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西医科大学学生创新项目运行现状及思考

2014-08-15曹小清郭巍伟段志光郑建中张岩波山西医科大学学生工作部太原03000山西医科大学

基础医学教育 2014年3期
关键词:医科大学资助山西

曹小清,郭巍伟,段志光,燕 燕,郑建中,张岩波 (山西医科大学学生工作部(处), 太原 03000;山西医科大学)

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战略。党和国家已把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纳入了社会经济发展战略体系,明确提出了“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战略要求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也明确要求各级各类学校要把创新人才培养放在突出位置,构建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长效机制[1]。

设立学生创新项目基金,实施学生创新人才工程,积极鼓励学生投身科研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是山西医科大学贯彻落实国家创新人才战略的重大举措,也是教育创新和教学改革的重要探索和实践。

1 实践与成效

1.1 实践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规律,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必由之路。重视实践教育是当今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特征[2]。山西医科大学实施人才创新工程,设立学生创新项目基金,是从2004年启动的,至今已走过十个春秋。十年探索路,一部创新史。实践创新的主要路径包括以下方面。

1.1.1 组织领导的强力推进 学校成立了“山西医科大学学生创新项目基金评审领导组”,作为负责学生创新项目基金资助和奖励工作的领导机构。由校党委分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担任组长,由分管教学的副校长、教务处、学生处、科技处、计财处处长及校团委书记等担任副组长。领导组下设“山西医科大学学生创新项目基金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学生处,负责具体工作。此外,领导组根据项目情况和实际需要聘任有关专家对项目的申请、验收及成果鉴定进行评审。

1.1.2 基金设立的合理确定 学生创新项目基金由学校从学生经费中划拨转款设立,包括创新项目资助经费和项目成果奖励经费两部分。其中,项目成果奖励指学生创新奖学金,以学生单项奖学金中的创新实践活动优秀奖形式评审和发放。创新资助项目确定后,其经费由学校结合项目实际情况划拨,由学校计财处负责依照有关财务管理办法审核和办理项目经费的支付手续。

1.1.3 创新项目的内容构成 创新项目分教师培训项目和学生自主项目,分别指教师、学生作为项目第一负责人开展实践活动,其中教师培训项目必须侧重对学生的引导和指导,学生自主项目必须有相关领域的专家和教师作为指导教师。

创新项目包括自然科学类论文和研究报告、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论文、教育学研究、科技发明等。

1.1.4 申报条件及立项要求 凡是本校正式注册的全日制各类学生的教师、正式注册的全日制各类学生均可申请参加。项目必须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为宗旨,以学生为主体广泛参与;申请者对所研究的内容和方向有一定研究和了解,为开展创新项目的研究做好了充分准备;申请者与项目成员具备实施创新项目的时间和保证,并具备开展研究的条件和环境;对于已经立项的国家级、省级和校级科研项目,能积极吸收学生参与的也可以申请创新资助项目。

1.1.5 项目评审与批准 学生创新项目基金资助项目的评选工作,遵循“科学公正、注重创新、学生参与、择优支持”的原则。项目申请人向办公室提交立项申请,并填写《山西医科大学学生创新项目基金项目申请书》,办公室分类汇总后报领导组评审;领导组以课题的先进性、科学性、创造性及学生参与的程度、科研条件等因素综合评审,确定批准立项项目;获得批准的申请项目,由学校下达创新项目资助通知和划拨经费。

1.1.6 项目实施与管理 申请人接到项目批准通知后,按照项目计划及时认真组织学生开展工作,全面负责课题项目的计划实施、经费使用、结题总结及成果鉴定资料的准备工作,并按照要求及时报送项目进展情况等材料。项目计划执行中,领导组定期审查项目进展情况报告,办公室组织对资助项目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抽查及考核,对执行情况差的项目,给予通报批评直至撤销项目、中止资助。

1.1.7 项目的结题验收 项目完成后,负责人认真总结,撰写结题报告,提交诸如发表的论文、调查报告等相关结题材料,填写《山西医科大学学生创新项目参与学生鉴定登记表》、《山西医科大学学生创新项目学生参与情况登记表》及有关的成果鉴定结果等材料,经办公室汇总,由领导组审批验收后,下达结题通知。

1.1.8 项目成果奖励 创新资助项目完成后,由领导组负责组织有关专家对项目成果进行评审和鉴定。项目成果根据其意义、影响、有关部门的鉴定结果,特别是在项目中学生参与情况及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和提高的实际效果进行科学、客观、公正、全面的评审和鉴定。经专家评审,领导组批准,确定获奖项目和等级,学校予以表彰和奖励。

1.2 成效 经过10年的探索与实践,山西医科大学学生创新工程取得了可喜成绩,积累了可持续发展经验,凸显出强大的活力。截至2011年底,经专家论证确定了涵盖自然学科、人文学科两大范围共计979个基金资助项目;参与学生总人次达8 117,占71.8%(8 117/11 299),涉及博士、硕士、本科各个学历层次;指导教师参与3 000多人次,包括了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各个职称阶层;资助总金额达361.05万元;据不完全统计,已公开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获奖46项,其中第七届“挑战杯”银奖创山西历史最好成绩。尤其值得欣喜的是,创新项目全面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力推动了学校优良学风、和谐校园的建设,保障了创新型和实用型人才的培养,出现了一片新气象、新局面。

2 问题与成因

山西医科大学学生创新项目创立至今,虽然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发展问题,需要努力克服和不断突破。

2.1 存在问题

2.1.1 课题项目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创新项目存在“严进宽出”的现象,对于项目申报的评审较为正规、科学,但中期检查和结题验收相对较为宽松,论文质量、课题实际开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容易被忽视。项目一般设定实施时间为1年,也受到学生异地实习、见习等情况的影响和制约,一些计划好、规模大的项目实施起来往往出现“缩水”,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容易对学生的科研态度产生不好的影响和导向;长期研究的项目少,容易养成学生浅尝辄止的不良习惯。因为学生能力有限、经费有限、时间有限,很多独具慧眼的高水平创新项目无法真正开展和实施,久而久之,会使创新项目科技含量下降。

2.1.2 各项资源有待进一步整合 创新项目不设主题,完全为学生提供自主创新的空间,因而在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同时,也埋下了四面开花、不成章法的隐患。众多资助项目的科研平台得不到有效共享,实验仪器、设备分散于各个院系、实验室,院系内部有时做不到有效的资源共享,科研成果不能集中,产学研结合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2.1.3 学生科研创新态度有待进一步归正 创新项目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引导起到了很好的激励作用,但也造成了部分学生价值性认知偏差,一些学生功利思想突出,重结果、轻过程,为发表论文而发表论文,将成功申报立项作为提升个人知名度手段,这些急功近利的错误思想严重违背了创新项目的设立初衷,需要亡羊补牢、及时补救和归正。

2.2 成因 分析以上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除了推进力度、组织协调、思路调整等主观因素以外,资金有限、物质条件不足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客观因素。

3 优势与建议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大学生创新工程是一项永不停步的工程,需要进一步深入推进。山西医科大学学生创新工程,具有良好的优势,也需要进一步发展完善。

3.1 优势

3.1.1 起步早,探索实践时间较长,积累了成功的经验。经验是继续前进的桥头堡。

3.1.2 领导重视,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2012年,学校根据新时期的新要求,已经正式明确了建设高水平的教学研究型医科大学的发展战略和定位,大学生作为学校主体,学生创新项目更是成为了学校转型发展的载体和承托。

3.1.3 有一支称职的专兼职思想政治辅导员队伍,能担负起指导学生创新实践的重任。恢复高考以来,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学校严格配比、不断完善充实辅导员队伍,招揽聘任了一大批专业精、素质高的优秀人才,他们的专业涉猎医学、教育学、政治学、心理学等各个学科,他们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3.1.4 在创新实践中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奖励激励、评审核准、基金构成等创新机制建立健全、趋于完善,成为学生创新人才工程继续拓展的重要基础条件。

3.2 建议

3.2.1 学校要将大学生创新项目作为学生培养的重要部分,建立有效机制,制定培养学生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的有关政策,从经费、制度、政策等方面支持、鼓励学生参加各类科研活动,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参加科研训练。从实验设计、完成实验、总结整理、论文撰写、论文投稿等一系列完整的训练,培养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2.2 要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科研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老师的指导作用。此时教师的鼓励和建议非常重要。教师可以讲授国际上前沿的知识,以开阔学生的眼界,启发他们的科学思维,增强其主动获取知识的意识。

3.2.3 加强学校学习资源的宣传介绍,使学生能更加充分地利用学校现有的学习资源。鼓励学生利用网络、图书、杂志等资源获取医学科学领域中的新信息、新进展及新成果,以便尽早进入科研角色。

总之,通过设立大学生创新基金,极大地促进了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和素质对医学生职业胜任力的培养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学校在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方面将不断地摸索,寻求更好的管理模式,将学生人才创新工程提高到一个新水平,推动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全面提高,促进山西医科大学的转型跨越发展。

[1] 王章豹,石芳娟.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问题、意义与原则[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1(6):96-101.

[2] 白强.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机制研究——哈佛大学的体验与启示[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8(6):170 -175.

猜你喜欢

医科大学资助山西
我在山西等你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撰稿要求
《遵义医科大学学报》2022年第45卷第2期英文目次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第七届编委会
山西老陈醋保护有法可依
山西:抓紧抓实春耕生产
高校资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径分析
“隐形资助”低调又暖心
山西叹五更
医科大学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