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威海 科技创新 服务平台的思考

2014-08-27谭志刚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4年11期
关键词:科学仪器威海市威海

谭志刚

为提升科技中介机构综合服务功能,促进各类创新资源的开放和共享,降低创新创业的成本与风险,为全市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山东生产力促进中心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打造威海市“科技创新综合服务平台”的工作思路,并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一、平台建设的必要性

威海市大专院校、大院所比较少,造成威海市的科技创新源头不足,专业人才缺乏,给威海创新城市的发展带来了滞后影响。因此,充分整合和优化科技资源,加快建设一个社会化、网络化、专业化,多功能的“一站式”综合创新服务平台,对于促进城市科技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利用,提高城市与国际、国内优秀科技资源成功对接,提高城市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创新型城市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进一步增强政府部门面向企业管理、调控的决策能力,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提高政府服务企业事务的效率。

二、平台的主要功能

“威海市科技创新综合服务平台”以建设威海市科技创新综合服务中心(大厅)为载体,以服务于中小企业科技创新为目标,整合科学仪器、科技文献、知识产权、科技金融、技术转让、科技成果、专家人才、产业孵化等科技资源以及相关中介服务机构,优化科技管理业务流程,强化科技服务功能,推动威海市科技创新工作迈上新台阶。

(一)大型科学仪器共享服务平台

建设威海市大型科学仪器共享平台的运营体系及机制,开展大型科学仪器共享的市场化运作,探索出一套“主动开放”的运营模式。建立市财政资金购置科研仪器设备的联合评议机制,防止科研设备的重复购置和闲置浪费。建立科学规范的大型仪器共享平台管理办法,鼓励仪器供应方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引导仪器需求方通过共享平台寻求便捷、低成本的会员服务。

(二)技术转移服务平台

加强与北京、上海、四川等高校院所密集、科技资源丰富等地区的科技合作,实现跨区域、跨行业的技术转移服务,联合建立技术转移和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实现科技成果和科技招商信息交流与共享。根据威海企业需求,有针对性的为企业提供分类信息服务,组织专家开展技术服务,举办项目成果以及技术对接会,加速发达地区的技术成果向威海转化。

(三)科技金融服务平台

组建综合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多渠道汇集优质金融资源,实现全市科技、金融资源集聚共享和业务高效衔接,满足不同类型科技型企业和不同融资服务需求。建立政府科技创新基金,引进实体投融资机构,提供科技金融专业化服务。搭建金融机构、政府部门、企业家、科技专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专业交流平台。降低企业科技创新融资成本,解决中小企业科技创新融资难问题。

(四)高层人才、项目云平台

通过人社部人才交流专业机构和济南高层人才交流中心,对接海外人才、国家“千人计划”等数据库利用互联网和云计算技术,开辟网上即时交流渠道,为海外留学生创业、项目对接、专家技术指导,提供“零成本”和“零距离”便捷服务。

(五)威海市科技工作者科技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通过与山东省情报所、万方数据、维普咨询等文献资源单位合作,为威海市科技工作者提供科技文献共享服务。与山东省科技情报研究所等有关单位联合开展企业创新方法、技术前沿等相关培训工作,提升威海市企事业单位尤其是中小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的科技创新能力。

(六)中介服务平台

吸引中介机构进驻科技创新综合服务中心(大厅),为威海市科技创新活动提供科技查新、成果转移、专利事务、法律事务、会计事务、企业策划、管理咨询、商标代理等各类中介服务。联合相关中介机构建立威海市科技评估评价服务体系与运行模式。

三、平台目前运行情况

建设“威海市科技创新综合服务平台”的工作,得到了有关领导的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将该课题列入威海市重大科技计划项目,初步计划投入600万元,利用2-3年时间建设完善威海市科技创新综合服务平台。目前各项软硬件建设正在紧锣密鼓进行中,部分工作取得一定成效。

(一)大型科学仪器共享服务平台作用日益显现

2013年制定了《威海市市级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平台管理办法》,开展了2012年度的威海市科学仪器绩效考评工作,争取市科技局首次拨付15万元专项经费,对3个优秀机组、6个优秀单位予以奖励。2013年新增入网仪器数为79台,入网仪器总数达到263台,仪器原值总额1亿多元。加强与山东省大型仪器协作网协作,2013年省大型仪器协作网新增威海入网仪器70台,累计达到180台。平台会员单位年服务企业400多家,检测样品数7万多个,年对外服务收入1000多万元。

(二)成果转化与技术转移合作开局顺利

2013年9月份开始建设技术转移服务平台,与北京、上海等地的高校院所、技术转移机构,就开展技术转移合作进行探讨,确定业务联络人,收集相关资料,通过多次沟通和洽谈,先后与北京科技协作中心、中技所、上海技术交易所等初步达成合作意向。

(三)3D打印与快速成型服务平台已初具服务能力

利用我单位原有快速成型平台的优势,强强联合提升服务平台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与新北洋信息股份有限公司、哈工大(威海)、高区创业服务中心达成共建“3D打印与快速成型服务平台”,加大对3D打印、快速成型、逆向工程等关键共性技术的研发力度,增强对威海市中小企业的科技创新的服务能力。利用快速成型平台对外开展服务170多项次,服务企业130多家。

(四)科技文献共享平台保持良好服务态势

2013年免费为企事业科技工作者提供文献共享检索服务3000多项次,对外开展科技检索查新服务300多项,其中国际查新40多项。更新星火科技12396信息服务网站信息3000余条,为农民解决问题2000余项次。建成山东农业信息网、威海信息网、胶东水产网,科技成果、专家人才、海水加工养殖、种植难题等数据库,网刊同步更新发布,开展专业化信息服务。

四、建议

要使平台充分发挥作用,为社会提供优质的科技资源和良好的科技公共服务,必须建立一个良好的平台管理运行机制。

(一)发挥市场在科技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以市场开发为导向,建立共享机制和市场化机制。引进第三方运营机构,开展科技资源共享的市场化运作,刺激、满足利益各方的需求。通过市场机制的引进,提高各类科技资源要素的流动性与共享性,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及科技成果转化率,节约科技研发投入,降低社会创新成本。

(二)健立完善的规章制度,规范创新服务平台的运作。在加大资金投入和硬件建设的同时,加强平台运行管理制度建设,制定《威海市科技创新综合服务平台管理办法》,规范各项工作流程。

(三)建设专业化人才队伍。服务平台的管理与运行,需要有一支高水平的人才队伍。须加强对平台技术人员岗位技能培训,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同时制定工作绩效激励机制,对于专业水平高、工作绩效突出的技术人员予以各种政策激励,鼓励其积极投身于科技服务工作。

“威海市科技创新综合服务平台”的建设已成为威海市自主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优化科技资源配置,促进科技资源开放共享,构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威海成为创新型城市具有重要意义。

endprint

猜你喜欢

科学仪器威海市威海
是“生”不是“牛”
威海达明新材料科技有限
我变丑了
科学仪器
“2014科学仪器行业最受关注仪器”名单揭晓
“小舞台”唱出“多彩戏”——威海市打造劳模创新工作室纪实
“罗塞塔”上的科学仪器
威海五百年“云光都”
“2013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在京召开
温情五月 行孝感恩:山东省威海市城里中学感恩教育写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