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增强扶贫攻坚的五种意识

2014-08-27郭世东杜强

中国扶贫 2014年13期
关键词:贫困村贫困户党员干部

郭世东+杜强

消除贫困,共同富裕,是人类共同的追求。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把扶贫开发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作为关乎我们党和国家政治方向、根本制度和发展道路的大事。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深入贫困地区调研,就扶贫开发工作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深刻阐明了新时期我国扶贫开发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形成了新时期我国扶贫开发战略思想。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我们要继续向贫困宣战,决不让贫困代代相传”,并提出要着力构建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推进的大扶贫开发格局,加快贫困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步伐,掀起了新一轮扶贫攻坚热潮。

新形势下,萧县如何打赢扶贫攻坚战,笔者认为关键在于党员、干部要增强五种意识。

一要增强政治意识。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采取对口支援等多种形式,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扶持力度”,“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中办、国办下发的《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指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在安徽省农村工作会议上,省委书记张宝顺强调“要全面贯彻中央关于新时期扶贫开发的部署和要求,打好大别山区和皖北地区扶贫攻坚战,创新扶贫工作机制,推动我省扶贫开发事业不断取得新进展”。省长王学军强调“以提高贫困群众生活水平为主要目标,加快构建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推进的大扶贫格局”。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一定要讲政治,要坚决贯彻执行党和政府的扶贫政策。萧县作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扶贫攻坚就是政治任务。全县党政部门和党员干部要从讲政治的高度,充分认识扶贫攻坚重大战略决策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增强扶贫攻坚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把扶贫工作看作是应尽之责而不是分外之事,把驻村包扶看作是反哺回报而不是施舍恩赐,把贫困户当作亲人而不是外人,为贫困村、贫困户发展生产、脱贫致富出实招、办实事、出实效。

二要增强大局意识。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政府各部门的“一把手”,虽然有职责分工,但并非只代表着各个部门,而是政府的组成部门。各部门要自觉融入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牢固树立“一盘棋”的大局思想,摒弃扶贫工作只是少数部门工作的想法,善于从贫困县的现实情况出发去思考问题,善于把本部门的工作放在全县的大局中去谋划,坚持部门工作与扶贫工作相结合、相联系,而不是把扶贫工作只作为本单位工作的一部分,想抓就抓,想放就放。

各级领导干部的职权是人民赋予的,要把自己担任的领导职务看做是党和人民赋予的重托和责任,把党和人民的事业放在第一位,把贫困群众的脱贫致富时刻挂在心上,把贫困群众当作自己的亲兄弟,认清使命、不负重托、勇于担当,尽心尽力抓好相关扶贫工作。

各级领导干部不仅要了解熟悉本单位本部门的干部群众,还要了解萧县还有87个贫困村、21.29万贫困人口,更要知道本部门联系的贫困村贫困户的生产生活情况。“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领导干部要想真正在群众心目中留下一点“影”、留下一点“声”、留下一点印象,就要精心谋事、潜心干事,努力为贫困群众多做贡献,而绝不能靠作秀、取宠、讨巧,博取一些廉价的掌声。

三要增强宗旨意识。共产党就是为人民服务的。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要时刻牢记党的宗旨,牢记自己的党员身份,牢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不能把自己混同于一般群众。

当前,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艰巨任务,摆在了我们共产党人面前,全体共产党员必须义无反顾、一如既往的担当起党交给我们的这一历史重任,把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与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联系起来,认真践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焦裕禄和沈浩为榜样,要“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机关头豁得出来”,争当扶贫攻坚的排头兵,多为扶贫攻坚作贡献。各级党员干部要把工作重心下移,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认真研究扶贫开发面临的实际问题,创造性开展工作。按要求每名党员干部至少要包扶1户贫困户,帮助其转变观念、落实项目、落实政策、解决困难和脱贫致富。

四要增强责任意识。任其职,尽其责;在其位,谋其政。要以勤政务实、苦干实干的工作作风,全力打胜扶贫攻坚战,不获全胜,绝不收兵。

目前,县委县政府已成立了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并召开会议进行了安排部署,多次到省人大和省直部门汇报工作争取支持,深入联系贫困村和贫困户开展帮扶活动。但少数单位和党员干部还没有认识到扶贫是全社会的责任和义务,对驻村包户工作认识不足,热情不高。被动应付的多,主动参与的少;浮在面上的多,沉下去办实事解难事的少。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把包扶困难群众放到更突出的位置,不仅要严格要求自己,还要严格要求本单位的人;不仅要抓好本级,还要带好下级,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真抓实干。各单位驻村工作队要协同包扶村干部群众编制发展规划,每年至少帮助包扶村完成1个项目,解决1个实际问题,大力发展扶贫产业,帮助困难群众脱贫致富,一包到底,不脱贫不脱钩。

五要增强服务意识。党的根本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能不能为人民服务、会不会为人民服务,这是检验党性强弱的根本标尺。习近平总书记说:“农村要发展,农民要致富,关键靠支部。”乡(镇)村是扶贫攻坚的前沿阵地,乡镇党委、村支部是扶贫攻坚的先锋,其战斗力如何,服务意识的强弱,对能否打胜扶贫攻坚战起着关键性作用。

目前,大部分村党组织战斗力很强,服务意识很强。但有一些基层组织、村支部软弱涣散,缺乏战斗力,服务意识薄弱,在扶贫攻坚的艰巨任务面前还不适应。要采取强有力措施,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特别是村支部的建设,要注意选好支部书记这个“领头雁”,对那些锐意改革、大胆创新,能够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凝聚力强的支部和支部书记给予鼓励支持;对那些思想保守、观念陈旧,没有开拓创新精神的,加强学习培训,提高其综合素质。

要以“村村有项目、集体增收益、群众得实惠、组织强根基”为目标,积极探索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现形式,逐步实现村级集体经济总量增长、实力增强,建立充满活力的村级集体经济自我发展机制。到今年年底,萧县力争30%以上的村集体经济经营性纯收入达到2万元,减少贫困人口3万人。

猜你喜欢

贫困村贫困户党员干部
贫困村开通“网上大集”
党员干部要“心强身壮”
由“贫困村”变成“百万村”
人大党员干部要当好“四个表率”
一个贫困村的“暴富”——宝丰村的农业也能让人“吃撑”
致富闯路人带领贫困户“熬”出幸福
『贫困户』过年
贫困户 脱贫靠产业
党员干部怎样用好微信群
重要的是给贫困户一份自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