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适应社会需求的临床医学生职业胜任力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2014-08-15张岩波段志光王斌全郑建中山西医科大学教育研究与评估中心太原0000山西医科大学山西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通讯作者

基础医学教育 2014年3期
关键词:胜任医学教育医学生

张岩波,段志光,王斌全,郑建中,姜 峰 (山西医科大学教育研究与评估中心, 太原 0000;山西医科大学;山西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通讯作者)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加强教育工作的核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特别强调高等教育的重点应放在提高质量上来,医学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要求则是具备良好的医疗卫生岗位胜任力。近年来,高校办学规模扩大和升格转型发展带来的内涵建设与规模扩张之间的不适应,以及山西区域卫生需求变化和医疗服务法制化、规范化趋势,都要求学校培养具有岗位胜任力的医学人才。学校因时而变,多措并举,提出并实践了以从职业生涯规划到职业精神养成、从基础知识到临床专业知识、从一般能力到临床实践能力的系统性素质教育为支撑的临床胜任力培养模式。

1 形成背景

1.1 临床医师的职业胜任力 胜任力(Competency)最早由哈佛大学David McClelland于1973年正式提出,它可以是动机、特质、自我形象、态度或价值观、某领域知识、认知或行为技能等能显著区分优秀与一般绩效的个体特征,之后特征结构、特征模型与实施方法逐步得以完善。之后,以“胜任力为基础”的医学教育开始在欧美等国得到广泛应用。20世纪80年代,加拿大医生执照委员会基于对医生胜任特征,制定了对医生技能和能力进行评估的测评和培训体系,建立了评估体系和教育计划。至此,国外临床医师职业胜任力研究经历了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传统临床医学教育以培养医学生临床技能为主,呈现一种“孤岛局面”,在2010年《柳叶刀》(LANCET)的一篇“关于面向新世纪的卫生人才医学教育改革”的论著中提出“跨专业教育”[1],这种教育模式应在医学教育中得到足够的体现。

1.2 研究背景 山西医科大学作为地方医学院校,在全国医学院校人才培养方面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即学校既要向国家输送高级专门人才,又要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城乡培养一大批实用型的医学人才。自2002年起,学校开始探索地方医学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采取了一些措施。2006年,教育部第一轮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取得优秀之后,深刻认识到当前医学教育普遍存在医学生职业胜任力的研究与实践不足;当今医学不缺少科学技术,独缺人文关怀;医学技术只有与医学人文有机结合,才能最终成就医学。为适应医学教育国际化趋势,系统深化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于2009年启动了新一轮教育教学改革,进行了一系列实践。适应社会需求的临床医学生职业胜任力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即为其中的一个重点。

2 改革思路

2.1 胜任力特征与模型研究 职业胜任力的培养既要有理论依据,又要符合区域社会发展需求;既要有特征模型或理论框架,又要有具体的可操作性;既要面面俱到,又要有改革的重点。因此,学校在论证分析过程中,采取循序渐进的过程。其理论依据为中国医学教育标准与全球医学教育基本要求(GMER)60条:职业价值、态度、行为与伦理、医学科学基础知识、交流与沟通技能、临床技能、群体健康与卫生系统、信息管理、批判性思维和研究。模型则以主题的方式诠释文本所蕴含的深层含义,将表征的有意义的描述推断出准确意义的特征,建立胜任力特征模型。

2.2 实施步骤 先依据医学教育标准分解提取胜任力特征,后建立理论框架;而后结合区域社会发展实际,从医师角度开展实证研究,印证医学生职业胜任力培养模式。在此基础上,针对当前临床类专业学生职业胜任力的薄弱环节,设计交叉融合的模块,形成具有可操作性的职业胜任力培养体系。项目实施过程中,边总结,边完善。

2.3 阶段性工作 一是根据山西医科大学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结果,对毕业生知识能力结构、文化道德素质、工作状况、用人单位对学校人才培养的意见进行分析;二是对学校前期开展的山西省四区一县(太原市迎泽、杏花岭、尖草坪、万柏林区和娄烦县)的卫生需求调查数据进行了再分析,了解了城乡医疗机构对临床医学人才的需求和居民对医疗服务的期望要求[2];三是针对区域医疗服务特点,开展了医师职业胜任力实证研究,采用主题分析法和内容分析法相结合,从山西省各级医院抽样对医师进行调查,研究认为职业胜任力特征应包括人际关系能力、专业基本素质、职业发展能力、个人发展能力、心理特质五大类,并对每类进行了诠释[3],佐证了本项目的构想;三是对照医学教育标准,结合胜任力特征与模型,构建了知识课程体系、能力培养体系和素质教育体系[4],并从中凝练提取了职业胜任力培养的重点。

通过以上过程,职业胜任力培养改革思路逐渐明晰,并且得以推广应用,概括为:以职业精神为先导,构建系统性素质教育体系,培养临床医学生的医学人文素养;以桥梁课程建设为纽带,提高医学生知识转化能力;以四项训练为重点,提升临床医学生综合技能。三者相辅相成,相互依托,相互交叉融合,构成了“三维多元化职业胜任力”培养体系。

3 改革措施与成效

职业胜任力的培养贯穿教育始终,既要面面俱到,又要有工作重点,经过几年的研究与实践,在医学教育中凸显成效。

3.1 五种措施并举,深化系统性素质养成 当今医学不缺少科学技术,独缺人文关怀。医学技术只有与医学人文有机结合,才能最终成就医学。只有加强对医学生的人文和社会素质的教育培养,人文社会科学的要素才能真正融入医学科学和技术领域,而且这种素质教育需要系统性地进行,贯穿医学教育的全过程。学校在教育改革中始终将医学人文素质养成作为改革重点,经过多年积累,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系统性素质教育体系。

①开展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主编出版国内首部《大学新生适应教育概论》教材,在2002级试用,2003和2004级正式使用,必修课和选修课相结合,全员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②实施预防、教育、咨询、治疗四位一体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成立心理健康中心,专兼队伍结合,大一、大二侧重自我成长训练,大三、大四侧重医学心理与医患关系教育,大四、大五侧重职业心理适应教育,培养应对医学这个高风险、高压力职业的心理调节策略,成为山西省首家示范中心,近10多年无一起恶性事件发生。

③依托山西医科大学医学人文研究中心及山西省高等学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举办三届医学人文周。以走进医学人文、重新审视医学为主题,设置医学人文论坛、影展、画展、对话、征文等版块,国内多数知名医学人文专家和校内众多医学专家到场,8 000余名学生参与,汇编成果5册,选录征文200多篇,唤醒了医学人文意识,深化了医学人文认知,强化了医学人文自觉,推进了医学人文发展。

④设立大学生创新项目。自2004年起,每年评审一次,截止2011年,共投入361.05万元,已立项979个,参与学生8 117人,参与教师3 000多人次,共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获奖46项。其中获第七届“挑战杯”银奖,创山西历史最好成绩,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创新热情,激发了创新意识,培养了创新思维和能力。

⑤开展“绿色通道”导诊活动。自1998级开始,临床医学生和护理专业学生从二年级起,利用课余时间,有组织的到医院急诊室导诊,要求书写日记,其中生动感人的导诊故事精品已结集为《真诚与感动-医学生导诊随记》正式出版。

3.2 搭建三座桥梁,提升知识转化能力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校构建桥梁课程,架设了从医学基础课到临床专业课的桥梁,从临床技能升华为综合能力的桥梁,从临床医学生成为职业医师的桥梁,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教学理论和实践教学方法。

①从基础到临床的过渡课程整合。根据“加强基础,培养能力,注重素质和发展个性”的原则,将课程教学内容进行合理整合。

②在实施过程中构建桥梁课程并据其特点,以单项能力培养为基础向综合能力培养转变,以培养临床医师应具备的技能、人文关怀和团队精神为目标,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根本,以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为重点,逐步形成了一系列相对完整并具有鲜明特色的桥梁课程教学理论和实践教学方法。

③按照课程设置要求,目前已开设的实践/实验项目达60余项,涉及到的学科包括内科学、外科学、麻醉学、影像学、急救医学、危重病学、妇产科学、儿科学、耳鼻喉科学、眼科学、护理学等。涵盖临床基本技能和各专科技能实验室,构建了从“理论指导—模拟教学—动物实训—强化模拟—临床体验”一体化实践教学桥梁课程体系。

④创建了临床实训中心(模拟医院),构建技能训练模块,开展医学模拟教育。临床教学模拟医院以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提高临床操作能力为目的,融入职业素质训练,强化医学生综合能力培养,推广医学教育标准教育理念,最终使学生逐步完成医学基础课向临床实践、单向技能向综合能力、模式化思维向集成创新思维、临床医学生向职业医生的转换[5]。

3.3 强化四项训练,提升学生综合技能 在2011年第二届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上,山西医科大学荣获一等奖,也是一等奖获奖单位中两个地方医学院校之一;2012年,获得华北赛区第一名;之后在2013年再获殊荣,继续斩获全国一等奖,成为目前三次参加、两获全国总决赛一等奖的唯一地方院校。成绩的获得与学校对临床医学生职业胜任力能力培养的重视和体系的构建不无关系。

当前,社会对健康卫生服务需求日益提升,国内外医学教育发展趋势和中国医学教育标准的推出,要求医学生的培养越来越注重学生临床思维能力、临床操作能力、社会服务能力以及职业素质的训练[6]。学校在职业胜任力培养中,将临床技能训练、社区与基层实践、专业生产实习与社会实践活动等环节进行系统训练,强化医学生专业实践与服务能力,使医学生尽快适应向职业医生的转换。以临床技能训练为例,学校建设了功能齐全的综合性临床技能实训中心,是目前国内建设较早的设备全面、功能较为完善的医学模拟中心,并已具有一定模拟医院特点,入选国内19家之一的临床技能类国家级示范实验室,为山西省执业医师临床技能考试中心。学校临床技能实训中心除承担专业学习阶段的临床技能训练外,每年还定期组织两期“标准化病人”和“心肺复苏”等培训班。以临床专业为主,从低年级学生开始,同时吸纳非临床专业学生进行训练,每年培训近500人次,可见临床技能大赛的获奖得益于全面培训和层层遴选的基础。

4 结语

临床医学生职业胜任力培养要求既要形成培养体系,又要重点突出;既要符合当前现代医学教育理念和时代发展,又要结合社会需求和地区实际,使之具有可推广性和借鉴性。本研究依据医学教育标准,紧密结合区域社会需求对卫生人才的双向需求,以职业胜任力的特征为切入点,进行模块化设置。

项目实施后,对实施效果进行了评价,采用客观结构化考试(OSCE)进行调查显示:系统的训练使学生的各项综合技能得到普遍提高,学员对培训内容与课程设置非常满意,不仅领悟到医学事业的艰辛和神圣,也促进了学员临床技能、医患沟通和交流技能的综合提高。

项目实施以来,除面向临床医学类专业外,对本校其他有关专业以及本硕连读生和住院医师培养起到一定的辐射作用,在进行临床技能教学和规范化培训,强化临床思维能力和实践技能培养方面,产生了良好的效果,在山西区域乃至全国医学院校中起到了示范作用。

[1] Frenk J,Chen L,Zulfiqar A,et al.Health professionals for a new centrury:transforming education to strengthen health systems in an interdependent world[J].Lancet,2010,376(9756):1923 -1958.

[2] 韩颖,张泽,郑建中.从农民卫生服务需求看新农合制度的设计[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2,32(8):587 -590.

[3] 陈亮,师新宇.医师胜任特征探讨[J].卫生软科学,2013,27(10):595-597.

[4] 张岩波,段志光,程牛亮,等.对照医学教育标准构建医学生能力培养与素质教育体系[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1):19-21.

[5] 郭政,程牛亮,王斌全,等.以临床教学模拟医院为平台实施全球医学教育最基本要求[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6,6(9):625-629.

[6] 杨霞,王淑丽,周芸,等.医学模拟教学与素质教育[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9,11(3):284-285.

猜你喜欢

胜任医学教育医学生
软件工程胜任力培养及实现途径
提升医学教育能级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2019年第一批口腔医学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新形势下如何增强会计从业人员职业胜任性
基于胜任力的人力资源管理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对医学生德育实践的几点思考
明代医学教育纵横谈
浅谈医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基于胜任力生成过程的组工干部培训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