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献血不献健康

2014-08-26张迪

当代工人 2014年13期
关键词:骨髓白细胞红细胞

张迪

任何事物都有新陈代谢,人体也不会违背这一规律。所以,如果一个人的献血不违背血液新陈代谢或更新的规律,献血就是合理的。

理论上讲,献血后7-14天,血小板就可以得到补充;7-12天,白细胞也会得到补充;最长时间得到补充的是红细胞,要120天。因此,献血后4个月,身体血液成分才能得到恢复。然而,这只是一种理想的计算,受到现代人作息、饮食、环境等因素影响,人体的造血效率大不如前,所以考虑到各种因素,献血周期要1年以上为宜。

每个人在献血后,都会有嗜睡、发冷、厌食等不适反应,这是正常现象,不要担心是自己的体质不好,只是每个人表现的程度不同而已。这种现象除了因紧张、恐惧等心理因素外,还与献血后,体内红细胞短期不足,导致身体供氧量降低有关。

红细胞的功能是携带和输送氧气,但是,红细胞并非越多越好,而是应当保持在一定数值中。如果红细胞数量过多,血液就会变黏稠,不容易流动,血管容易阻塞,造成心血管病。但是,红细胞数量过少,则其携氧能力就会降低,让人进入缺氧状态,产生贫血,严重时会有生命危险。另外,男女性别差也有区别,正常成年男性的红细胞数量为380万-600万个/立方毫米,而女性的红细胞数量是380万-550万个/立方毫米。

一些人担心献血后红细胞会永久性减少,影响全身各器官和组织的功能。其实,一个生理功能正常的人通过红细胞的更新,是不可能发生这种情况的。因为,即便不献血,一个人的红细胞也在每天更新中。

人体每天约有300万个红细胞凋亡,同时也有相同数量的红细胞生长,这些新生的红细胞主要是由骨髓造血细胞生成,并始终处于动态平衡中。

红细胞的生成需要多种原料,也需要一定的机制。红细胞的产生需要氨基酸、脂肪、碳水化合物、铁、叶酸、维生素B12、维生素A等物质,同时红细胞的产生还需要红细胞生成素(EPO)来启动。

EPO在肾脏的毛细血管上皮细胞中生产,肝细胞也能分泌少量的EPO。EPO能刺激骨髓上的受体,促使它生成红细胞,并输送到血液中。在正常情况下,红细胞生成素的数量并不需要太多就可以刺激骨髓制造红细胞。因为,肾脏可通过化学物质监测血液中的氧含量,如果氧含量降低,就会对身体发出警告,从而让机体产生较多的红细胞生成素,使骨髓制造红细胞的数量增加。如此,血液的携氧量就会增加,由失血引起的身体不适,也会自然消失。

任何制造红细胞的原料缺失或生产程序受到干扰,都会造成红细胞数量的减少,从而产生贫血和供氧不足。所以,无论是献血后还是未献血,都有可能因为铁的缺乏、EPO的减少而造成红细胞生成减少。

白细胞的主要功能是免疫,也就是保护机体不受病菌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的侵害。人们对献血最担忧的是,如果献血后白细胞减少,会影响人的免疫功能。

其实,正如红细胞一样,人体的血液即使不流失,其中的白细胞也会自我更新。只要献血的量合理,并且在机体承受的更新时间段内,就不会造成免疫机能的损害。

和红细胞一样,白细胞也由骨髓造血细胞产生。在正常情况下,人体每天要产生约1000亿个白细胞。白细胞的更新周期是7-12天,是人体更新速度最快的细胞。因此,献血后3-4个月足以恢复和补充白细胞。人们往往认为,献血后打寒战、嗜睡等症状是免疫力下降的表现,这是个误区,这些不适主要是红细胞的流失使身体氧气携带量暂时下降引起的,与白细胞关系不大。

血小板同样是血液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止血、伤口愈合、炎症反应、器官移植排斥等生理和病理过程中有重要作用。血小板寿命约7-14天,每天约更新总量的1/10,衰老的血小板大多在脾脏中被清除。因此,理论上讲,献血后半个月就可以基本补充失去的血小板。

这些情况表明,只要一个人的生理功能正常,就可能每天更新一定量的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以一年或两年的时间周期计,一次献血200毫升,并不会造成血液成分的损失。以白细胞为例,一次献血200到400毫升,所捐献的白细胞只占人体白细胞总数的1%至2%,失去的这点白细胞在一两个小时内就能从骨髓得到补充。因而对身体的影响微乎其微或者没有丝毫影响。

猜你喜欢

骨髓白细胞红细胞
骨髓穿刺会大伤元气吗?
高中牛物学红细胞知识总览
心力衰竭患者白细胞介素6、CRP表达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探讨
经常镜下血尿是怎么回事
红细胞及网织红细胞参数对肾性贫血的鉴别诊断意义
最后一个夜晚
白细胞降到多少应停止放疗
白细胞减少是免疫力降低了吗?
裸露
白细胞总是低是有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