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供水管网漏损控制研究

2014-08-27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4年12期
关键词:水表供水管漏水

郭 毅 孙 怡

(天津泰达水业有限公司 天津 300457;天津市滨海水业集团有限公司 天津 300010)

我国是一个人均水资源严重缺乏的国家,且空间分布不均,西部地区严重缺水,东部大部分地区也存在不同程度水资源短缺问题。而城市供水需要以符合卫生要求的水资源为原料,过高的供水管网漏损失率即代表优质水资源的浪费。此外,对于供水企业而言,过高的管网漏损率意味着供水成本的增加,对企业的经济效益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降低管网漏损率是供水企业时刻控制的重要工作。

1 管网漏损原因分析

(1)物理漏损。物理漏损是指通过系统输配水管网及城市蓄水设备渗漏、漏失及溢流到外界的部分水量,是供水管网漏损的重点之一。供水输送过程中的物理漏损难以避免,国际上合理的漏损率不超过10%,但国内普遍超过20%,部分地区甚至超过30%。依据实践经验可知,供水管网物理漏损又分为如下几种情况:

①规划设计问题。早期建设管网设计缺乏远见,造成管网布局不合理,覆盖范围跟不上城市发展需求,技术运行效率较低,地面负荷不均,易发生爆管现象等。

②管材管件问题。一方面,城市早期建设的管网以铸铁管、钢管为主,老化、腐蚀现象严重,且常年不能得到及时的维护维修,致使城区内爆管事故增多。另一方面,现有管网敷设使用的管材材料种类繁多,质量参差不齐,配件质量各异,目前使用较多的有铸铁管、镀锌管、砼管、钢管、球墨铸铁管、PE管等。

③管网工程施工质量问题。首先,管网防腐质量不合格,管道易腐蚀,降低管网正常使用寿命,增加漏损频率。其次,管道接口刚性强,当管道产生不均匀沉降时,在温差较大情况下,接口伸缩易造成漏水。橡胶圈等柔性接口方式,韧性大,抗震性强,但强度和水密度受管件尺寸误差影响,若按照不到位或不合格也会有较大漏损隐患。第三,管网焊接工艺不合格。第四,阀门关闭不严,造成抢修期间间接水损增大。第五,槽沟开挖不到位,管沟不平,造成管道、接口异位损坏等。

(2)账面漏损

①偷水盗水问题。随着水价增长,偷用水现象日渐加剧。城市居民采取滴水方式;农村居民采取拆水表方式;一些城市绿化用水单位利用夜间或其他供水巡视人员不能及时查看的时间开启消防栓偷用水;甚至有些单位从现有供水管网私接水管进行使用。由此给供水单位带来较大损失。

②免费供水量。免费用水量是指实际供应并服务于社会而又不收取水费的水量。此类水量由于免费,所以更易产生浪费。免费水量包括消防用水、冲洗管网用水等。供水企业通常每年会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管道冲洗,以保证用户的用水质量。

③计量误差。首先,出厂水水表由于未能按要求进行定期检定,运行不稳定,易造成计量误差。其次,用户结算水表存在计量误差;第三,水表口径与用户水量不匹配,影响实际用量的计量;第四水表安装不规范等。

④其他因素。除上述因素外,管网漏损还会出现其他偶发因素,如供水压力不稳或过高对管网受力的影响,会增加爆管频率;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对管网的冲击损害等。

2 现有管网漏损检测方法

(1)音听检漏法

音听检漏法是利用音听设备对地面泄漏噪声或管线泄漏噪声进行采集处理从而发现隐蔽漏点的一种方法。通常分为阀栓听音检漏法和地面听音检漏法,分别用于对漏点进行预定位和精确定位。音听检漏法的优点是设备简单、投资较少、操作简便灵活;缺点是易受环境噪声的干扰,需要一定的实践经验.否则易受一些假象的影响。

(2)区域检测法

区域检测法分为区域装表法、区域测漏法及区域装表测漏复合法。区域装表法为将供水区域划分为若干小区域,并安装水表,通过对各小区域水表计量进行漏水排查。区域测漏法为将供水区域划分为若干小区域,并对该区域阀门进行关闭,并安装测漏水表,通过对测漏水表计量以发现是否有漏水现象,若计量超出正常漏损范围则认定有漏水情况,并结合音听法进行测漏定位以检测。区域装表测漏复合法结合如上两种方法进行漏损排查,提高了排查效率。

3 降低管网漏损的管理措施

(1)加强旧管网检测力度,加快问题管网改造更新。供水企业可通过科学检测法对旧管网进行检测查漏,制定管网改造方案及计划,逐步将漏损严重的水管更换甚至废除,使改造后的水管不仅能够负荷现阶段使用,并能够满足远期发展需求。

(2)加强新建管网设计管理,合理规划供水网络。加大推广新型管材,如球墨铸铁管材等,避免使用易腐蚀钢管、灰铸铁管等,以保证供水安全及水质安全。选择适合的接口形式,避免采用刚性过强的接口。合理设计供水网络,保证供水调度压力、流量能达到用户用水需求,提高供水效率,避免浪费。

(3)保证供水管道施工质量,严格管网验收管理。严格按照施工图纸及国家相关规范标准进行管线工程施工,不可随意减少、变更施工工序。工程完毕后做好打压试水试验,以确保管网可以安全运行。

(4)引进在线监测设备,加强供水调度管理。构建供水数字化信息系统,建立GIS管网地理信息系统及水压监测点,利用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通过自控系统进行管网、阀门等设施及用户用水情况的监测,及时发现监测数据出现的异常,并作出准确定位,保证供水抢修的效率。

(5)加强管线巡视、抢修人员素质,确保抢修维修及时率。选择合理的巡查方式及方案,增加巡视频率,以“防患于未然”为重,及时发现漏点,降低爆管发生几率。建立一支高效的抢修队伍,对降低漏水事故后水资源损失有着重要作用。

(6)杜绝公共用水浪费,降低用水浪费。制止用户不计量用水及私接用水现象。加强节水宣传,提高用户节水意识,杜绝不必要的浪费。

(7)加强资料管理。一方面做好用水户资料管理,对于用水量较大的客户进行水量跟踪,以避免水表故障、管网漏损等原因造成抄水量或供水量的损失。另一方面做好管网技术资料管理,以确保管网、管件得以定期或不定期得到合理维护、维修。

[1]侯鸿昌,侯会乔.北京市供水管网漏损分析及控制措施[J].城市管理与科技,2005(4).

[2]张东云.供水管网漏损原因分析及对策[J].装备维修技术,2007(3).

猜你喜欢

水表供水管漏水
二次供水管道漏损预警方法的分析和选择
桂林市供水管网在线水力模型的建立与应用初探
水表普查与水表挂接子系统建设
水表检定装置不确定度分析计算的相关思考
滴ī答滴答,漏水啦!
漏水的鞋
下雨时才漏水
用EPANET确定供水管网的最不利配水点
水表在检定周期内超差原因与解决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