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糖尿病性脑血管病与情绪障碍关系的研究

2014-08-30陈才奖孔丽瑶

中国医药科学 2014年14期
关键词:相互关系抑郁焦虑

陈才奖??孔丽瑶

[摘要]目的 探讨糖尿病性脑血管病患者与情绪障碍的高危险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 方法 将133例糖尿病性脑血管伴发情绪障碍的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时间就诊的129例无情绪障碍的糖尿病性脑血管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并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 结果 两组患者FBG、PBG、HbA1C随治疗进行明显下降,观察组FBG治疗4周、24周后与对照组比较(t1=2.69,t2=2.90,P<0.05);观察组的神经缺损程度和生活质量治疗前均重于对照组(t3=27.10,t4=-28.61,P<0.05);观察组随着治疗的进行神经缺损程度与情感障碍得到明显改善(t4w=7.76,t24w=8.13,均P<0.05);观察组随着治疗的进行生活质量逐渐的明显改善(t4w=-12.26,t24w=-13.12,均P<0.05);观察组的SAS和SDS评分随治疗的进行逐渐降低,在4周、24周后与治疗前比较(SAS:t4w=7.37,t24w=7.10,SDS:t4w=5.85,t24w=5.58,P均<0.05))。 结论 情绪障碍的改善,有助于患者的血糖控制,可明显降低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可有效促进神经功能的康复及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糖尿病性脑血管病;焦虑;抑郁;相互关系

[中图分类号] R58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4)14-10-03

A study of interrelations between diabetic cerebrovascular dsease and emotional disorders

CHEN Caijiang KONG Liyao

People's Hospital of the South China Sea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Foshan 528234,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high-risk factors and their effects on prognosis for patients with diabet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and emotional disorders. Methods 133 patients with diabet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complicated with emotional disorders were selected as an observation group; 129 patients with diabet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yet without emotional disorders who were diagnosed at the same period were selected as a control group. Clinical efficacy was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FBG, PBG and HbA1C in the two groups significantly reduced with the treatment going on. FBG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t week 4 and week 24 of the treatment were compared with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t1=2.69, t2=2.90, P<0.05); nerval functional defects and life quality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before the treatment were both more severe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t3=27.10, t4=-28.61, P<0.05); nerval functional defects and emotional disorder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greatly alleviated with the treatment going on (t4w=7.76, t24w=8.13, P<0.05 for both); SAS and SDS score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gradually lowered with the treatment going on, and the scores at week 4 and week 24 were compared with those before the treatment (SAS: t4w=7.37, t24w=7.10, SDS: t4w=5.85, t24w=5.58, P<0.05 for all). Conclusion Alleviation of emotional disorders helps control patients blood sugar, significantly reduce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of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and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recovery of nerval functions and patients life quality.

[Key words] Diabet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Anxiety; Depression; Interrelationsendprint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一种严重影响人类身体健康的心身疾病,脑血管病(cerebro vascular disease)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合并症之一,除了躯体疾病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外,患者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也是影响其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1-2]。DM合并脑血管病临床治疗严格控制血糖是提高疗效、降低脑卒中患者死亡率的关键[3]。同时DM也

直接影响脑血管病的临床表现、病情严重程度以及预后等方面。DM患者脑卒中的病死率、病残率、复发率较高,病情恢复慢[4]。DM患者更易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发病率高达50%以上,情绪障碍造成血糖升高,血糖难控制又影响患者情绪,造成恶性循环[5]。糖尿病性脑血管病的情绪障碍高危险因素早期干预治疗对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2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133例糖尿病脑性脑血管伴发情绪障碍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男75例,女58例,年龄33~78岁,平均(58.7±3.1)岁;选择同时间就诊的129例无情绪障碍的糖尿病性脑血管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均符合1999年WHO制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6];观察组在发病48h内经检查头颅CT或MRI确诊脑卒中的患者,且伴发焦虑抑郁障碍,他们符合CCMD-3 中关于焦虑和(或)抑郁障碍诊断标准。排除标准:有严重心、脑、肝肾疾病者及有精神疾病史与有意识障碍者。而且比较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文化水平、病程、生活环境等基本资料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两组患者进行糖尿病性脑血管疾病的常规治疗,如长时间服用阿司匹林抗凝治疗,均给糖尿病患者医学营养治疗(包括鼻饲),监测血糖,且根据患者自身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并给予控制血压、降血脂、防治感染及早期康复训练等治疗。血糖控制应达到目标水平,空腹血糖<7.0mmol/L,餐后2h血糖<11.1mmol/L。同时,观察组的患者接受抗抑郁药物口服文拉法辛缓释胶囊(惠氏制药公司,J20060015)75mg,1次/d,抗焦虑的药物口服利眠宁(广东南国药业有限公司,H44022691)5~10mg,3次/d治疗;还接受经过专门培训的心理治疗师进行心理治疗,保持心态平衡,节制情欲,修身养性,保持身心健康。通过对患者卫生保健教育,养成健康的生活行为和生活方式。每天进行有规律的有氧运动,以不过度疲劳为度,保持合适的体重,戒烟酒,均衡饮食。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稳定的情绪,舒畅、平衡良好的心态。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4周、6周后的空腹血糖(fastingblood-glucose,FBG)、餐后2h血糖(2 hour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生活质量、抑郁自评量表( SDS)、焦虑自评量表(SAS)等指标。

1.4 判断标准

应用 SDS、SAS量表评定患者抑郁、焦虑障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糖尿病生活质量调查表(DQOL)。

1.5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以标准差()表示,两组间分析采用t检验,多样本均数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FBG、PBG、HbA1C、神经缺损程度和生活质量比较

两组患者FBG、PBG、HbA1C随治疗进行明显下降,观察组FBG治疗4周、24周后与对照组比较(t1=2.69,t2=2.9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神经缺损程度和生活质量在治疗前均重于对照组(t3=27.10,t4=-28.61,P<0.05);观察组随着治疗的进行神经缺损程度与情感障碍得到明显改善(t4w=7.76,t24w=8.13,均P<0.05);观察组随着治疗的进行生活质量逐渐的明显改善(t4w=-12.26,t24w=-13.12,均P<0.05)。见表 1。

2.2 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SDS、SAS量表评分比较

观察组的SAS和SDS评分随治疗的进行逐渐降低,情绪障碍明显改善,在4周、24周后与治疗前比较(SAS:t4w=7.37,t24w=7.10,SDS:t4w=5.85,t24w=5.58,均P<0.05)。见表2。

3 讨论

糖尿病性脑血管病是指由糖尿病所并发的脑血管意外疾病,在血糖、脂肪、蛋白质等代谢紊乱的基础上,容易形成血栓,引起脑卒中。目前则是糖尿病患者致死或致残的主要原因[7]。DM患脑血管病变比非糖尿病人高24倍,且病死率高、致残率高,严重影响着患者的身体健康与生活质量[8]。而糖尿病性脑血管病患者生活质量差,病程长,对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很大的经济压力和社会负担[9]。目前,糖尿病还没有方法完全根治,很多患者不能坦然面对,容易产生抑郁、焦虑的心理问题[10],情绪障碍反过来又会影响糖尿病病情,使其加重,形成恶性循环。糖尿病性脑血管病包括颅内大血管病变和微血管病变[11]。焦虑、抑郁情绪是脑血管病的常见并发症,有专家研究发现,抑郁的发病率为 25%~79%,焦虑的发病率为 62%~79%,有25%的糖尿病患者死于脑血管病[12-13]。

本研究结果提示,两组患者FBG、PBG、HbA1C随治疗进行明显下降,观察组FBG治疗4周、24周后与对照组比较(t1=2.69,t2=2.9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认为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效果存在差异;观察组的神经缺损程度和生活质量治疗前均重于对照(t3=27.10,t4=-28.61,P<0.05);观察组随着治疗的进行神经缺损程度与情感障碍得到明显改善(t4w=7.76,t24w=8.13,均P<0.05);观察组随着治疗的进行生活质量逐渐的明显改善(t4w=-12.26,t24w=-13.12,均P<0.05);观察组的SAS和SDS评分随治疗的进行逐渐降低,在4周、24周后与治疗前比较(SAS:t4w=7.37,t24w=7.10,SDS:t4w=5.85,t24w=5.58,均P<0.05)。综上所述,糖尿病性脑血管病患者的情绪障碍问题得到健康恢复,有助于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也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情障障碍的改善,有助于患者的血糖控制,可明显降低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可有效促进神经功能的康复及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王芳,张敏,都冬梅,等.辨证施护对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感及负性情绪的影响[J].河南中医,2014,34(1):184-186.

[2] 孙颖,赵群峰,陈倩倩,等.糖尿病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4):917-920.

[3] 孙华.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病的针灸治疗[J].中国临床医生,2011,39(11):24-25.

[4] 尹厚英,聂利.延续护理对糖尿病出院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现代医药卫生,2014,30(6):914-915.

[5] 胡郁刚, 刘小翠.文拉法辛联合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焦虑抑郁疗效观察[J].河北医学,2014,20(3):437-439.

[6] 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28-1030.

[7] 龙丹.糖尿病性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及预防研究现状[J].中国实用医药,2009,4(9):227-229.

[8] 李健云.糖尿病性脑血管疾病的护理及生活指导[J].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35(1):136-137.

[9] 黄海波,杨诚,刘陈先,等.糖尿病性脑血管病情绪障碍危险因素的临床对照研究[J].中国医学工程,2013,21(11):28-29.

[10] 杨诚,刘陈先,黄海波.糖尿病性脑血管病情绪障碍的危险因素的临床对照研究[J].当代医学,2013,19 (35):27-30.

[11] 周厚广,董强,胡仁明.糖尿病性脑血管病的研究进展[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09,6(1):49-53.

[12] 杨青云,陈玉成.早期药物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焦虑症状改善及神经功能康复的临床疗效[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0,20(11):1742-1746.

[13] 周炯,王百辰.糖尿病性脑血管病流行病学与发病机理研究进展[J].浙江医学,2005,27(12):955-957.

(收稿日期:2014-04-22)endprint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一种严重影响人类身体健康的心身疾病,脑血管病(cerebro vascular disease)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合并症之一,除了躯体疾病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外,患者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也是影响其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1-2]。DM合并脑血管病临床治疗严格控制血糖是提高疗效、降低脑卒中患者死亡率的关键[3]。同时DM也

直接影响脑血管病的临床表现、病情严重程度以及预后等方面。DM患者脑卒中的病死率、病残率、复发率较高,病情恢复慢[4]。DM患者更易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发病率高达50%以上,情绪障碍造成血糖升高,血糖难控制又影响患者情绪,造成恶性循环[5]。糖尿病性脑血管病的情绪障碍高危险因素早期干预治疗对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2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133例糖尿病脑性脑血管伴发情绪障碍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男75例,女58例,年龄33~78岁,平均(58.7±3.1)岁;选择同时间就诊的129例无情绪障碍的糖尿病性脑血管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均符合1999年WHO制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6];观察组在发病48h内经检查头颅CT或MRI确诊脑卒中的患者,且伴发焦虑抑郁障碍,他们符合CCMD-3 中关于焦虑和(或)抑郁障碍诊断标准。排除标准:有严重心、脑、肝肾疾病者及有精神疾病史与有意识障碍者。而且比较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文化水平、病程、生活环境等基本资料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两组患者进行糖尿病性脑血管疾病的常规治疗,如长时间服用阿司匹林抗凝治疗,均给糖尿病患者医学营养治疗(包括鼻饲),监测血糖,且根据患者自身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并给予控制血压、降血脂、防治感染及早期康复训练等治疗。血糖控制应达到目标水平,空腹血糖<7.0mmol/L,餐后2h血糖<11.1mmol/L。同时,观察组的患者接受抗抑郁药物口服文拉法辛缓释胶囊(惠氏制药公司,J20060015)75mg,1次/d,抗焦虑的药物口服利眠宁(广东南国药业有限公司,H44022691)5~10mg,3次/d治疗;还接受经过专门培训的心理治疗师进行心理治疗,保持心态平衡,节制情欲,修身养性,保持身心健康。通过对患者卫生保健教育,养成健康的生活行为和生活方式。每天进行有规律的有氧运动,以不过度疲劳为度,保持合适的体重,戒烟酒,均衡饮食。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稳定的情绪,舒畅、平衡良好的心态。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4周、6周后的空腹血糖(fastingblood-glucose,FBG)、餐后2h血糖(2 hour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生活质量、抑郁自评量表( SDS)、焦虑自评量表(SAS)等指标。

1.4 判断标准

应用 SDS、SAS量表评定患者抑郁、焦虑障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糖尿病生活质量调查表(DQOL)。

1.5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以标准差()表示,两组间分析采用t检验,多样本均数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FBG、PBG、HbA1C、神经缺损程度和生活质量比较

两组患者FBG、PBG、HbA1C随治疗进行明显下降,观察组FBG治疗4周、24周后与对照组比较(t1=2.69,t2=2.9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神经缺损程度和生活质量在治疗前均重于对照组(t3=27.10,t4=-28.61,P<0.05);观察组随着治疗的进行神经缺损程度与情感障碍得到明显改善(t4w=7.76,t24w=8.13,均P<0.05);观察组随着治疗的进行生活质量逐渐的明显改善(t4w=-12.26,t24w=-13.12,均P<0.05)。见表 1。

2.2 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SDS、SAS量表评分比较

观察组的SAS和SDS评分随治疗的进行逐渐降低,情绪障碍明显改善,在4周、24周后与治疗前比较(SAS:t4w=7.37,t24w=7.10,SDS:t4w=5.85,t24w=5.58,均P<0.05)。见表2。

3 讨论

糖尿病性脑血管病是指由糖尿病所并发的脑血管意外疾病,在血糖、脂肪、蛋白质等代谢紊乱的基础上,容易形成血栓,引起脑卒中。目前则是糖尿病患者致死或致残的主要原因[7]。DM患脑血管病变比非糖尿病人高24倍,且病死率高、致残率高,严重影响着患者的身体健康与生活质量[8]。而糖尿病性脑血管病患者生活质量差,病程长,对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很大的经济压力和社会负担[9]。目前,糖尿病还没有方法完全根治,很多患者不能坦然面对,容易产生抑郁、焦虑的心理问题[10],情绪障碍反过来又会影响糖尿病病情,使其加重,形成恶性循环。糖尿病性脑血管病包括颅内大血管病变和微血管病变[11]。焦虑、抑郁情绪是脑血管病的常见并发症,有专家研究发现,抑郁的发病率为 25%~79%,焦虑的发病率为 62%~79%,有25%的糖尿病患者死于脑血管病[12-13]。

本研究结果提示,两组患者FBG、PBG、HbA1C随治疗进行明显下降,观察组FBG治疗4周、24周后与对照组比较(t1=2.69,t2=2.9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认为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效果存在差异;观察组的神经缺损程度和生活质量治疗前均重于对照(t3=27.10,t4=-28.61,P<0.05);观察组随着治疗的进行神经缺损程度与情感障碍得到明显改善(t4w=7.76,t24w=8.13,均P<0.05);观察组随着治疗的进行生活质量逐渐的明显改善(t4w=-12.26,t24w=-13.12,均P<0.05);观察组的SAS和SDS评分随治疗的进行逐渐降低,在4周、24周后与治疗前比较(SAS:t4w=7.37,t24w=7.10,SDS:t4w=5.85,t24w=5.58,均P<0.05)。综上所述,糖尿病性脑血管病患者的情绪障碍问题得到健康恢复,有助于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也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情障障碍的改善,有助于患者的血糖控制,可明显降低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可有效促进神经功能的康复及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王芳,张敏,都冬梅,等.辨证施护对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感及负性情绪的影响[J].河南中医,2014,34(1):184-186.

[2] 孙颖,赵群峰,陈倩倩,等.糖尿病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4):917-920.

[3] 孙华.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病的针灸治疗[J].中国临床医生,2011,39(11):24-25.

[4] 尹厚英,聂利.延续护理对糖尿病出院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现代医药卫生,2014,30(6):914-915.

[5] 胡郁刚, 刘小翠.文拉法辛联合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焦虑抑郁疗效观察[J].河北医学,2014,20(3):437-439.

[6] 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28-1030.

[7] 龙丹.糖尿病性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及预防研究现状[J].中国实用医药,2009,4(9):227-229.

[8] 李健云.糖尿病性脑血管疾病的护理及生活指导[J].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35(1):136-137.

[9] 黄海波,杨诚,刘陈先,等.糖尿病性脑血管病情绪障碍危险因素的临床对照研究[J].中国医学工程,2013,21(11):28-29.

[10] 杨诚,刘陈先,黄海波.糖尿病性脑血管病情绪障碍的危险因素的临床对照研究[J].当代医学,2013,19 (35):27-30.

[11] 周厚广,董强,胡仁明.糖尿病性脑血管病的研究进展[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09,6(1):49-53.

[12] 杨青云,陈玉成.早期药物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焦虑症状改善及神经功能康复的临床疗效[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0,20(11):1742-1746.

[13] 周炯,王百辰.糖尿病性脑血管病流行病学与发病机理研究进展[J].浙江医学,2005,27(12):955-957.

(收稿日期:2014-04-22)endprint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一种严重影响人类身体健康的心身疾病,脑血管病(cerebro vascular disease)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合并症之一,除了躯体疾病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外,患者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也是影响其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1-2]。DM合并脑血管病临床治疗严格控制血糖是提高疗效、降低脑卒中患者死亡率的关键[3]。同时DM也

直接影响脑血管病的临床表现、病情严重程度以及预后等方面。DM患者脑卒中的病死率、病残率、复发率较高,病情恢复慢[4]。DM患者更易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发病率高达50%以上,情绪障碍造成血糖升高,血糖难控制又影响患者情绪,造成恶性循环[5]。糖尿病性脑血管病的情绪障碍高危险因素早期干预治疗对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2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133例糖尿病脑性脑血管伴发情绪障碍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男75例,女58例,年龄33~78岁,平均(58.7±3.1)岁;选择同时间就诊的129例无情绪障碍的糖尿病性脑血管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均符合1999年WHO制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6];观察组在发病48h内经检查头颅CT或MRI确诊脑卒中的患者,且伴发焦虑抑郁障碍,他们符合CCMD-3 中关于焦虑和(或)抑郁障碍诊断标准。排除标准:有严重心、脑、肝肾疾病者及有精神疾病史与有意识障碍者。而且比较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文化水平、病程、生活环境等基本资料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两组患者进行糖尿病性脑血管疾病的常规治疗,如长时间服用阿司匹林抗凝治疗,均给糖尿病患者医学营养治疗(包括鼻饲),监测血糖,且根据患者自身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并给予控制血压、降血脂、防治感染及早期康复训练等治疗。血糖控制应达到目标水平,空腹血糖<7.0mmol/L,餐后2h血糖<11.1mmol/L。同时,观察组的患者接受抗抑郁药物口服文拉法辛缓释胶囊(惠氏制药公司,J20060015)75mg,1次/d,抗焦虑的药物口服利眠宁(广东南国药业有限公司,H44022691)5~10mg,3次/d治疗;还接受经过专门培训的心理治疗师进行心理治疗,保持心态平衡,节制情欲,修身养性,保持身心健康。通过对患者卫生保健教育,养成健康的生活行为和生活方式。每天进行有规律的有氧运动,以不过度疲劳为度,保持合适的体重,戒烟酒,均衡饮食。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稳定的情绪,舒畅、平衡良好的心态。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4周、6周后的空腹血糖(fastingblood-glucose,FBG)、餐后2h血糖(2 hour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生活质量、抑郁自评量表( SDS)、焦虑自评量表(SAS)等指标。

1.4 判断标准

应用 SDS、SAS量表评定患者抑郁、焦虑障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糖尿病生活质量调查表(DQOL)。

1.5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以标准差()表示,两组间分析采用t检验,多样本均数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FBG、PBG、HbA1C、神经缺损程度和生活质量比较

两组患者FBG、PBG、HbA1C随治疗进行明显下降,观察组FBG治疗4周、24周后与对照组比较(t1=2.69,t2=2.9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神经缺损程度和生活质量在治疗前均重于对照组(t3=27.10,t4=-28.61,P<0.05);观察组随着治疗的进行神经缺损程度与情感障碍得到明显改善(t4w=7.76,t24w=8.13,均P<0.05);观察组随着治疗的进行生活质量逐渐的明显改善(t4w=-12.26,t24w=-13.12,均P<0.05)。见表 1。

2.2 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SDS、SAS量表评分比较

观察组的SAS和SDS评分随治疗的进行逐渐降低,情绪障碍明显改善,在4周、24周后与治疗前比较(SAS:t4w=7.37,t24w=7.10,SDS:t4w=5.85,t24w=5.58,均P<0.05)。见表2。

3 讨论

糖尿病性脑血管病是指由糖尿病所并发的脑血管意外疾病,在血糖、脂肪、蛋白质等代谢紊乱的基础上,容易形成血栓,引起脑卒中。目前则是糖尿病患者致死或致残的主要原因[7]。DM患脑血管病变比非糖尿病人高24倍,且病死率高、致残率高,严重影响着患者的身体健康与生活质量[8]。而糖尿病性脑血管病患者生活质量差,病程长,对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很大的经济压力和社会负担[9]。目前,糖尿病还没有方法完全根治,很多患者不能坦然面对,容易产生抑郁、焦虑的心理问题[10],情绪障碍反过来又会影响糖尿病病情,使其加重,形成恶性循环。糖尿病性脑血管病包括颅内大血管病变和微血管病变[11]。焦虑、抑郁情绪是脑血管病的常见并发症,有专家研究发现,抑郁的发病率为 25%~79%,焦虑的发病率为 62%~79%,有25%的糖尿病患者死于脑血管病[12-13]。

本研究结果提示,两组患者FBG、PBG、HbA1C随治疗进行明显下降,观察组FBG治疗4周、24周后与对照组比较(t1=2.69,t2=2.9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认为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效果存在差异;观察组的神经缺损程度和生活质量治疗前均重于对照(t3=27.10,t4=-28.61,P<0.05);观察组随着治疗的进行神经缺损程度与情感障碍得到明显改善(t4w=7.76,t24w=8.13,均P<0.05);观察组随着治疗的进行生活质量逐渐的明显改善(t4w=-12.26,t24w=-13.12,均P<0.05);观察组的SAS和SDS评分随治疗的进行逐渐降低,在4周、24周后与治疗前比较(SAS:t4w=7.37,t24w=7.10,SDS:t4w=5.85,t24w=5.58,均P<0.05)。综上所述,糖尿病性脑血管病患者的情绪障碍问题得到健康恢复,有助于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也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情障障碍的改善,有助于患者的血糖控制,可明显降低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可有效促进神经功能的康复及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王芳,张敏,都冬梅,等.辨证施护对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感及负性情绪的影响[J].河南中医,2014,34(1):184-186.

[2] 孙颖,赵群峰,陈倩倩,等.糖尿病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4):917-920.

[3] 孙华.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病的针灸治疗[J].中国临床医生,2011,39(11):24-25.

[4] 尹厚英,聂利.延续护理对糖尿病出院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现代医药卫生,2014,30(6):914-915.

[5] 胡郁刚, 刘小翠.文拉法辛联合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焦虑抑郁疗效观察[J].河北医学,2014,20(3):437-439.

[6] 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28-1030.

[7] 龙丹.糖尿病性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及预防研究现状[J].中国实用医药,2009,4(9):227-229.

[8] 李健云.糖尿病性脑血管疾病的护理及生活指导[J].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35(1):136-137.

[9] 黄海波,杨诚,刘陈先,等.糖尿病性脑血管病情绪障碍危险因素的临床对照研究[J].中国医学工程,2013,21(11):28-29.

[10] 杨诚,刘陈先,黄海波.糖尿病性脑血管病情绪障碍的危险因素的临床对照研究[J].当代医学,2013,19 (35):27-30.

[11] 周厚广,董强,胡仁明.糖尿病性脑血管病的研究进展[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09,6(1):49-53.

[12] 杨青云,陈玉成.早期药物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焦虑症状改善及神经功能康复的临床疗效[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0,20(11):1742-1746.

[13] 周炯,王百辰.糖尿病性脑血管病流行病学与发病机理研究进展[J].浙江医学,2005,27(12):955-957.

(收稿日期:2014-04-22)endprint

猜你喜欢

相互关系抑郁焦虑
农业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和盈利能力关系研究
产前个性化心理护理对初产妇焦虑、抑郁心理及分娩方式的影响
社区在册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分析
西方女性摄影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恐慌与愤怒,焦虑与恐惧
谈谈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的融合
国际贸易理论与国际分工理论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