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紫砂壶在现代艺术上的重构思考

2014-08-29顾婷

江苏陶瓷 2014年3期
关键词:陶艺家紫砂壶紫砂

顾婷

(宜兴 214221)

延续传统文化的艺术价值,是当下大众文化艺术不可避免的一种现象。复古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复古成为一种霸权而占据了当下文化的主导地位,把新生的艺术生存空间挤压而亡。更需警惕的是借延续传统文化之名,行庸俗之实的现象,最终导致艺术发展的停滞不前。紫砂陶艺工作者应该冲破传统思维的限制,突破传统个性鲜明的作品,这种艺术形象才会具有强大的艺术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使人看到新奇之物而高度兴奋,从中得到最大限度的艺术享受。

1 紫砂壶艺创新的需求

紫砂壶艺本身有创新的需求,不同的时代,人们的审美眼光和对美的感知有时代性。当代陶艺家在设计紫砂壶的款式时,对壶艺自身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对于当代紫砂壶艺的设计而言,其创造应具有自己的特征:一是紫砂艺术的时代性,二是其工艺形象具有新颖独特的艺术创意,三是在逻辑思维上具有简洁明快的紫砂语言,四是从视觉上具有鲜明强烈的形式美感。当代的紫砂艺术家面对传统造型的紫砂壶,需具有批判与质疑的精神,在对流俗艺术作品敢于提出抵御与反抗的前提下,开拓进取,不断创新,这是各行各业和整个人类社会发展前进的源泉和动力,创造和创新也应该成为当代陶艺家的素质要求。

2 紫砂壶在现代艺术上的重构

紫砂壶在现代艺术上的重构,是指紫砂壶器与当下流行的艺术理念、现代人的审美观相结合,从而演绎出一种与传统壶艺既相互联系,又有所创新的艺术表现形式。强调重建艺术主体,强调当代艺术的话语重构,并非是回避传统的壶艺。紫砂壶在现代艺术上的重构,作为视觉文化的当代艺术本身就在文化研究的范畴之内,强调的是审美的立场和凸现符合现代人审美观念的视觉性。现代艺术家将自己内在独特的心灵经验推向壶器的形象而说话,使艺术主体的面貌清晰地呈现。

图1 平安如意壶

以紫砂“平安如意壶”为例(如图1),此壶强调重建艺术造型的重构。“平安如意壶”为紫砂壶形制中少见的极扁造型,艺趣盎然,造型奇特挺拔,器型线面屈曲和谐,寓潇洒于纤巧中,形虽扁而气度却昂,刚柔相济,是紫砂壶中的精品。小巧的嘴与小圆把,配置壶体端庄而秀美,这样朴致、凝重的小壶,正是自酌自饮和清赏的珍器。“平安如意壶”的形状酷似花瓶,因谐音“平”而被视为驱邪得福的象征。选择经典的花瓶造型作为此壶的主体形状来设计,并在壶把上设计出了贴切灵动的吊环,壶肩上的如意纹样装饰更是细腻有加,壶体上还出现许多铺砂的表现手法,有的像天上流走的锦云,有的似礼花漫天绽放,有的近似富贵天路上的金砂,这是一种对太平盛世、繁荣景象、国富民强、万事如意的美好祈福。

图2 一路连科壶

紫砂“一路连科壶”强调重建艺术的主体性(如图2),并着重于文化的重构。欣赏“一路连科壶”的美,需从它的形体开始。此壶的主要特色是壶体以一条抛物线结合而成,从壶口到壶底,再到另一边的壶口润滑别致,壶身圆融,上下收缩自如。抛物线得当的运用,使壶身给人的感觉是刚中有柔、和顺有劲。壶身呈“金字塔”式,造型简练、古朴大方、观赏端庄。壶嘴为鹭鸟形,与壶把、壶身、三足遥相呼应,惟妙惟肖。壶身用铺砂的莲瓣装饰,中国的隐喻和口彩文化在这里被演绎得淋漓尽致。官帽形的壶钮更是呼应主题,起到了画龙点睛的重要作用。 “鹭”与“路”谐音,“莲”与“连”谐音,因此,紫砂“一路连科壶”寓意事业顺达,犹如考场连接登科,表现了对美好人生的祈福,祁祝在人生和事业的道路上能够幸运无限,富贵与荣耀一路荣华。

紫砂走到今天,无不是靠传承和创新。紫砂艺术是陶艺家在实践中摸索,并日趋成熟的工艺程序、制作技法、装饰手段等,都是以传统民族文化的重要内涵为基础的。但由于对创造力的崇尚,我们承认传统艺术与美的观念已经陈旧了,紫砂壶在现代艺术上的重构,能够重新唤起观者的审美感官。因此,创造形式以及调配形式因素的能力,依然是一个紫砂艺术家之所以为艺术家而非匠人的特质所在。现代紫砂壶艺以千奇百态的形式,让艺术不仅超越了公众的视觉经验,更是超越了日常的常规,使艺术依然游离于普通公众之外。然而,紫砂壶作为一种实用性强的器皿,一旦融入了艺术创造的新鲜养分,也给了我们的饮茶休闲生活增添了不少乐趣。

[1]也谈紫砂壶艺术的文化内涵[J].新华网.2012.01.24.

[2]张德兴.反叛与围困——有关西方现代艺术的一种理解[J].复旦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05.14..

猜你喜欢

陶艺家紫砂壶紫砂
此时无声胜有声——论紫砂壶“谦德提梁”的创作
顾景舟洋桶紫砂提梁壶
大巧若拙,大拙至美——浅谈紫砂壶“供春”的传承与创新
论紫砂壶“洞天福地”的创作
大美紫砂,无声的艺术——论紫砂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紫砂壶的自然意趣——紫砂壶“怡情”创作漫谈
画家张宜与紫砂
文质彬彬的紫砂新境——吴鸣紫砂艺术品读
陶元浴素——中国当代陶艺家黑白影像(NO.2)
陶元浴素——中国当代陶艺家黑白影像(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