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3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在胫骨疲劳骨折的诊断价值*

2014-08-22蔡振颖河北省廊坊市廊坊长征医院065000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4年16期
关键词:骨膜线片胫骨

蔡振颖(河北省廊坊市廊坊长征医院 065000)

疲劳骨折也称“行军骨折”或“应力骨折”,顾名思义,主要因长期疲劳和持续性外力而引起骨的累积性损伤,尤其多发生于军人、体育运动员、舞蹈演员等[1-2]。胫骨疲劳骨折的发病和进展缓慢,早期临床表现不明显,且无确切创伤史,症状的起止时间也较难明确评测,因而应用影像学进行早期诊断对于及时发现病变和实施早期治疗、避免骨损伤加重而不可逆具有重要临床意义[3]。X线片是目前临床胫骨疲劳骨折常用的检测手段,但检测效果有限,CT和MRI是近年来广泛应用的影像学检测手段,但应用于胫骨疲劳早期诊断的报道较少。本文比较分析胫骨疲劳骨折X线片、CT和MRI检测的影像学特征和效果,希望为早期骨病变的发现和确诊提供资料。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2年10~12月本院共诊断患者56例,职业分别为战士28例(均为男性),舞蹈演员12例(男性4例,女性8例),杂技演员8例(男性4例,女性4例),运动员8例(均为男性);年龄21~32岁,平均年龄(26.8±5.6)岁;临床表现:胫骨疼痛,负重后疼痛加重,充分休息后疼痛缓解,部分患者可见软组织肿胀,或局部疼痛明显,疼痛种类包括隐痛、钝痛、慢性疼痛、酸胀痛等。所有患者均有短期大量训练或高度运动史,排除有明显外伤病史者。所有患者对检查知情并同意。所有患者胫骨疲劳骨折均经手术治疗确诊。

1.2 方法 全部56例患者均行X线片检查,其中22例同时行CT扫描,20例同时行MRI检查,无3种检查均实施者。X线片检查应用柯达医疗的Classic CR system CR机。CT扫描采用西门子公司64排128层螺旋CT机,层厚5mm,层距5 mm,并实施三维重建,包括横轴、矢状面和冠状面重建。MRI检查采用美国通用公司的1.5TMR成像装置,序列包括T1WI、T2WI和STIR,层厚7mm,间隔4mm,包括轴位、矢状面和冠状面检查。

1.3 观察指标 参照手术确诊结果,观察3种不同影像学检查方法对患者伤骨的骨膜反应、骨折线、软组织肿块和骨痂的检出结果,比较3种方法的敏感性。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均以SAS12.0软件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间比较应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56例胫骨疲劳骨折患者病变部位包括:上段36例,中段12例,下段8例。CT检测敏感性为63.64%,MRI为90.00%,均明显高于X线片的敏感性32.14%(P<0.05);CT和MRI比较,MRI的敏感性明显高于CT检测(P<0.05)。3种影像学方法的摄片特征见表1。

表1 3种不同影像学方法对胫骨疲劳骨折的检出结果比较[n(%)]

3 讨 论

疲劳骨折最主要的特点是应力的变化,多数因持续的外力压迫或是长年的累积性损伤而造成骨损伤,尤以结构纤细、负重量较大的部位发病比例高,如胫骨[4]。据统计胫骨疲劳骨折的发生率占所有疲劳骨折的39%~72%[5-7]。疲劳骨折的发病呈慢性渐进性,初期出现骨外膜轻度损伤,随着损伤的加重,逐渐可有局部地区刺激性痛感,局部骨的形态和结构也随之发生变化,出现骨细胞增殖,进而形成梭形骨痂。由于骨自身有修复作用,故初期病变进展速度缓慢,且不易被患者察觉[8-10]。但如不注意休养,随着反复负重,骨损伤程度逐渐超出修复速度,骨累积损伤加大,进而出现骨折。

尽管X线片检查是目前临床应用最广泛的影像学检测手段,但其检出率较低,且由于疲劳骨折早期骨损伤不明显,无骨折征,常出现漏诊而影响对患者的早期施治,进而加大骨折的发生率[11-13]。CT和MRI是近些年影像学检查的新思路,检测效果好,对病变情况显示更清晰、明确,受到临床的重视[14]。在本组56例疲劳骨折患者中,X线片检查仅3例疼痛史较长者可见骨膜反应,28例轻度损伤未见影像学异常,对骨折线和软组织肿胀的判定基本不明显,骨痂的呈现率也不高,提示临床仍需进一步采用其他影像学方法进行检查。

本组研究中可见,CT检查骨膜反应和骨痂检出比例较高,骨膜反应主要表现为增生和增厚,可见髓腔窄小,局部高密度影因骨折线以横行较常见,故横断面检查骨折线可见率较低,本组中仅3例。MRI检查可见病变骨髓腔有长条状或斑片状的长T1T2影,对骨折和软组织肿胀的呈现较明显,对骨膜反应的表现率与CT相似,但对骨痂形成显示不明显。

本研究对3种影像学方法的比较结果可见,MRI的总体检出率相对较高,而CT的检测敏感性高于X线片,但低于MRI。X线片属平面检查,相对局限性较大,且其对病变程度和发病时间方面指导意义较弱;CT相对于X线片对骨折端的细节呈现更清晰,对髓腔病变状况表现准确,但由于其主要集中于横断面成像,对横向的骨折线表现较差;MRI则更具有立体性、空间性,可从多角度明确病变范围、损伤情况等,其敏感性更高。

综上所述,X线片、CT和MRI均可应用于胫骨疲劳骨折的诊断,但X线片对早期病变表现不足,MRI的敏感性在3种方法中最高,临床应根据不同影像学摄片特征以及患者骨损伤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检测手段,以提高早期病变的确诊率。

[1]张燕婷,李颖.新警胫骨疲劳骨折生物力学分析及防治[J].科技创新导报,2009,6(31):162.

[2]陈顺宝,孙宝余,肖红.自体骨髓移植治疗胫骨疲劳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华现代医学与临床,2006,5(4):24-25.

[3]李静秋.疲劳骨折的CT、MRI诊断[J].现代医用影像学,2009,18(3):175-177.

[4]Iwamoto J,Takeda T.Stress fractures in athletes:review of 196cases[J].J Orthop Sci,2003,8(3):273-278.

[5]陈国栋,吴杰,王岩,等.胫骨疲劳骨折的多层螺旋CT表现[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1):238-239.

[6]孙凤霞,李玉侠,韩东明,等.胫骨上段疲劳性骨折CT、MRI表 现 [J].实 用 放 射 学 杂 志,2007,23(12):1672-1674,1687.

[7]关鑫江,祝佳.胫骨疲劳骨折早期诊断的影像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2):245-246.

[8]Milgram C,Finestone A,Sharkey N,et al.Metatarsalstrains are sufficient to cause fatigue fracture during cyclic overloading[J].Foot Ankle Int,2002,23(3):230-235.

[9]崔海峰,苗旭漫,石伟,等.自体骨髓移植、体外冲击波以及石膏固定治疗胫骨疲劳骨折的比较[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16(9):1707-1710.

[10]周慧,陈学启,钱澍,等.参训新战士胫骨疲劳骨折早期X线片阴性诊断原因分析[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3,13(8):1475-1477.

[11]左海英,高红燕,李志勇.胫骨疲劳骨折的X线诊断[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24(5):3110.

[12]Wang L,Qin L,Lu HB,et al.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therapy in treatment of delayed bone-tendon healing[J].Am J Sports Med,2008,36(2):340-347.

[13]刘玉珂,陈亚玲,郭会利,等.下肢疲劳骨折的影像学表现分析[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26(3):222-224.

[14]Zelle BA,Gollwitzer H,Zlowodzki M,et al.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therapy:current evidence[J].Orthop Trauma,2010,24(Suppl 1):66-70.

猜你喜欢

骨膜线片胫骨
体检要不要拍胸部X 线片
骨膜反应对骨病变的诊断价值
2020 年第1 期继续教育选择题
前后联合入路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
切开复位内固定与有限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治疗胫骨Pilon骨折的对比观察
周围型肺癌X线片检测法和CT检查法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骨膜外克氏针固定并切开修复Ⅰ区伸肌腱断裂
简述放射性核素骨显像比X线片发现骨肿瘤要提早的原因。
多功能胫骨带锁髓内钉治疗胫骨近端关节外骨折的临床观察
医院放射科X线片的质量管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