前列环素合成酶的活性, 使血管扩张[5], 加快脑组织血液流速;具有抗凝、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和促使纤维蛋白的降解;能有效清除机体内的氧自由基, 抑制脂质过氧化, 稳定细胞膜,减轻脑损伤[6]。红花具有抗凝、扩张血管、增加脑组织血流量的作用;可清除自由基, 提高缺血及缺氧状态下脑组织的耐缺氧能力, 有效保护脑细胞。本次临床观察显示, 应用依达拉奉联合丹红注射液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脑神经功能, 改善症状, 疗效显著, 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显著的疗效离不开依达拉奉和丹红注射液的临床药理作用, 依达拉奉可以有效清除自由基, 丹红注射液可增加脑组织血液循环, 抗凝、抗血小板集聚, 降低纤维蛋白原含量, 防止血栓的形成。两者相结合应用, 相辅相成, 对缺血性脑卒中起到良好的治疗作用。

[1] 高松.丹红注射液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缺血性脑卒中32例.中国药业, 2011, 20(l8):75-76.

[2] 吴开毅, 刘南午.依达拉奉联合纤溶酶治疗急性脑梗死52例效果观察.山东医药, 2011, 51(43):95-97.

[3] 杨国栋, 杜莉莉, 王士列, 等.灯盏细辛与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145例的临床分析.广东医学, 2011, 32(21):2854-2856.

[4] 屈继波, 刘岭.依达拉奉联用尼莫同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重庆医学, 2011, 40(33):3404-3405.

[5] 朱廷彦, 崔艳东.丹红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疗效观察.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0, 13(7):80-82.

[6] 林莉, 张三川.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0, 19(7):813-814.

2014-05-05]

472000 河南科技大学附属三门峡市中心医院药剂科

猜你喜欢

丹红达拉脑组织
十天记录达拉维佳能EOS 5DS印度行摄
小脑组织压片快速制作在组织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芒果苷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脑组织炎症损伤的保护作用
42例丹红注射液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分析
山楂叶总黄酮对2型糖尿病大鼠脑组织的保护作用
2,4-二氯苯氧乙酸对子代大鼠发育及脑组织的氧化损伤作用
丹红注射液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脑梗死52例
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治疗缺血性脑卒中40例
丹红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50例
阿托伐他汀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颈椎病脑供血不足4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