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型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应用自身管理能力效果分析

2014-08-30江小娟潘桂琼黄少娣

中国医药科学 2014年14期
关键词:自我管理并发症高血压

江小娟??潘桂琼??黄少娣

[摘要] 目的 探讨在高血压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提高过程中新型护理干预的作用。 方法 选取自2012年1月~2013年1月在本院就诊的10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即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除给予常规治疗还采取新型护理干预治疗,新型护理干预治疗包括对患者药物、饮食、运动、预防并发症管理、指导自我监测血压等护理干预和指导,护理结束后,发放问卷了解两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情况,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 结果 在进行干预后,分析并且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情况,存在统计学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16%)明显低于对照组(38%),且差异明显(P<0.05)。 结论 在高血压患者的治疗及康复过程中给予有效的新型护理干预可改善高血压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高血压并发症,明显提高患者在治疗及康复中的自我管理能力。

[关键词] 高血压;新型护理干预;自我管理;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 R473.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4)14-159-04

高血压是临床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也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最常见疾病之一,其发病率在我国已高达27.2%,且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的改变,高血压的患病率也逐年增长[1]。目前,高血压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而单独的药物治疗无法从根本上控制血压的升高,可能与患者对高血压病的认知程度不高有密切关系。近年来,随着临床研究的发展,新型护理模式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其主要特点是转变了过去以疾病为中心的传统护理模式,在护理中坚持以患者为中心,从生理、心理和社会多个方面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目前,根据很多社区开展的高血压新型护理干预治疗高血压的研究表明,该方法这种与群体性,且已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本研究对清远社区高血压患者进行了新型护理干预,临床效果比较满意,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2年1月~2013年1月在本院就诊且诊断结果均符合《1999年WHO/ISH高血压病治疗诊断标准》[2]的10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64例,女36例;年龄37~86岁,平均(52.5±4.5)岁,病程5个月~9.5年,平均(6.3±2.4)年,在得患者及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的基础上,将100例患者分为两组,即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基础资料情况比较

项目 治疗组 对照组

男/女 33/17 31/19

平均年龄(岁) 51.9±4.6 52.3±4.7

平均病程(年) 5.9±2.7 6.1±2.5

收缩压(mm Hg) 162.4±30.9 164.7±29.3

舒张压(mm Hg) 96.9±6.5 97.1±5.8

1.2 护理方法

治疗组:参阅相关文献,并结合实际,设计调查表调查患者的自我管理疾病能力。主要内容包括:疾病基础知识、是否认真按医嘱服药、心理活动、生活习惯及方式等方面的问题,共包括26个小问题。采用三级评分法,按照1~3分,对患者的回答进行评分,每方面的总分为10分。患者得分高低可以反映出自我管理能力的高低。在患者确诊为高血压病后2~3d对患者进行首次调查,共发放160份问卷,收到160份有效问卷,回收率100%。分析调查结果并对患者个体情况进行判断,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开展专家讲座、现场讲解、观察录像、发放资料等形式多样的护理干预。

在患者出院时,进行出院指导,出院后,采用电话随访或定期进行集中授课等方式继续进行护理干预。

1.2.1 护理干预小组的建立 社区护理干预小组的人员包括资深护师2名,社区护士长1名。由护士长负责对护理干预相关措施的效果进行评价;2名护师分工明确,其中1名负责组织活动及进行健康知识的宣教;另外1名负责对患者进行电话随访、定期登门访视、康复指导及具体实施干预等。

1.2.2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良好的护患关系是护理干预的基础,增强患者的信任感,更好的配合护理工作取得最佳效果。

1.2.3 社区护理干预措施 观察组患者分散居住在5个社区内,每周日早上集中在一起测量血压,每2周集中小组开展一次活动,活动时间约为1.5h,以小组成员相互交流、讨论为主要活动形式,共同分享总结高血压病的相关知识。小组内设立组长一名、副组长一名,对组员的日常行为习惯进行监督和记录,社区护理人员负责活动的召集和主持,并进行健康教育等工作,同时为每位组员建立健康档案,做好相关记录,每月进行电话随访一次[3]。

1.2.4 认知教育护理 (1)为患者提供健康宣教,使患者能够了解高血压的发病原因、疾病危害、防治方法等,并向患者介绍引起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发生征兆、并发症等,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2)心理支持护理:告知患者心理负担和不良情绪会引起血压波动,及时了解患者的情绪变化,并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了解患者出现不良情绪的原因,并有针对性的给予患者心理支持,降低因心理变化及者不良情绪而引起的血压波动。

1.2.5 血压监测的指导 统一采用袖带电子血压计进行血压的测量,指导患者及其家属学习正确的血压测量方法及其注意事项,每周定时定次测量血压并做记录。观察组患者每周至少到社区中心进行一次血压测量。

1.2.6 用药指导 高血压的治疗是具有长期性,应根据每个患者病情进展制定个体化治疗计划,要坚持平稳降压,不能急于求成,在降压的同时要注意防治并发症,加强对心、脑、肾等器官的保护。在进行护理时,告知患者一定要按医嘱坚持按时用药,不能随意减少药量或停药,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血压的变化,及时对药物的剂量、用法进行调整。

1.2.7 饮食干预 高血压是生活方式疾病,控制好饮食至关重要。饮食要求清饮食,低盐、低脂,补钾、补钙,多食蔬菜水果,每日食盐<6g,蔬菜水果不少于500g,防止因大便干结而久蹲或用力过猛而发生的脑溢血等并发症。多食含钾钙丰富而低钠的食品,如鲜奶、虾皮、茄子、土豆、深绿色的蔬菜、豆制品等;增加适量优质蛋白如鱼类、禽类等动物性蛋白质,同时增加海产品的食用量,如海带、紫菜、海产鱼;鸡汤、肉汤中含氮浸出物增加,能促进体内

尿酸增加,加重心肝肾的负担[4]。忌暴饮暴食。戒烟限酒,白酒每日<50g,葡萄酒每日<100g,啤酒每日<250g。

1.2.8 运动指导 根据患者实际的病情、年龄、血压状况以及运动习惯等,帮助患者选取合适的运动项目,合理安排运动时间和运动量,一般可以进行慢跑、散步、太极拳、自行车等运动,每周坚持锻炼4~6次,每次锻炼坚持30min以上,为患者提供专业的运动指导,避免运动疲劳等。

对照组:告知患者基本的用药方法及注意事项,由患者家属自行为患者提供一般家庭护理。

1.3 评价指标

给予观察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发放调查问卷及测试试卷,自我测量血压操作,患者按要求如实填写,调查内容包括定时检查、饮食控制、用药方法、自我监测血压、运动疗法等方面的遵医行为。给与所有患者进行体检,内容包括心电图、血脂、甘油三酯、肾功能等五项内容。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所收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采用t检验进行比较,x2对计数资料采用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压监测情况

比较干预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见表2。

2.2 自我管理能力比较

观察组患者按时复查、饮食控制、运动疗法、坚持合理服药、血压自我监测等方面的自我管理能力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详见表3。

2.3 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16%)明显低于对照组(38%),且两组患者的比较存在统计学明显差异(P<0.05)。见表4。

3 讨论

近年来,现代护理模式在高血压治疗和康复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已成为改善高血压患者预后的一种有效手段[6]。《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显示,我国高血压患病率高达18.8%,且国内外大量研究已表明,高血压已成为脑卒的主要危险因素,93.9%的脑出血患者有高血压病史[7]。高血压病的发病机制较复杂,普遍认为与心理和各种社会因素密切相关,其中心理因素是导致原发性高血压病发的重要因素[8]。

3.1 护理干预可提高高血压患者的保健意识

社区护理干预可强化高血压患者对疾病的预防意识,使其获得关于高血压防治的保健知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和认知水平,从而提高生活质量。本研究显示,大多数患者在护理干预前,对高血压及并发症的危险性不够重视,且大多存在不良生活方式;在进行护理干预后,患者饮食习惯及生活方式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且重视了合理饮食,掌握低盐、低糖、低脂、低胆固醇、高纤维等控制饮食的方法,绝大多数患者能有效控制情绪并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9-10]。本研究结果显示,在干预前只有27.2%的患者部分了解高血压病的防治知识,大多数患者对于该病的发病机制及预防措施等认识不足,经过1年的护理干预后,97%的患者对于高血压的发病原因、主要症状、疾病危害和治疗方法等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患者和家属基本掌握了血压自我监测的方法,自我保健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提高。

3.2 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的血压水平

目前,对于高血压的治疗,主要采取药物治疗与非药物治疗相结合的治疗方法。患者在进行遵医嘱用药治疗的同时,还要配合采取合理饮食、体重控制、适当进行运动锻炼、戒烟限酒、舒缓心理压力、保持情绪稳定等多种非药物治疗方法。通过为患者提供系统的疾病健康教育,能够帮助患者掌握正确的高血压病防防治和保健知识,进一步了解不良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对高血压的影响。通过加强护理干预,最终达到增强患者对高血压的正确认知,并自觉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进而降低血压的目标[11-12]。在本研究中,研究数据显示,观察组患者在进行护理干预后,血压得到了明显的控制。

3.3 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自我管理能力

从疾病认知、心理状态、日常行为等方面对高血压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以增强患者治疗疾病的积极性,提高服药治疗的依从性,同时还可以通过对患者不良生活方式的纠正,增强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13]。本研究结果显示,进行特殊护理干预的患者的自我管理疾病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

[参考文献]

[1] 陈引东.护理干预对社区高血压病人自我管理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1,9(3):770-771.

[2] 胡凤琼,潘桂琼,李中胜,等.护理干预对清远社区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J].社区医学杂志,2013,11(12):49-50.

[3] 周萍.应用临床路径对高血压患者实施健康教育[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0,14(22):49-51.

[4] 陈湘江.老年高血压药物治疗的用药护理[J].中国医学创新,2010,7(16):107-108.

[5] 方玉辉.家庭医学[M].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0:16-17.

[6] 高东华,李志清.老年高血压生活护理干预的观察[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09,12(3):316.

[7] 杨莘.神经疾病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02.

[8] 刘翠香,朱爱莲,刘喜平,等.心理因素与高血压病发生的关系探讨[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3,1(8):485-486.

[9] 符可文,陈赤霞,赵亚丽.护理干预对健康体检人群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的影响[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9,30(14):1776-1777.

[10] 张桂娟,马民.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和自我管理疾病能力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30(1):34-36.

[11] 罗学琴.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现状及社区卫生服务利用分析[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7):55-56.

[12] 李少兰,陈瑞珍,邓华生.护理干预对高血压脑出血病人术后并发症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0,29(9):1380-1382.

[13] 尤川梅,熊先军,吴月华,等.社区高血压控制效果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0,27(8):513-517.

(收稿日期:2014-04-14)

猜你喜欢

自我管理并发症高血压
Hold住,你的血压!
试论不同健康教育模式对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影响
基于激励机制下销售人员业务能力提高的理论分析
基于激励机制下销售人员业务能力提高的理论分析
信管专业生产实习过程自我管理的实现
肥胖的流行病学现状及相关并发症的综述
高血压界定范围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舒适护理模式对疼痛感的控制效果
膝关节镜联合透明质酸钠治疗老年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可吸收螺钉治疗34例老年胫骨平台骨折并发骨质疏松的效果及其对疼痛和并发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