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建筑结构工程抗震设计探讨

2014-08-15舒利建浙江华坤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浙江杭州310013

江西建材 2014年16期
关键词:抗震灾害构件

■舒利建 ■浙江华坤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10013

1 抗震结构设计理论的基本概念及注意事项

1.1 建筑结构工程中抗震设计的基本概念

建筑结构工程中的抗震设计理论是在长期的工程实践中积累总结而来的,是一种防御地震灾害,将地震灾害所产生的破坏降到最低点的一种设计思路和概念。也就是说建筑结构工程中的抗震设计的目的是提高建筑结构整体抗震能力,确保建筑物在地震灾害来临时能够有效地抵御灾害。当然地震发生时的剧烈程度我们是无法预知的,我们能做的是运用抗震设计理论知识,结合建筑空间结构工程的实际情况,从分析抗震材料选择等方面入手,提高建筑结构整体抗震能力。

1.2 建筑结构工程抗震设计注意事项

(1)建筑物建筑场地的选择。在建筑结构工程抗震设计阶段,建筑场地的选择是抗震设计过程中必须要注意的关键技术性问题,抗震设计人员在设计时应深入到建筑场地,对建筑场地的地质情况和水文情况进行勘察,收集记录数据,认真研讨在该建筑场地建筑房屋对抗震设计的影响因素,比如建筑场地处于地震频发地段或者建筑场地的地基为软弱地基等,所以在建筑场地选择时应尽量避开这些地段,如果无法避开,就需要充分地运用建筑抗震设计理论知识,对建筑地基和结构进行强化和优化设计,保证建筑整体结构的稳固性,进而提升建筑的抗震能力。同时,根据建筑物地域性分布及结构特征选择不同的建筑材料和抗震设计方案,如果建筑场地处在地震高发区,建筑房屋的抗震防烈度要求高,这就需要对建筑结构的柔性和延展性进行考虑。(2)建筑结构体系的选择。在建筑结构体系选择时要对建筑结构的特征进行综合考虑分析,在设计过程中要对建筑结构中的任何一个构件都要进行抗震能力的分析及试验,避免因某个微小的房屋构件未达到抗震设计要求,一旦地震发生,会因一个微小的建筑构件影响整个建筑的抗震能力。因此在建筑结构体系选择时,首要工作是对建筑结构中的各个构件承重能力、构件均匀沉重分布情况及构件的抗震能量传输进行分析和计算;(3)建筑结构中的抗震设计另外一个需要注意的问题是建筑平面布置问题,在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时,除了抗震设计达到有关要求外,还需要注意建筑平面布置的规则性,做到既能满足抗震要求又能满足城镇建设规划要求。

2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方法研究

2.1 根据建筑结构性能进行抗震设计

根据建筑结构性能进行抗震设计同传统的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有着本质上的区别。针对建筑结构性能的抗震设计主要是通过对建筑场地地质情况,建筑结构情况和抗震材料采集数据,并分析计算后所产生的更具科学性的抗震设计新思路,新方案。这样综合性考虑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方式,使得设计作品更加地贴合抗震功能性的要求,对确保建筑抗震能力,降低地震灾害对建筑物体的破坏程度有着积极的影响。具体而言,根据建筑结构性能进行抗震设计时都会有一个终极目标,设计者在设计过程中会对以往建筑物体在地震灾害破坏之后的破坏程度大小进行定性定量分类,然后建立完善的地震灾害数据库,根据数据库的信息数据对建筑结构进行抗震设计。为了能够确保建筑结构抗震能力的有效发挥,目前在建筑结构性能抗震设计中还会通过模拟地震的方式对地震对不同性能的建筑结构破坏进行安全评估,更具安全评估结果,分析抗震设计方案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然后及时对设计不足之处进行优化改进。使建筑结构工程抗震设计达到最优化,以便抗震设计方案应用到工程实践中能发挥其真正的抗震作用。

2.2 根据建筑场地和建筑规划进行抗震设计

通常情况下,地震在同一区域造成的破坏程度具有差异性,即同一区域的建筑房屋在地震灾害的破坏下,有的建筑物破坏程度不是很严重,而有些建筑物破坏程度极为严重,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除了同建筑物体自己的建筑质量有关外,还同建筑场地和建筑规划有着必然的联系;如建筑物体在建设过程中建筑场地刚好处于地震震中外,地震的破坏能力最强,使得这一区域的建筑物体受破坏程度最为严重。所以在建筑结构工程抗震设计时要针对各个区域以往发生地震震级的大小及地震发生的区域进行设计,规划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在选择建筑场地时候避开地震频发区域。

2.3 根据建筑结构类型进行抗震设计

目前建成的房屋建筑中,大部分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以框架结构为例,抗震设计过程中需要对框架构件的截面尺寸和配筋率进行合理设置。合理的布置设置构造柱和防震缝。对于建筑结构的薄弱位置应加强构造措施,提高建筑结构的整体抗震能力。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基于我国地震灾害频发不断,为了能够尽可能地降低地震灾害对人们生命财产安全的危害程度,我们必须要高度重视建筑结构工程中的抗震设计,结合工程实践,积极地探索总结经验和技术,全面提高建筑结构工程中的抗震设计质量,这是当今建筑领域需要面对和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需要大家的不断努力来实现。

[1]周云,徐彤.基础隔震结构的能量设计方法[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1.

[2]赵艳.关于改进我国抗震设计反应谱的探讨[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6.

[3]王广军,苏经宇.同等烈度按震中距区分的讨论[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12.

[4]于翔,陈启亮.结构抗震研究方法及现状[J].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2010.

猜你喜欢

抗震灾害构件
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的警示及应对
关于房建结构抗震设计的思考
我省汛期常见气象灾害及防御
推动灾害防治工作实现新跨越
古建抗震有绝招
抗震建筑材料简介
建筑构件
建筑构件
建筑构件
建筑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