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T、MRI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诊断价值

2014-08-30方朝辉

中国医药科学 2014年14期
关键词: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

方朝辉

[摘要]目的 探讨CT和MRI在新生儿窒息后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诊断价值。 方法 分析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0月收治的42例新生儿,均有明确的窒息史,且确诊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应用CT和MRI两种方法进行检测。 结果 MRI总体检出率为97.6%(41/42),CT总体检出率为90.5%(38/4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91,P>0.05)。MRI、CT总体检出率分别为脑水肿100.0%(30/30),93.3%(28/30);脑室出血检出率为100.0%(7/7),85.7%(6/7);基底核丘脑损伤检出率为50.0%(1/2),100.0%(2/2);矢状旁区损伤100.0%(1/1),100.0%(1/1);脑动脉梗死100.0%(2/2), 50.0%(1/2)。 结论 CT和MRI均可诊断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对脑水肿、脑室出血、矢状旁区损、脑动脉梗死初诊可以选择MRI诊断,对于基底核丘脑损伤检出率为初诊可以选择CT,必要时可以两种诊断方面联合诊断以提高临床诊断率。

[关键词]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CT;MRI

[中图分类号] R722.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4)14-97-03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 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病理基础为新生儿围生期窒息、宫内窘迫、供血供氧不足及气体交换障碍,导致的新生儿脑部损坏,主要表现为组织代谢障碍、细胞损伤及血管的调节功能障碍,如不及时施治,会导致新生儿脑神经损害、智力受损、缺血缺氧性损害、共济失调,严重者甚至出现死亡[1]。MRI和CT都是诊断HIE的常用方法[2],对于提高诊断率,排除疑似病例方面有广泛的应用价值,本组研究探讨CT和MRI在新生儿窒息后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自2011年1月~2013年10月收治的42例新生儿,入选病例均符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诊断标准[3]:(1)有胎儿宫内窘迫史;(2)胎儿宫内有窘迫表现,羊水Ⅲ度污染,胎心<100次,持续时间>5min;(3)胎儿娩出后即现为不同程度神经系统症状,且时间>24h;(4)分娩过程中出现窒息,时间>1min。42例新生儿中男29例,女13例。早产儿36例,足月儿6例。胎龄32~39周,平均(35.1±2.3)周。出生体重2145~2910g,平均(2550±340)g。1分钟Apgar评分1~7分,平均分(3.3±1.2)分,5分钟Apgar评分3~7分,平均分(5.1±2.2)分(范围:3~7分)。惊厥出现时间分别为≤32h28例,24~48h7例,28~72h 5例,≥72h2例。中度窒息27例,重度窒息15例。剖宫产28例,顺产12例,上胎头吸引助产2例。排除标准:宫内感染;

遗传代谢性疾病;电解质紊乱;颅内出血等各种原因引起的脑损伤;先天性心脏病。将42例新生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均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通过及患者家属知情同意,两组患者在性别、胎龄、出生体重、Apgar评分、惊厥出现时间、窒息程度、生产方式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观察指标

观察MRI、CT总体检出率、脑室出血、基底核丘脑损伤、矢状旁区损伤、脑动脉梗死的检出率。

1.3 方法和仪器

42例新生儿均给予MRI和CT扫描。新生儿初次接受检查时间为出生后MRI。接受初次头颅检查时间为1~8d,平均时间为(3.9±0.4)d,两种方法检查距离时间为8h左右,检查前10~20min,口服10% 水化氯醛,剂量为10~15mg/kg,新生儿镇静后即可开始进行检查。仪器:MRI GE 0.35T永磁核磁共振,TR600ms,TE24ms,检测场强为0.3T;CT GE 64排128层CT扫描仪,矩阵320×32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MRI总体检出率为97.6%(41/42),CT总体检出率为90.5%(38/4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总体检出脑水肿100.0%(30/30),脑室出血检出率为100.0%(7/7),基底核丘脑损伤检出率为50.0%(1/2),矢状旁区损,100.0%(1/1),脑动脉梗死100.0%(2/2);CT总体检出脑水肿93.3%(2/30),脑室出血检出率为85.7%(6/7),基底核丘脑损伤检出率为100.0%(2/2),矢状旁区损,100.0%(1/1),脑动脉梗死50.0%(1/2)。见表1。

3 讨论

HIE病死率高,且易导致新生儿期后病残,早期的诊断对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非常重要[4]。MRI可以多方位成像,适用于HIE的检查诊断[5]。MRI对脑的灰白质分辨清晰,有良好的分辨率(图1~2),可清晰表现病变区信号较正常组织低,初期脑水肿可

图1 CT平扫横断面显示脑白质密度普遍减低,部分脑灰白质交界不清

图2 T2WI轴面显示脑白质普遍呈高信号改变

见薄雾状稍高信号[6]。患儿可带着输液瓶、氧气袋等进入检查室进行诊断检查,方便且安全性好,无创伤无辐射。HIE新生儿的主要病理表现是脑实质坏死、脑水肿或缺氧性的颅内出血[7-8]。MRI可明确诊断HIE患儿的实质病灶部位,确定病灶范围[9]。脑水肿在MRI诊断标准下,为脑沟变窄变浅。新生儿脑组织含水量丰富,组织髓鞘化未完成,因此新生儿水肿很难与正常脑组织区分[10]。脑水肿初期,即新生儿水肿形成12h内,MRI在DWI上可表现为显示出血灶比CT更敏感,病灶在T1WI和DWI序列上表现为典型高信号,且MRI可通过同层面多序列图像作参考,对于脑水肿和脑内出血及其他新生儿脑部病变,均有较好的诊断价值[11-12]。CT确认脑水肿检测准确性较高。本组研究表明,CT检测新生儿脑水肿准确率为93.3%。漏诊的2例,可能因为新生儿大脑尚未发育成熟,皮髓质含水量丰富,本身密度较低,因此应用CT检测时,其密度改变并不可靠,因此应用CT诊断时,可以结合脑肿胀程度作为评定标准。新生儿蛛网膜下腔出血或其他脑出血,区域在CT下的密度值,仅比周围非出血区略高。因此CT在检测各种原因出血方面需要联合其他检测方法共同检测。本组单独应用CT检测,其准确率只有71.4%。同时应用CT检测脑出血,也要注意CT检测新生儿和成人脑部出血的密度不一致。但是对于病程危急的新生儿,或者不能有效镇静的新生儿,CT检查比MRI方便。

总之,CT和MRI均可诊断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对脑水肿、脑室出血、矢状旁区损、脑动脉梗死初诊可以选择MRI诊断,对于基底核丘脑损伤检出率为初诊可以选择CT,必要时可以两种诊断方面联合诊断以提高临床诊断率。

[参考文献]

[1] Buratti S,Lampugnani E,Tuo P,et al.Congenital diaphragmatic hernia repair during whole body hypothermia for neonatal hypoxic ischemic encephal0pathy[J].J Perinatol,2012,32(12):981-984.

[2] 梁秀梅.低场MRI和多层螺旋CT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诊断价值[J].中国激光医学杂志,2012,21(6):206.

[3] 马华.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CT诊断与出生时Apgar评分的相关性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20(12):2028-2029.

[4] 凌武育,黄炳暖.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高压氧治疗HIE[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32):118-119.

[5] 余帮龙,母其文,张福洲.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MRI检查常用序列的诊断价值[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2,4(6):551-553.

[6] 刘金有,魏善武,韩晓红,等.低场强MRI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诊断价值[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2008,2(2):187-188.

[7] 屠苗英.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早期干预对其预后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12,27(4):551-552.

[8] 梅江华.胞二磷胆碱与脑神经生长素联合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70例[J].陕西医学杂志,2012,41(10):1437- 1438.

[9] 廖明壮,赵海波,滕才均,等.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CT和MR分析[J].医疗装备,2008,21(7):30-31.

[10] 周吉明,邵宝富,王超,等.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MRI诊断[J].上海医学影像,2010,19(1):55-57.

[11] 孙虹越.足月新生儿的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MRI诊断[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2):75-76.

[12] 贾福艳,张伯生,尹全乐.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头颅CT及远期预后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1,8(22):162-163.

(收稿日期:2014-05-14)

猜你喜欢

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
非新生儿破伤风的治疗进展
新生儿需要睡枕头吗?
新生儿出生后该怎样进行护理?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63例临床分析
经颅彩超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应用价值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早期MRI诊断
舒适护理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预后的影响
细辨新生儿的“异常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