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结对认亲 爱心帮扶

2014-08-27万学成

中国扶贫 2014年13期
关键词:通江县贫困地区爱心

万学成

扶贫开发需要动员社会力量,尤其是企业的积极参与,企业蕴藏着扶贫济困的巨大潜力,是推进贫困地区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雄厚力量和宝贵资源。四川省通江县自2013年10月开始,扎实开展 “企业结对认亲、爱心帮扶贫困户”活动,走出了一条由政府搭台、企业及爱心人士奉献爱心的路子。

背景与概况

通江县位于四川省东北部,地处秦巴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核心区域,幅员4116平方公里,辖49个乡镇、524个行政村、80.5万人,是一个集“老、山、边、穷”于一体的国家级贫困县。

由于历史的积淀和区位的偏僻,通江县基础设施落后、社会发育程度低、经济基础脆弱,发展矛盾十分突出。一是区位劣势改变难。通过新一轮交通大会战,虽然基本实现乡乡通水泥路、村村通公路,但出境难仍未解决,高速路、铁路未覆盖通江。二是支柱产业发展难。传统的粮猪型二元经济结构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资源优势尚未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县域经济发展后劲不足。三是县本级财政对扶贫的投入难。2013年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仅2亿多元,保吃饭、保稳定都十分困难,更不用说拿出多少钱用于扶贫济困。

贫困地区要发展、要建设,国家投入资金有限,而地方财政又捉襟见肘,这是贫困地区的现状,也是困扰贫困地区干部群众的苦恼。通江县在经历困惑的同时,另辟蹊径,积极探索社会扶贫新模式,开展“结对认亲、爱心帮扶”活动,既挖掘出了企业扶贫济困的巨大潜力,动员全社会力量扶贫,又符合省委书记王东明关于“社会扶贫要搭建各方参与的扶贫攻坚的平台,引导社会扶贫资源向贫困地区汇聚”的重要指示 ,对解决贫困地区发展问题具有代表意义。

有效措施

第一,成立专门机构。县上成立了“结对认亲、爱心帮扶”活动协调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统筹推进帮扶工作。把开展“结对认亲、爱心帮扶”活动作为县扶贫和移民工作局的重要议事日程,统筹安排、落实责任,做到组织领导到位、帮扶责任到位、工作力量到位和帮扶措施到位的“四到位”。

第二,制定活动方案。通江县在全面调查、摸清困难群众底数的基础上,分门别类,建档立卡,建立“结对认亲、爱心帮扶”台账,做到应帮尽帮,一户不漏。同时,认真制定帮扶计划和实施方案,确保活动顺利开展。

第三,广泛宣传发动。充分利用简报、网络、电视等宣传阵地,全面展示“结对认亲、爱心帮扶”活动中形成的新思路、新举措、新经验,大力宣传活动中做出积极贡献的企业家及爱心人士的先进事迹,弘扬他们的扶贫责任意识和优秀品质,在全社会树立企业家扶贫济困的良好风尚。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建立完善了企业及爱心人士参与扶贫开发的激励机制。

第四,召开企业座谈会。召开了全县20多家企业及爱心人士参与的座谈会,让大家充分了解特困帮扶对象的基本情况、存在的问题, 方便他们根据自身实际,认领帮扶对象。企业家及爱心人士对此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和高度的关注,认为政府搭建服务平台,企业参与扶贫,体现了社会责任,是一项凝聚人心的民生工程。

第五,开展差别化扶持。企业对所认领的“穷亲戚”采取灵活多样的帮扶方式,实行“1+1”的帮扶。对因病致贫、因灾致贫、因残致贫等实际情况对症下药,制定切实可行的帮扶计划和帮扶措施,实行差别化扶持,不走过场,不流于形式,不脱贫不脱钩,确保帮扶实效。

工作成效

第一,送政策,着力答疑解惑。企业家及爱心人士深入农家,讲解党的方针政策,宣传县委、县政府的各项政策和主张,特别把当前的发展形势、法律法规、惠民政策、农技知识等主要内容进行了宣传讲解,让党和国家的温暖深入人心。20多家企业为帮扶群众发放政策宣传册200余份,回答群众疑惑100余条。

第二,送技术,着力增强本领。帮扶企业根据自身特点,为群众提供了一些风险小、转型快、投资少、见效快、技术好学易懂的致富项目信息,并推广农业新技术、农资新产品,满足群众学科学、用科技、求致富的欲望,深受贫困群众欢迎。

巴山生态牧业科技有限公司在帮扶生活在海拔1500米的铁厂河乡地坪村景祥俊一家时,不仅送上3000元发展资金,还根据景祥俊的自身条件,制定了帮助其发展产业的计划,为他送去巴山土猪幼崽和养殖技术,并表示当他所饲养的巴山土猪达到收购标准时,公司将以每只8888元的价格予以收购。

第三,送岗位,着力增加就业。依托企业优势和个人资源,企业为有劳动能力和有一定技能的贫困群众提供就业岗位,帮助赋闲在家人员实现就业。

四川嘉禾寨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为铁佛镇金斗岩村身患重病的王尚琼在外务工的儿媳提供了就业岗位,使她既能照顾病重的老人,又能在家门口打工挣钱。

第四,送温暖,着力排忧解难。通江县金太阳幼儿园组织公司员工为麻石、云昙和县城等地敬老院送去价值5万余元的米、面、油、新鲜猪肉;为胜利乡贫困家庭的瘫痪病人王玉珍送去1万余元的慰问金。四川嘉禾寨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为铁佛镇金斗岩村身患重病的王尚琼家送去大米200斤,食用油40斤,现金5000元;四川省巴山娃食品开发有限公司为芝苞乡赵家坪村赵明德和董溪乡燕三里村刘长文分别送去慰问金3000元,慰问品2000余元;通江县翰林茶业有限公司为文峰乡金山村毛明白家送去了肥料、棉被、菜油和5000元暖冬慰问金。截至目前,全县已有30多户特困户被企业认亲帮扶,落实帮扶资金119.4万元,解决了贫困群众生产生活的实际困难。

深刻启示

企业认亲结对帮扶工作,深刻体现了新时期扶贫开发的要求,顺应了企业回报社会的需要。

目前我国扶贫开发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由过去的只注重解决温饱到现在的着眼于整体脱贫致富,进而实现小康目标,目标更高、任务更重。如果没有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的小康,整体建成小康社会就会是一句空话,因此,扶贫开发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关注、共同参与、共同努力。

近年来,相当多企业的经营规模和市场范围都在不断的扩大,越来越多的企业对参与扶贫开发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通过此次“结对认亲、爱心帮扶”活动,政府为企业搭台,动员社会力量,构建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推进的大扶贫开发格局,顺应了企业回报社会的需要。

企业认亲结对帮扶工作,要讲究方式方法,注重帮扶实效。

一是企业要带着真感情结对,要把结对贫困群众当作真正的“亲人”,把他们的事当作自己的事,倾注真感情。

二是企业结对帮扶要讲究方法,不能机械、简单地运用“物质满足”或“物质诱导”的方式,因为经济增长的速度总会慢于人们物质欲望的增长,一旦群众欲望受挫,就会产生大量情绪问题。所以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对人民群众的人文关怀,要关心群众的内心感受,引导他们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

三是企业要注重帮扶实效,要针对贫困群众的不同类型,采取差异化扶持,不能做做形式,走走过场,要实实在在为贫困群众做实事,才能使“结对认亲、爱心帮扶”活动持久地开展下去。

四是企业帮扶要建立长效机制。“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企业对贫困农户的帮扶,不能只局限于送钱送物,或是简单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式表象扶持,而应在送温暖的同时,更多的送信息、送技术、送产业,帮助制定发展规划、发展产业,从救济式帮扶转变为输血式帮扶,从根本上解决贫困群众实际问题。

猜你喜欢

通江县贫困地区爱心
通江县:砥砺奋进 强力构建“温暖人社”
通江县:创新推行“培训+”模式 助增技促就业
通江县:扎紧制度“笼子” 筑牢居保基金“防线”
通江县:“三集中三联合”打好根治欠薪攻坚战
山西省政府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1.42亿元
对贫困地区乡村学前教育的几点思考
交通运输部累计投入约7100亿支持贫困地区交通建设
上学不如“混社会”? 贫困地区的“厌学症”如何治
爱心树(下)
为爱奔跑 爱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