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史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2014-08-27赵艳峰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14年6期
关键词:竞争意识积极情绪

赵艳峰

摘 要:近俩年来,多次在报端见到中学生因心理问题导致的杀人案件,这种恶性事件虽不是十分很多,但中学生存在心理问题的人却并非少数。历史可以培养积极情绪和高尚情感;历史指导人与人交往;历史可以培养学生的抗挫心理和竞争意识。

关键词:积极情绪;高尚情感;抗挫心理;竞争意识;交往态度

据天津教育学院心理测量咨询中心调查,在1016名中小学生中有18.99%不希望自己长大,有66.52%的人感到自卑,有30.91%的人觉得活着没意思。南京对一所中学的4698名中学生进行调查,发现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比例为15.7%。这些事实和数据表明,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大力开展心理教育势在必行。

历史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教学内容丰富多彩,涉及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外交、名族等诸多方面,教师应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心理教育因素,运用合理的教育方法,努力加强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青少年的发展应该是全面健康和谐的,提高个性修养和生存能力需要良好的人文素养,优化青少年的认知结构,开阔思维视野,增强气质魁力。在社会迅速转型和高科技发展对人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造成强烈的冲击,越来越忽视人文知识的情况下,教育出现了重“应试”,轻素质,重理轻文等实用主义的短视倾向,从而造成了青少年学生畸形发展,人文知识“营养不良”,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更应强调人文精神的培养。

一、历史可以培养积极情绪和高尚情感

美国医生辛德勒在它的著作中说“每个人体内都有人所共知的最有助于健康的力量,就是良好情绪的力量。”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合理利于教材,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展示史实的感召力,创设一个浓郁的氛围,使学生受到感化。例如:讲到爱过华侨支援祖国抗战:世界各地华侨组织救亡运动团体,他们节衣缩食,支援祖国。从“七七事变”到1940年,捐款6亿多元,提供了衣物、食品、医药器材、枪械、汽车、甚至飞机等大量物资。一批批华侨青年回国参加抗日战争,许多人献出宝贵的生命。海外赤子的涓涓爱国情,加上老师生动的讲述就能使学生受到鼓舞,心中热流涌动,情绪高涨起来,积极情绪得到培养。

二、历史指导人与人交往

当代中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自私、任性、自负、妒忌、这些弱点都应该克服。讲到进步思想家魏源,学生可以了解到林则徐把精心搜集、苦心研究编成的《四国志》的全部资料送给了魏源,后来,魏源终于写成了中国近代第一部详细介绍西方的著作《海国图志》。林则徐不计个人得失,以国家民族大义为重,倾心帮助友人。唐太宗一次侧耳倾听魏征直言,似乎早已忘了君臣之礼。李世民这种善于人与人交往吸取意见的精神也值得我们现代人学习。而庞涓虽与孙膑同出师门,却因自负、妒忌,听不进劝谏,最后落个悲惨下场。教师在授课中,不仅要将历史讲的栩栩如生,更要使同学们领悟到其中的教育意义。“以史为鉴”是学生能够端正人际交往的态度,明白是非,调整交往中的不良心态,改正不良行为。

三、历史可以培养学生的抗挫心理和竞争意识

未来社会将是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社会,青年人要有受挫折和战胜危机的意识。初中生往往只有十几岁的年龄,没有什么社会阅历,缺乏人生经验。做不到“往前看”,却可以“往后看”,领悟到了先知们是如何做人的,便会在自己的心里树立正确的人生道路,从而“往前看”。历史教材中给我们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如中国共产党的成长历程告诉我们:从大革命到八一南昌起义,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到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从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及国名党反动派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次次的失败,一次次抗争,一次次走向胜利,正是由于坚强的共产党人的顽强意志,才使他们能够完成在一般情况下难以完成的事业。

当前,历史教材中的心理教育素材不止这些,还包括性格的塑造、学习心理指导等诸多方面,需要我们认真挖掘、合理利用。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我主要使用以下心理教育方法,收到较好的效果。

1.说服教育法。

在历史教学中我们常常借助分析和评价历史人物和实践,引导学生正确识别现实生活的真善美和假丑恶现象,通过教师耐心细致的说教形成的是非观,美丑观和荣辱观,做到既能正确评价生活中的人、事、物,也能客观的评价自己,从而对社会、集体和个人关系持有正确的态度,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2.情景熏染法。

创造和谐民主的教育和教学情境是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品质的重要方法。课堂教学中可以根据每一节课的不同情况组织教学,可以利用专题讨论、竞赛、演讲、讲历史故事等多种形式,创设愉快、民主的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用于表现自己、展示自己。

3.榜样示范法。

历史教育的任务之一就是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去培养教育青少年,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历史感,帮助他们正确认识中国的过去和现在,世界的历史和今天,便之以充分的信心、坚强的毅力、历史的智慧,投身于祖国的建设中去.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青少年可塑性大、善于模仿的特点,借助历史教科书中提供的大量具有高尚人格和情操的人物,引导学生向爱国志士、民族英雄、科学家、领袖人物学习。进行创造性的模仿,“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用榜样的人格魅力和感召力来增强他们的信心,培养高尚的情操,塑造完美的人格。各种心理品质的培养都是学生在与困难斗争中磨练出来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历史知识、巧妙设计疑问,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与勇气,逐步培养坚韧的意志。

心理教育有方法可循,但又无定法,方法要因不同的学生个体和群体而定。总之,心理教育是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我们理应深入挖掘教材心理因素,科学合理使用教育方法,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加强心理教育渗透,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健康心理。endprint

猜你喜欢

竞争意识积极情绪
仪式动作、象征意义和积极情绪增强控制感:双路径机制*
中小学生积极情绪现状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积极情绪助力更好记忆
试论积极情绪对中学生的创新力的影响
积极情绪相关研究综述
对语文课堂形成学生竞争局面的相关思考
如何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