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追寻最大的幸福

2014-08-29党金山

共产党员·下 2014年8期
关键词:政和老干部局长

党金山

为老干部服务,

就得俯下身子,放下架子

刚一上任,季凤龙就对全区老干部作出了这样一个承诺:“我是新来的局长,就是为老干部服务的。我的电话24小时开机,保证随叫随到。”话一出口,很多老干部都将信将疑。可季凤龙做的一件事儿,让大家真正竖起了大拇指。

2010年9月1日凌晨2点,老干部荒蓬的女儿拨通了季凤龙的电话。原来,因为举报楼下一家扰民的饭店,遭到了饭店老板的报复,半夜家里的玻璃被打碎了,吓得老人心脏病发作。季凤龙放下电话后,连夜赶到老人家中安慰。天一亮,季凤龙先是把玻璃安好,然后就不断地跑工商局、综合执法局等相关部门。最后,扰民的饭店被吊销了营业执照。事后,荒蓬握着季凤龙的手连声道谢。因为这件事,季凤龙也受到饭店老板的威胁,但他仍毫不畏惧地把事情解决了。就这样,季凤龙的电话很快就被300多位老干部和家属记了下来,成了应急电话的首选。

老干部局总共3个人,季凤龙凭着在部队20多年练就的汽车驾驶和修理技能,既当局长又是司机,不管啥苦活儿、累活儿,他都揽过来。老干部们经常感慨:“凤龙呀,一丁点儿的局长架子都没有,倒像个勤务兵!”

为老干部服务,

就要视他们如父母

听说退休干部于月初重病在床,季凤龙就立刻带上水果、鸡蛋,赶到于月初家探望。此后,不管工作有多忙,他都要抽空去看望于老。于月初在临终前给区委书记写了一封感谢信:“我真没想到,季局长第一天上任,第二天就来看我,让我在生命的最后时光再次感受到组织的关怀和温暖。有这样的局长,是我们的福气。感谢区委培养出了这样的好干部。”

看到破烂不堪的老干部活动室,季凤龙的心里真不是滋味。为了省钱,季凤龙开始自己动手装修。由于天热,着急上火,加上过度劳累,季凤龙的心脏病又犯了。可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两个星期的奋战,活动室在他的努力下终于焕然一新,并换上了新桌子,买了新电视。看着老干部们高兴地活动、学习时,季凤龙擦了擦脸上的汗珠,露出了幸福的笑容。现场有人不解地问他:“为了那些老干部,你累成这样,图个啥?”季凤龙淡然一笑:“这些老干部对国家作出过贡献,他们应该得到社会的关爱和尊重,他们满意就是我最大的幸福。这就是我所追求的。”

言出必行。上任后不久,季凤龙便将老干部们全部走访一遍,化解了不少矛盾,帮助老干部们解决大小难题不计其数。一传十,十传百,很快,老干部们不管有啥事都爱找像儿子一样的“小季”说说。而季凤龙总是不厌其烦地倾听,尽心竭力地帮助,因为他深刻体会到:“服务老干部,就要做到‘不是亲人,但比亲人更贴身;不是儿女,但比儿女更贴心。只有感情到位,才能服务到位;只有全心全意,才能千方百计,真正把关爱和温暖送到每一名老干部的心窝里。”

为老干部服务,

就要把工作做到他们的心坎上

2011年6月,家住农村的离休干部何学武,房子年久失修,屋顶大面积漏雨,他的儿子却不管不问。为了解决何老的困难,季凤龙多次到何老的子女家做工作,为老人送去被褥、米、油等生活用品,还自掏腰包2000多元修缮了房屋。眼见天气渐渐转冷,季凤龙特意买来一整车柴禾送给老人烧炕取暖。何老握着季凤龙的手,老泪纵横地说:“你真是比我的儿子还亲啊!”

老干部孙政和是个老上访户,常年为个人身份问题到省、市上访,甚至上访到中组部,但他的问题始终未得到解决。虽然他的上访理由并不充分,季凤龙考虑到孙政和年事已高,这心愿要是一直不解决,最终必然会严重影响他的晚年生活。于是,季凤龙找到其原单位,经过认真翔实的调查,付出了很多努力,最终为孙政和解决了个人身份问题。

人心都是肉长的,季凤龙的真心帮助感动了孙政和。孙老专门写了很多封感谢信,寄送给各级组织部门。就这样,过去的上访信变成了感谢信。

为老干部服务,

就要挑好这副重担

季凤龙的“热心肠”远近闻名,只要老干部遇到什么难题,他都想办法尽快妥善解决。2011年,他了解到拖欠冬季采暖费遗留问题非常严重,金额达110多万元。这已成为不少老干部的心病,为此事上访屡屡发生,甚至有的老干部去世了都没有拿到采暖费。季凤龙马上向区委、区政府反映,并及时拟订了清欠采暖费方案。在区财政紧张的情况下,元宝区仍决定补发拖欠已故的老干部采暖费近30万元,其余的80多万元在去年底也已全部结清。当老干部们拿着10多年的发票领采暖费的时候,感动地说:“季凤龙对我们这些老骨头真是没说的,他的好,我们都记着!”

多年来,季凤龙始终把老干部的冷暖摆在第一位,就连他自己也记不清为他们尽过多少“孝道”,跑过多少腿,花过多少钱,协调解决了多少件难事。可有几个数字却是不争的事实:季凤龙在任元宝区老干部局局长4年多时间里,370多名老干部连续4年无一人上访。

服务社会,

决不计较个人得失

在做好老干部工作的同时,季凤龙始终没有忘记那些困难群众。

贫困学生李涛在接到大连理工大学的入学通知书时,却面临着学费不够的窘境。季凤龙不但资助李涛顺利地走进大学校门,还一直资助他读完大学。而李涛只是季凤龙捐资助学的困难学子之一。多年来,季凤龙先后资助了十几名贫困学生,为了他们的学业和未来,他舍得倾其所有。

其实,季凤龙的家庭也很困难。刚从部队转业时,妻子下岗,女儿上学,他每月的工资只有1000余元,这可是一家三口的唯一生活来源。季凤龙一年四季穿的是旧军装、旧皮鞋;家里吃的“主打菜”就是农村老家送来的土豆、辣椒;直到2009年,一家三口住的仍是岳父单位分配的37平方米的非产权房;上下班骑的是一辆连小偷都不稀罕的破旧自行车……可就是这样的家境,季凤龙竟先后资助贫困战士、下岗职工、困难学生、残疾病人和孤寡老人共200多人,几十年来,季凤龙个人捐款捐物价值超过20万元。

众人拾柴火焰高。为了更好地帮助别人,2010年,季凤龙成立了“爱心敬老服务队”,队员由最初的十几人发展到现在的500多人。至今,“爱心敬老服务队”已为多个贫困家庭、孤寡老人捐款捐物累计20余万元。

季凤龙先后3次荣立三等功,3次获得学雷锋银质奖章,4次荣获“辽宁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还荣获了“辽宁省劳动模范”“辽宁省先进老干部工作者”“辽宁省学雷锋学郭明义先进个人”等称号。今年5月,他被评为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全国模范军转干部”,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接见。

季凤龙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他还在续写服务老干部、无私奉献的新篇章。“从部队到地方,转业不转志,变化的是岗位,不变的是责任。”这就是季凤龙,一个追求幸福、永远快乐的“活雷锋”。

猜你喜欢

政和老干部局长
北京老干部之歌
方政和
做好老干部管理工作的思考
政和苏区精神的内涵
政和白茶
政和白茶
老干部关心下一代 我们更应关心老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