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穴位按摩联合中药沐足对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观察

2014-08-30彭英廖色青李利容韩春蕾王晓丽

中国医药科学 2014年14期
关键词:周围神经病变穴位按摩糖尿病

彭英??廖色青??李利容??韩春蕾??王晓丽

[摘要] 目的 探讨穴位按摩联合中药沐足对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 方法 选取70例我科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进行糖尿病自我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穴位按摩联合中药沐足。观察组在干预前和干预3个月末运用尼莫地平法评价临床症候的改善效果;并与对照组比较,分析穴位按摩联合中药沐足对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 结果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4.29%)高于对照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穴位按摩联合中药沐足干预后患者四肢疼痛、四肢发凉、肢软无力、感觉减退、肢软麻木、肌肉萎缩临床症候评分较干预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穴位按摩联合中药沐足能有效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症候,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穴位按摩;中药沐足

[中图分类号] R25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4)14-82-04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thy,DPN)是临床常见的一种2型糖尿病并发症,发病率约占糖尿病的60%左右,治疗或护理不当极易发生足部溃疡、坏疽或截肢[1]。因此,有效预防和控制DPN对改善糖尿病患者的预后尤为重要。本研究探讨穴位按摩联合中药沐足对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干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7~12月我科门诊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入选标准:经临床肌电图和神经系统检查确诊,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DPN国际协作研究中心(WHOPNTF)的诊断标准[2];对整个干预过程知情同意。排除标准:颈腰椎病变、肾功能不全、脑梗死、吉兰-巴雷综合征、化疗药物神经毒性作用或严重动静脉血管病变等患者。对照组男20例,女15例;平均年龄(56.8±7.9)岁;文化程度:小学以下8例,中学15例,大学以上12例。观察组男18例,女17例;平均年龄(57.6±7.6)岁;文化程度:小学以下7例,中学18例,大学以上1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糖尿病自我管理。内容包括:饮食控制、规律锻炼、遵嘱服药、监测血糖、足部护理以及预防和处理高、低血糖。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自我管理的基础上给予中药沐足和穴位按摩干预,时间为8周。

1.2.2.1 中药沐足 遵医嘱予糖痛沐足方:透骨草30g,红花12g,鸡血藤30g,乳香30g,艾叶10g,伸筋草15g,苏木50g,没药30g,桂枝18g,细辛30g,川芎15g,川椒30g,伸筋草15g,草乌10g,生麻黄10g。每副草药由中药制剂室加工成汤剂500mL,兑入3000mL清水中放入多功能足浴器内,水温以36~40℃为宜,浸泡深度以踝上20cm为宜[3],每次浸泡30min,每日1次,共实施8周。空腹和餐后1h内不宜进行沐足,以免末梢血管扩张发生晕倒或影响消化。有心脑血管疾病者、老年人如果出现胸闷、头晕症状,应暂时停止沐足,立即平卧休息并报告医生。

1.2.2.2 穴位按摩 沐足后由专科护士对患者进行太溪、合谷、足三里、三阴交、曲池穴位按摩,取穴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12346-90)经穴部位[4]中的穴位定位。太溪: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当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合谷:位于1、2掌骨之间,约当第二掌骨桡侧之中点。足三里:犊鼻穴下3寸,胫骨前沿外一横指处。三阴交:在内踝尖直上三寸,胫骨后缘。曲池:位于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穴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中药浴足后擦干足部,涂抹润肤油,采用推拿常用复合手法,按法(以拇指罗纹面,四指间罗纹面,或以手掌的阴面,或以单掌、双掌的掌根部,附在已选的穴位上,由轻到重地上下掀压或旋转);再配合揉法(用手掌面或掌根,或掌指,或掌背,或小鱼际按压再体表部位,根据患者病情的轻重程度,作顺时针或反时针方向揉动),每穴按摩3min,顺时针和逆时针各按摩40次,每日1次,共实施8周。另外,因为糖尿病足的患者对脚部的刺激不太敏感,所以力度应适中不宜过大;按摩时注意个人卫生,施术者要勤修剪指甲,以防损伤患者皮肤,每次治疗前后及时洗手避免交叉感染;餐后1h之内不宜沐足按摩,每个部位的按摩时间最长不超过3min。施治过程中,操作手法应以中医辨证为准则,因人而异,适当的调整手法,力求轻重得当,刚柔相济,补泻结合,以达调和气血舒筋通络之目的。

1.3 观察指标

采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症候积分表评定临床症候。该表由四肢疼痛、四肢发凉、肢软无力、感觉减退、肢软麻木、肌肉萎缩6个维度组成,轻度得2分,中度得4分,重度得6分。由高级责任护士填写护理记录单,分别于干预前和干预后8周对患者6个维度的得分进行测评。

1.4 症候判定标准

参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诊疗规范初稿[5],临床痊愈:肢体麻、凉、痛、痿的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证候积分≥90%;显效:肢体麻、凉、痛、痿的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70%;有效:肢体麻、凉、痛、痿的症状、体征均有好转,证候积分减少≥30%;无效:肢体麻、凉、痛、痿的症状、体征均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证候积分减少不足30%。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检验水准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穴位按摩联合中药沐足前后患者临床症候评分比较

干预后患者四肢疼痛、四肢发凉、肢软无力、感觉减退、肢软麻木、肌肉萎缩临床症候评分较干预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和主要致残因素之一[6],患者常先出现肢端感觉异常,呈手套或袜套样感觉,并有蚁走感,灼热感,感觉过敏,随后肢体麻木发凉,肢体疼痛以及肢体活动不利,后期可表现为感觉减退甚至消失等,属中医“消渴”“痹症”范畴,中医学认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系耗伤气阴,五脏气血阴阳俱损,气血运行不畅,肌肤失养,脉络瘀阻,日久化热引起,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预防重于治疗,早期对糖尿病患者的预防教育及足部保健护理,可显著减少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率及致残率,部分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若误治或延误治疗时机最终会发展为足部皮肤溃疡、坏疽,甚至截肢,给患者造成终生残疾,同时也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极大地负担[7]。因此,及时正确的护理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本研究采用方法:(1)中药沐足:是用中药煎煮取汁沐足的一种保健方法,属于中医外治法[8]的一种,通过中药药液热力和药力作用于足部,促进药物局部吸收,强化药物的局部治疗效果;促使局部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快,有效改善下肢微循环,从而达到改善周围组织营养、激发机体自身调节功能的作用。中医学认为,“久病入络”“久病多瘀”“不通则痛”瘀血是DPN发病的基础和主要病机[9],根据中医藏象学说,皮肤腠理循经于脏腑,再通过脏腑输布于形体官窍、四肢及病灶部位,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功效。中药组方中透骨草、伸筋草能舒筋活络,祛风除湿;艾叶、桂枝性能温经通脉、助阳化气;乳香、没药宣通脏腑,疏通经络,诸疼痛皆治;鸡血藤、红花具有活血通经,行血补血,散瘀祛痛之功效,现代药理学认为红花还具有抗凝血和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能改善组织缺血缺氧症状[10]。(2)穴位按摩:太溪穴为足少阴肾经输穴,长于滋阴补肾、通调三焦,主要用于治疗消渴下肢厥冷、内踝肿痛等;足三里穴为足阳明胃经,具有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之功能,经常拍打按压足三里可改善消渴患者下肢及全身的血液循环,同时还能除燥消热治疗消渴,又能健脾益气,以助消除痰浊瘀血;三阴交穴为足太阴脾经,是足太阴、厥阴、少阴交汇之处,具有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的作用,《千金翼方》载有“脚疼,三阴交三百壮,神良。”及“手足逆冷,灸三阴交各七壮,不差更七壮。”“足下热痛不能入坐,湿痹不能行。”其中“足下热痛”“脚疼”“手足逆冷”症状与糖尿病所致的周围神经病变症状表现一致;曲池穴为手阳明大肠经合穴,具有清热和营、降逆活络之功效,现代医学常用于治疗肩肘关节疼痛,上肢痿痹、下肢瘙痒等;合谷穴为手阳明大肠经原穴,具有镇静止痛、通经活络、清热解表之功能[11];中医传统理论认为,经络具有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之功能,通过穴位按摩刺激,不仅可以促进气血运行有利于药物吸收,加强全身血液循环,排除体内毒素,还能调节阴阳平衡和脏腑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从而使人体保持一种阴平阳秘的平衡状态,进而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足部症状[12]。

穴位按摩联合中药沐足可起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的功效,可改善糖尿病足患者的血液循环和足部神经症状,对糖尿病足的发展有一定的延缓和预防作用。本研究方法简单易行,操作方便,基本无副作用,患者易于接受和掌握,对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有较好的干预效果,是一种安全、经济、有效的护理方法。

综上所述,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廖二元,超楚生.内分泌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566-1570.

[2] 李政玲.糖尿病周围绅经病变的中医综台护理干预[J].西部中医药,2013,26(10):122-124.

[3] 胡燕,蒋运兰,郭秋月,等.0级糖尿病足中药足浴优化护理方案的研究[J].护理研究,2013,25:2710-2712.

[4] 国家技术监督局.经穴部位[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0:21.

[5] 庞国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诊疗规范初稿[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0,25(2):260-264.

[6] 王国凤.徐宁.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断和治疗新进展[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15C):1661-1667.

[7] 张俐.糖尿病足的护理新进展[J].首都医药,2013,4:19-20.

[8] 张春玲.陈露,杨传经,等.中药泡足联合药棒按摩及换药用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J].护理学杂志,2012,27(11):5-7.

[9] 霍晶晶,于世家,于世家教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经验介绍[J].新中医,2008,40(3):12-14.

[10] 谢菁.红花注射液治疗糖尿病足溃疡临床观察[J].医学信息,2010,6:1544-1545.

[11] 衣运玲.姜军作.针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选穴[J].中国临床康复,2006,10(27):146-148.

[12] 张亚娟,黄皓月,范英.中药沐足联合穴位按摩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J].现代医院,2013,13(5):66-67.

(收稿日期:2014-04-22)

猜你喜欢

周围神经病变穴位按摩糖尿病
跟踪导练(一)(5)
罗浮山百草油穴位按摩缓解头痛86例疗效观察
穴位按摩配合头皮花针治疗化疗患者睡眠障碍的效果观察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合并肺结核咯血临床分析
依帕司他联合甲钴胺治疗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震动感觉阈值的影响
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艾滋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研究
穴位贴敷联合穴位按摩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观察
Ending teen smoking
中药封包联合穴位按摩在人工流产术后的应用
视力改变与糖尿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