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银行借款与公司业绩相互关系的研究

2014-08-26王璐余丽霞温文

会计之友 2014年23期
关键词:银行借款公司业绩

王璐++余丽霞++温文

【摘 要】 文章以银企债权理论为依据,以中国地方金融改革试金石的山东省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研究了银行借款与公司业绩关系的相关制约机制。研究发现,银行借款并没有在公司经营中发挥特有的债权治理作用,说明银行并没有对贷款人起到有效的监督作用;从借款期限和借款主体来看,短期银行借款比长期银行借款表现出更有利的提高业绩作用,而相比民营企业,银行借款的增加更加深国有企业经营状况的恶化。研究进一步发现,公司业绩提高时会使自己更受银行青睐,但这时公司反而会降低自己的银行借款金额。因此,有必要加强对银企之间制衡机制功能发挥的重视。

【关键词】 银行借款; 公司业绩; 银企债权; 山东省上市公司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937(2014)23-0054-07

一、引言

债务融资作为我国公司主要融资渠道之一,一直以来为公司的发展提供了足够的资金保证。国内外理论界和实务界对债务治理效应的研究各抒己见,侧重点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不尽相同,主要的结论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债务的硬约束能够抑制股东经理人的非效率投资行为,债务作为降低代理成本的机制,提高了公司业绩,这也称为债权的“相机”治理效用。从信息理论来看,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外部投资者缺少公司内部决策信息,只有以公司债务再融资作为了解公司经营决策的“信号灯”。当公司以债务融资时,向外部投资者传递了公司品质较高的信息,增加了公司股票市场的活力,提高了公司的业绩。另一方面是债务具有风险特性。过高的负债容易造成公司财务危机,增加公司的财务压力,降低公司再融资的能力,造成公司的经营状况日渐低下。从债务代理成本理论来看,债权人在公司破产之前不能直接参与公司管理,而公司往往在做出重大决策时首先考虑的是自身利益,债权人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会在出借债务时附加很多限制性条件,增加了债务代理成本,影响了公司的业绩。

在现代资本市场理论下,公司债务融资来源主要有银行贷款、商业信用、公司债券和融资租赁等。在所有债务融资方式中银行贷款占主导地位,因为银行可以通过较低的成本轻易获取借款企业的信息,从而可以有效监督企业行为。然而,近年来,随着国内银行业市场化进程的加快,政府对银行存贷治理的重视度大大提高,借贷条件的提高增加了企业的银行借款门槛,造成银行“有钱难贷”。作为债务融资的主要来源方银行“惜贷”造成公司发展资金短缺,从而影响公司的经营状况。那么,银企之间到底关系如何?另外,银行为了保证自身利益不受损害,在放贷决策中,银行往往看重财务变量所反映的公司经营状况(姚立杰、罗玫、夏冬林,2010)。在我国市场经济转型背景下,银企之间到底通过怎样的内部博弈来实现自己的最大利益,银行能否发挥其应有的影响机制等,是目前理论界和实务界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为此,本文利用市场化程度较高、地方改革先行者的山东省上市公司2007—2012年数据为证据,对公司的银行借款与公司业绩相互关系展开双向研究,并对不同期限的银行借款作进一步检验分析,试图探究更深层次的内部关系。

二、理论分析及研究假设

(一)银行借款对公司绩效的影响

银行作为金融机构,在经济活动中为公司提供资金并监督公司的经营活动。银行的自有资产比例很低,主要依靠负债来形成资产并用此资产赚取利润(李挺,2008)。同时,银行在发生借贷关系时可筛选潜在的借款人,对实际借款对象进行严格监控(Leland、Pyle,1977)。依靠容易获得的借款人的信息,迫使经理人因为破产风险成本的增加更加注重公司的业绩。同时,由于银行的监督作用又可以避免股东经理人的错误投资决策,提高公司的经营业绩。但是,银行股份制改革并未解决银企产权的同质性,银行并不能对贷款公司提供强有力的债务约束(季现政,2007),监督的不力可能影响公司业绩。因此,本文综合上述所讲,提出假设1。

H1:银行借款与公司业绩存在着非线性关系。

为了进一步分析银行借款与公司业绩之间的关系,本文对银行借款结构进行研究。不同期限的银行借款对公司治理效用不同,从而所引起的公司业绩也不尽相同。长期银行借款由于期限较长,未来不确定性较大,银行在发放贷款时为防止银行利益受到侵害,会在借款合同上添加一些借款限制性条件,如股利分配、投资项目等。这些都制约了公司自由现金的运用,导致高收益、高风险的项目没有足够资金支持,影响公司经营业绩。相比长期借款,短期借款的公司在短期内资产结构和资产价值的变化较小,银行的监督成本较低,短期债务还可以减少经营者所控制的自由现金流量(Jensen,1986)。另外,短期银行借款还款期限短,还款速度快,未来的不确定性较小,银行坏账成本低。因此,银行更乐意借贷给债务人风险较低的短期借款。银行短期借款的短期限也使公司面临再融资的压力,这也迫使公司积极提高其业绩。同时,短期借款相比长期借款更能抑制公司股东经理人的非效率投资行为(徐向艺、李鑫,2008),从而保证公司管理层在银行监督下致力于公司经营业绩效率的提高。基于此,提出假设2。

H2:短期银行借款比长期银行借款更能提高公司业绩。

公司的终极控制人产权性质不同②,所引起的委托—代理关系以及债务治理机制的产生与作用势必也存在显著差异,进而导致公司业绩也不相同。我国大多数上市公司(尤其是主板上市公司)和商业银行是由国有企业和国有银行改制而来,一直以来国有股都占很大比重,因此,银企的交易活动在相当程度会受到政府的干预。当国有背景的公司需要银行借款融资时,银行和这些企业的同质性可能会使银行降低对这类公司的要求,监督力度下降(王满四、邵国良,2012)。相反,当非国有背景的企业需要银行借款融资时,银行为了降低贷款损失,可能存在对非国有背景企业实施更加强有力的债务约束动机(刘运国、吴小蒙、蒋涛,2010)。然而,研究发现国有背景的公司中由于“一股独大”、“内部人控制”、“腐败”、“政企不分”等问题存在,更容易出现管理效率低下、盈利能力下降的情况。同时大多学者也认为国有企业的银行贷款软约束会损害公司业绩。根据上述对不同产权性质下银行借款分析提出假设3。

H3:国有公司的银行借款比民营公司的银行借款更要使公司业绩恶化。

(二)公司绩效对银行发放贷款决策的影响

在代理成本理论下,债务的硬约束即定期还款付息的压力增加了公司的破产风险以及财务困境成本,迫使股东经理人放弃利用“自由现金”进行非效率投资的动机而致力于公司的生产经营,提高公司的业绩。银行通过自己债务人向债权人的转化即依赖外部存款借贷给公司来赚取利润,而银行在发放贷款的同时还面临着公司的信用风险,即公司不能到期还债的风险或公司破产坏账的风险。因此,银行为了增加自己的利润,往往会选择那些经营状况良好的公司发放贷款。经营业绩好的公司为了扩大再生产,急需大量资金,也会很乐意向银行借款。因此,在代理理论下,随着债务的增加,债务的治理作用会发挥效用,从而提高公司的业绩,业绩的提高又会使公司更容易从银行获取大量借款。例如,Ahmedetal(2002)发现盈利能力较强的企业,其银行借款融资成本较小。

然而,公司盈利的增加会提升公司商业信誉,从而提高了银行贷款给企业的意愿。但是当公司盈利良好时,公司债务融资的渠道也会增多。公司会从中挑选融资成本较低的方式来融资,包括商业信用或发行债券等,而不再仅仅限于只从银行获取贷款。其中,银行贷款合同中的抵押以及限制性条款都制约了盈利强的公司再从银行募集资金,而我国上市公司具有股权融资偏好,公司盈利能力较强时,更容易从股票市场获得融资。所以,这些公司在盈利状况下就会逐渐减少从银行获取融资的金额。由此,提出假设4。

H4:业绩较好的公司虽容易获得银行借款,但公司在盈利情况下往往会减少银行借款。

为了更进一步了解业绩对银行借款的影响作用,笔者从银行借款期限角度来分析两者作用机制。对银行来说,业绩较好的公司由于偿债能力较强,因此银行对这类公司具有可持续能力的信任,更乐意发放银行借款。而从企业角度来看,当企业业绩较好时,可能会从别的渠道获得更多融资从而减少对银行借款的依赖。由于短期银行借款的还款压力较大,公司凭借自己“高偿债能力”在银行借款协议制定中具有比往常更多的话语权,往往会做出先减少短期银行借款数额再减少长期银行借款数额的决策。基于此,提出假设5。

H5:业绩较好的公司会减少银行借款,减少的长期银行借款额度比短期银行借款额度少。

三、实证设计

(一)样本选取及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山东省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2007—2012年数据作为样本,因为滞后一期收集到2006年至2012年6年的数据。为了保证样本的有效性,消除异常样本对研究结论的影响,剔除金融类、财务数据不全、经过ST或*ST处理的样本,最终得到610个观测样本。为了消除异常值的影响,对极端值进行5%和95%分位数上的Winsorize处理。

本文使用的数据来源于国泰安数据库(CSMAR)以及上海证券交易所官方网站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官方网站。本文采用Excel、EViews7.2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

(二)变量的选取

1.公司业绩指标

本文参考王满四、邵国良(2012)的模型通过两个方面来定义公司业绩:一是账面利润指标,反映的是公司过去的成绩;二是公司价值,是基于未来长期经营绩效的预期。由于在公司绩效评估中资产报酬率的普适性,本文以总资产报酬率来衡量公司的财务综合绩效,反映公司的盈利能力(ROA)。为了排除公司债务税盾效应以及财务杠杆效应,引入变量托宾Q,衡量公司的公司价值。其定义公式为:(公司股票的流通股市值+公司股票的非流通股市值+公司负债的账面价值)/公司总资产。非流通股市值用净资产代替;负债的市值用负债的账面价值代替。

2.银行贷款指标

童盼、陆正飞认为银行借款包括短期借款和期限一年以上的长期借款,忽视了一年内还款的长期借款。因此,笔者结合邓莉、张宗益、李宏胜(2007)以及王满四、邵国良(2012)对银行借款变量的解释重新定义。按期限把银行借款分为长期银行借款和短期银行借款,并在资产负债表中进行变量替代。

其计算公式为:银行借款比率(BD)=(短期借款+长期借款+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年平均总资产,长期银行借款比率(LBD)=长期借款/年平均总资产,短期银行借款比率(CBD)=(短期借款+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年平均总资产。

3.控制变量

为了控制其他因素对研究的干扰,本文引入公司规模(SIZE)、成长性(GRO)、上市年限(TIME)等影响因素。模型变量及定义见表1。

公司规模(SIZE)以公司总资产的对数值来表示。规模大的公司经理人在职消费的动机和非效率投资行为发生的可能性也越大。同时,银行认为借款给大公司比小公司风险低,因为破产时债权人有优先还款权,可以用公司资产抵债。

成长性(GRO)以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来表示。公司成长性不同公司的业绩有很大差异(张锦铭,2006;洪煜娴,2008)。

上市年限(AGE)以公司所在研究年度与上市年度差值表示。各年度不同国家宏观的影响程度也不尽相同。

(三)模型的构建

根据上述理论分析的结果知道:

公司盈利/公司价值=f(银行借款/短期银行借款/长期银行借款、公司规模、成长性、上市年限)+εi

银行借款/短期银行借款/长期银行借款=f(公司盈利/公司价值、公司规模、成长性、上市年限)+εt

可见,公司银行借款与公司业绩存在相互的影响关系,为此建立如下模型,检验公司银行债务融资对公司业绩的影响以及公司业绩对公司银行债务融资的影响。

1.模型:检验公司银行债务融资对公司业绩的影响

Yi,t=β0+β1Xi,t+β2SIZEt+β3GROt+β4AGEt+ε

(1)

Yi,t=β0+β1Xi,t+β2X■■+β3SIZEt+β4GROt+β5AGEt

+ε (2)

其中:Yi,t(i=1,2)分别代表被解释变量ROA、TQ,取各指标提前一年的数值即t年的财务数值;Xi,t(i=1,2,3)分别代表解释变量BD、LBD、SBD。

为了检验不同产权公司业绩与公司银行借款关系的影响,笔者借鉴高友才、刘孟晖(2012)的模型,把公司终极控制人为政府、集体或国有公司的归结为国有公司,把公司终极控制人为家族或个人的定义为民营公司。

2.模型:检验公司业绩对公司银行债务融资的影响

Xi,t+1=β0+β1Yi,t+β2SIZEt+β3GROt+β4AGEt+ε

(3)

其中:Xi(i=1,2,3)分别代表解释变量BD、LBD、SBD;Yi(i=1,2)分别代表被解释变量ROA、TQ。银行借款是银行对公司过去的交易行为所产生的评价,银行以公司这种过去的业绩评价决定贷款额度,因此,本文取业绩指标的滞前一项。

(四)描述性统计

表2给出了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从公司业绩方面来看,ROA的均值和中位数分别为0.0495和0.0459,表明大部分样本公司盈利较好。按照托宾Q定义,当托宾Q的值超过2时,公司存在严重虚增价值的现象。样本公司TQ的均值为1.7499,低于2,说明样本公司中虚增价值的现象并不严重。从波动性来看,样本公司的TQ标准差是1.1126,表明各样本公司的市场价值差异性很大,市场波动率较大,符合新兴国家资本市场的特点。结合ROA和TQ的分析结果可知,样本公司的业绩发展良好。

从银行借款指标变量来看,BD的均值为19.48%,SBD为14.99%,LBD只有4.48%,可以发现我国长期银行借款比率远低于短期银行借款比率,说明我国上市公司在银行借款中主要倾向于采用短期银行借款的方式获得信贷融资。一般条件下,我国银行是公司的最大债权人,而样本公司银行借款比率只约占19.48%,说明样本公司对银行借款利用不足,也从侧面反映出我国确实存在股权融资的偏好。BD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70.30%和0,SBD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67.47%和0,具有显著的规模差异,可以更好地分析银行借款各指标与公司经营业绩的相关性。

从控制变量波动性分析可以看出,公司成长性、公司规模和公司上市年限的标准差分别为5.3762、1.1285和5.4578,数值都很大,说明样本公司的成长性、公司规模和上市年限有很大的差距,有利于控制对样本公司各被解释变量的影响。

(五)相关性分析

从表3中各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可以看出银行借款比率、长期银行借款比率、短期银行借款比率与公司业绩指标(ROA、TQ)都呈负相关关系,这与假设2不符,但和假设5一致,且相关系数最大为0.4527,说明变量之间不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LBD、SBD与BD相关系数较高,但是在模型中不同时存在,不会影响分析结果。

四、实证结果与分析

表4揭示了模型(1)和模型(2)的回归结果。表4第(1)列和第(2)列表示的是以盈利能力(ROA)为解释变量的回归结果,研究发现银行借款比率与公司盈利能力呈负相关线性关系,并在1%显著水平上通过了检验,随着银行借款比率的增加,并没发挥债务的相机治理作用,反而导致了盈利能力的下滑。第(2)列引入了银行借款比率(BD)的平方项来验证银行借款与公司盈利能力的非线性关系,回归结果显示解释变量BD2没通过统计检验。结合第(1)列和第(2)列回归结果可以得出银行借款与盈利能力呈负相关的线性关系。表4第(3)列和第(4)列表示的是以公司价值(TQ)为解释变量的回归结果,同上述一样引进解释变量BD2,结果发现银行借款比率(BD)与公司价值(TQ)存在着非线性正“U”型关系,即随着BD的增加TQ也上升,当BD达到一定值时,继续增加银行借款就会导致公司价值的降低。从公司盈利能力和公司价值两个方面来衡量公司业绩水平,这与假设1不相符,因此我们拒绝假设1。

表5分析了长期银行借款和短期银行借款对公司盈利能力和公司价值影响的分析,从表5中的第(1)列和第(2)列可以看出长期银行借款比率(LBD)与公司盈利能力(ROA)呈显著负相关,第(3)和第(4)列的回归结果显示短期银行借款比率(SBD)与盈利能力(ROA)也呈显著负相关线性关系。在相同被解释变量(ROA)的不同模型中,第(1)列解释变量BD的系数(-0.1600)大于第(3)列解释变量BD的系数(-0.2220),说明相比长期银行借款,短期银行借款更能导致公司盈利能力的下降。这初步证实假设2的不成立。表5第(5)(6)(7)(8)列显示了以TQ为被解释变量的回归结果,从中可以发现长期银行借款比率(LBD)和短期银行借款比率(SBD)都与公司价值(TQ)呈正的“U”型二次函数关系,进一步否定了假设2。

本文为了检验假设3,表6对不同产权性质的样本进行配对回归,比较在不同产权性质的公司中,不同期限银行借款对公司盈利能力的影响。配对样本的使用可以消除规模和行业对结果的影响。在表6中,当解释变量为银行借款比率时,可以发现在国有公司样本中表示银行借款比率的BD的系数为-0.2001,且在1%水平上显著为负,即增加从银行借款数额,公司的盈利能力会下降。而在民营公司样本中BD的系数为-0.1951,通过了1%水平的检验,大于国有公司样本的系数。因此,相对于民营公司样本,国有公司更能降低公司的盈利能力,这支持了假设3。在长期银行借款影响因素下,国有公司LBD系数大于民营LBD系数,并且都在1%水平上显著为负。这表明长期银行借款在非国有公司中比在国有公司中更能降低公司盈利能力。当解释变量为短期银行借款比率时,国有产权的公司样本回归结果中短期银行借款能抑制公司盈利能力的增强,并通过1%水平检验。民营公司样本的SBD系数-0.2099大于国有公司样本的系数-0.2575,表明短期银行借款对公司能力增强的抑制在国有公司中更显著。

为了检验银行借款与公司业绩的双向相互作用关系,表7列示了不同业绩指标对银行各借款指标的回归结果。从表7的第(1)列和第(4)列可以看出,不管解释变量为公司盈利能力(ROA)还是公司价值(TQ),研究发现ROA、TQ都与BD在1%水平上显著负相关,且盈利能力表现出的负相关显著程度远远大于公司价值。说明盈利性较强的公司比市场价值高的公司更容易从外部渠道募集到资金,减少的银行借款的数额也较大。总的来说,业绩较好的公司会降低从银行借款的数额,支持了假设4。第(2)列和第(3)列分析了公司ROA对不同期限银行借款的影响。ROA对SBD影响的分析结果系数是-0.9254,而对LBD的影响系数是-0.1922,远远大于前者,说明随着公司盈利性的提高,公司会大大缩减短期银行借款。第(5)列和第(6)列是公司市场价值TQ对不同期限银行借款的影响,研究发现不管在解释变量系数还是显著性水平上,TQ对SBD的影响远远大于LBD。通过以上分析发现无论是以盈利能力(ROA)还是以公司价值(TQ)为解释变量,公司业绩越好,缩减短期银行借款的幅度远远大于长期银行借款的幅度,从而验证了假设5。

五、研究结论

本文以山东省上市公司为样本检验了银行借款融资与公司业绩的相互作用影响。得到以下结论:(1)银行借款并没有发挥债务融资的治理作用,由于银行债务普遍存在预算软约束现象,可能会加剧委托代理冲突。另外,银行借款的增加造成了公司盈利能力的下降。而随着公司银行借款的增加,公司市场价值呈上升—下降的发展趋势。(2)不同期限的银行借款对公司的业绩影响都不一样。长期银行借款和短期银行借款的增加都约束了公司盈利能力的提高,而公司市场价值呈现下降—上升的发展趋势。(3)在国有公司中,相比民营企业,银行借款更容易导致公司盈利能力的下滑。而公司业绩的下降又会导致银行借款的增加,公司业绩的提高导致银行长期和短期借款的缩减。两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且尤为显著。

从研究结论可以看出,作为中国金融业改革的“领头羊”,市场化进程较快的山东省也并不能发挥银行的治理辅助作用,其他省份情况会更加严重。在我国特有的市场经济制度下,银行并没有完全建立起有效的对公司监控和公司治理的机制,不能有效改善公司盈利状况和提高公司市场价值。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加快银行债权债务的改革,充分发挥银行债权的公司治理效应。另外,业绩较好的公司进行再融资时往往会选择除银行借款以外的渠道,而且会选择那些融资成本低、监管力度差的融资方式,容易造成股东经理人非效率活动。在这种情况下,加快中国金融业市场化进程刻不容缓,以进一步发挥作为债权人的银行独特的公司治理效应。●

【参考文献】

[1] 姚立杰,罗玫,夏冬林.公司治理与银行借款融资[J].会计研究,2010(8):55-61.

[2] 李挺.商业银行融资结构的公司治理效应模型分析[J].华商,2008(12):30-31.

[3] Leland,Pyle. Information Asymmetries,Financial Structure,and Financial Intermediation [J].Journal of Finance,1977,32: 371-387.

[4] 季现政.银行贷款债权治理功效的实证研究[D].北京大学,2007.

[5] Jensen Michael. Agency Cost of Free Cash Flow,Corporate Finance,and Takeovers[J].America Economics Review,1986,76:323-329.

[6] 徐向艺,李鑫.自由现金流、负债融资与企业过度投资——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软科学,2008(7):124-139.

[7] 王满四,邵国良.银行债权的公司治理效应研究——基于广东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J].会计研究,2012(11):49-56.

[8] 刘运国,吴小蒙,蒋涛.产权性质、债务融资与会计稳健性——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会计研究,2010(1):45-52.

[9] Ahmedetal,A. Billings,B. Morton,R.Stanford-Harris,

M .The role of Accounting Conservatism In mitigating Bondholder-shareholder Conflicts over Dividend Policy and Reducing Debit Cost[J]. The Accounting Review,2002,77(4):867-890.

[10] 邓莉,张宗益,李宏胜.银行债权的公司治理效应研究——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金融研究,2007(1).

[11] 黄艺翔,李远慧.社会责任信息、财务绩效对银行信贷决策的影响——基于银行借款融资成本的视角[J].会计之友,2012(21).

[12] 张斌.上市公司债务融资与公司治理[J].会计之友,2003(12).

为了检验银行借款与公司业绩的双向相互作用关系,表7列示了不同业绩指标对银行各借款指标的回归结果。从表7的第(1)列和第(4)列可以看出,不管解释变量为公司盈利能力(ROA)还是公司价值(TQ),研究发现ROA、TQ都与BD在1%水平上显著负相关,且盈利能力表现出的负相关显著程度远远大于公司价值。说明盈利性较强的公司比市场价值高的公司更容易从外部渠道募集到资金,减少的银行借款的数额也较大。总的来说,业绩较好的公司会降低从银行借款的数额,支持了假设4。第(2)列和第(3)列分析了公司ROA对不同期限银行借款的影响。ROA对SBD影响的分析结果系数是-0.9254,而对LBD的影响系数是-0.1922,远远大于前者,说明随着公司盈利性的提高,公司会大大缩减短期银行借款。第(5)列和第(6)列是公司市场价值TQ对不同期限银行借款的影响,研究发现不管在解释变量系数还是显著性水平上,TQ对SBD的影响远远大于LBD。通过以上分析发现无论是以盈利能力(ROA)还是以公司价值(TQ)为解释变量,公司业绩越好,缩减短期银行借款的幅度远远大于长期银行借款的幅度,从而验证了假设5。

五、研究结论

本文以山东省上市公司为样本检验了银行借款融资与公司业绩的相互作用影响。得到以下结论:(1)银行借款并没有发挥债务融资的治理作用,由于银行债务普遍存在预算软约束现象,可能会加剧委托代理冲突。另外,银行借款的增加造成了公司盈利能力的下降。而随着公司银行借款的增加,公司市场价值呈上升—下降的发展趋势。(2)不同期限的银行借款对公司的业绩影响都不一样。长期银行借款和短期银行借款的增加都约束了公司盈利能力的提高,而公司市场价值呈现下降—上升的发展趋势。(3)在国有公司中,相比民营企业,银行借款更容易导致公司盈利能力的下滑。而公司业绩的下降又会导致银行借款的增加,公司业绩的提高导致银行长期和短期借款的缩减。两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且尤为显著。

从研究结论可以看出,作为中国金融业改革的“领头羊”,市场化进程较快的山东省也并不能发挥银行的治理辅助作用,其他省份情况会更加严重。在我国特有的市场经济制度下,银行并没有完全建立起有效的对公司监控和公司治理的机制,不能有效改善公司盈利状况和提高公司市场价值。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加快银行债权债务的改革,充分发挥银行债权的公司治理效应。另外,业绩较好的公司进行再融资时往往会选择除银行借款以外的渠道,而且会选择那些融资成本低、监管力度差的融资方式,容易造成股东经理人非效率活动。在这种情况下,加快中国金融业市场化进程刻不容缓,以进一步发挥作为债权人的银行独特的公司治理效应。●

【参考文献】

[1] 姚立杰,罗玫,夏冬林.公司治理与银行借款融资[J].会计研究,2010(8):55-61.

[2] 李挺.商业银行融资结构的公司治理效应模型分析[J].华商,2008(12):30-31.

[3] Leland,Pyle. Information Asymmetries,Financial Structure,and Financial Intermediation [J].Journal of Finance,1977,32: 371-387.

[4] 季现政.银行贷款债权治理功效的实证研究[D].北京大学,2007.

[5] Jensen Michael. Agency Cost of Free Cash Flow,Corporate Finance,and Takeovers[J].America Economics Review,1986,76:323-329.

[6] 徐向艺,李鑫.自由现金流、负债融资与企业过度投资——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软科学,2008(7):124-139.

[7] 王满四,邵国良.银行债权的公司治理效应研究——基于广东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J].会计研究,2012(11):49-56.

[8] 刘运国,吴小蒙,蒋涛.产权性质、债务融资与会计稳健性——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会计研究,2010(1):45-52.

[9] Ahmedetal,A. Billings,B. Morton,R.Stanford-Harris,

M .The role of Accounting Conservatism In mitigating Bondholder-shareholder Conflicts over Dividend Policy and Reducing Debit Cost[J]. The Accounting Review,2002,77(4):867-890.

[10] 邓莉,张宗益,李宏胜.银行债权的公司治理效应研究——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金融研究,2007(1).

[11] 黄艺翔,李远慧.社会责任信息、财务绩效对银行信贷决策的影响——基于银行借款融资成本的视角[J].会计之友,2012(21).

[12] 张斌.上市公司债务融资与公司治理[J].会计之友,2003(12).

为了检验银行借款与公司业绩的双向相互作用关系,表7列示了不同业绩指标对银行各借款指标的回归结果。从表7的第(1)列和第(4)列可以看出,不管解释变量为公司盈利能力(ROA)还是公司价值(TQ),研究发现ROA、TQ都与BD在1%水平上显著负相关,且盈利能力表现出的负相关显著程度远远大于公司价值。说明盈利性较强的公司比市场价值高的公司更容易从外部渠道募集到资金,减少的银行借款的数额也较大。总的来说,业绩较好的公司会降低从银行借款的数额,支持了假设4。第(2)列和第(3)列分析了公司ROA对不同期限银行借款的影响。ROA对SBD影响的分析结果系数是-0.9254,而对LBD的影响系数是-0.1922,远远大于前者,说明随着公司盈利性的提高,公司会大大缩减短期银行借款。第(5)列和第(6)列是公司市场价值TQ对不同期限银行借款的影响,研究发现不管在解释变量系数还是显著性水平上,TQ对SBD的影响远远大于LBD。通过以上分析发现无论是以盈利能力(ROA)还是以公司价值(TQ)为解释变量,公司业绩越好,缩减短期银行借款的幅度远远大于长期银行借款的幅度,从而验证了假设5。

五、研究结论

本文以山东省上市公司为样本检验了银行借款融资与公司业绩的相互作用影响。得到以下结论:(1)银行借款并没有发挥债务融资的治理作用,由于银行债务普遍存在预算软约束现象,可能会加剧委托代理冲突。另外,银行借款的增加造成了公司盈利能力的下降。而随着公司银行借款的增加,公司市场价值呈上升—下降的发展趋势。(2)不同期限的银行借款对公司的业绩影响都不一样。长期银行借款和短期银行借款的增加都约束了公司盈利能力的提高,而公司市场价值呈现下降—上升的发展趋势。(3)在国有公司中,相比民营企业,银行借款更容易导致公司盈利能力的下滑。而公司业绩的下降又会导致银行借款的增加,公司业绩的提高导致银行长期和短期借款的缩减。两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且尤为显著。

从研究结论可以看出,作为中国金融业改革的“领头羊”,市场化进程较快的山东省也并不能发挥银行的治理辅助作用,其他省份情况会更加严重。在我国特有的市场经济制度下,银行并没有完全建立起有效的对公司监控和公司治理的机制,不能有效改善公司盈利状况和提高公司市场价值。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加快银行债权债务的改革,充分发挥银行债权的公司治理效应。另外,业绩较好的公司进行再融资时往往会选择除银行借款以外的渠道,而且会选择那些融资成本低、监管力度差的融资方式,容易造成股东经理人非效率活动。在这种情况下,加快中国金融业市场化进程刻不容缓,以进一步发挥作为债权人的银行独特的公司治理效应。●

【参考文献】

[1] 姚立杰,罗玫,夏冬林.公司治理与银行借款融资[J].会计研究,2010(8):55-61.

[2] 李挺.商业银行融资结构的公司治理效应模型分析[J].华商,2008(12):30-31.

[3] Leland,Pyle. Information Asymmetries,Financial Structure,and Financial Intermediation [J].Journal of Finance,1977,32: 371-387.

[4] 季现政.银行贷款债权治理功效的实证研究[D].北京大学,2007.

[5] Jensen Michael. Agency Cost of Free Cash Flow,Corporate Finance,and Takeovers[J].America Economics Review,1986,76:323-329.

[6] 徐向艺,李鑫.自由现金流、负债融资与企业过度投资——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软科学,2008(7):124-139.

[7] 王满四,邵国良.银行债权的公司治理效应研究——基于广东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J].会计研究,2012(11):49-56.

[8] 刘运国,吴小蒙,蒋涛.产权性质、债务融资与会计稳健性——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会计研究,2010(1):45-52.

[9] Ahmedetal,A. Billings,B. Morton,R.Stanford-Harris,

M .The role of Accounting Conservatism In mitigating Bondholder-shareholder Conflicts over Dividend Policy and Reducing Debit Cost[J]. The Accounting Review,2002,77(4):867-890.

[10] 邓莉,张宗益,李宏胜.银行债权的公司治理效应研究——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金融研究,2007(1).

[11] 黄艺翔,李远慧.社会责任信息、财务绩效对银行信贷决策的影响——基于银行借款融资成本的视角[J].会计之友,2012(21).

[12] 张斌.上市公司债务融资与公司治理[J].会计之友,2003(12).

猜你喜欢

银行借款公司业绩
上半年化肥上市公司业绩亮眼
2021年化肥上市公司业绩大增
上半年化肥上市公司业绩亮眼
企业社会责任与债务融资研究综述
对高管薪酬与公司业绩之间相关性研究的评述
债务融资与公司投资效率关系的研究
风险资本对上市公司业绩变脸影响的研究评述
浅谈煤炭企业筹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