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民办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研究与实践

2014-08-15李木子赵立成

关键词:学生党员民办高校政治

李木子,赵立成

(辽宁医学院,辽宁 锦州 121013)

高等学校是科学知识的最高殿堂,也是输送和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摇篮,肩负着各层次人才培养的使命。大学生又是其中最敏感、最激情同时也最易出现心理问题的群体。高校如同一个小型社会,在校生活往往折射出整个社会环境。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着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因此,大力推进思想政治工作,将有利于促进民办高校内涵建设与发展。

一、当前民办高校学生思想偏离状况表现

科学技术进步的同时人的思想观念日趋多元化。大学生受学识水平以及心理特点的限制,面对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价值取向、理想信念等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也使民办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面临新的挑战。主要表现为:

1.思想意志不坚定,道德缺失严重。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相继出现了“西化”、“分化”现象,使当代大学生要面对物欲横流的经济大潮的考验。大学生是接受能力最快的群体,而民办高校学生在这方面的特点尤为显著,思想活动活跃易变,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和腐朽的生活方式很容易乘虚而入。对物质生活的强烈追求使民办高校学生在考虑问题时往往以自我利益为重,随心所欲。一些学生常常缺乏内省精神,甚至无视社会公德与自我修养,只为满足一己需要,出现道德观念与道德行为相分离的现象。[1]

2.功利主义倾向突出,社会价值观淡化。在大学生群体中,一些人缺乏远大的理想,实现社会价值不再是大学生的人生目标,更多人考虑的是经济利益和物质待遇,淡化了艰苦奋斗的精神。思想的偏离和理想信念的模糊致使大学生难以履行对国家、对社会的责任,甚至将学习目的看成是为谋生而学。很多民办高校学生不重视基础课的学习,只关注专业课,很少问津公共基础类、德育类书籍,功利主义倾向突出,出现了逃课不逃学的现象。不少学生在价值观上崇尚西方个人中心论,推崇西方式的个人奋斗,只关心个人利益的得失,认为社会需要只是兼顾考虑。当社会价值与个体价值之间的差异扩大时,学生会陷入追求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矛盾之中。

3.政治思想不成熟,政治价值观念摇摆不定。面对多元化的世界,很多大学生对国家和社会大事、人生理想、政治方向缺乏领悟能力,有些对社会生活期望过高,有些则是漠不关心甚至置之不理。这就造成他们在社会大环境与学校小环境的角色转换上出问题,政治价值观念摇摆不定,甚至走极端。对自己缺乏清醒的认识,政治价值观就会动摇,政治思想不成熟,就无法将理想转化为行动。即使转化为行动,也会摇摆不定。当代大学生应具备基本的政治素养,学会观察政治现象。但实际情况却是在政治价值观上存在很多模糊和差异,增强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度是当代大学生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二、大力推进民办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建设

1.加强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工作。民办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应狠抓学习,针对上述特点做到有的放矢,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一是要加强民办高校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教育。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为主阵地、主渠道,在积极进取、勇于争先的同时,培养民办高校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帮助他们树立开拓进取的人生目标和崇高的道德境界。二是要突出思想政治理论课鲜明的政治特色,以弘扬“中国梦”为契机,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使爱国思想根植于民办高校学生的心灵深处。三是要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的效果,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的改革,努力做到教学形式多样、内容生动活泼、理论联系实际、通俗易懂。

2.善用网络表达政治观点和态度。网络的时效性、交互性、开放性的特点使之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渠道,民办高校学生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优势,利用手机上网、计算机上网获取社会信息,对国家大事发表自己的政治观点和态度,变被动为主动。同时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师还要积极引导学生健康上网,确保他们的政治观点是积极的、主流的、向上的。坚定的政治信念有助于形成社会共识,也有助于政治鉴别力的提高。同时增强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占领民办高校学生思想阵地的政治意识,善用网络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力。

3.大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所谓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动机制,是指为了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选择特定的教育内容与教育对象进行课堂上、网络中、心理上及实习中的双向平等交流和情感互动过程。[2]民办高校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是课堂,思政课教师应充分利用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个主渠道,将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结合起来,开展形势与政策宣传教育,武装大学生的头脑,坚定他们的信念,增强他们的时代意识,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为国家培养有用的人才。同时,积极利用网络的资源优势,开设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选择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设置讨论方案,聘请高校名师走进校园,解答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鼓励师生结合高校校园文化生活撰写博文及微电影创作,用语言和艺术的形式演绎多样的大学生活,而师生间平等互动的交流方式也会对学生的言谈举止和道德操守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探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契合点

民办高校的特殊性决定了我们必须加强民办高校党建工作。高校的主要职能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合格的人才。作为人才培养的基地,高校能否培养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合格人才,直接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兴衰成败。而要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和输送合格人才,无疑需要将党建工作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结合起来。民办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与其他领域的党建工作相比具有特殊性。加强学生党建工作,对于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保持党的先进性,提高党的凝集力和战斗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党建工作如何,不仅直接关系着民办教育的发展,也关系着全社会的发展。学生党建是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更好地做好民办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大学生思想素质,帮助大学生更好的成才是对民办高校党组织工作的根本要求。同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是推进党建的有效途径。

1.加强学生党支部建设。随着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的变化,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受到巨大冲击,影响了学生党员的培养。如党校培养体系不规范、入党材料突击补写、党组织工作方式单一等问题。学生党建工作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抓住民办高校学生的特点,不断创新学生党建工作方法,增强学生党建工作的针对性,才能把更多的优秀学生凝聚到党的队伍中来。加强民办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需要加强党组织和学生党员的管理,创新高校学生党员培养体系,制定相应的发展党员标准,明确发展党员工作要求。对发展对象进行考察,着重从信仰、信念、信心上加强学生党员思想政治建设。严把民办高校吸纳学生党员质量关才能确保民办高校党建工作的纯洁,最大限度地激励学生要求上进的信心,使更多的学生团结在党组织的周围。党组织活动是民办高校基层党组织党建活动的内在要求,为民办高等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保证,是将党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工作载体,是开展学生党员教育、提高党员素质的有效途径。党组织活动的开展是否有效直接影响学生党员的先进性。因此,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应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优势为学生党建工作的创新提供有力武器。如运用校园网络,减少党校培养中的事务性工作,提高学生党员的培养效率,将课程学习通过网络来实现。还要转变理念,加强学生自主性理论学习的热情,更要加强教育活动的时效性和创新性,才能真正做到“活跃基层,打牢基础”。

2.思想政治工作要与环境协调发展。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需将民办高校全面发展的成长环境与其他环境协调发展。要协调好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与社会主流意识,需要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教育过程中注重人的主体思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塑造具有自主思想意识的社会成员和教育主体。在人、环境、教育相互影响过程中不断实践,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效发展机制。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民办院校将其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落实。科学发展观强调可持续发展,就是要既着眼于当前所需,又要着眼于未来发展。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效性和连续性的特点,要求思政教育者在工作者中贯彻这一理念。

3.在职业规划中蕴涵思想政治教育。在民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帮助学生对未来职业进行规划,是一种全程化培养,蕴涵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念。民办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宗旨是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型合格人才。这需要思想政治教育者在实践中通过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指导学生按照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提高就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使教育更直接、更形象,从而深入到学生中去。针对民办高校办学特点,思想政治理论教师指导学生对未来职业进行规划,有助于将学生的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统一起来。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在教育过程中是融会贯通的,民办高校通过开展职业培训,既促进了学生对未来职业的体验,又增进了学生对社会的了解。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反过来又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向现实生活的回归。职业生涯规划使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更具操作性,从民办高校学生的内在需求出发,将个人发展同社会需要紧密结合起来,转变学生的就业价值观,与转型期的中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相适应,有利于个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将学生的生活理想和就业理想同社会的共同理想相结合,从而转变民办高校学生的就业观。[3]

[1]左永强.职业生涯规划对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功效[J].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119.

[2]郝秀芬.高校党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J].政工研究动态,2009,(Z1):67.

[3]刘娜,张红兵,张冬.以职业生涯规划为载体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教育与职业,2011,(30):47.

猜你喜欢

学生党员民办高校政治
网络环境下如何发挥高校学生党员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作用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新时代学生党员继续教育质量提升策略探索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关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研究
民办高校生存风险管理探析——从民办高校资金链断裂出现的生存危机说起
浅谈民办高校中的人才培养模式
高校优秀学生党员评选体系的构建——基于AHP法的运用分析