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兴安岭天然白桦林群落结构特征及其物种多样性

2014-08-23刘兆刚

森林工程 2014年4期
关键词:比数白桦白桦林

蒋 蕾,刘兆刚

(东北林业大学 林学院,哈尔滨 150040)

白桦(BetulaplatyphyllaSuk.)是我国东北、华北、西北、西南地区森林植被的主要组成树种,在分布区内,天然更新良好,常形成纯林或与其它针阔叶树种组成混交林,是森林生态系统演替中著名先锋树种[1-2]。大兴安岭地区是国家重点国有林和天然林主要分布区,白桦树种是该地区的主要树种之一,对当地的水源涵养、调节和维护生态平衡、改善土壤增加肥力等都有重要的意义。研究天然白桦林群落结构,对白桦天然林保护、恢复、可持续经营以及当地生态环境改善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大兴安岭森林茂密,是我国重要的林业基地之一,之前对大兴安岭地区群落空间结构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落叶松、樟子松和杨树等主要树种,本文通过实地外业调查,采集样地数据,统计分析盘古林场中天然白桦林的群落结构特征,为该地区白桦林的合理经营和保护提供理论依据,也是研究整个大兴安岭地区的白桦群落结构特征的基础。

1 研究区域概况

研究区域位于大兴安岭地区塔河林业局盘古林场,其地理坐标为52°41′57.1″N,123°51′56.5″E,施业区面积1.52×105hm2。该区属于低山丘陵地貌,全区地形总体成东北-西南走向,北部、西部和中部较高,海拔高度230-1 397 m。气候属于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长夏短,年日照时数2 560 h,年积温1 500~1 700℃(≥10℃),年平均降雨量428 mm,多集中于6-8月份,无霜期不足100 d。冬季气温很低,平均温度-20.0~28.0℃,极端低温-45.8℃。盘古河为辖区第一大河,主河道长127 km,流域面积3 875 hm2,西南东北流向,注入黑龙江。研究区内的土壤主要为暗棕壤、棕色针叶林土、草甸土和沼泽土等。该区代表性的植被为以兴安落叶松(Larixgmelini)为优势种和建群种的寒温带针叶林,其他乔木树种还有云杉(Piceakoraiensis)、樟子松(Pinussylvestris)、白桦(Betulaplatyphylla)、蒙古栎(Quercusmongolica)和山杨(Populusdavidiana)等。

2 研究方法

2.1 样地的设置与调查方法

在对全区森林资源全面踏查的基础上,选择有代表性的处于不同演替阶段的天然白桦林,用测绳区划出20 m×30 m的2块标准地,利用GPS对标准地进行定位,测定样地的经度和纬度,样地1的投影坐标为X:0557412,Y:5839497;样地2的投影坐标为X:0556410,Y:5846448。对样地中胸径≥5 cm的乔木进行每木调查,包括树种、胸径、树高、活枝高、冠幅和坐标等;并记录样地信息,包括坡度、坡向、海拔、郁闭度和起源等。同时,在样地中心设置1个面积为5 m×5 m的小样方,调查样方内灌木的树种、高度和盖度等。在四角各设置一个1 m×1 m的小样方,调查其中草本植物的种类、高度和盖度等,据此分析该群落的生长状态。样地基本信息见表1。

表1 样地基本概况

2.2 研究方法

2.2.1 物种多样性的测定

反映群落在组成、结构及功能等诸多方面的异质性的群落物种多样性,在理论与实践中有重要意义。在进行群落特征分析的基础上,采用以下4项数量指标测定群落层次的物种多样性[3-4],即:

生态优势度指数:揭示群落中种群优势地位。以Simpson 指数来表示:

D=∑(ni-1)ni/(N-1)N。

(1)

丰富度指数:Margalef指数:

R=(S-1)/lnN。

(2)

物种多样性指数:该指数是由物种丰富度与相对多度综合而来,反映种的个体出现的不确定程度。采用Shannon-Wiener指数:

H=-∑(PilnPi)。

(3)

均匀度指数:指群落中各个种群分布的均匀程度。采用 Pielou 指数:

J=H/lnS。

(4)

式中:ni为第i个物种的数量;N为样地内所有物种的个体总数;i=1,2,3,…,S;S为物种的种树;Pi是第i物种的个体数ni占总个体数N的比例,即Pi=ni/N;H为物种多样性指数。

2.2.2 林分空间结构的参数

目前广泛应用的表述林分空间结构的参数主要有3个:以及体现树种空间隔离程度的树种空间混交度(M)[5];反映林木个体大小的大小比数(U)[6];描述林木个体在水平地面上分布格局的角尺度(W)[7]。

林木混交度(M)被定义为参照树i的n株最近相邻木与参照树不属同种的比例[5],公式表示为:

(5)

式中:vij=1时,表示当参照树i与第j株相邻木非同种时;否则为0;Mi=0,零度混交;Mi=0.25,弱度混交;Mi=0.50,中度混交;Mi=0.75,强度混交;Mi=1,极强度混交。

大小比数(U)是指树高、胸径或冠幅大于参照树的相邻木占最近4株相邻木的株数比例[8],表示为:

(6)

式中:kij=1表示参照树i比相邻木小;否则为0;Ui=0,参照树为绝对优势;Ui=0.25,参照树为亚优势;Ui=0.50,参照树处于中庸;Ui=0.75,参照树处于劣态;Ui=1,参照树处于绝对劣态。

角尺度(W)用来描述相邻木围绕参照木的均匀程度。任意两个邻接最近相邻木的夹角有两个,小角为α,最近相邻木均匀分布时的夹角设为标准角α0为72°。则角尺度(W)被定义为α角小于标准角α0的个数占所考察的4个夹角的比例[9],表示为:

(7)

式中:zij=1表示第j个α角小于标准角α0;否则为0;Wi=0,相邻木结构单元分布绝对均匀;Wi=0.25,均匀分布;Wi=0.50,随机分布;Wi=0.75,不均匀分布;Wi=1,团状分布。

(8)

式中:Wi是第i株参照树的角尺度;n为参照树的总株数。

采用空间结构分析软件Winkelmass进行分析,可以计算出林分的混角度、大小比数和角尺度,以及他们的平均值,在有样地每株数坐标的情况下,也可表示出样地内林木的空间分布相对位置,为了消除林分边缘树木的影响,设置5m的缓冲区,实际计算面积的10 m×20 m。

3 结果与分析

3.1 群落的种类组成

统计该天然白桦林样地1和样地2中出现的植物种类,乔木树种主要有白桦、兴安落叶松、山杨及少数的樟子松。由于调查样地受过严重的火干扰,灌木层和草本层植物都不发达,具体调查结构见表2和表3。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灌木层树种的密度不高,均匀度和丰富度整体呈现偏低状态,优势度相对较高。在该群落中的草木层,由于在每个样方中草本植物较少,盖度不高,只是简单的分析,不影响乔木树种的生长和采伐,却能维持生态的稳定性。

表2 群落中灌木树种调查表

表3 群落中草本树种调查表

3.2 物种多样性

物种多样性是群落组织水平的生态学特征之一,组成了生物多样性的重要部分,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和每一个物种的个体数目。它是描述生境中物种丰富度及分布均匀性的综合量化指标,受生物及非生物多种因素的影响,表征了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复杂性,体现了群落的结构类型、组织水平、发展阶段、稳定程度和生境差异,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12]。

本文应用Simpson生态优势度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Shannon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来描述天然白桦林的物种多样性,具体统计结果见表4。 表中数据显示,样地1 的树种数和样地2十分接近,但样地1的丰富度指数(R)、多样性指数(H)及均匀度指数(J)明显高于样地2;样地2的优势度指数为0.976 19,表明样地2基本上可以认为是白桦纯林,而样地1的这项指数接近0.5,表明其树种分布较为均匀,林分结构稳定性较强。

物种多样性指数在群落演替过程中有两个峰值,一个出现在演替前期,乔木层形成之前;另一个则出现在演替后期,群落开始进入稳定阶段[13]。两个样地的白桦林中样地1的年龄为53 a,已进入成熟林阶段;样地2的年龄为23 a,处于中龄林阶段,且树种组成接近于白桦纯林,只有少量樟子松生长在其中,群落表现并不稳定,表1的各项指数则显示其群落发展较为稳定,结果证明,松桦混交林比白桦纯林有更好的群落稳定性,白桦纯林会向松桦混交的群落结构方向进行演替。从表4可以看出,两个样地的物种多样性都很低,而灌木树种的物种多样性值相对大,其原因是由于研究地处于火干扰地段,过火后植被再次生长发育,加上海拔和气候适宜,植物生长快,人为破坏相对较少,灌木层能得到较好的生长环境。

根据彭少鳞[14]的研究,一个较成熟的群落往往具有较高的物种多样性,较高的均匀度和较低的生态优势度,由此可见本文研究的天然白桦林群落为不成熟的群落。

表4 群落多样性指数

3.3 林分空间结构

3.3.1 树种混交度

基于样地数据,首先在空间分析软件Winkemass中,分析两个样地中每棵树的三参数,即M、U、W及三参数相应的平均值,根据算的数据在Excel中做出频率分布图,来分析空间结构中混交度(M)、大小比数(U)和角尺度(W)对群落结构的影响。如图1所示。从图1可以看出,样地1的混交度Mi各取值的频率都在0.2左右,其中最大频率在Mi=0.25时,为弱度混交,从Mi=0到Mi=0.5取值频率都在0.2以上,而Mi=0.75和Mi=1取值时,频率相对较小,频率基本在0.1,林分平均混交度为0.458 3,主要以弱度混交和中度混交为主。而样地2的混交度Mi=0时的频率大于0.9,零度混交是最重要的混交度,综合样地1和样地2的分析结果,说明此次调查的白桦林林分混交状态不良,尤其是样地2中,其中约90%树木都是同种树种;样地1中,零度、弱度及中度的占50%以上。因此得出,林分中同树种聚集在一起的情况较多,大多数林木与本种相伴而生,导致林分混交度低。

图1 林分混交度Mingling degree分布

根据Feldne的研究,林分平均混交度受混交树种所占比例的影响,通常计算树种混交度。由表5可以看出:样地1和样地2的树种树都很少,样地1中白桦的零度混交和弱度混交总和达到68%,而样地2中白桦的零度混交和弱度混交达到100%,说明白桦林的混交状况最差。样地1中空间结构单元中目标树常与2株或3株的同伴参照树相生,而样地2中空间结构单元中基本上都是4株同种。由数据算出的结果可以看出,样地1中林分伴生树种的比例为19%,在该林分的空间结构单元中,伴生树种落叶松Wi=0.25和Wi=0.50的频率都为0.38,以弱度和中度混交为主;而伴生树种山杨Wi=0.75和Wi=1的频率分别为0.52和0.28,混交程度处于强度混交。样地2中伴生树种樟子松数量很少,基本为白桦纯林,对该林分的混交程度影响小。综合分析两样地白桦林,可知调查林分的白桦树占优势,混交程度低,导致林分整体混交度不良,林木聚集度高。

表5 白桦林各树种混角度

3.3.2 林木大小分化程度

根据林木大小比数的定义,Ui的值越小表明相邻木相对于参照木在某一比例因子上越小,参照木越占优势。如图2所示。从图2中显示可分析出,白桦林两个样地中Ui=0到Ui=1的株树比例基本相同,两个样地都是在Ui=0.50时频率为最大,两侧的频率也基本一致,总体起伏变化小,说明在结构空间单元中,个体分化程度较高,不同径级的林木在空间结构单元内分布均匀。按分树种计算大小比数的平均值从而反映林分中树种的优势度,统计分析数据得出表6,由表6可以看出,在样地1 中,白桦种群、落叶松种群和山杨种群以优势、亚优势和中庸为主,分别占种群株树的54%、63%和80%;而样地2中,白桦以98%的比例占优势。在样地1中,白桦种群的优势略微低于落叶松种群和山杨种群,但样地2中白桦处于绝对优势,所以综合分析树种优势度和种群密度,白桦种群优势最明显。

图2 林分大小比数Neighborhood comparison分布

表6 白桦林各树种大小比数

3.3.3 林木个体空间分布格局

图3 林分角尺度Uniform angle index分布

4 结论与讨论

通过对大兴安岭地区天然白桦林群落调查,分析物种组成及物种多样性等指标显示:研究区的群落乔木层有相对高的生态优势度,然而在物种丰富度、多样性、均匀度方面就不是那么占优势,相对较低;对于灌木层和草本层,物种数量少,多为自然演替下成长,随机分布规律性小,没有明显的优势树种,但密度大,充分利用空间,对群落的稳定性具有一定的意义。大兴安岭地区气候条件和生物环境很适合白桦的生长,但仍需要人为地保护,不能乱砍乱伐,保证物种多样性,群落结构完整。

大兴安岭天然白桦林从空间结构的研究上看,本研究的林分白桦树株树占优势,从样地信息可知,两个样地都受到过林火重度干扰,按年龄划分为过熟林和近熟林,这也体现了白桦的生物学特性中,白桦易成为采伐迹地或火烧迹地的更新先锋树种,因而白桦混交程度低,多为零度和轻度混交,导致林分整体混交度不高,林木聚集度高;调查样地中,林木分化程度上以白桦种群优势最明显;林木空间分布格局上,虽然为聚集分布,但聚集程度低。结合实际的调查结果,要合理的采伐和维护才能保证森林的可持续经营。

【参 考 文 献】

[1]朱 宇,刘兆刚.基于ArcGIS Engine的森林健康评价辅助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森林工程,2013,29(5):5-11.

[2]郭其强,张文辉,何景峰.黄龙山不同白桦林群落结构特征研究[J].西北植物学报,2007,27(1):0132-0138.

[3]徐小玉,姚崇怀,潘 俊.湖北九宫山香果树群落结构特征研究[J].西南林学院学报,2002,22(1):5-8.

[4]张金屯.数量生态学(2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5]惠刚盈,胡艳波.混交林树种空间隔离程度表达方式的研究[J].林业科学研究,2001,14(1):23-27.

[6]惠刚盈,Gadow K V,Albert M.一个新的林分空间结构参数-大小比数[J].林业科学研究,1999,12(1):1-6.

[7]惠刚盈.角尺度-一个描述林木个体分布格局的结构参数[J].林业科学,1999,35(1):37-42.

[8]夏富才,赵秀海,潘春芳,等.长白山阔叶红松林林分空间结构[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10,16(4):529-534.

[9]Hui G,Gadow K V,Hu Y,et al.Structure-based Forest Management[M].Beijing:China Forestry Press,2007.

[10]Hui G,Gadow K V,Hu Y.The optimum standard angle of the uniform angle index[J].Forest Research,2004,17(6):687-692.

[11]Gadow K V,Hui G.Characterizing forest spatial structure and diversity.Sustainable Forestry in Temperate Regions[A].Proceedings of the SU FOR International Workshop University of Lund[C],2002,4:7-9.

[12]戴进福,陈存及.乳源木莲天然群落结构特征研究[J].山西水土保持科技,2006(3):11-15.

[13]高贤明,马克平,陈灵芝.暖温带若干落叶阔叶林群落物种多样性及其与群落动态的关系[J].植物生态学报,2001,25(3):283-290.

[14]彭少鳞.南亚热带森林群落动态[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6.

猜你喜欢

比数白桦白桦林
那一片白桦林
大地掠美,穿越白桦林
白桦生北国
白桦生北国
阳光洒满白桦林
俄罗斯见闻:浴血白桦
忧伤的白桦林
白桦的疤痕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