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资源的动员:以农民工企业家为个案

2014-08-16齐小兵

关键词:社会资源社会资本

齐小兵

摘要: 社会资源的动员是行动者维护与扩大关系网络的主要目的。以农民工企业家的社会资源的动员过程的个案分析出发,从动态的角度分析关系网络从无到有的转变,并指出在关系网络的构建过程中,不同地位的行动者之间存在着非对称性的关系。在竞争性的关系网络中,地位比较低的行动者由于其高替代性而导致其关系网络依附于高地位者,从而呈现出一种同心圆结构。

关键词:社会资本;社会资源;强关系;弱关系;无关系

中图分类号:F304.6;C91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07(2014)04-0122-06

作为近年来社会学研究中的焦点,社会资本理论为我们研究和透视社会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使我们对社会行动、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的理解和认识进一步深化[1]。社会资本概念的产生使我们摆脱了单纯从个体所拥有的资本量来衡量社会地位的局限,处于网络中的行动者可以通过关系借用其他人的资源来加强其行动的效果。林南认为,这种资源借用过程与经济资本关注有价资源的短期交换及参与交易双方的利益得失不同,对于行动者而言,通过网络借用其他人的资源是一种维持长期关系的非对称性利益互换。这其中涉及到两步过程:第一步,个体通过表达性行动对关系网络进行维护(如拜年、饮食外交等)来保持嵌入于其中的社会资源;第二步,在社会事件发生时(如找工作、创办企业等)他们通过工具性行动来动员网络中的社会资源将之转化为有利于目标实现的社会资本[2,3]。这两步过程既互有关联,又存在着差别。从静态的角度考虑,关系网络的维持是行动者动员社会资源的基础与条件,而社会资源的动员则是行动者对个体关系网络进行维护的目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关系网络的维持与社会资源的动员存在着必然的因果关系,如果我们使用动态的、竞争性的视角对关系网络与社会资本进行考察就会发现,行动者既可能因为所求于人而对自身的关系网络进行调整,理性地决定与一些人而不是其他人更频繁的交往接触;也可能会出于情感性的诉求而非工具性目的维持关系网络[4,5]。在以往的研究中,尽管有学者已经意识到个体关系网络的构建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4,6,7],但将这种视角引入实地考察的研究并不多。本文以农民工企业家的个案访谈为基础,通过了解他们动员社会资源的过程来分析他们如何调整自己的关系网络。对于农民工企业家而言,他们需要动员社会资源大部分都是由于需要获取创业资金以及面临同行业的订单竞争问题[8,9],笔者对于他们的个案访谈也是从这两个事件开始。

摘要: 社会资源的动员是行动者维护与扩大关系网络的主要目的。以农民工企业家的社会资源的动员过程的个案分析出发,从动态的角度分析关系网络从无到有的转变,并指出在关系网络的构建过程中,不同地位的行动者之间存在着非对称性的关系。在竞争性的关系网络中,地位比较低的行动者由于其高替代性而导致其关系网络依附于高地位者,从而呈现出一种同心圆结构。

关键词:社会资本;社会资源;强关系;弱关系;无关系

中图分类号:F304.6;C91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07(2014)04-0122-06

作为近年来社会学研究中的焦点,社会资本理论为我们研究和透视社会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使我们对社会行动、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的理解和认识进一步深化[1]。社会资本概念的产生使我们摆脱了单纯从个体所拥有的资本量来衡量社会地位的局限,处于网络中的行动者可以通过关系借用其他人的资源来加强其行动的效果。林南认为,这种资源借用过程与经济资本关注有价资源的短期交换及参与交易双方的利益得失不同,对于行动者而言,通过网络借用其他人的资源是一种维持长期关系的非对称性利益互换。这其中涉及到两步过程:第一步,个体通过表达性行动对关系网络进行维护(如拜年、饮食外交等)来保持嵌入于其中的社会资源;第二步,在社会事件发生时(如找工作、创办企业等)他们通过工具性行动来动员网络中的社会资源将之转化为有利于目标实现的社会资本[2,3]。这两步过程既互有关联,又存在着差别。从静态的角度考虑,关系网络的维持是行动者动员社会资源的基础与条件,而社会资源的动员则是行动者对个体关系网络进行维护的目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关系网络的维持与社会资源的动员存在着必然的因果关系,如果我们使用动态的、竞争性的视角对关系网络与社会资本进行考察就会发现,行动者既可能因为所求于人而对自身的关系网络进行调整,理性地决定与一些人而不是其他人更频繁的交往接触;也可能会出于情感性的诉求而非工具性目的维持关系网络[4,5]。在以往的研究中,尽管有学者已经意识到个体关系网络的构建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4,6,7],但将这种视角引入实地考察的研究并不多。本文以农民工企业家的个案访谈为基础,通过了解他们动员社会资源的过程来分析他们如何调整自己的关系网络。对于农民工企业家而言,他们需要动员社会资源大部分都是由于需要获取创业资金以及面临同行业的订单竞争问题[8,9],笔者对于他们的个案访谈也是从这两个事件开始。

摘要: 社会资源的动员是行动者维护与扩大关系网络的主要目的。以农民工企业家的社会资源的动员过程的个案分析出发,从动态的角度分析关系网络从无到有的转变,并指出在关系网络的构建过程中,不同地位的行动者之间存在着非对称性的关系。在竞争性的关系网络中,地位比较低的行动者由于其高替代性而导致其关系网络依附于高地位者,从而呈现出一种同心圆结构。

关键词:社会资本;社会资源;强关系;弱关系;无关系

中图分类号:F304.6;C91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07(2014)04-0122-06

作为近年来社会学研究中的焦点,社会资本理论为我们研究和透视社会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使我们对社会行动、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的理解和认识进一步深化[1]。社会资本概念的产生使我们摆脱了单纯从个体所拥有的资本量来衡量社会地位的局限,处于网络中的行动者可以通过关系借用其他人的资源来加强其行动的效果。林南认为,这种资源借用过程与经济资本关注有价资源的短期交换及参与交易双方的利益得失不同,对于行动者而言,通过网络借用其他人的资源是一种维持长期关系的非对称性利益互换。这其中涉及到两步过程:第一步,个体通过表达性行动对关系网络进行维护(如拜年、饮食外交等)来保持嵌入于其中的社会资源;第二步,在社会事件发生时(如找工作、创办企业等)他们通过工具性行动来动员网络中的社会资源将之转化为有利于目标实现的社会资本[2,3]。这两步过程既互有关联,又存在着差别。从静态的角度考虑,关系网络的维持是行动者动员社会资源的基础与条件,而社会资源的动员则是行动者对个体关系网络进行维护的目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关系网络的维持与社会资源的动员存在着必然的因果关系,如果我们使用动态的、竞争性的视角对关系网络与社会资本进行考察就会发现,行动者既可能因为所求于人而对自身的关系网络进行调整,理性地决定与一些人而不是其他人更频繁的交往接触;也可能会出于情感性的诉求而非工具性目的维持关系网络[4,5]。在以往的研究中,尽管有学者已经意识到个体关系网络的构建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4,6,7],但将这种视角引入实地考察的研究并不多。本文以农民工企业家的个案访谈为基础,通过了解他们动员社会资源的过程来分析他们如何调整自己的关系网络。对于农民工企业家而言,他们需要动员社会资源大部分都是由于需要获取创业资金以及面临同行业的订单竞争问题[8,9],笔者对于他们的个案访谈也是从这两个事件开始。

猜你喜欢

社会资源社会资本
资源依赖理论与乡村草根组织的健康发展
对当前我国推进PPP模式的探讨
互联网金融与PPP模式在基础设施领域的应用探讨
浅析历史教学中教学资源的合理运用
山区经济开发如何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
政府经济管理的绩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