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老年人闲暇体育行为的时空特征分析*
——以潮州市为例

2014-08-24杜晓兵郑道凡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潮州市持续时间闲暇

杜晓兵,郑道凡

(1.韩山师范学院体育系,广东 潮州 521041;2.广东省陶瓷职业技术学校,广东 潮州 521031)

城市老年人闲暇体育行为的时空特征分析*
——以潮州市为例

杜晓兵1,郑道凡2

(1.韩山师范学院体育系,广东 潮州 521041;2.广东省陶瓷职业技术学校,广东 潮州 521031)

运用文献调研、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调查分析潮州市区老年人闲暇体育行为的时空特征,旨在为城市老年体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参考。主要结论与建议:潮州市区老年人有较高的闲暇体育频率;老年人闲暇体育的持续时间多数在2 h之内,早晨和晚上是锻炼相对集中的时间段;多数老年人喜欢到室外运动,但场地与设施的局限性影响了健身的总体质量;老年人闲暇体育呈现出较为鲜明的就近原则,步行和骑自行车是老年人闲暇体育主要的出行方式;老年人闲暇体育行为的空间规律及户外活动的时间分布规律存在不连续性的特征,对城市公共运动空间的设置及其体育设施的配套与使用效率有直接的影响。提出了若干对策性建议。

老年人;闲暇体育;时空特征;城市

近年来,为促进老年人闲暇体育活动的开展,各级地方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相关体育行政管理部门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但关于老年人闲暇体育行为规律的研究却少见报端。本文旨在调查和研究老年人闲暇体育行为的时空特征,指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对促进老年人闲暇体育活动的良性开展,增强老年人身体健康,培养良好的体育活动行为习惯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研究以潮州市区老年人闲暇体育活动行为为研究对象,以在闲暇时间从事体育活动的老年人为调查对象。

根据潮州市区街道的划分情况,本研究共调查走访了20个住宅小区和滨江长廊、文化广场、西湖公园等多处室外休闲运动场所。实际收回有效调查表为1563份。有效回收率达到89.2%,符合社会学调查的要求。

对回收的问卷调查表进行判断、筛选、编号、录入,在计算机建立学生体育活动数据库,并用excel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老年体育人口的基本结构特征

本研究对老年体育人口的评判标准主要参考《中国体育社会学》中提出的关于我国体育人口的判定标准,“每周身体活动频度3次以上,每次身体活动时间30 min以上,身体活动强度在中等程度以上”[1]。考虑到老年人的生理特点,负荷强度和每周身体活动频度以具有与自身体质和所从事的体育项目相适应为准。

调查结果(见表1),在受访的老年人中,男性共有706人占样本总数的45%,女性共有857人占样本总数的55%。其中<65岁占受访样本总数的38.5%,65~74岁占受访样本总数的43.3%,75岁以上的受访占样本总数的29%。统计显示,75岁以下体育人口的占样本总数的81.8%,可认为目前潮州市区老年人参与闲暇体育的主体相对集中在离、退休到74岁左右这个年龄段。反映了老年人退休后空闲时间的增多为老年人参与体育健身提供了时间保障。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伴随着生理机能以及体力的衰退,心理机能也产生了比较明显的变化。通过参与闲暇体育活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他们需要。

表1 受访老年人样本结构特征

2.2 老年人闲暇体育行为的时间特征

2.2.1 性别、年龄对锻炼频率的影响

调查结果显示(见图1),从性别角度来看,不同性别的老年人,闲暇体育锻炼频度的分布趋势具有相似性,而在各项锻炼频率的比例对比上却有所不同。在闲暇体育锻炼的高频区(≥7次/周),女性老年人的比例明显大于男性老年人的比例。调查发现,受访者中选择每周锻炼的次数为5~6次的人最多,其中男的占男性样本总量的52.5%,女的占女性样本总量的45.5%。每周锻炼的次数≥7次的受访者,男的占男性样本总量的22.4%,女的占女性样本总量的34.9%,女性的周锻炼次数明显的超过男性老年人。选择每周锻炼的次数为3~4次的受访者,男的占了20.1%,女的占到14%,显示男性比例明显大于比女性比例。而选择锻炼频率为1-2次的受访者,男的占5%、女的占5.6%。在受访样本中所占比例明显较少。

从年龄角度来看,<65~74的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每周锻炼的次数相应的增多,而从75岁开始出现下降拐点。数据统计结果表明,<65岁老年人周参加体育锻炼频率占受访样本总量相对较少,其中部分老年人出现中断体育锻炼的情况,在调查的过程中了解到,这一年龄段的老年人,其子女大多刚好进入生育期,家庭事务占去了老年人过多的精力和时间。随着孙(外)子(女)逐渐入学,老人从家务活动中脱离出来,体育锻炼的次数又相应的增加了[2]。

对于有锻炼习惯的潮州老年人来说,约有75%以上的男性周锻炼≥5次,约有80%以上的女性老年人周锻炼≥5次,表明潮州市老年人有较高的健身频率,同时也说明老年人对闲暇体育健身存在着较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由于老年人有较多的闲暇时间,对运动场所和器械的要求不高,所以他们参与闲暇体育所受的制约性相对较少。

图1 老年人闲暇体育的频率分布示意

2.2.2 性别、年龄对锻炼持续时间的影响

有研究表明,城市老年人每日闲暇生活时间约为6~8h,其中多数时间用于喝茶、聊天和看电视,用于户外闲暇体育的时间约占1/4[3]。调查结果(见图2),从性别角度来看,不同性别的老年人,闲暇体育持续时间的长短虽略有差异,但看不出必然的关系。有锻炼习惯的老年人超过半数以上常年坚持锻炼,其中女性每次锻炼持续时间在30min至1h的比较集中,将近半数的男性每次锻炼持续时间主要分布在30min至1.5h之间。这表明潮州市绝大多数老年体育人口的锻炼时间在业余时间中占有一定比重。

图2 老年人性别与锻炼持续时间的关系曲线

从年龄的角度来看(见图3),不同年龄段,可以反映出老年人闲暇体育锻炼持续时间的变化特征。其中,<75岁的老年人每次锻炼的持续时间相对较长。而>74岁的老年人锻炼持续时间更倾向于2h以内。从整体上看,多数老年人每次参与闲暇体育的持续时间主要集中在0.5~2h之间,其中有近一半的人锻炼持续时间在0.5~1h之间,有近1/3的老年人锻炼持续时间在1~2h之间。实地调查过程中发现,老年人在闲暇体育锻炼过程中间,大多喜欢进行中间歇息、聊天谈心、交流心得等其它行为,这些行为的掺杂使锻炼的负荷强度下降,看似影响了每次锻炼应有的效果,其实却暗合了老年人自身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老年人一旦参加闲暇体育,花费的时间往往比较多,而且他们一般都有较强的坚持性。老年人闲暇体育锻炼持续时间看不出必然的分布趋势分异规律。

图3 老年人年龄与锻炼持续时间的关系曲线

2.2.3 性别、年龄对锻炼时段的影响

图4是老年人闲暇体育的时段分布情况,从中可以看出,不同性别的老年人,闲暇体育时段的分布虽略有差异,但总体上看基本相同,主要锻炼的时段大多集中在早晨。其中男性所占比例为56.4%、女性所占比例为55.7%。多数老年人选择在早晨进行锻炼,主要与老年人的生活作息习惯有直接关系,他们一般都是早睡早起。此外,晚上也是潮州市区老年人闲暇健身的又一重要时段,选择这一时段进行锻炼的老年女性比例占33.1%,老年男性比例占23.2%。这与潮州所处的地理位置和气候以及社会文化、生活习惯等有较大关系。另有约5%的老年人表示没有固定的闲暇体育时间,他们往往会因空闲与否、心情好坏及天气因素等选择是否外出健身。因此他们在健身锻炼的时段上有较大的不确定性。

图4 老年人闲暇体育的时段分布示意

从年龄段的角度来看,随着年龄的增长,选择早晨和上午两个时间段进行锻炼的人数呈略为上升的趋势,相反,晚上时间段进行锻炼的老年人在>75岁后,人数比例有明显的下降。老年人的生活作息随着年龄的增长呈现较强的节律性,上午一般有较长的外出闲暇健身时间,>75岁后,晚间的闲暇活动多以居家休闲方式为主。

2.3 老年人闲暇体育行为的空间特征

2.3.1 老年人闲暇体育的主要场所

图5是老年人闲暇体育活动场所分布情况,从中可以看出,潮州市区老年人闲暇体育的场所主要集中在滨江长廊和文化广场,选择这两个地方进行锻炼的分别占24.4%和25.2%,两者之和约占到受访样本总体的一半。从活动地点看,老年人选择这两个场所进行健身,主要因素是:一方面这些地方绿化好、空气清新,视野开阔;另一方面是追求锻炼的气氛,可同时实现锻炼、交流等多种需求;三是其中的主要参与者多以附近的老年居民为主。选择在住宅附近空地进行锻炼占16.3%,这部分老年人考虑的主要原因是距离近,图方便,体现了老年人对活动场所便利性的追求。另有11.5%和10.5%的老年人分别选择在公园和公共体育运动场馆进行锻炼。选择以上地方进行锻炼的占到总体的87.9%,表明了潮州市区老年人在闲暇体育场所的选择上呈现较高的集中趋势。选择收费场所的比例最低,仅占0.4%,反映了潮州市区老年人传统的节约意识。

调查发现,潮州市区的受访老年人仅有3.6%的老年人选择留在家中活动,此比例明显低于大同市的6.8%[4],和广西城市的5.7%[5],说明了更多的老年人已不再满足于在室内活动,而是希望到室外更为广阔的空间里去。通过参与闲暇体育活动,和更多的同龄人进行交流、沟通,从而既锻炼了身体,又扩大社会交往、解除孤独感。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居住环境的逐步改善,居民住宅小区健身活动设施建设得到改善,越来越多老年人更愿意在离家较近的有绿化的空地进行体育健身。有研究指出,居住小区是未来城市体育发展的主要空间[6]。发达国家对居住区(包括居住小区)内体育设施的配置具有明确的规定,较好地保障了居民日常健身活动的进行[7]。因此,加强居民住宅小区空余地段的绿化,修建简易实用的体育健身路径,是便民利民的举措。

图5 老年人闲暇体育活动场所分布示意

2.3.2 老年人闲暇体育的运动半径

运动半径是指老年人闲暇体育选择的运动场所与居住地之间的距离。从图6和图7可以看出,老年人闲暇体育的运动半径存在明显的近距离集中和远距离衰减的特征。随着运动半径的增加,参与闲暇体育健身的老年人数明显下降,男性在0~2km运动半径内下降程度显著,女性在0~1.5km运动半径内下降程度显著,运动半径超过2km至最大运动半径之间,选择的比例虽略有起伏但变化较小, 这一区间的人数比例分布曲线总体处于坐标底部,表明了潮州市区老年人闲暇体育运动半径主要在2km内,一般是在小区内或社区附近的体育场所。

从性别角度看(见图6),老年男性活动范围略大于老年女性。男性在≥2.5km运动半径的比例虽略大于女性,但曲线变化总体上看基本趋于相同。调查发现,有些老年女性比较喜欢在家附近遛弯,而有些老年男性却更喜欢到离家略远的西湖山、笔架山和惠如公园进行登山晨练。从年龄段差异的角度看(见图7),低龄组老年人的运动半径要明显大于高龄老人。>75岁的高龄老人运动半径主要集中在0~1 km的范围内,占到84%,他们整体的活动半径平均在0.87 km范围内;运动半径最远的是<65岁组的老人,平均达1.44km; 65~74岁组的老人闲暇体育的运动半径曲线居中,他们的活动半径平均在1.14km范围内。以滨江长廊、文化广场等市区主要健身场所为中心,适合老年人闲暇健身的场所和设施的分布向四周呈递减态势,说明公共健身场所和设施的完善程度也在递减。

图6 老年人性别差异与运动半径关系曲线

图7 老年人年龄差异与运动半径关系曲线

调查中了解到,目前多数小区及社区的体育场地设施尚未能满足老年人闲暇健身的需求。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的体力和行动能力明显下降,所以他们的运动半径相应变小,而且相对固定。因此,离家较近的绿化地带、公园和公共活动场所成为老年人心中比较理想的闲暇体育健身场所。

2.3.3 老年人闲暇体育的主要出行方式

调查结果表明(见图8),有80.2%的受访老年人选择通过步行到达闲暇健身运动场所,这一比例呈现较高的一致性,说明步行仍然是潮州市区老年人闲暇体育最主要的出行方式。有8.5%的老年人选择自行车作为闲暇体育健身出行的交通工具,简易便利、低碳环保且具备健身功能的交通工具——自行车,是潮州市区老年人闲暇健身出行方式的首选工具。潮州市城区面积不大,仅有38km2,加上城区内交通复杂拥塞,机动灵活的摩托机也是受访老年人较为喜欢的闲暇体育出行工具,占4.1%。另有2.4%的老年人选择零排放的电瓶车作为自己的出行工具。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家庭经济的不断改善,私家车逐步走进寻常百姓家,为老年人闲暇体育的出行提供极大便利,这一选项占总数的3.7%。此外,选择公交车和出租车作为闲暇体育出行方式的老年人较少。分析认为:步行和骑自行车对老年人来说,不仅是一种出行方式,更是一项适宜的运动,老年人闲暇体育出行方式借助出租车和公交车的比例明显较少。

图8 老年人闲暇体育活动出行方式分布示意

3 结论与建议

3.1 潮州市城区老年体育人口有较高的闲暇体育频率。一方面反映了老年人对闲暇体育健身存在着较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另一方面由于老年人多数有充足的闲暇时间,对运动场所和器械的要求不高,参与闲暇体育所受的制约性相对较少。

3.2 大多数老年人闲暇体育健身的持续时间在2h之内,早晨和晚上是老年人闲暇体育相对集中的时间段。老年人一旦参加闲暇体育花费的时间往往比较多,而且一般都有较强的持续性。

3.3 多数老年人喜欢到室外更为广阔的空间里运动,在锻炼身体的同时扩大社会交往、解除孤独感。城区多数小区及社区的运动场地和体育设施尚未能满足老年人闲暇健身的需求。因此,加强居民住宅小区特别是老的社区周边空余地段的绿化,修建简易实用的体育健身路径,是便民利民的举措。

3.4 老年人闲暇体育运动半径主要集中在2km内,呈现出较为鲜明的就近原则。在健身场所容易到达前提下,步行和骑自行车是老年人闲暇体育主要的出行方式。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运动半径相应变小,而且相对固定。因此,离家较近的绿化地带、公园成为老年人比较理想的健身场所。

3.5 老年人闲暇体育行为的空间规律及户外活动的时间分布规律存在不连续性的特征,这对城市公共运动空间的设置及其体育设施的配置与使用效率有直接的影响。因此,在考虑居民小区及附近社区闲暇体育健身场所与设施规划时,要特别注意不同类型健身设施的组合配套以及与毗邻社区之间的互补;在考虑整个城区的健身场所与设施规划时,要特别注意合理搭配低级体育空间与较高级别体育空间,要特别注意这些体育空间的方便性和可达性,从而真正惠及老年人。

[1] 卢元镇. 中国体育社会学[M]. 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0:79

[2] 李文川. 上海市老年人体育生活方式研究[D]. 上海:上海体育学院,2011:89[3] 孙樱,陈田,韩英.北京市区老年人口休闲行为的时空特征初探[J].地理研究,2001,20 (5):543

[4] 王 海,李向宇. 大同市老年人体育锻炼现状调查研究[J].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2,18(12):77-79

[5] 莫再美. 广西城市老年人休闲体育行为研究[D]. 上海:上海体育学院,2009:73

[6] 杨文轩,李薇. 住宅小区:未来城市社区体育发展的主要空间[J]. 福建体育科技,2009(02):19-21

[7] 卢元镇. 为社区拓展“体育空间”[J]. 环球体育市场,2010(2):16-17

StudyontheCharacteristicsofTimeandSpaceofLeisureSportsBehavioroftheElderlyinUrban——AcasestudyofChaozhuo

DU Xiao-bing1, ZHENG Dao-fan2

(1.P.E. Dept., Hangshan Normal University, Chaozhou 521041,China;
2.Guangdong Ceramics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School, Chaozhou 521031,China)

Through literature research, questionnaires, methods of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ports sociology and human geography, this paper investigated and analyzed spatio-temporal characteristics of leisure sports behavior of the elderly in Chaozhou, aiming atproviding a 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 th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of the elderly in the city.

the elderly; leisure sports, The space-time characteristics;city

2014-02-18

杜晓兵(1972-),男,广东澄海人,硕士,讲师

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与体育社会学

潮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潮州2012-A-08)

G80

A

1007-323X(2014)04-0016-04

猜你喜欢

潮州市持续时间闲暇
人在何时最清醒
潮州市汛期降水变化特征分析
潮州市少儿跆拳道学习兴趣的调查研究
潮州市暴雨气候特征分析及气象服务对策
闲暇:教育蕴藏其中
近10年果洛地区冻土的气候特征分析
外部冲击、企业投资与产权性质
闲暇时间干点啥?
The 15—minute reading challenge
我国闲暇教育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