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庸》思想观照下的高校教学管理创新研究

2014-09-01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14期
关键词:中庸论语教学管理

时 琳

(天津商业大学 教务处,天津 300134)

儒家“中庸”思想在中国文化思想史上具有难以估量的价值和意义,它不仅是中国文人士大夫尊崇的修养境界和精神旨归,也深深影响了整个中华民族的思维模式、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和文化心理,甚至积淀为华夏民族精神世界的一种集体无意识,具有历久弥新的珍贵价值。笔者试图通过对“中庸”思想内涵的深入探讨,找到可供当代高校教学管理创新工作所参考和借鉴的方法与经验,古为今用,以资借鉴。

一、《中庸》的成书、作者与价值

《中庸》是《礼记》中的一篇,全书33章,共3545个字,相传是孔子孙子孔伋即子思所著。宋儒将《中庸》和《论语》、《孟子》以及《礼记》中的另一篇《大学》合称为“四书”。作为儒家思想的重要典籍,《中庸》涉及的内容非常广博,涵盖天人物我,贯通宇宙八荒,其间蕴含着许多超越《中庸》作者所处时代的真理性认识对于今人同样有着重要的借鉴价值。

二、《中庸》的思想精髓

1.“中庸”的本意。“中庸”一词最早是孔子提出的,“中庸之为德,其至矣乎!”(《论语·雍也》),《中庸》稍加改动地引用了这句话,变为:“中庸其至矣乎!”(《中庸》)“中庸”就是要求人们在处理各种社会问题的时候,坚持适度原则,把握分寸,反对偏激,不走极端,做到恰到好处、无过无不及,恰如其分地把握事物、协调矛盾,从而实现各种社会关系的和谐。

2.《中庸》的精神旨归。践行中庸之道绝非易事,《中庸》中记载孔子曾有过两次对“中庸”之难以达到的感慨,“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中庸》)、“择乎中庸而不能期月守也”(《中庸》)。此外,在《论语.雍也》中孔子也说过“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这些足以说明“中庸”是个很难达到的境界,即使孔子本人也很难做到,那么我们就研讨一下“中庸”的精神旨归之所在。①“中和”之境。“中庸”思想要求我们在立身处世中达到一种“中和”的境界。《中庸》对“中和”观念有这样的论述:“喜怒哀乐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庸》)。其中指出“中”是天地万物的根本,“和”是天地万物所共同遵循的普遍规律。只有达到“中和”之境,才能使天地万物各得其所、生生不息、蓬勃发展。②“时中”之法。《中庸》讲“君子而时中”(《中庸》),所谓“时中”就是强调要把握好实行中庸的分寸和时机,根据事物发展进程的不断变化,进而采取灵活得体的应对措施,防止矛盾的激化。同时,协调与平衡人际关系中的各种障碍与摩擦,是与时俱进、审时度势、随机应变的科学方法。

三、《中庸》思想对当今高校教学管理创新的指导意义

1.执两用中,公允适度。“中庸”思想要求高校教学管理工作者通过“执其两端,用其中”(《中庸》),而达到“中和”之境,从而客观地看待问题,公允地评价事物,处理问题公正严明,反对偏激,不走极端。高校教学管理工作涉及一系列教育教学活动,因而是一项千头万绪、繁冗沉重的脑力劳动,需要协调教师、学生、教学管理人员之间的各种关系,因而要求教学管理人员在立身处世、言谈举止中讲究分寸,恰到好处,无过无不及,从而形成恪尽职守、处事周到、谦和恭顺的工作作风。“中庸”原则也要求我们在教学管理中把握好工作的度,既不能墨守成规、抱残守缺,也不能急功近利、欲速不达;既要避免求全责备、过分苛求,也要避免明哲保身、调和折中;既要讲求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又要尊重师生个体的合理化需求,以人为本,审时度势,加强柔性管理。从而在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原则性和灵活性之间寻求最佳的工作平衡点。

2.“贵和”思想,兼容并包。“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庸》)的“贵和”思想是《中庸》的重要精神内核,追求天下秩序和顺稳定的和谐思想一直是中华民族的终极价值追求。“贵和”思想作为炎黄子孙的重要人生信条对于中国社会长期稳定、健康发展起到了巨大的积极影响作用。“贵和”精神形成了中华民族海纳百川的胸襟与气魄。所以当代高校教学管理人员要以从容平和的心态为师生服务,包容并尊重师生的职业诉求和个性发展,从而建立健康和谐的校园人际关系,提高在校师生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3.通权达变,圆融变通。《中庸》的“君子而时中”观念,强调根据实际工作情况的变化,采取灵活的应对措施。在遵循原则性的前提下,通权达变地处理问题,做到圆融而不圆滑,变通而不油滑。在高校教学管理活动中,无论是学校教学管理制度的制定,还是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乃至其他诸多具体的教学管理活动,都要在把握形势的情况下,进行灵活变通的掌控,从而把握好实行中庸之道的判断力与应变力。

4.慎独自省,反求诸己。《中庸》中出现了“慎独”这个概念,“君子慎其独也”(《中庸》),在《大学》中也有类似的提法“君子必慎其独也”(《大学》)。“慎独”思想的提出是对儒家“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论语.卫灵公》),“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这种反求诸己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旨在表达在无人监控和督促的状态下,完全凭借自身高度的良知自觉性严于律己,从而实现控制自我内心不良欲望的诉求。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本质就是为全校师生服务,在日常的教学管理工作中必然会遇到种种难以协调,无法解决的棘手问题,因而教学管理人员要学会多从自身寻找问题和过失,少去苛责别人,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境界和自身修养,加强自我约束和自我完善,以儒家的“慎独”精神约束自己的言行,从而推进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不断增活力,上水平。

5.真知灼见,可资借鉴。《中庸》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一些可资借鉴的原则与理念,也给我们指引了许多颇有价值的具体工作方法。“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中庸》)强调不论做任何事情都要有事先的计划和准备,只有这样才能成功,反之就会失败。在纷繁复杂的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中,教学管理人员想要想有条不紊、秩序井然、按部就班地开展管理工作,未雨绸缪,事先准备,打好预案是必不可少的工作程序。尤其在各种科学研究项目、教学改革项目的申报工作中,预先的准备和积累是成功的关键。因而需要从长计议,提前做好预案,机会和成功往往青睐有准备的人。《中庸》讲“君子之道,譬如行远必自迩,譬如登高必自卑。”(《中庸》)意思就是说君子践行中庸之道,就像走远路那样,必定要从近处起步;如同登高峰一般,必定要从低处开始。从而告诫广大教育工作者高等教育事业的成功要从我做起,从当下起步,从日常开始,要脚踏实地,不好高骛远,积跬步以至千里,积小流以成江海。《中庸》有言“力行近乎仁”(《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都是在强调“行”的重要性。习近平总书记也郑重指出“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因而在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中,教学管理人员要注重将自己掌握的各种知识和理论转化为教学管理工作实践,切实为一线教育教学服务,进而为推动高校本科教学质量的提升和高等教育内涵式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中庸》蕴含的道德理想和精神旨归早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念,“中庸”思想所包蕴的人生哲理已经成为华夏文明独具特色的民族性格和薪火相传的文化基因。“中庸”之道的精神内核本身就是一种立身之理、处世之法、做人之道,在“中庸”思想的烛照之下,通过对《中庸》真谛的不断涵泳与践行,广大高校教学管理工作者必将品鉴出中庸之道的要义精髓和价值归宿,从而促进高校教学管理创新工作水平的不断提升,推动高等教育事业快速、健康、稳步发展。

[1]韩百龙.《中庸》的教育哲学思想研究[D].硕士论文,东北师范大学,2010.

[2]王岳川.“中庸”的超越性思想与普世性价值[J].社会科学战线,2009,(5).

[3]戴劲.论孔子中庸之道[J].社会科学论坛,2008,(2).

[4]于建福.孔子的中庸人格教育及其价值[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5).

[5]郑先兴.论中庸[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

[6]蔡尚思.孔子思想体系[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

[7]申荷永.荣格与分析心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中庸论语教学管理
天天背《论语》,你知道它是怎么来的吗?
中庸自明
如何读懂《论语》?
教学管理信息化问题研究
朱子《中庸章句》的诠释特点与道统意识——以郑玄《中庸注》为参照
《中庸》:裹藏人生大智慧
ntheImportanceofCulturalFactorsinOralEnglishStudying
半部《论语》治天下
小学体育教学管理七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