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百舸争流唤大风

2014-08-27吕浩然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4年11期
关键词:科技园区园区服务

吕浩然

题记:

从国企高管到钢材贸易大亨,再到今天的民营科技园区翘楚,李文金用几近20年的时间不仅证明了自己当初“弃政从商”的胆识,同时也向人们诠释了由他带领的长沙金荣集团一直秉承的核心理念——诚信是金,创新为荣。1925年,毛泽东同志在橘子洲头挥毫泼墨,成就脍炙人口的诗篇《沁园春·长沙》:“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首诗篇极好地诠释了长沙这座古老的名城乃至所有湘江儿女“敢为人先,舍我其谁”的精神。在改革开放中,湖南这片热土同样不乏有识之士,商海弄潮,先声夺人,创下非凡业绩,李文金就是其中一位佼佼者。

1996年,时任华菱涟钢高管的李文金毅然决然地决定放弃“前途大好”的仕途,转而下海经商,创建了金荣集团。他带领“金荣”这条大船在百舸争流的湘江商潮中乘风破浪,一路走来,始终立在潮头,不断创造着非凡的业绩:他从1996年下海开始就做起了远洋铁矿石贸易,之后产业越做越大,业内人称之为“南霸天”;2001年,他力排众议收购长沙高新区“烂尾楼”,涉足当时还未被人所熟知的“科技孵化”事业,一做就是13年;2008年,他在金融危机之前嗅到市场不正常迹象,毅然决定将铁矿石贸易全面收手,并将集团向“集成科技园区运营”方向转型,成功避过金融海啸;2014年,金荣“百千万”计划启动,一举成为民营企业推动科技创新、促进生产力发展的翘楚。“敢为人先,舍我其谁”用在李文金身上恰如其分。

辞职创业

从“傻子”到“南霸天”

毕业于中南大学矿冶学院冶金专业的李文金以各科成绩总评全优的“高材生”身份踏入当年红极一时的湖南华菱涟钢,历任车间主任、团委书记、烧结厂厂长、质量处处长、进出口公司经理、计划处处长等职。年纪轻轻就已居于高位,按照常人的思路:面前摆着一条平坦宽阔的“仕途”任谁都会一直走下去,但李文金还真就不是“一般人”。

1996年,国有企制改革,许多在商海打拼的人希望回到国企工作,而李文金却恰恰在此时辞去了国企高管的工作,像其他很多“弄潮儿”一样,选择了“下海”。

那时候李文金已经能拿到5万的年薪,他却要放弃眼前的一切,从头开始,领导和同事们都为他觉得不值,甚至有人觉得他是“傻子”。可是李文金并不这么想。李文金回忆说:“由于大环境下的诸多限制,许多想法在国企都无法实现,只有自己创业才能够将想法变成现实。那时候只想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于是我跟领导说:‘我要是在外面做不好,在企业里面一样也做不出什么成绩来,所以我就辞去了当时在涟钢的工作。”

创业并不如字面上那么光鲜。1996年,我国全年铁矿石需求量大约在2200万吨到2500万吨之间,现在看这个数字或不及今日年需求量的千分之一,可在上世纪90年代,这是一个天文数字,但是铁矿石的成本却一直压不下来,原因无它:当时每吨铁矿的运输费用接近15美元,而彼时的铁矿价格每吨还不到30美元,也就是说:运费已经达到价格的二分之一。在这样庞大的物流支出下,大船运输的价格优势就非常明显了:每吨运费只在6到6.5美元之间,不足小船运价一半。

李文金敏锐地意识到,铁矿石运输大有文章,更是大有可为。

然而,李文金设想中的大船运输却面临着诸多困难,首先就是大船运输的许可问题。上世纪90年代,全国只有浙江宁波的北仑货运港口允许十万吨以上的货轮停靠、卸载。这就使得运输十万吨以上货轮面临着有货无港的窘境。如何拿到十万吨以上大宗货物的进港许可?李文金给上海宝钢等钢厂做出了大胆的承诺:他可为钢厂节约百万元成本。这个承诺让李文金拿下了在逆境中诸多钢厂的订单。

订单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当时各个钢厂都是各自用小轮船运输自己的铁矿石,这导致了运费高居不下,而且大大小小的钢厂分布在全国各地,如果一次性将铁矿卸下再经由小船运回钢厂,运输成本难以压缩。如何充分利用现有的条件推广大船运输呢?李文金经过反复思考,在中国首次创立了“一船卸三港”的商业运作模式:联合各个钢厂用一艘大船运输铁矿,一次可运输百万吨铁矿石,再将矿石分别卸在北仑、蛇口、湛江三个港口中,这样既节约运输费用又提高运输效率,这一经营策略的创新为公司在强者如林、竞争激烈的铁矿石进出口市场上赢得了一席之地。

李文金告诉记者,通过诸多的努力以及“一船卸三港”这一创新举措,他收获了下海经商的第一桶金。对于他来说,这不仅仅是物质上的丰收,更是他对各个钢厂承诺的兑现。

就是依靠着这份诚信,此后的五年,金荣集团积极与柳钢、湘钢、涟钢、上海宝钢等大型钢铁公司建立起矿石贸易合作,成为湖南境内首屈一指的矿产原材料代理供应商和钢材销售代理商,创造了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完美合作的奇迹。1999年,为满足日益增长的业务需要,“长沙金荣科贸有限公司”变更注册为“湖南金荣科贸有限公司”,又先后在重庆成立了重庆金骏商贸有限公司,在荷兰收购了三湘欧陆有限公司,主要配合国内钢材销售和国际资源采购。由于良好的业绩,湖南金荣科贸有限公司2001年成功获得国家外经贸部授予的“外贸进出口经营权”,进口矿石贸易额突破 1600 万美元。随着李文金在湖南乃至江浙一带矿石、钢材贸易越做越大,业内人士送了他“南霸天”这个绰号。

独具慧眼

成功完成两次企业转型

美国第16任总统林肯曾经说过,人的一生,最重要的两件事情就是善于选择和敢于放弃,聪明的人,在于他知道什么是选择。李文金就是这样一个“聪明人”。

在转型的路上,李文金一向独具慧眼。上世纪末,科技孵化对于民营企业而言还是一个“新生事物”。2001年12月,当时被百姓俗称为“烂尾楼”的长沙高新技术开发区火炬城M2组团公开拍卖,金荣集团以2100万元整体收购M2组团25000平米房产,并投入3000万元进行装修改造,大手笔兴建了金荣科技园。一年之后,湖南金荣科技孵化器有限公司注册成立,金荣科技园开园,高新技术孵化项目签约。当年8月,智能点数器作为首例孵化项目研制成功,标志着金荣公司在企业孵化器领域迈出了成功的一步。

企业跨界经营转型需要锐利目光、清醒头脑,更需要敢于放弃的勇气。

2008年,一场规模宏大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这场危机使得进出口和钢材贸易损失惨重,而这两项都是危机爆发之前金荣集团的主要经营项目。在经济泡沫破灭前期,国内矿石的价格呈爆炸式增长,其中锰矿的价格居高不下,一度达到每吨度1.5美金,许多国内商家摩拳擦掌,大量买进,有很多昔日的合作伙伴要求李文金也加大储备,而机智的李文金在这种反常的价格波动下嗅出了不安的气息,他作出了一个令人惊讶的决定:不仅缩减矿石原材进口,而且将现有的储备全部销售清空!很快,现实给予了答案:2008年底,锰矿的价格跌至每吨度0.5美金,跌幅近70%,曾与李文金合作的多家企业被这场风暴卷出商海,金荣集团由于这次决定性的决策,不仅巧妙避过一劫,而且从此展开了一条新的战略转型之路。

2008年,李文金将金荣集团进行第二次转型,将过去主营的钢材矿石贸易全部脱手,将集团重心转为集成科技园区运营。

2010年,经过3年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金荣集团最终完成了以科技孵化产业、房地产业和贸易物流为三大核心产业的战略转型布局。目前,在保证商贸物流板块传统优势的基础上,金荣集团已成功完成十余个大型产业园区和商住项目的开发和布局,并且将业务领域扩展至高新投资、金融服务、物业管理、餐饮连锁等专业领域,实现集团控股、参股各类型公司十余家,年销售总额超过60亿元。

endprint

2014年,金荣集团预计将实现50亿元人民币的利润,实现利税3亿元以上。金荣集团的“百千万计划”也正式启动:未来十年,金荣集团将在国内外共建成100个园区,实现一千亿利税,带动一万亿的GDP增长。

兼顾责任

服务中小型企业

从最初的“一船卸三港”到现在的高新科技园区,李文金做的都是整合资源。当今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人力成本不断提高,李文金依然还在坚持整合资源,最大程度为企业降低运营成本,为中小企业服务,减轻中小企业在创业初期由于场地租金、管理等方面带来的资金紧张,从而帮助这些中小企业将更多人力物力投入自身的发展当中。

李文金对记者说:“从宏观上来看,中小型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仅从创新上来看,目前,我国70%-80%的创新来自于中小型企业。但是,中小型企业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面临较大的困境:管理水平低、融资困难等问题制约着我国中小型企业的发展,也影响了中小型企业社会功能和作用的充分发挥。”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和各地各行业的生产力中心20多年来致力于为中小型企业服务,李文金认为这是一项非常伟大的事业。金荣集团作为民营企业在中国首次推出民营孵化器和生产力促进中心并驾齐驱为中小型企业提供服务,无疑是值得大书特书的。回顾十年多的来所取得的成就,李文金颇有心得,他说:“国家经济转型必须依靠科技,依靠科技型企业,依靠千千万万中小企业,只有中小企业做起来了,国家才能真正由‘中国制造转变为‘中国创造,我们做企业孵化器是一种社会责任,有了责任感,你才能做好你所做的事情。”

多年的实践经验使李文金开拓进取的斗志不断增强,“十八大”李克强总理讲话中提到对中小企业的优惠政策更加激励了李文金砥砺前行。

李文金告诉记者,他更趋向于将金荣集团打造成一个集成科技园服务运营商,他说:“这么多年来从事的中小企业培育及服务,得到了国家科技部以及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的认可。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的石定寰理事长和刘玉兰秘书长也对我们的工作评价很高。石定寰理事长曾对我说:‘我从80年代开始做火炬中心、科技创新、科技服务,做了几十年,没想到你们民营企业用了这么几年就实现了我们的想法。我们深知国家是有意愿去加强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但是迫于很多原因只能出台政策,却没有很有效的方法去落实它,那么就不如把这些工作交给市场,让市场去带动中小企业的发展。”对于李文金来说,他最深的感触就是,让市场做这富有意义的事情,一方面能刺激市场本身,使之获益;另一方面还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带动中小企业将科技成果转化,这是一个双赢的结果,何乐而不为?

观念的转变激发出李文金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并焕发出强大的动力,湘江河畔,金荣科技园靠创新驱动为当地科研、商贸、教育、现代服务业等创新型中小创业企业提供的服务是全方位的、卓有成效的。从科研生产场地租赁、创业孵化指导到金融支持、商务咨询、后勤配套等创业全程服务,为入园企业创造了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取得了令人刮目的成绩。据记者了解,截止到今年,共有100余家中小型创业企业入园,年孵化产值近3亿元,孵育毕业企业30多家,部分孵育毕业企业已成长为超亿元产值的中型企业。金荣科技园由此获得的品牌知名度和社会美誉度在湖南省享有非常高的声誉。

集成运营

走创新特色园区之路

金荣科技园的成功是一颗定心丸,更加坚定了李文金在科技园区之路上前进的决心。

2006年,继金荣科技园建园成功之后,李文金又斥资10亿在长沙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麓谷建造了麓谷国际工业园,园区占地300余亩,总建筑面积约34万平方米。目前已引进200余家科技型企业,年产值超过10亿元。

2010年9月,金荣集团签约株洲云龙总部科技园项目,项目占地面积1500余亩,建筑面积120余万平米,总投资40亿元,计划分5期开发建设,一期工程于2011年9月开工,于2012年开园,至2016年项目全部建成开园。届时,将形成入驻企业800家、年产值120亿元、就业人口数万人的园区规模,对于区域经济发展将起到龙头性的作用。

当被问及金荣缘何在科技园区项目上越做越大,李文金笑谈说:“我们不仅管孵化,更管饲养。”

原来,国内现在涌现了很多的科技园区项目,一些科技园区也颇具规模,但是绝大部分园区都是只招标,后续的服务跟进工作有所欠缺。而金荣的科技园区从入驻园区开始,集团就为企业提供包括投资融资服务、企业战略管理咨询服务、财务管理服务、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服务、科技服务、物流服务、商务服务等内容的“全程服务”,这在国内众多科技园区实属特例。李文金介绍说:“我们做的是集成式服务,在我们的园区你不仅可以看到各个企业,你还可以看到餐厅、超市、书店甚至美发店,为来此工作的企业和务工人员提供便利,这是生活上的;我们成立了长沙金荣生产力促进中心,定期的将一些专家学者请到我们的园区里来,给园区内的各个企业进行专业方面上的培训,让这些企业充实自己的知识,加快创新发展;我们有专业的管理团队、物流团队、商务团队,在各个方面全方位的给予企业我们所能想到的一切便利服务,让各个企业将全部的精力投入到自己的创新发展当中。”

采访结束后,李文金带领记者参观了麓谷国际工业园:这里不仅有鳞次栉比的企业生产办公楼,更有员工宿舍、员工食堂、餐厅、超市等生活服务场所。来到园区物业管理处,狭长的服务柜台前时不时就有园区企业的人员来进行相关的咨询和业务办理,培训部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正在联系有关专家做知识产权类的讲座,为园区企业在知识产权方面答疑解惑、增长知识。在金荣·同心国际工业园一期,现代化的设施一应俱全,在规划的蓝图上,记者甚至看到了地铁的身影。

据李文金介绍:“其实很多企业的成长历程都能在我们的科技园区找到映射。现在在同心园区购置办公地点的一些实力雄厚的企业有很大一部分在麓谷科技园也有自己的厂房,甚至一些企业早在金荣科技园成立的时候就一直与我们金荣集团走在一起,我们有了新的园区,他们就搬到新的园区,这其实也是我们双方不断发展壮大的一个缩影。”

回归本位

回馈家乡父老

“荻花秋,潇湘夜,橘洲佳景如屏画。碧烟中,明月下,小艇垂纶初罢。水为乡,蓬作舍,鱼羹稻饭常餐也。酒盈杯,书盈架,名利不将心挂。”这是唐末李珣赏游橘洲的诗句,在李文金身上,我们看到同样的心境与追求。

李文金从农村走出来,历经艰苦的求学,一步步走到今天,在事业取得成功之后,最让他不能忘怀的就是家乡,这些年来他为老家投资数千万,包括学校、道路、医院都是李文金出资筹建。金荣集团还在家乡兴建了生态园,用以拉动家乡的经济。他认为,这些都是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并不值得炫耀。

黑格尔说,人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人致力于拥有,一种人致力于有所作为,李文金显然是后者。回顾创业历程,无论是李文金本人还是他所带领的金荣集团都获得了诸多荣誉,但是李文金认为,名誉和地位都是“虚”的,更重要的是真正去做一些事情,为社会做点贡献。他说:“这些年来我最大的感想就是我做了一点我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从下海经商,到转投科技孵化,再到今日的科技园区集成运营,这些都是我觉得我可以做也值得去做的事情。”听了他的话,使人感到他是追求梦想的人,不贪图一时小利,不去做不正当、不平衡的事情,奔着自己喜欢的事情去做,不受利益的诱惑,而是回归到本位,以一颗赤子之心做人、做事,奉献社会,成就辉煌……

李文金在推动创新、促进生产力发展的道路上不断的前行着,能看得出来,他不仅将此作为自己的事业去认真对待,更将其视为一份责任,一份发展科技、振兴祖国的责任担在了自己的肩上。可以预见,李文金在将来会始终领跑民营科技园区事业,未来也会有更多的“李文金”站出来,为祖国科技发展添砖加瓦,共建起中国科技发展之基,强盛之基。

endprint

猜你喜欢

科技园区园区服务
苏通园区:激荡开放潮 十年再出发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高科技园区景观设计探讨
科技园区生态化创新发展分析
关于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中的一些问题探讨
新形势下科技园区规划理念及方法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