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年龄段慢性浅表性胃炎患儿的胃镜特点与临床病理特征

2014-08-30刘远锋覃安志

中国医药科学 2014年14期
关键词:病理特征胃镜腹痛

刘远锋??覃安志

[摘要] 目的 探讨以腹痛为首发症状的慢性浅表性胃炎患儿的不同年龄段胃镜特点与临床病理特征。 方法 选取我院270例以腹痛为首发症状的高度疑诊慢性浅表性胃炎患儿,为进一步确诊慢性浅表性胃炎,全部患者进行胃镜检查并在胃镜下观察胃肠黏膜的病理特征,根据不同年龄将患者分为三组,3~6岁为低龄组,7~10岁为中龄组,11~15岁为高龄组,比较三组患儿胃镜与病理特征。 结果 经胃镜检查示:慢性浅表性胃炎胃镜阳性率高达85.93%(232/270),胃肠溃疡病与过敏性紫癜的胃镜阳性率仅为4.44%(12/270)、8.52%(23/270),慢性浅表性胃炎的胃镜阳性率显著高于胃肠溃疡病与过敏性紫癜(P均<0.05);在不同年龄段慢性浅表性胃炎胃镜阳性率显示为:低龄组<中龄组<高龄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反之,不同年龄段的胃肠过敏性紫癜胃镜阳性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低龄组胃黏膜炎症、胃肠腺体萎缩与滤泡增生等病理特征也显著优于高龄组(P均>0.05)。 结论 不同年龄段以腹痛为首发症状的慢性浅表性胃炎患儿的胃镜特点与病理特征各异,胃镜检查在慢性浅表性胃炎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腹痛;慢性浅表性胃炎;胃镜;病理特征

[中图分类号] R573.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4)14-115-04

慢性浅表性胃炎是儿科常见的胃肠道疾病,常以腹痛为首发症状[1]。腹痛是慢性浅表性胃炎患儿的常见临床症状,其反复发作影响患儿的生活质量与儿童的生长发育。自从小儿胃镜检查的出现,胃肠道疾病的诊断率逐年提高[2],为进一步探讨以腹痛为首发症状的慢性浅表性胃炎在不同年龄段患儿中的胃镜特点与胃镜下临床病理特征,为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指导。本研究对不同年龄段的慢性浅表性胃炎患儿进行比较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儿科以腹痛为首发症状的高度疑诊慢性浅表性胃炎患儿270例,年龄3~15岁,平均(9.4±3.5)岁,根据患儿的年龄将患儿分为三组,其中3~6岁患儿为低龄组,7~10岁患儿为中龄组,11~15岁患儿为高龄组。低龄组58例,男39例,女19例;中龄组120例,男73例,女47例;高龄组92例,男61例,女31例,三组患者在性别上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检查方法

全部患儿进行胃镜检查,采用电子胃镜(日本富士能公司提供的EG-470超细型电子胃镜,d=5.9mm),方法如下:(1)术前禁水禁食;(2)术前10min口服西甲硅油胶浆与利多卡因以消除消化道气泡及行胃肠黏膜的表面麻醉;(3)胃镜检查前5min全身松弛,必要时静脉推注地西泮0.4mg/kg以放松全身;(4)胃镜检查前检查胃镜的送水送气状况,患者取左侧卧位,头后仰,胃镜操作者右手持胃镜轻轻地送进患儿的口腔,送至梨状窝后向前送胃镜缓慢进入食管通道,胃镜进入食管后一边送气一边观察患儿食管是否发生病变。将胃镜送至胃贲门,观察患儿贲门部是否发生病变。将胃镜缓慢送至胃窦部,观察胃黏膜是否发生病变。经幽门-十二指肠球部等部位,观察患儿十二指肠球部的前后上下壁情况,观察十二指肠降部周围黏膜情况。最后将胃镜退至胃窦部,观察胃体、胃底、胃角处的胃黏膜情况。

1.3 统计学处理

研究数据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多组间的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胃镜检查结果

通过胃镜检查显示:符合慢性浅表性胃炎诊断232例(图1),胃肠黏膜溃疡性病变12例,胃肠黏膜呈过敏性紫癜性病变23例,其余3例患儿的胃肠黏膜未见异常。(1)慢性浅表性胃炎:占全部患儿的85.93%(232/270),胃镜下表现为胃肠黏膜肿胀、充血、可见陈旧性散在的出血点。(2)胃肠黏膜溃疡性病变:占全部患儿的4.44%(12/270),溃疡深浅程度不同,黏膜底部见血痂、黄白苔或白苔,黏膜肿胀、充血、溃疡边缘清晰、9例显示单处溃疡,2例显示两处或多处溃疡,溃疡面积大小约为0.25~0.8cm2,1例符合胃肠黏膜溃疡伴非萎缩性胃炎的诊断。胃黏膜底部见陈旧性片状出血,可见增生弥漫性滤泡。(3)胃肠黏膜呈过敏性紫癜病变:占全部患儿的8.52%(23/270),胃肠黏膜可见大小不一鲜红、暗红色的散在出血点或片状出血,单发或多发深浅或大小不一的出血性糜烂斑块,胃肠黏膜可见溃疡性病变。

上图:胃黏膜炎症性表现;下图:正常胃黏膜

图1 内镜下胃黏膜表现

2.2 组间患儿胃镜阳性率比较

(1)在不同胃肠黏膜病变的诊断中,慢性浅表性胃炎的胃镜阳性率(85.93%)显著高于胃肠黏膜溃疡性病变的胃镜阳性率(4.44%)(x2=10.37,P<0.05),也显著高于胃肠黏膜呈过敏性紫癜病变的胃镜阳性率(8.52%)(x2=9.68,P<0.05)。

表1 组间患儿胃镜阳性率比较

组别 n 慢性浅表性胃炎(n=232) 溃疡性病变(n=12) 过敏性紫癜病变(n=23)

阳性 阳性率(%) 阳性 阳性率(%) 阳性 阳性率(%)

低龄组 58 41 70.69 0 0 6 10.34

中龄组 120 103 85.83 2 1.67 13 10.83

高龄组 92 88 95.65 10 10.87 4 4.35

x2 3.98 3.09 2.41

P <0.05 <0.05 >0.05

表2 组间慢性浅表性胃炎患儿组织病理特征比较[n(%)]

组别 n 胃黏膜 胃黏膜炎症 其他

HP(+) HP(-) 轻度 中度 活动性 腺体萎缩 增生滤泡

低龄组 58 1(1.72) 57(98.28) 42(72.41)* 15(25.86)* 1(1.72)* 0* 0*

中龄组 120 13(10.83) 107(89.17) 69(57.5) 44(36.67) 7(5.83) 1(0.83) 2(1.67)

高龄组 92 19(20.65) 73(79.35) 42(45.65) 32(34.78) 18(19.56) 10(10.87) 11(11.96)

x2 4.37 5.27 3.99

P <0.05 <0.05 <0.05

注:与高龄组比较,*P<0.05

(2)在诊断慢性浅表性胃炎患儿中,低龄组胃镜阳性率显著低于中龄组患儿(x2=4.24,P<0.05),也显著低于高龄组患儿(x2=5.37,P<0.05),中龄组胃镜阳性率显著低于高龄组患儿(x2=3.88,P<0.05)。

(3)在诊断胃肠黏膜溃疡性病变时,低龄组与中龄组胃镜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04,P>0.05),而低龄组、中龄组胃镜阳性率显著低于高龄组患儿(x2=4.23、4.08,P<0.05)。

(4)在诊断胃肠黏膜呈过敏性紫癜病变时,胃镜阳性率为8.52%,其低龄组与中龄组胃镜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34,P>0.05),且低龄组、中龄组与高龄组胃镜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07、1.44,P>0.05)。见表1。

2.3 组间慢性浅表性胃炎患儿临床病理特征

低龄组患儿幽门螺杆菌(Hp)感染率显著低于中龄组与高龄组(x2=3.05、4.10,P<0.05),中龄组HP感染率也显著低于高龄组(x2=3.64,P<0.05),低龄组胃黏膜炎症、胃肠腺体萎缩与滤泡增生等病理情况也显著优于高龄组(P均<0.05)。见表2。慢性浅表性胃炎黏膜活检结果见图2。

3 讨论

慢性浅表性胃炎是儿科常见的胃肠道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其程度轻重不等,一旦腹痛症状反复发作可影响患儿的生活质量。报道指出:儿童期腹痛以功能性腹痛为主,但通过胃镜检查发现:腹痛患儿具有不同程度胃肠道黏膜病变,且常以慢性浅表性胃炎为主要疾病[3]。腹痛患儿在胃镜检查

图2 胃组织黏膜活检显示黏膜炎症性反应

下均发现胃肠黏膜有明显异常,资料显示:在儿科消化道疾病中,92.31%住院患者与71.23%门诊患者临床表现为腹痛,经胃镜检查发现其胃镜病变阳性率可高达89.54%[4]。随着胃镜技术的发展,小儿胃镜明显提高了儿科消化道疾病的临床诊断率。对腹痛或伴有其他消化道症状(腹部不适、腹胀、消化道出血、呕吐、嗳气、纳差、泛酸等)的患儿进行胃镜检查是非常有必要的[5-6],对于无腹痛症状伴发消化道出血的患儿经警惕胃肠道溃疡的出现。消化系统疾病将通过影响患儿食欲而使其生长发育受严重影响。研究病理切片HP阴性患儿以轻度胃肠黏膜损伤为主,且其炎症程度、腺体萎缩程度、滤泡增生情况显著优于HP阳性患儿[7]。胃窦腺体萎缩是一种癌前病变,提示慢性浅表性胃炎的反复发作与其病理特征紧密相关,对于确诊后的慢性浅表性胃炎,应早期进行积极治疗,对于部分患儿需进行胃镜长期随访[8-9]。关于慢性浅表性胃炎的胃镜特点及病理特征的报道多[10],但关于不同年龄段慢性浅表性胃炎患儿的胃镜特点及病理特征的研究少,本研究探讨3~15岁不同年龄段的慢性浅表性胃炎患儿胃镜特点及病理特征的差异。

本研究显示:胃镜检查发现慢性浅表性胃炎胃镜阳性率显著高于胃肠溃疡病与过敏性紫癜的胃镜阳性率,在不同年龄段慢性浅表性胃炎胃镜阳性率比较,差异显著,反之,不同年龄段的胃肠过敏性紫癜胃镜阳性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低龄组胃黏膜炎症、胃肠腺体萎缩与滤泡增生等病理特征也显著优于高龄组。本研究揭示3~6岁患儿的胃镜病变阳性率、胃黏膜炎症、腺体萎缩及滤泡增生程度均显著低于7~15岁患儿。通过本研究发现,小儿胃肠黏膜病变中以胃慢性浅表性炎症最为多见,与文献报道相同[11]。因此,不同年龄段以腹痛为首发症状的慢性浅表性胃炎患儿的病变程度各异,7~15岁患儿胃慢性浅表性炎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较小年龄段的患儿,其原因可能是不同年龄段患儿胃黏膜Hp感染情况差异相关,本研究结果与文献报道的结果相近[12]。对于此类患儿就诊时应注意其年龄段的特征,综合分析其临床症状,早期做出临床诊断,早期行胃镜检查,早期确诊,尽快行积极治疗,以免影响患儿的正常发育。

综上所述,不同年龄段以腹痛为首发症状的慢性浅表性胃炎患儿的病情各不相同,结合患儿的临床表现、胃镜检查结果、及胃镜下的病理特征,做出正确的诊断,早期行积极性治疗。

[参考文献]

[1] Yu Y,Su L,Wang X.Association between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and Pathological Changes in the Gastric Mucosa in Chinese Children[J].Intern Med,2014,53(2):83-88.

[2] 刘晓文,魏文琼.91例患儿胃镜下行上消化道异物取出术的配合[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1):38-40.

[3] 李红平,方兴国,狄连君.448例少年儿童胃镜检查的特征分析[J].重庆医学,2009,38(1):85-86

[4] 朱晓琴.西宁地区473例儿童胃镜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4):2715-2715,2717.

[5] Vukobrat-Bijedic Z,Husic-Selimovic A,Sofic A.Comparability of Diagnostic Methods:Proximal Endoscopy, CT and EUS in Determining Stomach Tumor Localization and their Importance in the Preoperative Analysis of Process Progression [J].Acta Inform Med,2013,21(4):246-249.

[6] 邹明艳,张勇,李锦霞.儿童上消化道疾病的临床特征及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J].实用医学杂志,2013,29(7):1138-1139.

[7] 郁海静,丁士刚,张静.血清硫氧还蛋白-1水平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及胃黏膜病理改变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26):3015-3017.

[8] 余熠,张寅,王筱金.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儿童慢性胃炎胃黏膜病理变化关系研究[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2,27(9):671-674.

[9] 周莎,蒋丽蓉,储波.555例小儿胃镜分析[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8,23(1):50-53.

[10] Yamada M1,Kushima R,Oda I.Different histological status of gastritis in superficial adenocarcinoma of the esophagogastric junction[J].Jpn J Clin Oncol,2014,44(1):65-71.

[11] 饶龙华,李松岗,李茂岚.胃黏膜上皮异型增生分子机制研究进展[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12,29(3):561-562.

[12] 毕淑英,徐华,张俊红.不同年龄段腹痛患儿的临床及胃镜特点分析[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3,22(6):564-567.

(收稿日期:2014-04-07)

猜你喜欢

病理特征胃镜腹痛
请收下这份腹痛指南!!!
做胃镜 普通、无痛如何选
50例青年女性乳腺癌临床治疗效果和病理分析
T1期外周型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淋巴结转移分析
炎症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生物学行为分析
原发性胃肠道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病理研究
针药并用治疗小儿再发性腹痛56例
我也做了胃镜检查
治好了30年的腹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