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平台换位焕发别样生机

2014-08-27常成杨宝庆宋锐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4年11期
关键词:吉林市科技人员科技成果

常成+杨宝庆+宋锐

一个困扰着绝大多数企业的一个现实难题是:一个中小企业能“养”多少工程技术人员?回答是显而易见的。即便是国有大型企业,能“养”起来的工程技术人员总量也是有限度的,何况民营企业占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

一个城市蕴藏了多少科技人员?回答往往并不清晰准确。这些科技人员往往分散在各个企事业单位,还有的甚至已经退休在家颐养天年。政府人力资源部门一般也只能给出一个“全市拥有各类工程技术人员若干名”的大致数字,至于专业和研究方向、技术专长等等,很难给出一个详实统计结果。

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但吉林市生产力促进中心却从中摸索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工作经验。中心根据市委市政府“突出发展民营经济、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有关精神,在全市范围内制订了“组织全社会科技力量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和加强科技创新”的专题工作计划,以集约全市科技资源为突破口,以促进科技专家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重点,大力推进产学研用紧密结合,让科技专家服务生产一线,及时提供针对性强、实效性高的咨询指导和信息服务,努力提高中小企业创新能力,较好地促进了以中小企业为主的吉林市民营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成为近年来吉林市科技工作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中心的具体做法是:

一、目标明确,方案具体,政策到位

吉林市在充分调研论证、听取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若干意见》,并以市委文件的形式正式印发。吉林市生产力促进中心紧紧围绕支持和鼓励企业自主研发,引导和鼓励高校、科研单位创新创业,建立健全科技服务体系,加强组织领导等四个方面制定了16条具体意见。加大宣传力度,强化政策落实,努力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促进民营企业快速发展。这一政策的实施,将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促进民营企业创新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同时,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分别制定了《科技人员定向服务中小企业工作方案》、《“百名专家服务百户企业、解决百项技术难题”工程实施方案》和《高校及科研院所实验室开放活动方案》三个具体工作方案,明确了工作任务、工作计划和职责分工等方面内容,从制度上保证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为组织全社会科技力量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工作深入开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深入开展科技资源调研,摸清底数找准对策

高校院所是各类科技人才、科研设施、科技成果等科技资源的重要聚集地之一。如何进一步打破高校院所与企业科技资源分散、分隔、分离状态,促进创新资源与产业资源有效对接、融合发展,实现科技资源的整合利用,将科研成果就地转化,直接转化为产值。这是实施“组织全社会科技力量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和加强科技创新”专题工作的着力点之一。

为此,吉林市生产力中心首先围绕全市科技资源情况开展调研活动,采取实地考察等形式,先后走访了部分高校、科研院所、开发区、金融机构、服务机构和民营企业,有针对性地重点调查了解了我市科技人员、技术成果及开放实验室等现有科技资源情况,收集了解高级以上职称科技人员4100余名,科技成果1200余项;开放实验室110多个。基本掌握了高校院所现有科技力量、科技资源和服务手段的基本情况,为开展有针对性的服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搭建平台载体,推进高校院所对接企业技术难题

将高校和科研机构科技人才、技术成果、开放实验室等资源信息以及企业技术需求信息在网上进行发布,便于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和科技人员获取。组建科技专家顾问团,举行启动仪式,为科技专家顾问团开展咨询服务进行动员;组织企业、生产力中心与专家共同签约,结成对子,有针对性地开展咨询服务工作;为专家发放聘书,介绍专家担任企业技术顾问、研发经理等职务,提高专家积极性和服务效果;定期组织专家和企业家的聚会沙龙活动,为企业排忧解难,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每年从市级科技研发经费中安排一定的资金,支持校企合作、院企合作项目,奖励工作成绩突出的专家和企业,保证服务工作的持续性和有效性。

1、根据企业技术需求,组织专家开展一对一服务

中心通过实地考察、组织座谈、问卷调查等形式深入企业,了解企业在发展中面临的困难、问题和现实需求,寻找产学研合作的切入点。与202家企业建立了联系,收集技术需求和技术难题161项。目前为74名专家发放了聘书,组织协调65家企业与专家签订了服务协议书,建立了一对一服务关系,帮助企业解决各类技术难题101项。

2、组织对接活动,引导科技成果实现就地转化

根据专家与企业的合作情况,组织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开展技术供需和项目对接,推进科技成果向企业的快速转移。联合北华大学共同举办了北华大学首届科技成果专题推介会,北华大学的14个科研团队介绍并展示了他们在新能源、电力电子、节能环保、智能控制、生物化工、木材加工、工业设计、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园林设计10个领域的近40项科技成果,共签订了20项科技成果转化协议和意向性协议,收到了良好成效。收集省内外科技成果382项,精选106项开展了“工业技术成果转化对接活动”,协助我市民营企业引进技术成果,促进民营企业上规模上水平。

3、建设吉林市科技大市场和科技成果交易中心

以技术交易、设备共享为核心服务功能,建立吉林市科技成果交易网(一网),吉林市科技成果交易市场(一场),吉林市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贷款贴息办公室(一融),吉林市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会(一会),为民营企业提供科技信息、技术转移等方面服务,利用高校的科技人才,也使高校院所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作用得以更好地发挥,科技人员的自身价值得到更好地体现。

4、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

借助“长吉图科技合作组织”这一区域合作平台,积极组织中小企业参加“长吉图区域中韩技术转移大会”,将中小企业的技术需求及合作项目向长春地区、延边地区、韩国地区及其它域内、域外技术转移机构进行推介,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落地,提升民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2011年三地与韩国共100多家单位的154个项目及200余人参会,共有21家企业就14个技术项目在大会上达成共识,并进行签约;2012年共171个项目及260余人出席大会,共有31个中韩技术合作项目正式签约,3个项目达成了初步的合作意向;2013年共214个项目及400余人出席大会,共有15个项目签订了正式协议,20个项目达成了合作意向。

5、强化融资合作,破解企业融资难题

协调有关部门,将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纳入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贴息范围,与建设银行、吉林银行等七家金融机构合作,三年的授信总额度达到了100亿元,市财政将继续给予贴息支持,预计上半年支持企业贷款金额近4亿元,将有效缓解企业融资难、知识产权转化实施难等突出问题。

四、围绕企业做大做强,组织开展重点企业帮扶

确定15户成长性好的科技型企业为帮扶对象。拟通过两年的重点帮扶,进一步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企业快速做大做强。使之到2015年末产值、上缴税金分别达到40亿和3亿以上,实现翻番。主要工作措施是将15户企业分成两组,抽调专人成立两个工作组分头包保;逐户了解企业人才、技术、资金等各方面需求,并制定个性化帮扶方案,逐户研究落实企业发展目标;协调政府和社会各方面资源对15户企业优先支持、重点支持。

一年多来,通过实施开展“组织全社会科技力量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活动,吉林市生产力促进中心以统筹科技资源为主线、以高校院所人才为依托、以科技计划项目为载体、以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为根本的创新举措,建立起了高校与企业合作的浓厚氛围和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更多地参与地方企业新产品研发、科研攻关,科技人员服务生产一线,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打造一批为企业创新提供智力支持与服务的科研人才团队,促进全市创新资源与产业资源有效对接,进一步提升中小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为加快推动工业经济转型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endprint

猜你喜欢

吉林市科技人员科技成果
吉林省吉林市松江东路小学校
吉林市粮食局 推动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
制造业企业科技人员激励机制研究
如何提高基层科技人员撰写田间试验报告的水平
科技人员也应实行排名制
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产品销售信息
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产品销售信息
科技成果
科技成果
科技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