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英国吃素

2014-08-26骆昌芹

当代工人 2014年13期
关键词:素食者素食奶酪

骆昌芹

在英国留学期间,每次跟妈妈上网聊天,她总不厌其烦问这问那,当然,问得最多的是我的饮食。在家里,我的饮食总是妈妈操持,肉蛋果蔬齐全,很合我的口味,可是出国日久,我突然发现,我的食谱里大部分是素食了。

这可能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缘故。

从读语言时的匈牙利旧友Leife,到伦敦好友Sarah,再到刚刚结识的波兰女孩Kat和芬兰的Mari,她们全都是素食者。虽然国籍不同,信仰不同,连各国的生活方式都不同,但在吃上,却彼此差不多。看来我不食素也说不过去了。

其实刚来英国时,我还是吃肉的,寄宿家庭的“爸爸”和“妈妈”就曾被我做肉的阵势吓到:我捋胳膊挽袖子,挥舞中国的大菜刀对准鸡腿,大臂一挥,切将下去。英国人的菜刀和水果刀一样纤细矜持。碰巧撞见这血腥一幕的房东夫妻竟然不约而同地摸了摸自己的手指骨节,一言不发,一溜烟地逃回到楼上。他们并不是素食者,但英国人吃肉,也不过是从超市买回的成盒的半成品肉排,撒上香料,直接放进烤箱,几十分钟后取出即食。非常尴尬且内疚的我考虑到文化的不同,渐渐地就不经常做肉了。而且,在英国,肉的价钱贵得惊人,两块巴掌大的鸡脯肉就要两镑多(相当于30块人民币),猪排和牛排更贵。现实问题更让我远离血腥,亲近绿色和平。

当天不时、地不利、人不和的异乡生活将我磨炼成了半个素食者时,我认识了彻底的、激进的素食主义捍卫者:德美混血的女孩S a r a h。

Sarah在慕尼黑家乡的好朋友中,有一个越南裔的女孩。受其影响,Sarah不仅用筷子和碗吃饭,而且用菜油、花生油下锅做菜,从不用黄油。要知道,黄油和橄榄油是欧洲人日常的食用油。土生土长在中国的我,反倒不正宗了,真是惭愧。她对我说,菜油和花生油是最健康的食用油,脂肪含量比橄榄油还少。一般欧洲人认为,橄榄油是植物油,比取自动物脂肪的黄油健康得多。而他们几乎不吃菜油和花生油。

看到我将信将疑,她像一个传教士一样,翻开一本小册子,指指点点地向我进一步解释,还替我扫盲:一个人一天要摄入多少的脂肪,多少热量,多少水,多少维生素,相当于几个鸡蛋,几碗米饭,几个苹果,几片全麦面包等等。那是一本德文的素食谱,Sarah自豪地说,她的一切饮食都参考这本小册子,这让她保持了充沛的精力和良好的心情。后来那本食谱被我戏称为“Sarah的圣经”。

在国内曾听别人说,不吃肉的人蔫,也就是没力气,毕竟很多营养成分存在于肉类。问Sarah,她又替我扫盲,“这些营养可以从素食中得到,比如蘑菇,比如奶酪,所以完全不用担心。”我想豆腐也应该属于这个范畴。

被洗脑后,我也跟着Sarah吃有机鸡蛋、有机番茄、有机黄瓜、有机蘑菇、有机洋葱,奇怪的是我竟渐渐觉得身体比以前好了。每天起床时的情绪大有好转,体力好了,学习工作起来更有耐力和韧性,甚至连皮肤和头发也变得有光泽了,胃痛的老毛病也不知什么时候不见了。

至于Sarah大力推荐的奶酪,我则在第一次品尝之后就敬而远之。但在英国,若想与奶酪断绝关系并非易事,因为市场里和报纸上,处处可见其尊容;餐馆和食堂里,时时可闻到那怪味儿。

那天,我和Sarah在小饭馆的一张长方形的桌子边坐下。喝过开胃酒后,桌上摆出了醋渍小黄瓜、水煮马铃薯。接着,厨师捧来一个直径30多厘米,厚达10厘米,像砧板似的大圆奶酪,当众将它一分为二。让我们亲眼确认是上好的格律耶尔干酪。然后,在餐桌旁架起一个上面带有铁夹的烤盆,把那硬得像砖头般的干酪切口朝下固定在铁夹上。下面文火加热,烤软的部分用刀一层层分别刮到客人的盘子里,客人便用马铃薯蘸着热乎乎的奶酪,就着素菜吃得津津有味,可是那种怪味我怎么也吃不惯。

另一位素食者,波兰女孩Kat,因为她是动物保护主义者,所以拒食肉类。当我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讲起在国内吃兔肉和狗肉的经历,她的脸色瞬间变得难看起来,之后就和我大大理论一番:“猪狗和我们一样,是生命。我们既然不希望自相残杀的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就像我们都不希望战争,为什么我们还要去杀害这些动物?特别是狗,还有兔子,每天和它们一起生活,就像我们的朋友一样,怎么可能下手杀了它们煮来吃啊,天啊!”然后捂着脸长叹,还不停地在胸前画十字。Mari开导她:“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饮食文化,我们看来匪夷所思的事,在他们来说就非常正常。比如亚洲人不吃奶酪,欧洲人认为这是不可能的事。”“这不是文化的问题,这是人道主义的问题,是人伦人性的问题!”Ka t仍然视我为洪水猛兽。

这件事很久才平静,在这期间Kat好像间谍一样监视我的饮食,生怕哪天半夜我躲在厨房屠杀兔子。她还旁敲侧击地给我讲一个在英国的中国人因为逮鸽子煲汤而被房东揭发被遣送回国的事。虽然听起来有编造诽谤之嫌疑,但她也是出于好意。我向她解释我在国内吃的一切生物都是专门被养来食用的,我从来不自己去打猎,她才稍稍友好了一点。当她听说中国的佛教教义是劝人食素的,便大发感慨说中国人应该把佛教定为国教。我再也不在欧洲人面前提我的肉食了,怕因此连朋友也没有。

也许正如Mari所言,从文化角度,各国饮食习惯的不同没有任何理由去批评,去谴责。但Kat的观点也着实让我思考了很久。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国人不再为饮食的量操心,烦恼的是什么还没吃过,甚至是怎么吃到不允许吃的东西,比如一些味道鲜美却数量稀少的国家级保护动物。如果说这是追求所谓的生活质量,倒不如看作是一种退化更确切。

虽然在追求素食主义的道路上我历经曲折,但自省自剖,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它已经无法和我的每一天分开,并以一种饮食理念,深深嵌在了我的思想里。如Sarah所说,食不食素没有绝对的对与错。但作为一种古而有之,现在重新被年轻一代演绎为一种时尚的、没有国界的饮食文化,它不仅代表了餐桌上的变化,更代表了这背后对世界对生活态度的改变。这是一种对我们自身,对周围一切生命的多一点关怀的态度,不仅仅是口头上思想上的,更重要的是行动上的。我想素食主义的真谛应该如此:让我们日渐舒适的现代生活在某种程度上回归自然,让给我们无私提供这一切的世界能够良性发展,更充满爱心、关怀和人性。

猜你喜欢

素食者素食奶酪
Life in 2060
世界素食日
假如给你一块奶酪
奶酪大作战
小老鼠吃奶酪
亲身尝试全素食 结果大感意外
素食,一场席卷全球的绿色风暴
素食长寿的秘密
西班牙科学家3D打印“素食牛排”
素食主义 掀起GO Green饮食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