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T、MRI在宫颈癌分期诊断中的对比分析

2014-08-30李晓红卿松杜蓉

中国医药科学 2014年14期
关键词:影像学宫颈癌

李晓红??卿松??杜蓉

[摘要] 目的 探讨影像学在宫颈癌诊断与分期中的临床意义。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妇科住院确诊并行手术治疗的宫颈癌患者共100例的影像学资料。分为MRI组及CT组,两组各50例。 结果 MRI组的患者的宫颈间质浸润、阴道壁侵蚀、宫体侵蚀的检出率显著高于CT组患者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宫旁侵犯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与MRI在宫颈癌的分期诊断中的特异度无统计学差异(P >0.05)。 结论 MRI在宫颈癌的诊断及分期中有不可替代的优势,远远优于CT。

[关键词] 宫颈癌;影像学;分期诊断

[中图分类号] R737.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4)14-102-03

宫颈癌是妇科常见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广大女性的健康安全,总5年生存率约为50%。对宫颈癌进行准确临床分期从而进行及时的治疗对提高患者生存率非常重要。目前,在国际上公认并广泛应用的宫颈癌分级分期方法是FIGO分级法。但种种因素使宫颈癌现行分期的可信度及准确率下降,有报道指出,宫颈癌临床分期的准确率仅为61%~66%[1]。近年来,CT、MRI检查在宫颈癌分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由于其无损伤,无痛苦,受到了广大患者的欢迎。本研究针对CT和MRI在宫颈癌分期中的意义进行研究,旨在探讨更好地进行宫颈癌分期的方法,从而更好地指导治疗。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2010年1月~2013年1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的第一附属医院妇科住院进行宫颈癌根治手术的100例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MRI组50例,

CT组50例。两组患者年龄27~78岁,平均50岁,病程13个月~4年。均经宫颈病理检查确诊为宫颈癌。回顾性分析研究对象的影像资料。

1.2 研究对象纳入标准

经病理检查确诊为宫颈癌;有术前临床分期;有术前CT和(或)MRI检查报告;行宫颈癌根治术;经术后病检确定分期。

1.3 方法

1.3.1 MRI组 患者取仰卧位,采用GEEXCITE II 1.5T和GYROSCAN NT 3.0T MRI扫描盆腔横断位、冠状位、矢状位,静脉注射对比剂后扫描矢状位及轴位,层厚4~5mm,层间距4mm。

1.3.2 CT组 患者取仰卧位,使用GE 64螺旋CT从耻骨联合下缘向上至髂嵴进行扫描,层厚5mm,间距5mm,同时静脉注射碘海醇100mL行增强扫描。

1.4 诊断标准

宫颈癌临床分期参照国际妇产科协会2009(FIGO)分期标准。宫颈癌MRI分期诊断标准参照

表1 宫颈癌术后病理MRI、 CT检出率比较

MRI组 CT组 x2 P

检出数/病例数 检出率(%) 检出数/病例数 检出率(%)

间质浸润 45/50 90.00 34/50 68.80 7.000 0.017

阴道侵蚀 16/19 84.21 1/14 7.14 28.804 0.000

宫体侵蚀 7/9 77.77 1/5 20.00 5.470 0.015

宫旁侵蚀 3/3 100 2/2 100 - 1.000

表2 宫颈癌术后病理MRI、CT特异度比较

MRI组 CT组 x2 P

真阴性例数/总阴性例数 特异度(%) 真阴性例数/总阴性例数 特异度(%)

间质浸润 0/0 100.00 0/0 100.00 - 1.000

阴道侵蚀 31/31 100.00 36/36 100.00 - 1.000

宫体侵蚀 39/41 95.12 45/45 100.00 1.0749 0.3204

宫旁侵蚀 47/47 10.00 48/48 100.00 0.0000 1.000

文献[2];宫颈癌CT分期诊断标准参照文献[3]。

1.5 资料处理

由两位病理专科副主任医师对所有研究对象宫颈癌根治术后的病理资料按照FIGO分期法进行分期。由两位影像专科副主任医师负责按照上述诊断标准进行术前MRI、CT分期诊断。

1.6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采用x2检验及四格表确切概率法分析数据。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CT与MRI癌灶的检出率与宫颈癌根治术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比较

CT与MRI在宫体、阴道、宫旁侵犯及间质浸润的检出率见表1。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MRI组对于宫颈间质浸润(图1)、阴道壁侵蚀、宫体侵蚀(图2)的检出率显著高于C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MRI组对宫旁侵蚀(图2)的检出率与CT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

2.2 CT与MRI临床检查效率比较

CT与MRI在宫体、阴道、宫旁侵犯及间质浸润的特异度见表2,两者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宫颈癌是仅次于乳腺癌的最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4-5],其确切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研究清楚[6]。据统计,我国20年来宫颈癌的发病率逐年递增,并

图1 MRI矢状位扫描,显示宫颈病灶侵犯间质

图2 MRI冠状位扫描,显示宫颈病灶侵犯宫体及左侧宫旁

且呈年轻化趋势[7],极大地危害了广大妇女的健康。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降低其发生率的重要手段[8]。宫颈癌诊断的金标准是宫颈组织病理学检查,但目前宫颈组织病检无法了解癌灶的侵犯范围,而癌灶侵犯范围在宫颈癌治疗方案的确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临床意义。

研究表明,在CT中,宫颈肿瘤组织的强化密度与正常组织的强化密度无明显差异[9],因此CT在宫颈癌的诊断上有局限性,同时CT不能显示癌灶侵蚀的深度,对早期的子宫旁侵蚀的癌灶无法与其他组织相区别[10]。胡丽平[11]研究发现,MRI对宫颈肿瘤进行分期的准确率较高,Ⅰb及ⅡB期患者的MRI诊断的准确率均优于临床诊断的准确率。MRI具有良好的软组织分辨率和多方位成像,对宫颈癌的诊断和分期,尤其对宫旁组织侵犯的评估优于CT。

研究发现[12],MRI动态增强扫描早期和延时T1WI像对小病灶敏感,可显示对宫颈癌和周围组织的关系、宫颈癌的浸润范围,有利于提高小病灶的检出率。本研究显示,MRI组手术病理证实间质侵犯的病例中,MRI检出率为90.00%(45/50),与CT组的检出率为68.80%(34/50)比较有统计学差异。另外,FIGO分期法忽略了宫体受到肿瘤侵犯的范围以及肿瘤的淋巴结转移情况[1]。本研究中MRI组的所有病例中,经术后病理诊断明确宫体侵蚀有9例,MRI检查诊断正确有7例,假阴性2例,检出率为77.77%,特异度达95.12%;CT组的所有病例中,术后病理证实宫体侵蚀有5例,CT诊断正确有1例,检出率为20%,特异度为100%。CT与MRI组的癌灶检出率有统计学差异。同时还可以看出MRI组中病理证实的阴道侵犯病例为19例,检出16例,漏诊5例,远优于CT组。

综上所述,MRI对于宫颈癌间质浸润、阴道侵蚀、宫体侵蚀检出率明显高于CT,对宫颈癌术前分期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对宫颈癌诊断和分期有着重大的临床意义,是宫颈癌最佳的影像学诊断方法[13-14]。

[参考文献]

[1] 林开武,张碧清,薛晓玲.宫颈癌的MRI分期与临床及病理分期对照研究[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0,20(12):1853-1855.

[2] Choi SH,Kim SH,Choi HJ,et al.Preoperative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staging of uterine cervical carcinoma:results of prospective study[J].J Comput Assist Tomogr,2004,28(5):620-627.

[3] 许达生,陈君禄,黄兆民.临床CT诊断学[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1998:315-316.

[4] 钱跃龙.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及三维重建在宫颈癌诊断中的临床研究[J].河北医学,2012,18(9):1209-1211.

[5] 雷丽红.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组织COX-2和VEGF-C蛋白表达的研究[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0,17(4):279-281

[6] Jemal A,Bray F,Center MM,et al.Global cancer statistics[J].CA Cancer J Clin,2011,61(2):69-90.

[7] Lei T,Mao WM,Lei TH,et al.Incidence and mortality trend of cervical cancer in 11 cancer registries of china[J].Chin J Cancer Res,2011,23(1):10.

[8] Scarinci IC,Garcia FA,Kobetz E.Cervical cancer prevention:new tools and old barriers[J]. NIH Public Access Cancer,2010,116(11):2531-2542.

[9] 张年邱,叶仙英,袁庆城,等.16层螺旋CT在宫颈癌临床分期中的价值[J].当代医学,2012,18(11):53-54.

[10] Brown MA,de Abreu HR.Imaging of malignant uterine disease[J].Magn Reson ImagingClin N Am,2006,14(4):455-469.

[11] 胡丽平.宫颈癌术前MRI诊断与分期的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09,47(6):1-2.

[12] Mannelli L,Patterson AJ,Zahra M,et al.Evaluation of nonenhancing tumor fraction assessed by 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RI subtract on as a predictor of decrease in tumor volume in response to chemora-diotherapy in advanced cervical cancer[J].AJR Am J Roentqenol,2010,195(2):524-527.

[13] Bhosale P,Peungjesada S,Devine C,et al.Role of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s an adjunct to clinical staging in cervical carcinoma[J].J Comput Assist Tomogr,2010,34(6):855-864.

[14] Balleyguier C,Sala E,Da Cunha T,et al.Staging of uterine cervical cancer with MRI:Guidelines of the european society of urogenital radiology [J].Eur Radiol,2011,21(5):1102-1110.

(收稿日期:2014-05-12)

猜你喜欢

影像学宫颈癌
液基细胞学检查对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临床筛选的临床价值
宫颈癌护理及心理护理对宫颈癌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观察肺结核合并肺癌的CT影像学特征及诊断价值
从医学伦理角度审视医学影像学检查的工作细节
卵巢甲状腺肿影像学分析1例
如何选择不同效价的宫颈癌疫苗?
宫颈癌疫苗作用有多大
2015有梅生,不!不仅是梅生 之友与梅生共同开启“世遗影像学”大门
宫颈癌术前介入治疗22例近期疗效分析
VEGF在宫颈癌术后放疗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