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影响我国寿险有效需求因素的比较分析

2014-08-28李巧玲

关键词:误差修正模型寿险业

李巧玲

摘要:随着我国寿险业务的恢复,我国的寿险业取得了突破式发展。但自1998年以来,我国的寿险业发展遭遇瓶颈期,增长速度明显放缓,需求不足问题越来越成为制约我国寿险业发展的重要原因。为保证我国寿险业有效需求的持续稳定增长,本文从经济学角度对影响寿险有效需求的因素进行了一系列比较和分析,并建立起了一个误差修正模型(又称ECM),科学地分析和阐释了各项影响我国寿险有效需求的因素间的关系,并就如何建立起一整套科学合理的寿险有效需求目标模式,以推动我国寿险有效需求的健康稳定发展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寿险业 有效需求 误差修正模型 序列数据处理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重要时期,机遇与挑战并存。为了保障我国发展方式转型的顺利完成,政府部门必须积极协调各项经济社会事务间的关系,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实现跨越式发展。而保险业作为我国金融的重要组成之一,在推动经济转型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受地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我国的地区保险业,特别是寿险业发展严重不均,具有很强的不均衡性,供需矛盾越来越激化,造成了有效需求不足,市场竞争格局难以形成,不利于我国寿险业的长远发展。因此,为推动我国寿险业的持续稳定发展,我们必须通过一系列科学有效的研究分析,最终找出影响我国寿险有效需求的各项因素,从而有效缓解我国寿险业的供需矛盾。

1 寿险有效需求概念的界定

要想确保寿险有效需求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首先就要明确寿险有效需求的基本定义和概念。目前,国际上通用的寿险有效需求一般表述为:寿险需求指的是在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对寿险业的总预期值以及其实际得到的经济补偿。受寿险标得物自身属性的限制,寿险与财产险相比,其保险对象主要为人的身体和寿命,难以根据保险标得的价值来确定其保险金额,而要根据实际投保人协定的金额来支付保险金额。由此可知,影响寿险需求的因素除社会经济结构、经济发展水平、社会文化、人口状况以及社会保障状况外,还包括投保人的收入水平、风险意识以及各项社会制度等,与投保人的保险购买力联系紧密。寿险需求与被保险人的自然死亡率无关,是一种可以实现的需求。其中寿险保费收入(Premium Income of Life Insurance)简记为PI是衡量我国寿险有效需求的最重要指标。

2 误差修正(EMC)模型的建立

在研究寿险需求理论时,我们通常会借助一个误差修正模型来帮助分析,以其更为高效简介地表现各项寿险需求因素间的逻辑联系。在建立误差修正模型时,对于那些非稳定的时间序列,必须先借助差分法将其转变为稳定序列后,方可建立起分析模型。

2.1 变量的选取 在研究和比较影响寿险的各项有效需求因素时,首先要进行的一项工作就是变量选取,通过分析和筛选确定最终影响因素。在进行选择时,我们必须要考虑到需求因素的个数和数据限制,通过分类的方式选取不同角度的需求指标。

宏观经济因素指标选择国内生产总值(GDP)、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DCCI)、居民消费水平(PC)、消费价格指数(CPI);人口因素指标选择总人口(PC)和赡养系数(CO);替代产品指标选择社会保障福利费用(SSW);经济体制和经济结构指标选择市场化水平(DM)和金融深化度(DF)。

2.2 序列数据的处理及检验

2.2.1 样本数据的来源及处理。本文根据历年的寿险年鉴统计和金融年鉴统计,收集和整理了自1982年至2012年这一时期内我国寿险年度总收入统计数据,研究了保费收入的变化情况,并分析了影响其变化情况的诸多因素。其中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在1994年改变了原有的保费收入统计口径,不再将储金收入列入总保费收入范围。同时,为了保证我国寿险保费统计数据的连续性,我国还取消了原有的总保费收入标准,不再计算短期寿险的储金收入,使得其收费稳定性进一步加强。

除保费收入之外,名义利率收入也是寿险业的收入来源之一,其计算方式为以一年为期,将银行的整存整取利率作为其名义利率,按照时间取其加权平均。而在选取居民消费水平时,采取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的平均消费水平加权平均的方式进行计算,这种处理方式更能体现全国人均消费的实际水平。福利费用则是由中国统计年鉴中保险福利费用的支出和福利救济组成,并在计算时扣除了二者的交叉部分。

2.2.2 序列平稳性分析。一般情况下,只有在时间序列数据保持稳定的情况下,才能确保其回归分析结果的真实有效性,否则会导致结果数据无效,影响回归效果。因此,为提高序列数据的精确性和稳定性,首先要做的工作就是数据平稳性检验,选取部分变量对数,使其数据变化趋于平稳。

通过分析对比我们可以得出变量值一般通过一阶单整序列排列的方式,一阶差分较为平稳,体现了当前金融市场的利率水平、金融深度、市场水平和消费水平等。

2.2.3 协整关系检验。另外,我们还可以通过研究变量与寿险保费收入之间的协整检验结果,得出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总人口、市场水平、利率水平等与寿险保费之间的长效均衡关系,这些变量与寿险保费的变化趋势具有一致性。

2.2.4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Bivariate Granger Causality Test)。经过以上一系列的数据处理和检验,我们可以得出这些变量和寿险保费之间的联系性,并判定其是否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即变量间的相互依存关系。总体来看,目前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人口状况、赡养系数、居民消费水平以及金融深度等均与我国的寿险保费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须妥善处理,在不影响整体格局的前提下,适当调整其内部构成关系,从而优化整体布局,充分发挥其整体功效。

2.3 误差修正(EMC)模型的建立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得知目前我国寿险的保费(lnPI)序列是I(1)序列,寿险保费需经过其一阶滞后方可做回归分析,其方程残差序列较为平稳,数据波动性不明显。而根据寿险保费与各项变量间的关系可知,寿险保费与各变量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并最终构成杰兰格因果联系。将寿险保费作为主要因变量,对其一阶滞后和GDP及其滞后做出回归分析,建立起一个完整的误差修正模型,可以得出:endprint

InPIt=0.779InPIt-1-0.203InGDPt+2.163InGDPt-1+εt(1)

其中,三个自变量系数的t检验在达到5%时,其水平下降显著,经过调整后,R2=0.988455。在方程(1)中两端同时减去InPIt-1,经过一系列整合我们可以最终得到:

(3)式清晰地展示了我国寿险保费与国内生产总值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其中随着我国的GDP每增长1个单位,其寿险保费金额就相应地增长8.906个单位。

同理,我们将寿险保费作为基础因变量,建立起一套以滞后项和剩余变量为主体的误差修正模型,可最终得到以下结果:

InPIt=-1.110InDCCIt+0.724InPIt-1+1.289InDCCIt-1+

εt(4)

InPIt=0.191InSSWt+0.776InPIt-1+εt(5)

InPIt=-39.825InGPt+0.750InPIt-1+40.519InDCCIt-1+

εt(6)

InPIt=4.934+1.548InCOt+0.734InPIt-1+εt(7)

InPIt=-4.329+1.137InPCt-1+0.583InPIt-1+εt(8)

InPIt=0.434-0.576InIRDt+0.782InPIt-1+0.336InIRDt-1+

εt(9)

InPIt=1.231+2.536InDFt+0.717InPIt-1-1.801InDFt-1+

εt(10)

InPIt=2.631+4.627InDMt+0.675InPIt-1+εt(11)

通过上述结果分析,我们可知我国的寿险保与居民储蓄存款余额水平、利率水平、金融深度以及社会福利情况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而寿险的有效需求与人口数量和年龄结构呈正相关关系,年龄越大其寿险需求量就越高。同时,随着我国银行利率水平的上升,寿险产品的价格就随之上调,其有效需求量也就随之下降。另外,金融深度和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与寿险有效需求呈正相关关系,金融深度越高,寿险有效需求量越大;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越大,寿险需求量越大。

3 促进寿险有效需求发展的建议

为进一步调整我国当前的寿险需求结构,统筹兼顾,不断提升其寿险需求量,具体来说,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3.1 加快寿险有效需求增长方式转型 随着全球金融危机影响范围的进一步扩大,我国寿险业的内部和外部发展环境也发生了相应变化,传统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已经不适应新形势下国民经济发展对我国寿险业的需求。因此,加快寿险有效需求增长方式,推动粗放型增长方式向集约型增长方式的转变,对于促进我国寿险业的健康稳定发展意义重大。我国在1982至1998年这一阶段,寿险业的有效需求增长过快,造成寿险企业资金充足率持续下降,其偿付能力也随之降低,严重地影响了其寿险有效需求的持续稳定性。

3.2 积极拓展融投资渠道,建立健全风险处理机制 目前我国的寿险业融资渠道较为单一,主要依靠银行等融资机构,融资机制发展不健全,这就严重影响了我国寿险业的长效稳定发展。因此,要想解决当前的融资难题,进一步完善融资机制,寿险业应积极利用自身行业优势,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加强与银行业的合作与交流,建立健全风险处理机制,有效降低金融风险,提高寿险资金投资的回报率。

3.3 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将寿险业逐步纳入法治轨道 目前,我国尚未建立起较为系统完善的寿险法律法规体制,在寿险代理、寿险中介、寿险公估以及营销上还存在一定的法律空白。因此,加快建立以保险法为核心的寿险法律法规体系,不断明确我国保险法的实际实施范围和相关要求,并逐步建立和完善相关配套法律法规体系,从而保障寿险潜在需求人群的合法权益,加快其从潜在需求向有效需求的转化进程。

3.4 完善寿险监督机制,逐步建立起完善的考评机制 当前,我国的寿险业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其市场调节机制功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寿险业必须加快建立和完善其监督机制,确保各项经营活动安全有效。另外,寿险业还要逐步建立起一套覆盖面广的考评机制,针对寿险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反馈,不断提高其偿付能力,有效保障寿险人的人身安全,全面提升寿险行业的整体服务水平。

3.5 强化寿险业的风险预防意识,加强寿险宣传推广力度 整体来看,我国居民的寿险意识仍有待提高,寿险投保率仍处于较低水平。因此,寿险业应积极通过各种主题活动加强寿险的宣传推广力度,使居民逐渐认识到寿险的重要性。

4 小结

本文从经济学角度入手,综合分析和研究了影响我国寿险的有效需求因素,在明确寿险有效需求的概念的基础上,建立起一个误差修正模型,针对国内当前寿险有效需求当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做了量化定性比较,并运用经济学理论内容进行了深度剖析,为我国今后的寿险有效需求目标模式建立提供了良好借鉴。

参考文献:

[1]陈之楚.我国寿险需求决定因素分析[J].保险研究·专论,2004.6:7-10.

[2]肯尼恩·布莱克,哈罗德·斯基博,孙祁祥等译.人寿与健康保险(第十三版)[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年8月第1版.

[3]刘珺.农村寿险需求的影响因素分析及营销策略选择[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4):49-51.

[4]程杰.长期护理保险在我国的有效需求分析[J].黑龙江对外经贸,2011(11).

[5]吴祥佑.基于logistic模型的寿险需求实证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2).endprint

InPIt=0.779InPIt-1-0.203InGDPt+2.163InGDPt-1+εt(1)

其中,三个自变量系数的t检验在达到5%时,其水平下降显著,经过调整后,R2=0.988455。在方程(1)中两端同时减去InPIt-1,经过一系列整合我们可以最终得到:

(3)式清晰地展示了我国寿险保费与国内生产总值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其中随着我国的GDP每增长1个单位,其寿险保费金额就相应地增长8.906个单位。

同理,我们将寿险保费作为基础因变量,建立起一套以滞后项和剩余变量为主体的误差修正模型,可最终得到以下结果:

InPIt=-1.110InDCCIt+0.724InPIt-1+1.289InDCCIt-1+

εt(4)

InPIt=0.191InSSWt+0.776InPIt-1+εt(5)

InPIt=-39.825InGPt+0.750InPIt-1+40.519InDCCIt-1+

εt(6)

InPIt=4.934+1.548InCOt+0.734InPIt-1+εt(7)

InPIt=-4.329+1.137InPCt-1+0.583InPIt-1+εt(8)

InPIt=0.434-0.576InIRDt+0.782InPIt-1+0.336InIRDt-1+

εt(9)

InPIt=1.231+2.536InDFt+0.717InPIt-1-1.801InDFt-1+

εt(10)

InPIt=2.631+4.627InDMt+0.675InPIt-1+εt(11)

通过上述结果分析,我们可知我国的寿险保与居民储蓄存款余额水平、利率水平、金融深度以及社会福利情况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而寿险的有效需求与人口数量和年龄结构呈正相关关系,年龄越大其寿险需求量就越高。同时,随着我国银行利率水平的上升,寿险产品的价格就随之上调,其有效需求量也就随之下降。另外,金融深度和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与寿险有效需求呈正相关关系,金融深度越高,寿险有效需求量越大;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越大,寿险需求量越大。

3 促进寿险有效需求发展的建议

为进一步调整我国当前的寿险需求结构,统筹兼顾,不断提升其寿险需求量,具体来说,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3.1 加快寿险有效需求增长方式转型 随着全球金融危机影响范围的进一步扩大,我国寿险业的内部和外部发展环境也发生了相应变化,传统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已经不适应新形势下国民经济发展对我国寿险业的需求。因此,加快寿险有效需求增长方式,推动粗放型增长方式向集约型增长方式的转变,对于促进我国寿险业的健康稳定发展意义重大。我国在1982至1998年这一阶段,寿险业的有效需求增长过快,造成寿险企业资金充足率持续下降,其偿付能力也随之降低,严重地影响了其寿险有效需求的持续稳定性。

3.2 积极拓展融投资渠道,建立健全风险处理机制 目前我国的寿险业融资渠道较为单一,主要依靠银行等融资机构,融资机制发展不健全,这就严重影响了我国寿险业的长效稳定发展。因此,要想解决当前的融资难题,进一步完善融资机制,寿险业应积极利用自身行业优势,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加强与银行业的合作与交流,建立健全风险处理机制,有效降低金融风险,提高寿险资金投资的回报率。

3.3 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将寿险业逐步纳入法治轨道 目前,我国尚未建立起较为系统完善的寿险法律法规体制,在寿险代理、寿险中介、寿险公估以及营销上还存在一定的法律空白。因此,加快建立以保险法为核心的寿险法律法规体系,不断明确我国保险法的实际实施范围和相关要求,并逐步建立和完善相关配套法律法规体系,从而保障寿险潜在需求人群的合法权益,加快其从潜在需求向有效需求的转化进程。

3.4 完善寿险监督机制,逐步建立起完善的考评机制 当前,我国的寿险业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其市场调节机制功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寿险业必须加快建立和完善其监督机制,确保各项经营活动安全有效。另外,寿险业还要逐步建立起一套覆盖面广的考评机制,针对寿险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反馈,不断提高其偿付能力,有效保障寿险人的人身安全,全面提升寿险行业的整体服务水平。

3.5 强化寿险业的风险预防意识,加强寿险宣传推广力度 整体来看,我国居民的寿险意识仍有待提高,寿险投保率仍处于较低水平。因此,寿险业应积极通过各种主题活动加强寿险的宣传推广力度,使居民逐渐认识到寿险的重要性。

4 小结

本文从经济学角度入手,综合分析和研究了影响我国寿险的有效需求因素,在明确寿险有效需求的概念的基础上,建立起一个误差修正模型,针对国内当前寿险有效需求当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做了量化定性比较,并运用经济学理论内容进行了深度剖析,为我国今后的寿险有效需求目标模式建立提供了良好借鉴。

参考文献:

[1]陈之楚.我国寿险需求决定因素分析[J].保险研究·专论,2004.6:7-10.

[2]肯尼恩·布莱克,哈罗德·斯基博,孙祁祥等译.人寿与健康保险(第十三版)[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年8月第1版.

[3]刘珺.农村寿险需求的影响因素分析及营销策略选择[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4):49-51.

[4]程杰.长期护理保险在我国的有效需求分析[J].黑龙江对外经贸,2011(11).

[5]吴祥佑.基于logistic模型的寿险需求实证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2).endprint

InPIt=0.779InPIt-1-0.203InGDPt+2.163InGDPt-1+εt(1)

其中,三个自变量系数的t检验在达到5%时,其水平下降显著,经过调整后,R2=0.988455。在方程(1)中两端同时减去InPIt-1,经过一系列整合我们可以最终得到:

(3)式清晰地展示了我国寿险保费与国内生产总值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其中随着我国的GDP每增长1个单位,其寿险保费金额就相应地增长8.906个单位。

同理,我们将寿险保费作为基础因变量,建立起一套以滞后项和剩余变量为主体的误差修正模型,可最终得到以下结果:

InPIt=-1.110InDCCIt+0.724InPIt-1+1.289InDCCIt-1+

εt(4)

InPIt=0.191InSSWt+0.776InPIt-1+εt(5)

InPIt=-39.825InGPt+0.750InPIt-1+40.519InDCCIt-1+

εt(6)

InPIt=4.934+1.548InCOt+0.734InPIt-1+εt(7)

InPIt=-4.329+1.137InPCt-1+0.583InPIt-1+εt(8)

InPIt=0.434-0.576InIRDt+0.782InPIt-1+0.336InIRDt-1+

εt(9)

InPIt=1.231+2.536InDFt+0.717InPIt-1-1.801InDFt-1+

εt(10)

InPIt=2.631+4.627InDMt+0.675InPIt-1+εt(11)

通过上述结果分析,我们可知我国的寿险保与居民储蓄存款余额水平、利率水平、金融深度以及社会福利情况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而寿险的有效需求与人口数量和年龄结构呈正相关关系,年龄越大其寿险需求量就越高。同时,随着我国银行利率水平的上升,寿险产品的价格就随之上调,其有效需求量也就随之下降。另外,金融深度和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与寿险有效需求呈正相关关系,金融深度越高,寿险有效需求量越大;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越大,寿险需求量越大。

3 促进寿险有效需求发展的建议

为进一步调整我国当前的寿险需求结构,统筹兼顾,不断提升其寿险需求量,具体来说,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3.1 加快寿险有效需求增长方式转型 随着全球金融危机影响范围的进一步扩大,我国寿险业的内部和外部发展环境也发生了相应变化,传统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已经不适应新形势下国民经济发展对我国寿险业的需求。因此,加快寿险有效需求增长方式,推动粗放型增长方式向集约型增长方式的转变,对于促进我国寿险业的健康稳定发展意义重大。我国在1982至1998年这一阶段,寿险业的有效需求增长过快,造成寿险企业资金充足率持续下降,其偿付能力也随之降低,严重地影响了其寿险有效需求的持续稳定性。

3.2 积极拓展融投资渠道,建立健全风险处理机制 目前我国的寿险业融资渠道较为单一,主要依靠银行等融资机构,融资机制发展不健全,这就严重影响了我国寿险业的长效稳定发展。因此,要想解决当前的融资难题,进一步完善融资机制,寿险业应积极利用自身行业优势,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加强与银行业的合作与交流,建立健全风险处理机制,有效降低金融风险,提高寿险资金投资的回报率。

3.3 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将寿险业逐步纳入法治轨道 目前,我国尚未建立起较为系统完善的寿险法律法规体制,在寿险代理、寿险中介、寿险公估以及营销上还存在一定的法律空白。因此,加快建立以保险法为核心的寿险法律法规体系,不断明确我国保险法的实际实施范围和相关要求,并逐步建立和完善相关配套法律法规体系,从而保障寿险潜在需求人群的合法权益,加快其从潜在需求向有效需求的转化进程。

3.4 完善寿险监督机制,逐步建立起完善的考评机制 当前,我国的寿险业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其市场调节机制功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寿险业必须加快建立和完善其监督机制,确保各项经营活动安全有效。另外,寿险业还要逐步建立起一套覆盖面广的考评机制,针对寿险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反馈,不断提高其偿付能力,有效保障寿险人的人身安全,全面提升寿险行业的整体服务水平。

3.5 强化寿险业的风险预防意识,加强寿险宣传推广力度 整体来看,我国居民的寿险意识仍有待提高,寿险投保率仍处于较低水平。因此,寿险业应积极通过各种主题活动加强寿险的宣传推广力度,使居民逐渐认识到寿险的重要性。

4 小结

本文从经济学角度入手,综合分析和研究了影响我国寿险的有效需求因素,在明确寿险有效需求的概念的基础上,建立起一个误差修正模型,针对国内当前寿险有效需求当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做了量化定性比较,并运用经济学理论内容进行了深度剖析,为我国今后的寿险有效需求目标模式建立提供了良好借鉴。

参考文献:

[1]陈之楚.我国寿险需求决定因素分析[J].保险研究·专论,2004.6:7-10.

[2]肯尼恩·布莱克,哈罗德·斯基博,孙祁祥等译.人寿与健康保险(第十三版)[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年8月第1版.

[3]刘珺.农村寿险需求的影响因素分析及营销策略选择[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4):49-51.

[4]程杰.长期护理保险在我国的有效需求分析[J].黑龙江对外经贸,2011(11).

[5]吴祥佑.基于logistic模型的寿险需求实证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2).endprint

猜你喜欢

误差修正模型寿险业
对四川寿险业高质量发展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